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注釋


    重重疊疊:指花影斑駁交映。瑤台:傳說中西王母之宮。此處指樓台建築精美無比。幾度:幾次。童:童仆。掃不開:掃不掉。


    這首詩中,詩人蘇軾寫了“掃花影”這樣非常有趣的場景,很有想象力,充滿了童真和趣味。


    【釋義】


    花的影子,斑斑駁駁,層層疊疊,映在了精美的樓閣亭台上。我幾次叫來童仆。童仆掃呀掃,就是掃不掉這些影子。太陽下山了,它匆匆帶走了花影,可是,那冉冉升起的明月又把重重的花影送了回來。


    【典故】


    鑒湖女俠秋瑾


    秋瑾,字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秋謹1875年生於福建閩縣,並在那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目睹帝國主義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蹂躪和清政府賣國求安的種種醜行,秋瑾幼小的心靈裏早就播下了反抗的種子。


    1891年初夏,秋瑾和家人隨同祖父秋嘉禾回到故鄉紹興。不久,她就跟隨武藝高強的單老四學習武藝,不僅學會了打拳、耍刀、使棒、舞劍,還學會了騎馬。秋瑾認為,要革命,不僅要嘴和筆,還需要刀和槍,並且還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和高超的武藝。因此,她始終把練武和實現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聯係在一起。她曾在《寶劍歌》一詩中寫道:“千金市得寶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在為革命四處奔走的過程中,秋瑾幾乎刀不離身。


    後來,秋瑾嫁給了湖南湘潭的王廷鈞。1903年,她隨夫移居北京。在北京,秋瑾目睹了被八國聯軍劫後的慘象,更激起了她對清政府及其外國侵略者的痛恨。翌年春,秋瑾終於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離別子女,自籌盤纏,隻身赴日本留學。到了東京後,秋瑾先補習了日文,後入青山實踐女校讀書,並積極投身到民主革命的隊伍中去。在結識了孫中山、陶成章等誌士仁人後,她積極與他們共商革命大計。她還創辦了《白話報》,宣傳革命,提倡男女平等。1905年7月她返赴日本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並被推舉為同盟會浙江主盟人。


    1905年11月,清政府與日本政府勾結,由日本文部省頒布了所謂的《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禁止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活動。同盟會領導人之一陳天華投海自盡,以示抗議。在留學生舉行的追悼會上,秋瑾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主張全體留學生返回祖國,共禦外侮。


    1907年初,秋瑾接替徐錫麟主持紹興大通學堂的工作。同時與徐錫麟策劃皖浙起義,同舉義旗。由於情勢緊急,徐錫麟於7月6日在安慶提前起事,不幸失敗被殺,並波及紹興。7月13日,大通學堂被清軍層層包圍,秋瑾挺身迎敵,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捕。


    在殘酷的刑審中,秋瑾早已抱定為革命獻身的決心,始終堅貞不屈,保持革命氣節,隻留下了“秋雨秋風愁煞人”這一壯烈的絕命詞。秋瑾於7月15日在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家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千家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