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宇文衍在上善殿召見了一個人。


    他就是——楊素。


    曆史上,隋朝一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將軍。


    深受隋煬帝的器重,在朝中位高權重。


    不過,楊素和楊堅並不是本家。


    隻是名義上同屬弘農楊氏!


    “臣楊素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


    宇文衍抬眼審視階下身材魁梧的漢子,果真氣質不凡。


    賜座後,示意宮女奉茶。


    楊素還不知道小皇帝召見朝臣時的習慣。


    見狀受寵若驚,不知所措。


    “朕聞楊卿文武兼備,行事果斷,善謀略,今召你前來請教一二……”


    “臣惶恐,素知無不言!”


    楊素哪敢托大,盡量把姿態放低。


    “今北方初定,但南邊陳朝仍踞半壁江山。”


    “我朝若是伐陳,以卿之見,當以何策平之?”


    宇文衍語音剛落,楊素心下大喜。


    他早就把這一生建功立業的機會盯在了平陳之上。


    平時,就多有琢磨。


    沒想到,皇帝竟然主動召見問及此事。


    “回陛下,以臣之愚見,應當在長江上遊打造戰船,訓練水軍……”


    “等待時機成熟,從上遊至建康沿江一線,多點發起進攻。”


    “水軍順江而下,伺機攻打沿線城池,牽製陳朝上遊軍隊,使其不能東援京都……”


    “如此這般,便能一舉破之,大事可成也!”


    楊素胸有成竹,一口氣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雖然有些曆史事件,已經發生了變化。


    但楊素所獻平陳之策,還是和曆史上的相差無幾!


    宇文衍也不是想要馬上對南陳動手。


    他心中所想。


    正是楊素所說的,建造戰船,訓練水軍。


    “愛卿所言,與朕不謀而合,妙哉!”


    “那讓你去負責打造戰船,訓練水軍,以待來日平陳之用,如何?”


    宇文衍一副若其事的樣子。


    本著誰獻策,誰幹活的原則。


    小皇帝順理成章地把這個任務交到楊素手上。


    “臣願往!”


    楊素哪有不願之理,忙不迭地應了下來。


    “你選定地方後,廣招天下造船工匠。”


    “但凡有真本事的,把他供起來都行,以後朕有大用……”


    “這是朕整理的一些關於造船的想法,你到時組織工匠好好鑽研一番。”


    宇文衍說著,讓墨言取出一疊經折裝冊子。


    上麵全是宇文衍靈魂記憶中,關於造船方麵的內容。


    比如,打造船塢。


    這是建造大船的前提條件,有了船塢,再大的船也能輕易下水。


    還有就是利用桐油,麻,石灰等物來密封船體的“撚縫”技術。


    這是保證船體密封性的一項有效措施。


    不過這種方法,這個時期的工匠應該早就掌握了。


    遠在秦漢時期。


    華夏先人便能造出十幾丈的“樓船”。


    三國時期。


    東吳的造船技術更是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成就。


    晉朝滅吳後,俘獲官船5000餘艘。


    南北朝時。


    最為高明的造船技術也是在南朝。


    江南地區已經能夠造出千餘噸的大船。


    南方水網發達,海岸線長,水上交通運輸繁榮,促進了造船技術的蓬勃發展。


    南朝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同時也是天文學家,發明家。


    他就造出了一種“千裏船”,能日行百裏。


    這是一種裝有槳輪的船,稱為“車船”。


    以人力踩踏車輪的方式,推動船體前進。


    這種“車船”經過不斷改良,一直沿用至宋代。


    “撚縫”,船舵,鐵錨,風帆等技術,當下都已經出現。


    但宇文衍所寫的。


    是經曆一千多年發展,一直沿用至後世的技術。


    與當下相比起來,肯定要先進許多。


    其中。


    有一項技術是當前絕對沒有的,直到唐朝中期才出現。


    那是華夏先民,在造船史上做出的重大貢獻——“水密隔艙”。


    “水密隔艙”法。


    把單個的船底艙,分隔成幾個到數十個不等的密閉艙。


    哪怕船體少數幾個密閉艙破損,也不影響船隻航行。


    這大大增加了船體的使用壽命。


    同時,降低沉船風險,增加了遠洋航行的安全性。


    有了“水密隔艙”,船體就可以造得更大。


    除此之外。


    宇文衍還提出了很多明清時期戰船的設計理念。


    林林總總,寫滿了十幾個冊子。


    如果隻是為了平陳,就算不用宇文衍寫的這些。


    以曆史上楊素主持建造出來的“五牙戰艦”,便能搞定南陳水師。


    他是想利用此次造船契機。


    培養出一批具有先進技術、理念的工匠出來。


    為以後打造“大海船”做準備。


    五牙戰艦。


    艦高五層,長55米,高33米,可容納800餘名軍士。


    在當下來看,絕對的龐然大物了。


    船體四周,豎有六根長15米的拍杆。


    頂端係巨石,底端設轆轤。


    敵船靠近時便放下拍杆,砸沉敵船,一擊之後還能迅速收起再次攻擊。


    絕對的水戰大殺器!


    楊素怎麽也沒想到。


    進一趟宮,竟然撈到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心花怒放地抱著那些冊子,以及小皇帝賞賜的寶刀回府準備去了。


    “陛下,按照您寫的那些方法,真的能造出可以跑馬的大船來?”


    楊素離開後,墨言不禁出聲問道。


    小皇帝寫的那些冊子,他照著抄錄了好幾份。


    故而,對上麵的內容甚是好奇。


    “當然,那樣的大船,就算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也無懼風浪……”


    暫時。


    宇文衍也不奢求造什麽鐵甲船。


    但嚐試打造鄭和下西洋時的那種寶船,他還是有些把握的。


    以當下的造船工藝。


    建造鄭和寶船,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鴻溝。


    無非就是船體設計,排水量方麵存在一定的差別。


    有了“水密隔艙”法。


    憑當下的造船技術,完全可以把船體造得更大。


    “陛下,大海當真那麽廣闊,一眼望不到邊?”


    沒有見過海的人。


    總是會在腦海中想象,大海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那是當然,真正的海洋,就算把整個大周和南陳丟下去,也填不滿它……”


    宇文衍給墨言做了個形象的類比。


    “那麽大?”


    墨言聽罷,不由地張大了嘴巴。


    滿臉不可思議,眼裏迸出幾許向往之色。


    在陸路交通不便的當下。


    天然的水道,就成了重要的交通路徑。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這些經典的詩句。


    都是描繪人們乘船出行的場景。


    在古代。


    水運,可以說就是一個王朝的命脈所在!


    因而,宇文衍要大力發展造船技術。


    他要造船。


    造大海船,造大戰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