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掏老宅子
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 作者:國寶幫幫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年頭,別小看一塊大洋的購買力。
不僅可以攜三五朋友吃一頓涮羊肉,還可以滿足一個五口之家三天的正常夥食需求。
隨著夥計離開店鋪,張旺財突然想到了什麽,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道。
“曹大少爺,你看我這待客之道。”
“您來了這麽久,都還沒給您倒杯茶,怪我,怪我。”
說著,便是從邊上取來一個杯子,給曹子建倒上茶水。
曹子建拿起茶杯,淺嚐了一口後,道:“張掌櫃,我那古雅齋你出八百大洋是吧?”
“對,沒錯。”張旺財連連點頭。
“這樣,你先借我六百大洋,倘若七天後我還不上這筆錢,到時候店鋪直接歸你,反之,這六百大洋你就當無利息的借我七天,如何?”曹子建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沒問題,就按曹大少爺說的。”張旺財痛快答應了下來。
因為在他看來,曹子建拿這筆錢無非就是去賭。
贏了還錢,輸了賣店。
可十賭九輸的道理,除了賭徒,誰不知道?
當即,張旺財取來五張百元銀票以及一百大洋放到了櫃台之上。
而後拿過紙跟筆開始寫借據。
隨著簽字畫押,這借據算是正式生效。
曹子建將銀票收好,點出十塊大洋推到了張旺財的跟前,道:“這十塊大洋是買那抱月瓶的錢。”
“好,好。”張旺財這時也不在乎那抱月瓶價格報低的問題。
畢竟七天後,古雅齋就是他的了。
不多時,夥計也是賣完飯菜回來了。
一頓飽餐過後,曹子建告辭離開。
他沒有直奔錢糧胡同王家,而是來到了古雅齋。
畢竟來琉璃廠的真正任務是找揭畫的工具。
看著店內空空如也的貨櫃,曹子建自嘲一笑道:“還真是幹淨阿。”
隨即,關上店門,開始翻箱倒櫃找了起來。
像什麽刀片,鑷子,挑針、細毛刷、鎮紙等等,一樣不落的被曹子建收進了儲物戒指。
“先去錢糧胡同王家看看,揭畫就等晚上吧。”
曹子建打定主意,心念一動,將德古軒買的老坑玻璃種帶翠寬條手鐲以及抱月瓶都收進了儲物戒指。
【叮!檢測到儲物空間存入一件嘉慶青花福壽雙全抱月瓶,】
【恭喜宿主,獲得嘉慶青花製作工藝。】
隨著係統話音落下,關於嘉慶青花如何燒製的工藝在曹子建腦海中一一閃過。
緊接著,就跟曹子建的記憶融為一體。
仿佛這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一般。
“存入古玩居然還有獎勵。”曹子建心中狂喜。
雖然說,這燒造工藝對於他來說有些雞肋,但知道了嘉慶青花的工藝後,對於鑒定能力何嚐不是一種提升呢?
。。。。。
錢糧胡同王家,位於東城。
曹子建的四合院則在西城。
在京城,流傳著這麽一句話:“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
這種說法最早是來源於清朝末年學者唐晏所著的《天咫偶聞》中的:京師有諺雲:東富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
言下之意,因為王公貴族都住在西城,因而稱西城貴,而國家的倉庫集中在東城,因而稱東城富。
這會時期的西城,就好比別墅區,王公貴族的住宅大多都興建在西城。
其中清代王府之最,恭王府就坐落在西城區。
除此之外還有醇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等等,都位於西城區。
堪稱天下第一流富貴之地。
至於東城富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清末的時候,錢莊和銀行都在此。
下午,四點。
曹子建通過詢問,來到了王家。
這是一棟坐北朝南,二進式的四合院。
此時,四合院的大門正敞開著。
還未進門,曹子建就聽到院內搬東西和交流的聲音。
“王管家,這活我們弟兄也幹得差不多了,工錢是不是該結一下了?”
“過兩天,過兩天保證給你們結。”
“我們弟兄幾個還等著工錢吃飯呢。”
“放心,兩天以後,保準給你們結。”
“那說好了,就兩天,兩天後我們過來。”
隨著話音落下沒多久,曹子建就看到幾個穿著白色短衫的漢子從四合院走了出來。
曹子建抬腿,進入了四合院。
一進院,就看到院內堆放著十幾個由竹子編成的籮筐。
籮筐內裝著各式各樣的物件。
“您找哪位?”王管家看到曹子建,問了一句。
曹子建剛想回答,身後響起了一道大嗓門。
“王管家,今兒是不是要把錢給還了阿?”
聽到這聲音,王管家也顧不上曹子建了,趕忙賠笑道:“李老板。”
“別,你們王家才是我的老板。”那個被稱作王老板的中年男子擺手道:“這自古以來,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我都來王家好幾趟了,偌大的宅子,借錢的時候好好的,讓你們還錢,就連個人影都看不到了。”
“怎麽?準備賴賬不成?”
“李老板,我也就是一下人,壓根做不了主阿。”王管家一臉苦澀道。
“哼。”王老板冷哼一聲:“我就不信這王家連個主事的人都沒有。”
“老爺子早就不在了,就王少爺一人主事,可他也不知道去哪了。”王管家答道:“老太太倒是在,不過這種事,咱不能讓她老人家著急不是?”
“我看你們還是著著急吧,我等著用錢呢。”李老板毫不客氣的回道。
說完,就準備進裏屋找人。
隻是他剛一動腳,一個年約五旬,看起來雍容華貴的婦人從中堂走了出來。
婦人看著李老板,語氣淡漠道:“我兒子欠你多少錢?”
“連本帶利一共三百六十大洋。”李老板說著,便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張紙條,展示給婦人看。
“這是您兒子的借據,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
“三百六十大洋。”老婦人歎了口氣,指著院裏的東西,道。
“這樣吧,這些東西都是往外出的。”
“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自己拿,拿夠三百六十大洋,你走人。”
“我對這些玩意不懂。”李老板搖頭道:“也不知道哪些值錢哪些不值錢。”
“回頭要是挑了幾件不值錢的,那不是虧大發了?”
“您還是給我現錢吧。”
“現錢沒有。”老婦人搖頭道。
一句‘沒錢’,讓李老板無言以對。
不僅可以攜三五朋友吃一頓涮羊肉,還可以滿足一個五口之家三天的正常夥食需求。
隨著夥計離開店鋪,張旺財突然想到了什麽,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道。
“曹大少爺,你看我這待客之道。”
“您來了這麽久,都還沒給您倒杯茶,怪我,怪我。”
說著,便是從邊上取來一個杯子,給曹子建倒上茶水。
曹子建拿起茶杯,淺嚐了一口後,道:“張掌櫃,我那古雅齋你出八百大洋是吧?”
“對,沒錯。”張旺財連連點頭。
“這樣,你先借我六百大洋,倘若七天後我還不上這筆錢,到時候店鋪直接歸你,反之,這六百大洋你就當無利息的借我七天,如何?”曹子建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沒問題,就按曹大少爺說的。”張旺財痛快答應了下來。
因為在他看來,曹子建拿這筆錢無非就是去賭。
贏了還錢,輸了賣店。
可十賭九輸的道理,除了賭徒,誰不知道?
當即,張旺財取來五張百元銀票以及一百大洋放到了櫃台之上。
而後拿過紙跟筆開始寫借據。
隨著簽字畫押,這借據算是正式生效。
曹子建將銀票收好,點出十塊大洋推到了張旺財的跟前,道:“這十塊大洋是買那抱月瓶的錢。”
“好,好。”張旺財這時也不在乎那抱月瓶價格報低的問題。
畢竟七天後,古雅齋就是他的了。
不多時,夥計也是賣完飯菜回來了。
一頓飽餐過後,曹子建告辭離開。
他沒有直奔錢糧胡同王家,而是來到了古雅齋。
畢竟來琉璃廠的真正任務是找揭畫的工具。
看著店內空空如也的貨櫃,曹子建自嘲一笑道:“還真是幹淨阿。”
隨即,關上店門,開始翻箱倒櫃找了起來。
像什麽刀片,鑷子,挑針、細毛刷、鎮紙等等,一樣不落的被曹子建收進了儲物戒指。
“先去錢糧胡同王家看看,揭畫就等晚上吧。”
曹子建打定主意,心念一動,將德古軒買的老坑玻璃種帶翠寬條手鐲以及抱月瓶都收進了儲物戒指。
【叮!檢測到儲物空間存入一件嘉慶青花福壽雙全抱月瓶,】
【恭喜宿主,獲得嘉慶青花製作工藝。】
隨著係統話音落下,關於嘉慶青花如何燒製的工藝在曹子建腦海中一一閃過。
緊接著,就跟曹子建的記憶融為一體。
仿佛這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一般。
“存入古玩居然還有獎勵。”曹子建心中狂喜。
雖然說,這燒造工藝對於他來說有些雞肋,但知道了嘉慶青花的工藝後,對於鑒定能力何嚐不是一種提升呢?
。。。。。
錢糧胡同王家,位於東城。
曹子建的四合院則在西城。
在京城,流傳著這麽一句話:“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
這種說法最早是來源於清朝末年學者唐晏所著的《天咫偶聞》中的:京師有諺雲:東富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
言下之意,因為王公貴族都住在西城,因而稱西城貴,而國家的倉庫集中在東城,因而稱東城富。
這會時期的西城,就好比別墅區,王公貴族的住宅大多都興建在西城。
其中清代王府之最,恭王府就坐落在西城區。
除此之外還有醇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等等,都位於西城區。
堪稱天下第一流富貴之地。
至於東城富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清末的時候,錢莊和銀行都在此。
下午,四點。
曹子建通過詢問,來到了王家。
這是一棟坐北朝南,二進式的四合院。
此時,四合院的大門正敞開著。
還未進門,曹子建就聽到院內搬東西和交流的聲音。
“王管家,這活我們弟兄也幹得差不多了,工錢是不是該結一下了?”
“過兩天,過兩天保證給你們結。”
“我們弟兄幾個還等著工錢吃飯呢。”
“放心,兩天以後,保準給你們結。”
“那說好了,就兩天,兩天後我們過來。”
隨著話音落下沒多久,曹子建就看到幾個穿著白色短衫的漢子從四合院走了出來。
曹子建抬腿,進入了四合院。
一進院,就看到院內堆放著十幾個由竹子編成的籮筐。
籮筐內裝著各式各樣的物件。
“您找哪位?”王管家看到曹子建,問了一句。
曹子建剛想回答,身後響起了一道大嗓門。
“王管家,今兒是不是要把錢給還了阿?”
聽到這聲音,王管家也顧不上曹子建了,趕忙賠笑道:“李老板。”
“別,你們王家才是我的老板。”那個被稱作王老板的中年男子擺手道:“這自古以來,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我都來王家好幾趟了,偌大的宅子,借錢的時候好好的,讓你們還錢,就連個人影都看不到了。”
“怎麽?準備賴賬不成?”
“李老板,我也就是一下人,壓根做不了主阿。”王管家一臉苦澀道。
“哼。”王老板冷哼一聲:“我就不信這王家連個主事的人都沒有。”
“老爺子早就不在了,就王少爺一人主事,可他也不知道去哪了。”王管家答道:“老太太倒是在,不過這種事,咱不能讓她老人家著急不是?”
“我看你們還是著著急吧,我等著用錢呢。”李老板毫不客氣的回道。
說完,就準備進裏屋找人。
隻是他剛一動腳,一個年約五旬,看起來雍容華貴的婦人從中堂走了出來。
婦人看著李老板,語氣淡漠道:“我兒子欠你多少錢?”
“連本帶利一共三百六十大洋。”李老板說著,便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張紙條,展示給婦人看。
“這是您兒子的借據,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
“三百六十大洋。”老婦人歎了口氣,指著院裏的東西,道。
“這樣吧,這些東西都是往外出的。”
“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自己拿,拿夠三百六十大洋,你走人。”
“我對這些玩意不懂。”李老板搖頭道:“也不知道哪些值錢哪些不值錢。”
“回頭要是挑了幾件不值錢的,那不是虧大發了?”
“您還是給我現錢吧。”
“現錢沒有。”老婦人搖頭道。
一句‘沒錢’,讓李老板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