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以假亂真的扁足鼎
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 作者:國寶幫幫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收集難度,唯有在民國世界才有可能完成。”曹子建暗道。
除了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整器佛像更多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點,民國沒有攝像頭的存在。
收回心思,曹子建將佛像從儲物戒指內取出,放回了原位。
而後,拿過邊上的三炷香點燃,插在了香火上。
一切完畢,曹子建出了佛堂,朝桃葉閣門口走去。
等曹子建來到這的時候,他沒有發現工人和秦霆靖的身影。
倒是在大門口,站著一個年約三十出頭,穿著一襲中式長袍大褂的男子。
看穿著打扮,有點像桃葉閣的管家。
沒等曹子建開口詢問,對方便笑意盈盈的朝自己這邊走了過來:“曹先生,您好,我是桃葉閣的管家。”
“秦先生這會還在忙,不過他跟我已經交代過,見到您來了,先領您去茶室坐會。”
“請隨我來。”
在管家的帶領下,曹子建來到了茶室。
這茶室給曹子建就一個感覺,非紅木不家具。
凡是肉眼能看到的茶桌茶椅,以及整個茶室內的家具,皆為紅木所製。
尤其是那茶台,是由六米長的原始紅木製作而成。
不過在茶台後麵,則是整麵牆的金絲楠木根雕。
隨著落座,管家為曹子建沏了一壺茶後,便是退出了茶室。
由於茶室內的家具以及裝飾物都是現代工藝品,所以曹子建並沒有去查看茶室內有沒有攝像頭的存在。
畢竟自己也不用儲物戒指收東西。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茶室的門被人推開。
秦霆靖捧著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走了進來。
“曹先生,讓你久等了。”
“秦老,這盒子?”曹子建指了指秦霆靖手中的盒子,開口道:“不會真有東西讓我鑒定吧?”
“沒錯。”秦霆靖笑道:“看看曹先生能不能看出這件藏品的真偽。”
說著,秦霆靖將盒子放到了茶桌上。
曹子建這就將其打開。
隻見其內是一個青銅小鼎,約莫20公分高。
此鼎方唇、立耳向外微撇、淺腹、圓底,下置三條寬闊龍形扁足。
每一個扁足既薄又寬,且兩麵有龍紋。
三足將整個鼎支撐出了定鼎天下的氣勢。
鼎腹飾帶狀紋,三麵中央位置作棱脊,左右合飾一組以棱脊為對稱軸的歧尾獸麵紋。
獸目呈目字形眼,眼珠圓潤凸出,旁側再作一條抽象的龍紋填充空間,十分繁細。
全身布滿雲紋,卷曲線條,一絲不苟。
這件鼎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和諧,三足分立的布局體現的淋漓盡致。
“扁足鼎。”曹子建開口道:“這種鼎,傳世和出土都不多見啊。”
“是啊。”秦霆靖接口道:“扁足鼎是青銅鼎類中較為特殊的器形,且流行時間很短,因此傳世數量遠比柱足鼎或蹄足鼎為少。”
“能斷出是哪個朝代的嘛?”
曹子建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將這扁足鼎從盒中取了出來。
遍觀鼎體,曹子建發現,在鼎內壁鑄有一個似像非像的\"史\"字。
按理來說,像這種青銅鼎,可以通過其上的銘文來判斷真偽。
真品的話,銘文渾厚自然,字下鏽跡入骨,無矯揉造作之氣。
可這扁足鼎偏偏就一個銘文,鏽跡入不入骨是無法斷定了。
無奈的曹子建隻能選擇另一個辦法。
聽聲。
當即手指微曲,在鼎的表麵輕彈了一下。
真品的話,敲擊聲會給人一種源遠流長,餘音繚繞之感,仿品的話,則是短促,有聲但無音。
可隨著敲擊,這鼎發出的卻是鏗然有聲。
剛好是介於真品和仿品之間的聲音。
這讓曹子建眉頭微微一皺。
好半晌後,才開口道:“秦老,此鼎不假....”
聽到這話,秦霆靖臉上不自覺的浮起了一抹笑容。
倒不是笑曹子建眼力不濟的意思,而是開心。
因為這鼎讓他打眼過。
顯然,也讓曹子建打眼了。
就在秦霆靖這麽想著的時候,曹子建的下一句話,讓他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但不是商晚期的扁足鼎,而是民國時期的。”
“你能看出來?”秦霆靖愕然道。
“這鼎仿的確實不錯,用以假亂真來形容也不為過。”曹子建開口道:“作偽者應該使用的蠟胎為模,翻鑄銅器,然後埋在地下,加上各種複雜的化學成分,使銅器表麵自然產生綠鏽、紅鏽,然後上蠟,成為‘熟坑’。”
“不過鑄造這鼎的人最終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獲利,不然也不會在鑄造時,漏這麽一個馬腳出來。”
曹子建說著,伸出手指,指向了扁足鼎三足中的其中一足。
在該足上雖然是龍紋,但爪子卻不是龍爪,而是帶蹼的雁爪。
雁通贗。
說明鑄鼎之人想以此告訴別人,這其實是一件贗品。
作偽,無非就兩個目的。
獲利和欺世。
獲利,單從字麵意思就能理解。
欺世則是通過作偽來欺騙世人,以此向世人證明自己個人的能力和知識。
鑄造該鼎之人屬於後者。
“厲害。”秦霆靖讚歎道:“當初,這微不可查的細節我愣是沒注意到,讓我交了400萬的學費。”
“這扁足鼎應該是出自濰縣某位匠人之手吧?”曹子建問道。
“這我也不清楚了。”秦霆靖搖頭:“但從這個鼎的各個細節做得如此逼真,我想大概率是了。”
濰縣,仿造青銅器的大本營。
之所以濰縣的匠人能將青銅器仿造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是因為該村的人曾經得到過一冊《西清古鑒》。
這書可是大有來頭。
由清代大臣梁詩正奉旨率翰林院眾學士纂修,曆時兩年才完成。
著錄了清代宮廷所藏的所有古代青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
全書21冊,分40卷。
其上詳細記錄了各個青銅的方圓圍徑之製,高廣輕重等等。
並鉤勒款識,各為釋文。
摹繪精審,毫厘不失。
就如同青銅器製作工藝書了。
曹子建將扁足鼎重新放回到盒中後,開口道:“秦老,這園林逛了,茶喝了,東西也看完了,沒事的話,那我就告辭了。”
除了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整器佛像更多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點,民國沒有攝像頭的存在。
收回心思,曹子建將佛像從儲物戒指內取出,放回了原位。
而後,拿過邊上的三炷香點燃,插在了香火上。
一切完畢,曹子建出了佛堂,朝桃葉閣門口走去。
等曹子建來到這的時候,他沒有發現工人和秦霆靖的身影。
倒是在大門口,站著一個年約三十出頭,穿著一襲中式長袍大褂的男子。
看穿著打扮,有點像桃葉閣的管家。
沒等曹子建開口詢問,對方便笑意盈盈的朝自己這邊走了過來:“曹先生,您好,我是桃葉閣的管家。”
“秦先生這會還在忙,不過他跟我已經交代過,見到您來了,先領您去茶室坐會。”
“請隨我來。”
在管家的帶領下,曹子建來到了茶室。
這茶室給曹子建就一個感覺,非紅木不家具。
凡是肉眼能看到的茶桌茶椅,以及整個茶室內的家具,皆為紅木所製。
尤其是那茶台,是由六米長的原始紅木製作而成。
不過在茶台後麵,則是整麵牆的金絲楠木根雕。
隨著落座,管家為曹子建沏了一壺茶後,便是退出了茶室。
由於茶室內的家具以及裝飾物都是現代工藝品,所以曹子建並沒有去查看茶室內有沒有攝像頭的存在。
畢竟自己也不用儲物戒指收東西。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茶室的門被人推開。
秦霆靖捧著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走了進來。
“曹先生,讓你久等了。”
“秦老,這盒子?”曹子建指了指秦霆靖手中的盒子,開口道:“不會真有東西讓我鑒定吧?”
“沒錯。”秦霆靖笑道:“看看曹先生能不能看出這件藏品的真偽。”
說著,秦霆靖將盒子放到了茶桌上。
曹子建這就將其打開。
隻見其內是一個青銅小鼎,約莫20公分高。
此鼎方唇、立耳向外微撇、淺腹、圓底,下置三條寬闊龍形扁足。
每一個扁足既薄又寬,且兩麵有龍紋。
三足將整個鼎支撐出了定鼎天下的氣勢。
鼎腹飾帶狀紋,三麵中央位置作棱脊,左右合飾一組以棱脊為對稱軸的歧尾獸麵紋。
獸目呈目字形眼,眼珠圓潤凸出,旁側再作一條抽象的龍紋填充空間,十分繁細。
全身布滿雲紋,卷曲線條,一絲不苟。
這件鼎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和諧,三足分立的布局體現的淋漓盡致。
“扁足鼎。”曹子建開口道:“這種鼎,傳世和出土都不多見啊。”
“是啊。”秦霆靖接口道:“扁足鼎是青銅鼎類中較為特殊的器形,且流行時間很短,因此傳世數量遠比柱足鼎或蹄足鼎為少。”
“能斷出是哪個朝代的嘛?”
曹子建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將這扁足鼎從盒中取了出來。
遍觀鼎體,曹子建發現,在鼎內壁鑄有一個似像非像的\"史\"字。
按理來說,像這種青銅鼎,可以通過其上的銘文來判斷真偽。
真品的話,銘文渾厚自然,字下鏽跡入骨,無矯揉造作之氣。
可這扁足鼎偏偏就一個銘文,鏽跡入不入骨是無法斷定了。
無奈的曹子建隻能選擇另一個辦法。
聽聲。
當即手指微曲,在鼎的表麵輕彈了一下。
真品的話,敲擊聲會給人一種源遠流長,餘音繚繞之感,仿品的話,則是短促,有聲但無音。
可隨著敲擊,這鼎發出的卻是鏗然有聲。
剛好是介於真品和仿品之間的聲音。
這讓曹子建眉頭微微一皺。
好半晌後,才開口道:“秦老,此鼎不假....”
聽到這話,秦霆靖臉上不自覺的浮起了一抹笑容。
倒不是笑曹子建眼力不濟的意思,而是開心。
因為這鼎讓他打眼過。
顯然,也讓曹子建打眼了。
就在秦霆靖這麽想著的時候,曹子建的下一句話,讓他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但不是商晚期的扁足鼎,而是民國時期的。”
“你能看出來?”秦霆靖愕然道。
“這鼎仿的確實不錯,用以假亂真來形容也不為過。”曹子建開口道:“作偽者應該使用的蠟胎為模,翻鑄銅器,然後埋在地下,加上各種複雜的化學成分,使銅器表麵自然產生綠鏽、紅鏽,然後上蠟,成為‘熟坑’。”
“不過鑄造這鼎的人最終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獲利,不然也不會在鑄造時,漏這麽一個馬腳出來。”
曹子建說著,伸出手指,指向了扁足鼎三足中的其中一足。
在該足上雖然是龍紋,但爪子卻不是龍爪,而是帶蹼的雁爪。
雁通贗。
說明鑄鼎之人想以此告訴別人,這其實是一件贗品。
作偽,無非就兩個目的。
獲利和欺世。
獲利,單從字麵意思就能理解。
欺世則是通過作偽來欺騙世人,以此向世人證明自己個人的能力和知識。
鑄造該鼎之人屬於後者。
“厲害。”秦霆靖讚歎道:“當初,這微不可查的細節我愣是沒注意到,讓我交了400萬的學費。”
“這扁足鼎應該是出自濰縣某位匠人之手吧?”曹子建問道。
“這我也不清楚了。”秦霆靖搖頭:“但從這個鼎的各個細節做得如此逼真,我想大概率是了。”
濰縣,仿造青銅器的大本營。
之所以濰縣的匠人能將青銅器仿造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是因為該村的人曾經得到過一冊《西清古鑒》。
這書可是大有來頭。
由清代大臣梁詩正奉旨率翰林院眾學士纂修,曆時兩年才完成。
著錄了清代宮廷所藏的所有古代青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
全書21冊,分40卷。
其上詳細記錄了各個青銅的方圓圍徑之製,高廣輕重等等。
並鉤勒款識,各為釋文。
摹繪精審,毫厘不失。
就如同青銅器製作工藝書了。
曹子建將扁足鼎重新放回到盒中後,開口道:“秦老,這園林逛了,茶喝了,東西也看完了,沒事的話,那我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