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治六年十月十八,距離隆治帝與百官們接到昭武伯賈琛傳來山東的消息已經三天了。
這三天時間裏,朝廷上下一片忙碌。
戶部和兵部緊密合作,日夜不停地籌備著馳援山東的大軍所需的人員和物資。
終於,在第三天上午時分,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此時的京營大營內,一片繁忙景象。
士兵們整齊列隊,裝備精良,等待著出征的命令。
糧草、武器、馬匹等物資也已全部到位,堆積如山。
此次馳援山東,所去兵馬共有三部。
其中有牛繼宗率領著立威、伸威一萬兩千兵馬作為先鋒,然後便是五軍營的六萬兵馬。
最後則是臨時招募的青壯以及民夫五萬餘人,負責整個後勤工作,必要時也能充當輔兵,配合作戰。
這三部兵馬一共合計十二萬兩千人,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挺進山東平息白蓮教叛亂。
大軍出征,身為皇帝的隆治帝自然要出場,然而,就在隆治帝準備出宮時,他驚訝地發現太上皇李慍也一同出現。
雖然隆治帝對於太上皇已經很多年不再出現在公眾視野感到有些奇怪,但他並沒有想太多。
在向太上皇行禮之後,隆治帝和太上皇的車輦先後駛出了皇宮。
此刻,神京城外已經臨時搭建起一座高台,高台上,隆治帝和太上皇端坐在中央,兩旁分別坐著忠順親王李念、珂首輔以及眾多六部高官。
在高台下方,文武官員們按照品級依次就座。
兵部尚書苑文昌壓低聲音對首輔珂雲逸說:
“珂首輔,太上皇親自來到這裏,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呢?”
珂雲逸心裏明白太上皇此番前來可能是為了給隆治帝施加壓力,但他並沒有直接說明,而是輕輕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苑文昌見狀,知道無法從珂雲逸那裏得到答案,盡管心中充滿疑慮,但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與此同時,定北侯馬國濤和牛繼宗也帶領平叛大軍出了神京城,二人將大軍安排好位置,等待隆治帝與太上皇檢閱後便騎馬飛奔而來。
“臣馬國濤(牛繼宗)見過太上皇,見過陛下!”
二人到達高台前後,便翻身下馬向著高台上的隆治帝和太上皇行禮。
“咳咳咳……,二位將軍,平身吧。”
太上皇輕咳兩聲,便示意牛繼宗與馬國濤起身。
“兩位將軍,此去山東平叛,務必萬分小心…………!”
太上皇看著牛繼宗與馬國濤兩人,便是一陣勉勵。
看到這一幕,隆治帝心裏也有些不悅。
這場景不禁讓他回憶起自己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每次大臣們進宮奏事時總是先到太極殿,然後才來神武殿向他稟報。
直到這幾年隆治帝漸漸奪取了朝堂上的一部分權力,這種情況才稍有改善。
而在此時,大庭廣眾之下,太上皇率先發話,瞬間讓隆治帝感覺到太上皇所要對他說的:
“基兒啊,你老子我隻是吧不想管事,並不是不能管事,咱倆一起出現在百官麵前,你看他們先拜誰?
所以,一時的上風並不能代表著什麽,你要學的東西,還長著呢!就比如,我這個老子還在,他們怎麽可能會越過我找你聽候調令!”
隆治帝想到這裏,坐在高台上的他臉色陰沉得可怕,手也不自覺地緊緊抓住了旁邊的扶手。
他當然明白太上皇的意思,這是在警告他,警告他端午節的時候,擅自讓賈琛抓捕信王這件事。
可這件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這麽久,隆治帝還以為早就翻篇兒了呢!
沒想到,太上皇竟然在這裏等著他。
然而,這一次和神武殿裏太上皇無視隆治帝向百官下旨又不一樣。
畢竟,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隆治帝和太上皇之間的明爭暗鬥?
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
可是現在,太上皇居然當著十數萬大軍的麵,將隆治帝給撇了,親自去吩咐事情。
這無疑是對隆治帝的顏麵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但此時太上皇正在嘉勉平叛大軍的統帥,隆治帝自然不能出口打斷太上皇說話。
皇室之間的事,百官知曉就已經可以了,倘若鬧的連普通百姓、普通士兵都知道太上皇與皇帝不合,那就會大大拉低他們皇室李家的威嚴。
所以就是此時的隆治帝心中再不適,也不能當眾表現出來,隻能暗暗等待著這送行儀式盡快結束。
就在隆治帝心中有些窩火,但又無可奈何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騷亂。
正在勉勵牛繼宗與馬國濤的太上皇也發現了此異常,太上皇隻是停頓了一下,他的近侍王守忠便彎腰告退,然後立即派人前去查看出了什麽事情。
不多時,正巧太上皇勉勵完牛繼宗、馬國濤二人之後,派去查看情況的小太監帶著兩名士兵返了回來。
“回稟太上皇,昭武伯手下昭武營士兵從山東傳來捷報,說是要呈給陛下。”
說著,一名士兵便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折,高舉在頭頂。
隆治帝見狀,頓時心中有些期待,連忙讓隨行的小李子將奏折給呈上來。
小李子匆匆跑下高台,將奏折拿起,轉身離開返回高台,將奏折遞到隆治帝手中。
“哈哈哈……,好,真不愧是朕的昭武伯!”
剛翻開奏折掃視一眼,隆治帝便放聲大笑起來。
太上皇雖不知奏折中寫了什麽,但見隆治帝如此開心,也是開口問道。
“皇兒,這昭武伯所奏何事,竟讓皇兒如此高興?”
隆治帝看了一下太上皇,便嘴角含笑的開口說到:
“父皇,這昭武伯所奏何事,還是讓人給諸位大臣們給念一念吧,讓諸位大臣們也高興高興!”
說著,隆治帝便將手中奏折遞給小李子,讓其打開當眾高聲念了出來。
“陛下萬年,臣賈琛拜上:
臣自揚州出發,一刻也不敢停歇,五日便抵達兗州府,後聞白蓮教叛亂,兵圍青州,臣率部急馳兩天三夜,終在十月十四日下午抵達青州城外。”
“此時青州府城已被白蓮教圍攻四日,守軍已是強弩之末,臣見青州危急,立刻帶領七千騎兵衝擊叛軍大營,以解青州之圍。”
“此役,我昭武營騎兵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陣斬兩萬倭寇,五萬白蓮教叛軍,俘虜三萬,並僥幸射殺白蓮教聖女、白蓮教左護法於軍中,白蓮教火行堂堂主兵敗自刎。”
“此役過後,青州之圍已解,臣派部下兵馬分頭清剿兩府之地內的白蓮教殘兵,特請陛下速派官員胥吏前來青州、萊州二府,恢複當地民生。”
“另,東平郡王府慘遭白蓮教叛黨屠戮,除一庶子外,無一幸免,還望陛下垂憐。”
——青州知府代安,青州軍副將馬元,昭武伯賈琛拜上,隆治六年十月十五。”
這三天時間裏,朝廷上下一片忙碌。
戶部和兵部緊密合作,日夜不停地籌備著馳援山東的大軍所需的人員和物資。
終於,在第三天上午時分,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此時的京營大營內,一片繁忙景象。
士兵們整齊列隊,裝備精良,等待著出征的命令。
糧草、武器、馬匹等物資也已全部到位,堆積如山。
此次馳援山東,所去兵馬共有三部。
其中有牛繼宗率領著立威、伸威一萬兩千兵馬作為先鋒,然後便是五軍營的六萬兵馬。
最後則是臨時招募的青壯以及民夫五萬餘人,負責整個後勤工作,必要時也能充當輔兵,配合作戰。
這三部兵馬一共合計十二萬兩千人,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挺進山東平息白蓮教叛亂。
大軍出征,身為皇帝的隆治帝自然要出場,然而,就在隆治帝準備出宮時,他驚訝地發現太上皇李慍也一同出現。
雖然隆治帝對於太上皇已經很多年不再出現在公眾視野感到有些奇怪,但他並沒有想太多。
在向太上皇行禮之後,隆治帝和太上皇的車輦先後駛出了皇宮。
此刻,神京城外已經臨時搭建起一座高台,高台上,隆治帝和太上皇端坐在中央,兩旁分別坐著忠順親王李念、珂首輔以及眾多六部高官。
在高台下方,文武官員們按照品級依次就座。
兵部尚書苑文昌壓低聲音對首輔珂雲逸說:
“珂首輔,太上皇親自來到這裏,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呢?”
珂雲逸心裏明白太上皇此番前來可能是為了給隆治帝施加壓力,但他並沒有直接說明,而是輕輕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苑文昌見狀,知道無法從珂雲逸那裏得到答案,盡管心中充滿疑慮,但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與此同時,定北侯馬國濤和牛繼宗也帶領平叛大軍出了神京城,二人將大軍安排好位置,等待隆治帝與太上皇檢閱後便騎馬飛奔而來。
“臣馬國濤(牛繼宗)見過太上皇,見過陛下!”
二人到達高台前後,便翻身下馬向著高台上的隆治帝和太上皇行禮。
“咳咳咳……,二位將軍,平身吧。”
太上皇輕咳兩聲,便示意牛繼宗與馬國濤起身。
“兩位將軍,此去山東平叛,務必萬分小心…………!”
太上皇看著牛繼宗與馬國濤兩人,便是一陣勉勵。
看到這一幕,隆治帝心裏也有些不悅。
這場景不禁讓他回憶起自己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每次大臣們進宮奏事時總是先到太極殿,然後才來神武殿向他稟報。
直到這幾年隆治帝漸漸奪取了朝堂上的一部分權力,這種情況才稍有改善。
而在此時,大庭廣眾之下,太上皇率先發話,瞬間讓隆治帝感覺到太上皇所要對他說的:
“基兒啊,你老子我隻是吧不想管事,並不是不能管事,咱倆一起出現在百官麵前,你看他們先拜誰?
所以,一時的上風並不能代表著什麽,你要學的東西,還長著呢!就比如,我這個老子還在,他們怎麽可能會越過我找你聽候調令!”
隆治帝想到這裏,坐在高台上的他臉色陰沉得可怕,手也不自覺地緊緊抓住了旁邊的扶手。
他當然明白太上皇的意思,這是在警告他,警告他端午節的時候,擅自讓賈琛抓捕信王這件事。
可這件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這麽久,隆治帝還以為早就翻篇兒了呢!
沒想到,太上皇竟然在這裏等著他。
然而,這一次和神武殿裏太上皇無視隆治帝向百官下旨又不一樣。
畢竟,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隆治帝和太上皇之間的明爭暗鬥?
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
可是現在,太上皇居然當著十數萬大軍的麵,將隆治帝給撇了,親自去吩咐事情。
這無疑是對隆治帝的顏麵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但此時太上皇正在嘉勉平叛大軍的統帥,隆治帝自然不能出口打斷太上皇說話。
皇室之間的事,百官知曉就已經可以了,倘若鬧的連普通百姓、普通士兵都知道太上皇與皇帝不合,那就會大大拉低他們皇室李家的威嚴。
所以就是此時的隆治帝心中再不適,也不能當眾表現出來,隻能暗暗等待著這送行儀式盡快結束。
就在隆治帝心中有些窩火,但又無可奈何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騷亂。
正在勉勵牛繼宗與馬國濤的太上皇也發現了此異常,太上皇隻是停頓了一下,他的近侍王守忠便彎腰告退,然後立即派人前去查看出了什麽事情。
不多時,正巧太上皇勉勵完牛繼宗、馬國濤二人之後,派去查看情況的小太監帶著兩名士兵返了回來。
“回稟太上皇,昭武伯手下昭武營士兵從山東傳來捷報,說是要呈給陛下。”
說著,一名士兵便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折,高舉在頭頂。
隆治帝見狀,頓時心中有些期待,連忙讓隨行的小李子將奏折給呈上來。
小李子匆匆跑下高台,將奏折拿起,轉身離開返回高台,將奏折遞到隆治帝手中。
“哈哈哈……,好,真不愧是朕的昭武伯!”
剛翻開奏折掃視一眼,隆治帝便放聲大笑起來。
太上皇雖不知奏折中寫了什麽,但見隆治帝如此開心,也是開口問道。
“皇兒,這昭武伯所奏何事,竟讓皇兒如此高興?”
隆治帝看了一下太上皇,便嘴角含笑的開口說到:
“父皇,這昭武伯所奏何事,還是讓人給諸位大臣們給念一念吧,讓諸位大臣們也高興高興!”
說著,隆治帝便將手中奏折遞給小李子,讓其打開當眾高聲念了出來。
“陛下萬年,臣賈琛拜上:
臣自揚州出發,一刻也不敢停歇,五日便抵達兗州府,後聞白蓮教叛亂,兵圍青州,臣率部急馳兩天三夜,終在十月十四日下午抵達青州城外。”
“此時青州府城已被白蓮教圍攻四日,守軍已是強弩之末,臣見青州危急,立刻帶領七千騎兵衝擊叛軍大營,以解青州之圍。”
“此役,我昭武營騎兵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陣斬兩萬倭寇,五萬白蓮教叛軍,俘虜三萬,並僥幸射殺白蓮教聖女、白蓮教左護法於軍中,白蓮教火行堂堂主兵敗自刎。”
“此役過後,青州之圍已解,臣派部下兵馬分頭清剿兩府之地內的白蓮教殘兵,特請陛下速派官員胥吏前來青州、萊州二府,恢複當地民生。”
“另,東平郡王府慘遭白蓮教叛黨屠戮,除一庶子外,無一幸免,還望陛下垂憐。”
——青州知府代安,青州軍副將馬元,昭武伯賈琛拜上,隆治六年十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