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釋義】


    化解很深的怨仇,無論怎麽做,都必然有顧及不到之處,這豈能使對方改過遷善?聖人施德是出於自己的天然秉性,不要求回報。就像債權人手執債權的借據,卻不向對方索債一樣。有道德的人隻持有借據,不要求償還。沒道德的人老想讓別人定期還債。天道無親無疏,隻支持善人。


    【啟示】


    本文通過對比和舉例具體說明了奉獻、自覺地善待別人才是極高的行善境界。


    【致用】


    領導者善待下屬應是出於自己善良的秉性,並非以下屬對自己忠誠作為回報。行善有不同層次:行善而祈望他人善待我;行善而祈望他人改過遷善;行善是我的本性,不祈望他人有什麽反應。最後一種是最高的行善境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道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