曾有人質疑這部小說的史實,認為它不算嚴謹的曆史小說。寫這部小說之前,我是認真讀了相關史料的。可我從來就不知道曆史小說中,曆史與小說該如何配方,史 實應占幾成,虛構隻準幾成。小說是需要故事、現場和細節的,隻能去虛構。司馬遷《史記》中的本紀和列傳,處處可見虛構,與其說是史書,不如說是小說。史書 可以像小說,那麽曆史小說呢?曆史小說不必還原曆史,也是無法還原曆史的。


    康熙朝名臣輩出,但宦海風高,沉浮難料。明珠罷相削權, 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後鬱鬱早逝,高士奇備受尊榮卻被斥退回藉。滿朝勳功少有善終者,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陳廷敬卻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曆任工、吏、 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晚年乞歸之後仍被召回,七十三歲老死相位。


    小說初版時,我寫過幾句話: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陳廷敬曾被康熙皇帝讚為完人,但我並不相信世上真有這樣的人。不過世人好為尊者諱,隱惡揚善又是古風,陳廷敬即便真有瑕疵,也無史料可供探覓。我們的祖宗並沒有那麽好,祖宗的家國也並沒有那麽好。可麵對現世紅塵,人很容易沉溺於古往。


    古人評價曆史人物,多流行樸素的民間思維,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惡。中國古典小說就慣用這種民間思維,刻畫人物多走極端,曹操大奸,諸葛大智,張飛 大勇,關羽大義。我寫所謂的曆史小說,不自覺地就落了這個窠臼。我其實是自願陷入這種古典審美範式的,與其說是寫了曆史上真實的陳廷敬,不如說我希望曆史 上真有這樣的人物。


    孔子說: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周真的那麽好嗎?夫子知道周朝真實的景象嗎?我看未必。文獻和傳說會把前人美化, 後人也靠追憶前人而寄托現實抱負。中國古今的讀書人,多患有這種曆史依賴症。當然,不能完全說是讀書人史識蒙昧,更多的緣故應是活生生的現實叫人無奈。知 道曆史未必那麽美好,但仍要從古人那裏尋求救贖。曆史小說如此,史學亦是如此。


    王躍文


    2010年3月4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相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躍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躍文並收藏大清相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