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揚州船塢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安船塢。
已經有三艘五牙戰艦下水,正著手打造第四艘。
楊素組建了五千人的水軍,每天進行訓練。
從永安調派到揚州的造船工匠,官府已安排定居下來。
揚州總管尉遲順接到小皇帝的詔令,全力配合這些工匠。
同時。
大量招募當地的造船工匠。
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了當下最大的造船船塢。
組織所有工匠,研習小皇帝繪製的寶船圖紙。
特別是用鋼鐵製作寶船龍骨,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技術。
宇文衍給他們的詔令是:
熟悉寶船結構,打磨造船技術,工藝。
經過數月的研究。
工匠們準備用長75米,寬35米的小型寶船練手。
雖說是小型,但比楊素在永安打造的五牙戰艦還要大。
絕對是當下體格最為龐大的海船了。
從尉遲順奏章可知,當下船塢的造船工匠已有上千人。
他們都是打造各式船隻經驗豐富的匠人。
對於朝廷想要打造的這種大海船亦是神往不已。
這是造船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是開創性的。
作為一名工匠,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
所有造船手藝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機會。
古代的工匠。
是真正具有職業操守和工匠精神的匠人。
他們滿懷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計劃中。
尉遲順專門成立了一個後勤服務小組。
保證材料供應,以及工匠們的生活需要。
確保所有工匠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安心地進行工作。
他還想方設法地從長江以南招募經驗豐富的造船工匠。
因為南朝代表了當下造船技術的最高水平。
特別是先進的海船製造技術,使得南朝的海上貿易繁榮。
廣州港每日進出的海船成千上萬。
魏晉南北朝這數百年間。
北方動蕩,戰亂頻繁。
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
經過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開發經營。
長江沿岸及江左三吳地區的農業,手工業有了相當大的提升。
同時。
也帶動了南方商業活動的發展。
從這個時期開始,華夏的經濟重心開始出現南移的趨勢。
南朝的商業活動繁榮,海上貿易比較發達。
商稅已經占據朝廷稅收的六七成之多。
南朝的工匠對於“水密隔艙”技術也是拍案叫絕。
有了這項技術。
海船遠洋航行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原本。
他們還對大周想要打造大海船的舉動嗤之以鼻。
沒想到卻是自己格局小了。
有了這種技術。
就算沒有他們,也一樣能夠把大海船製造出來。
有機會參與這種大海船的建造,是每一個造船工匠的榮耀。
這些工匠也不藏私了,全都拿出了看家本領。
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失去這個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另外。
他們呼朋喚友,更多的同行渡江而來。
隨著越來越多南朝造船工匠加入,揚州造船塢的技術水平直線上升。
尉遲順得益於他老爹的指導,在揚州總管的位置上做得風生水起。
對小皇帝推動的造船大業尤為重視。
父子二人都認為。
皇帝造海船,是為了出海殲滅叛軍。
而楊氏叛黨正好是從他們手中逃跑出海的。
心裏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對造船之事那是十二分的上心。
尉遲順每月準時上奏,匯報相關事宜。
他為造船塢所做的一切,得到小皇帝的肯定和鼓勵。
……
“陛下,揚州準備建造的海船,真的比五牙戰艦還要大麽?”
墨言目不轉睛地盯著小皇帝的畫作。
腦海裏卻在想象,比這更大的船會是多麽的震撼。
“那是當然,至少是這種船的兩倍,甚至更大……”
宇文衍給他們描繪鄭和寶船的樣子。
還有船隊遠洋航行的情景。
聽得墨言,王鷹和元氏兄弟一愣一愣的,滿臉向往。
他們不知道小皇帝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但卻沒有一丁點的懷疑。
這時。
天文館的劉焯來了。
“臣參見陛下!”
“免禮!”
自從上次麵聖後,劉焯便組建了天文館。
招募天文方麵的人才,著手研究浮水羅盤,過洋牽星術等。
宇文衍招呼他入座,並為其倒了一杯茶水。
“謝陛下,這一年來,臣等仔細研究您提出的術法,通過實際觀察,已經摸到一些門道……”
劉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開始興奮地匯報他們的工作。
一眾天文愛好者,經他轉述,知道了天體球形,了解天地日月星辰運行規律。
全都驚掉了下巴。
眾人經曆了數月的辯論及實際觀察論證。
慢慢接受了這種匪夷所思的事實。
通過小皇帝製作的那套簡易天體運行模型。
他們發現。
以前很多讓人想不通的天象,一下子就解釋得清楚了。
這種世界觀逆轉的震撼,使得眾人癡迷其中不能自拔。
那個小小的地球儀,更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沒想自己竟然是生活在這麽一個球體上麵。
在劉焯的轉述下。
陸地,海洋,南極,北極,赤道,經線,緯線等地理概念出現在他們腦海中。
最後。
當劉焯把過洋牽星術的原理和作用敘述後。
這些天文人才徹底淪陷了。
他們這才知道,天文除了觀星象,知時令,節氣,定農時。
竟然還有這麽實際的作用。
從此。
一眾天文人才投入了忘我的觀測,實驗當中。
按照小皇帝給出的信息,製作牽星板,而後進行實測,修正。
也有一部分人研究浮水羅盤。
這個相對要簡單一些。
從戰國時期司南的應用開始。
華夏先人利用磁石辨別方向的曆史已經有上千年。
“陛下,您且看這浮水羅盤的樣品……”
劉焯把他們研製的羅盤放在案桌上。
羅盤中間凹陷、邊上標有方位。
使用時。
把磁針放於凹陷處,盛水。
磁針浮在水上能夠自由地旋轉,靜止時兩端分別指向南北。
這種指南儀器比司南更為靈敏,是航海必備之物。
“好,好啊……”
宇文衍實測之後,高興地拍手稱好。
他知道這些東西肯定難不倒他們。
“啟稟陛下,羅盤雖然製作出來了,但若是在起伏不定的船上,就有可能失去精準指向……”
劉焯沒有因小皇帝的叫好迷失自我。
而是指出了使用中的所麵臨的最大問題。
已經有三艘五牙戰艦下水,正著手打造第四艘。
楊素組建了五千人的水軍,每天進行訓練。
從永安調派到揚州的造船工匠,官府已安排定居下來。
揚州總管尉遲順接到小皇帝的詔令,全力配合這些工匠。
同時。
大量招募當地的造船工匠。
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了當下最大的造船船塢。
組織所有工匠,研習小皇帝繪製的寶船圖紙。
特別是用鋼鐵製作寶船龍骨,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技術。
宇文衍給他們的詔令是:
熟悉寶船結構,打磨造船技術,工藝。
經過數月的研究。
工匠們準備用長75米,寬35米的小型寶船練手。
雖說是小型,但比楊素在永安打造的五牙戰艦還要大。
絕對是當下體格最為龐大的海船了。
從尉遲順奏章可知,當下船塢的造船工匠已有上千人。
他們都是打造各式船隻經驗豐富的匠人。
對於朝廷想要打造的這種大海船亦是神往不已。
這是造船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是開創性的。
作為一名工匠,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
所有造船手藝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機會。
古代的工匠。
是真正具有職業操守和工匠精神的匠人。
他們滿懷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計劃中。
尉遲順專門成立了一個後勤服務小組。
保證材料供應,以及工匠們的生活需要。
確保所有工匠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安心地進行工作。
他還想方設法地從長江以南招募經驗豐富的造船工匠。
因為南朝代表了當下造船技術的最高水平。
特別是先進的海船製造技術,使得南朝的海上貿易繁榮。
廣州港每日進出的海船成千上萬。
魏晉南北朝這數百年間。
北方動蕩,戰亂頻繁。
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
經過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開發經營。
長江沿岸及江左三吳地區的農業,手工業有了相當大的提升。
同時。
也帶動了南方商業活動的發展。
從這個時期開始,華夏的經濟重心開始出現南移的趨勢。
南朝的商業活動繁榮,海上貿易比較發達。
商稅已經占據朝廷稅收的六七成之多。
南朝的工匠對於“水密隔艙”技術也是拍案叫絕。
有了這項技術。
海船遠洋航行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原本。
他們還對大周想要打造大海船的舉動嗤之以鼻。
沒想到卻是自己格局小了。
有了這種技術。
就算沒有他們,也一樣能夠把大海船製造出來。
有機會參與這種大海船的建造,是每一個造船工匠的榮耀。
這些工匠也不藏私了,全都拿出了看家本領。
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失去這個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另外。
他們呼朋喚友,更多的同行渡江而來。
隨著越來越多南朝造船工匠加入,揚州造船塢的技術水平直線上升。
尉遲順得益於他老爹的指導,在揚州總管的位置上做得風生水起。
對小皇帝推動的造船大業尤為重視。
父子二人都認為。
皇帝造海船,是為了出海殲滅叛軍。
而楊氏叛黨正好是從他們手中逃跑出海的。
心裏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對造船之事那是十二分的上心。
尉遲順每月準時上奏,匯報相關事宜。
他為造船塢所做的一切,得到小皇帝的肯定和鼓勵。
……
“陛下,揚州準備建造的海船,真的比五牙戰艦還要大麽?”
墨言目不轉睛地盯著小皇帝的畫作。
腦海裏卻在想象,比這更大的船會是多麽的震撼。
“那是當然,至少是這種船的兩倍,甚至更大……”
宇文衍給他們描繪鄭和寶船的樣子。
還有船隊遠洋航行的情景。
聽得墨言,王鷹和元氏兄弟一愣一愣的,滿臉向往。
他們不知道小皇帝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但卻沒有一丁點的懷疑。
這時。
天文館的劉焯來了。
“臣參見陛下!”
“免禮!”
自從上次麵聖後,劉焯便組建了天文館。
招募天文方麵的人才,著手研究浮水羅盤,過洋牽星術等。
宇文衍招呼他入座,並為其倒了一杯茶水。
“謝陛下,這一年來,臣等仔細研究您提出的術法,通過實際觀察,已經摸到一些門道……”
劉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開始興奮地匯報他們的工作。
一眾天文愛好者,經他轉述,知道了天體球形,了解天地日月星辰運行規律。
全都驚掉了下巴。
眾人經曆了數月的辯論及實際觀察論證。
慢慢接受了這種匪夷所思的事實。
通過小皇帝製作的那套簡易天體運行模型。
他們發現。
以前很多讓人想不通的天象,一下子就解釋得清楚了。
這種世界觀逆轉的震撼,使得眾人癡迷其中不能自拔。
那個小小的地球儀,更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沒想自己竟然是生活在這麽一個球體上麵。
在劉焯的轉述下。
陸地,海洋,南極,北極,赤道,經線,緯線等地理概念出現在他們腦海中。
最後。
當劉焯把過洋牽星術的原理和作用敘述後。
這些天文人才徹底淪陷了。
他們這才知道,天文除了觀星象,知時令,節氣,定農時。
竟然還有這麽實際的作用。
從此。
一眾天文人才投入了忘我的觀測,實驗當中。
按照小皇帝給出的信息,製作牽星板,而後進行實測,修正。
也有一部分人研究浮水羅盤。
這個相對要簡單一些。
從戰國時期司南的應用開始。
華夏先人利用磁石辨別方向的曆史已經有上千年。
“陛下,您且看這浮水羅盤的樣品……”
劉焯把他們研製的羅盤放在案桌上。
羅盤中間凹陷、邊上標有方位。
使用時。
把磁針放於凹陷處,盛水。
磁針浮在水上能夠自由地旋轉,靜止時兩端分別指向南北。
這種指南儀器比司南更為靈敏,是航海必備之物。
“好,好啊……”
宇文衍實測之後,高興地拍手稱好。
他知道這些東西肯定難不倒他們。
“啟稟陛下,羅盤雖然製作出來了,但若是在起伏不定的船上,就有可能失去精準指向……”
劉焯沒有因小皇帝的叫好迷失自我。
而是指出了使用中的所麵臨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