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糧食困境,解決辦法
腦殘女帝,這盛世跟你有什麽關係 作者:極品花生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應該知道,百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草,究竟是個什麽概念,但現在這些軍隊,全都是由我們魏國和乾國供應......”
“此戰,關乎到的可不止齊國的安危,若是一旦讓韓子安拿下齊國,我想這會導致什麽結果不言而喻!”
“事情已經到了這種時候,我希望諸位不要在進行任何隱瞞,各自都將國內的情況交個底,也好方便我們安排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魏協沉著臉,
選擇將話直接說出來,
打開天窗說亮話,
出了事,
你們也跑不了。
既然選擇齊心協力的出兵了,希望在這種關鍵時候,也別藏著掖著!
話音落下,
眾人都有些沉默,
半晌後,
清國主帥愛新覺羅·多爾隆第一個開口道:“既然魏帥這般敞亮,我也就直說了!”
“我們清國雖然不是產糧大國,但也有一些儲量,雖然不多,但也有個百十萬石,足夠大軍支撐一段時間。”
1石=10鬥=120斤。
按照普通士兵的夥食標準,
一個月,
一名士兵,大概也就消耗一石左右的糧食。
但是!
軍糧真正消耗大的地方,
並不在於軍隊的消耗。
而是來回運糧的消耗。
其次,
就是戰馬的消耗。
先說後者,
平日裏,
各國都有牧馬場。
一般都是將馬帶到有草的地方,讓他們隨便吃。
但是到了戰時,
不可能說,
在戰場上找草原,後方也不可能運送‘草’給戰馬吃。
畢竟割草本來就很費勁,而且運送起來也很不劃算。
但是吧,
在戰場上又不可能說不給馬吃,
要不然還怎麽打仗。
就像漢武帝時期,冬天都是直接給戰馬喂小米。
要知道,
戰馬的食量可是人的十倍。
可想而知,飼養戰馬究竟要耗費多少錢財。
其次就是運糧,
乾隆三十三年,
先期到滇的舒赫德及鄂寧聯合上奏,說征緬有五難。
一是辦馬難,按滿兵一萬、漢兵三萬出兵規模算,戰馬、馭馬需十萬匹,急切難辦。
二是辦糧難,按四萬兵、十萬馬算,單十個月就需兵糧四十二萬石,全省倉糧也不過三十五萬石,供應嚴重不足。
就這還不算後麵的三難。
唐朝時期,
從長安運送物資運到西北邊疆,20石的糧草到了目的地隻剩下1石。
可想而知,
戰爭對一個國家,到底會增添多大的負擔。
現在,
韓子安就是要跟這些國家玩自爆。
拚後勤!
拚國力!
同樣的,
魏協等人,齊聚一堂,也是為了這件事,想要商討出一個辦法。
隨著清國交了底。
其他幾國,
也紛紛說出了各自背後國家的儲備。
所有人都說完後,
經過粗略計算,
去掉來回運糧的損耗,
即便沒有楚軍的劫掠,最多隻隻夠支撐半年左右。
而且,
這還是立項情況。
因為楚軍的動作,
他們能夠獲得的糧草,還要在這個數字上,進行一定的折扣。
但無論怎麽算,
都沒辦法說,
撐到秋收!
而且,
就算撐到了又能如何?
拋開這百萬大軍,還有再加上背後運糧的數百萬民夫,這些可都是勞動力!
這也就意味著,
他們在這裏勞動,家中的田地都是荒廢的階段。
等秋收的時候,
收成肯定跟去年沒法比。
但這些人卻要供養到第二年秋收。
這一年的時間,
整不好就得發生大饑荒。
戰爭便是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
古往今來,
無數戰役,都是圍繞著交通要道,還有糧倉展開。
......
看著得出來的數字,
在場之人的臉色,
也算是舒緩了一些。
雖說撐不到秋收,但不管怎麽說,也比楚國的境況能好許多。
隻要後麵,
不讓楚軍劫掠太多的糧草,
最先撐不住的,一定是楚國。
“這麽看來,目前優勢依舊站在我們這邊。”
“隻要繼續跟楚軍耗下去,最後先撐不住的一定是他們。”
魏協神色緩和不少,仿佛肩上的重擔也輕鬆了一些。
趙凡開口,說出心中的擔憂:“但一切的前提是,不能縱容楚軍繼續這般劫掠下去了!”
“否則,我們就算有再多的糧草,到頭來也是給楚軍做嫁衣。”
愛新覺羅·多爾隆指了指地圖的一邊,開口道:“目前淄河掌握在楚軍手中,我們沒辦法直接走水路運送糧草。”
“依靠濟水的話,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走一段陸路,然後才能順著時水,將糧草運到臨淄。”
“而且,這段路程也是楚軍頻繁出現的地點,既然如此,我們幹脆部署重兵把守在這裏,我們騎軍的數量遠勝於楚軍,沒道理說一直忍讓他們!”
魏協看著地圖,
心中也在思索對方所說的可行性。
部署重兵其實先前也想過,
但他們擔心,
一旦這麽做,
幾乎等同於跟楚軍野戰。
到時候,
一旦雙方大規模交戰,他們很難獲勝,所以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但是,
如果將這部分兵力,
全部部署為騎兵。
來無影去無蹤,憑借騎兵的速度優勢,或許根本就不需要跟楚軍交戰。
......
......
諸位讀者老爺。
昨天的章節都已經補上了。
今晚還有三章。
這麽算下來,今天算是更新萬字了,可否求求各位讀者老爺,賞小人一點禮物。
現在每天的在讀,已經跌到兩萬以下了,稿費可以說慘不忍睹。
至於新書,
因為懷疑分流量的情況,所以打算開一個新的賬號,目前已經建完號了。
筆名就不說了,省的被人惦記。
先前寫葉清秋、韓林那本書的時候,就遭到過惡意舉報和差評,這本書估計也有。
至於這個賬號,後麵就專門寫曆史。
目前題材已經確定,下本書寫三國。
等月底吧,
就開新書了。
“此戰,關乎到的可不止齊國的安危,若是一旦讓韓子安拿下齊國,我想這會導致什麽結果不言而喻!”
“事情已經到了這種時候,我希望諸位不要在進行任何隱瞞,各自都將國內的情況交個底,也好方便我們安排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魏協沉著臉,
選擇將話直接說出來,
打開天窗說亮話,
出了事,
你們也跑不了。
既然選擇齊心協力的出兵了,希望在這種關鍵時候,也別藏著掖著!
話音落下,
眾人都有些沉默,
半晌後,
清國主帥愛新覺羅·多爾隆第一個開口道:“既然魏帥這般敞亮,我也就直說了!”
“我們清國雖然不是產糧大國,但也有一些儲量,雖然不多,但也有個百十萬石,足夠大軍支撐一段時間。”
1石=10鬥=120斤。
按照普通士兵的夥食標準,
一個月,
一名士兵,大概也就消耗一石左右的糧食。
但是!
軍糧真正消耗大的地方,
並不在於軍隊的消耗。
而是來回運糧的消耗。
其次,
就是戰馬的消耗。
先說後者,
平日裏,
各國都有牧馬場。
一般都是將馬帶到有草的地方,讓他們隨便吃。
但是到了戰時,
不可能說,
在戰場上找草原,後方也不可能運送‘草’給戰馬吃。
畢竟割草本來就很費勁,而且運送起來也很不劃算。
但是吧,
在戰場上又不可能說不給馬吃,
要不然還怎麽打仗。
就像漢武帝時期,冬天都是直接給戰馬喂小米。
要知道,
戰馬的食量可是人的十倍。
可想而知,飼養戰馬究竟要耗費多少錢財。
其次就是運糧,
乾隆三十三年,
先期到滇的舒赫德及鄂寧聯合上奏,說征緬有五難。
一是辦馬難,按滿兵一萬、漢兵三萬出兵規模算,戰馬、馭馬需十萬匹,急切難辦。
二是辦糧難,按四萬兵、十萬馬算,單十個月就需兵糧四十二萬石,全省倉糧也不過三十五萬石,供應嚴重不足。
就這還不算後麵的三難。
唐朝時期,
從長安運送物資運到西北邊疆,20石的糧草到了目的地隻剩下1石。
可想而知,
戰爭對一個國家,到底會增添多大的負擔。
現在,
韓子安就是要跟這些國家玩自爆。
拚後勤!
拚國力!
同樣的,
魏協等人,齊聚一堂,也是為了這件事,想要商討出一個辦法。
隨著清國交了底。
其他幾國,
也紛紛說出了各自背後國家的儲備。
所有人都說完後,
經過粗略計算,
去掉來回運糧的損耗,
即便沒有楚軍的劫掠,最多隻隻夠支撐半年左右。
而且,
這還是立項情況。
因為楚軍的動作,
他們能夠獲得的糧草,還要在這個數字上,進行一定的折扣。
但無論怎麽算,
都沒辦法說,
撐到秋收!
而且,
就算撐到了又能如何?
拋開這百萬大軍,還有再加上背後運糧的數百萬民夫,這些可都是勞動力!
這也就意味著,
他們在這裏勞動,家中的田地都是荒廢的階段。
等秋收的時候,
收成肯定跟去年沒法比。
但這些人卻要供養到第二年秋收。
這一年的時間,
整不好就得發生大饑荒。
戰爭便是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
古往今來,
無數戰役,都是圍繞著交通要道,還有糧倉展開。
......
看著得出來的數字,
在場之人的臉色,
也算是舒緩了一些。
雖說撐不到秋收,但不管怎麽說,也比楚國的境況能好許多。
隻要後麵,
不讓楚軍劫掠太多的糧草,
最先撐不住的,一定是楚國。
“這麽看來,目前優勢依舊站在我們這邊。”
“隻要繼續跟楚軍耗下去,最後先撐不住的一定是他們。”
魏協神色緩和不少,仿佛肩上的重擔也輕鬆了一些。
趙凡開口,說出心中的擔憂:“但一切的前提是,不能縱容楚軍繼續這般劫掠下去了!”
“否則,我們就算有再多的糧草,到頭來也是給楚軍做嫁衣。”
愛新覺羅·多爾隆指了指地圖的一邊,開口道:“目前淄河掌握在楚軍手中,我們沒辦法直接走水路運送糧草。”
“依靠濟水的話,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走一段陸路,然後才能順著時水,將糧草運到臨淄。”
“而且,這段路程也是楚軍頻繁出現的地點,既然如此,我們幹脆部署重兵把守在這裏,我們騎軍的數量遠勝於楚軍,沒道理說一直忍讓他們!”
魏協看著地圖,
心中也在思索對方所說的可行性。
部署重兵其實先前也想過,
但他們擔心,
一旦這麽做,
幾乎等同於跟楚軍野戰。
到時候,
一旦雙方大規模交戰,他們很難獲勝,所以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但是,
如果將這部分兵力,
全部部署為騎兵。
來無影去無蹤,憑借騎兵的速度優勢,或許根本就不需要跟楚軍交戰。
......
......
諸位讀者老爺。
昨天的章節都已經補上了。
今晚還有三章。
這麽算下來,今天算是更新萬字了,可否求求各位讀者老爺,賞小人一點禮物。
現在每天的在讀,已經跌到兩萬以下了,稿費可以說慘不忍睹。
至於新書,
因為懷疑分流量的情況,所以打算開一個新的賬號,目前已經建完號了。
筆名就不說了,省的被人惦記。
先前寫葉清秋、韓林那本書的時候,就遭到過惡意舉報和差評,這本書估計也有。
至於這個賬號,後麵就專門寫曆史。
目前題材已經確定,下本書寫三國。
等月底吧,
就開新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