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堂正一戰
水泄不通項昌項羽劉邦 作者:火牛風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蔡縣城東北幾十裏外,一座山崖陡峭的峽穀之地。穀底有一條寬闊官道,是新蔡及周邊諸縣通往垓下的必經之路。
自九江郡遠途而來的三萬漢軍,在峽穀安紮營壘,嚴陣以守,將這條穿峽穀而過的道路就此截斷。
主帥營帳內,呂澤端坐首位,與分坐兩側的叔孫通,以及蠱逢、馮無擇、郭亭、郭蒙等麾下大將,用炭火盆烤著羊腿,享用著美酒,悠然欣賞著帳外蕭索秋景,絲毫沒有大戰前的緊張氛圍。
至於軍師張良,卻是不見蹤影。
按照張良的謀劃,叔孫通出使九江軍,求見遊說英布,果真進展無比順利。
英布聞聽呂澤要與之講和,將整個九江郡送給他,換取他罷兵的條件,隻以為呂澤被他打慫了,懼怕他的威名,怕繼續打下去全軍覆沒,無法與劉邦交待,大為高興,一口答允。
眼下英布迫切需要一塊休養生息的根基之地,休整疲勞困頓的麾下軍隊,白得九江郡,正中下懷,不用說他對呂澤算計並無所覺,即使知道了這是大漢的緩兵之計,要扭頭集中力量對付項昌,也絕對毫不遲疑同意。
至於項昌死活,以及項昌一旦被滅大楚崩潰,漢營會不會再來收拾他,毫無遠見、又對自身軍事才幹深具迷之自信的英布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雙方兜搭好後,漢軍立時收縮陣營,退出九江郡,向南縮回到了廬江郡、豫章郡。
當然,為了牽製英布軍,讓他接收九江郡不至於那麽順利,呂澤在九江郡廣灑釘子,暗中將那些貴族世家的私兵都武裝了起來,命他們不斷製造叛亂,拖住英布。這些貴族世家的長子都被他留在大軍中,充作自己護衛軍,不怕他們起二心。
此外他以陳豨為將,率兩萬軍駐紮九江郡與廬江郡交界,防備英布突然瘋狗一樣再竄進廬江郡。
一切安排妥善,呂澤親領三萬軍繞了一個圈,離開九江郡,進入了淮陽郡,開始專注攔截項昌。
通過派出的密集探騎,呂澤對項昌一路動向可謂時刻掌握,並根據項昌行軍路線不斷調整攔截地點,而今終於在新蔡縣將之給堵住了。
項昌押送那麽大一支糧隊,可做不到像他進入臨江王國時那樣神出鬼沒,幾乎等於是打明牌,一舉一動被漢營探騎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盡數被呂澤掌握。
而呂澤之選擇在這處峽穀地來攔截項昌糧隊,除了這是前往垓下必經之地,不怕項昌跑去了別處,此外也是嚴格執行張良製定的“營壘森嚴,以守代攻,拖死項昌”的策略。
張良對他說過,項家父子強於進攻,特別善用騎兵,與之正麵對壘,那怕是占據兵力優勢,也難保全勝。眼下是項昌捉急,急於返回垓下解大軍糧盡危機,故而時間是站在漢營一邊。隻要將之攔下,牢牢擋住,讓他那怕手裏有糧也運送不回去,就算大功告成。根本無須與他大戰,爭一時長短。
對此慣於用兵的呂澤深以為然。
故而經過多方探查,他選中了易守難攻的此地,並且還提前兩日抵達,安紮營壘,讓兵士從周圍山頭砍伐木頭製作柵欄、拒馬,做好萬全防禦。
根據探騎回報,預計明日正午項昌糧軍將抵達此地。呂澤與諸將之所以這般悠閑輕鬆,還有心思啃羊腿喝美酒,自然是對這處防禦森嚴的營壘極為自信,預見項昌要在此處撞得頭破血流了。
叔孫通這段時間見識到了呂澤的軍略,的確非黃極忠可比,心頭大定,悠然欣賞著帳外的荒野風致,大笑道:“大將軍選了此處安葬項昌小兒,真是為他選了一處上好風水地,可是便宜他了。在此先敬大將軍一杯,賀大將軍此番旗開得勝,再立殊功,一舉定鼎大漢基業。”
叔孫通老臉上洋溢著熱切的讚歎,一副對呂澤軍略才幹發自肺腑的推崇敬服,絲毫看不出呂澤不顧他的老命強行令他出使英布軍,他心頭一直大為怨恨。
叔孫通這段時間整個人完全圍著呂澤在轉,處處吹捧時時恭維,情緒價值拉滿,讓呂澤感覺老家夥雖然老醜,但說話還怪好聽,對他印象大為改觀,對他丟了臨江王國的怨氣也大大消散。
而今再次聞聽他恰如其分的吹捧,感覺完全說到了自己心縫裏,滿臉矜持的自得,端起酒一口滿飲。
“大楚騎兵甲於天下,能如何?大楚步卒耐苦戰,不弱於當年秦兵,又能如何?而今麵對我們三萬軍,還不是要徒勞興歎,無計可施?漢王殲霸王於垓下,將軍滅項昌於新蔡,無疑都將成為傳頌後世的佳話。”大將蠱逢撚著下頜短須,神色昂然,語調高亢,吹捧起呂澤來也是不甘人後。
“如此豈不是說項昌小兒此番辛辛苦苦的臨江王國之行,完全就是白費?那怕拿下了臨江王國,也是白高興一場?他勤勤懇懇運送糧食到了此地,定眼一看,嘿,得,完全過不去!——你們說他這般勞碌奔忙圖什麽,在垓下與他老爹死在一處若卻不是好,至少黃泉路上有伴不寂寞嘛。”中郎將馮無擇站起身,搖搖擺擺,以滑稽的神情陳說著項昌憑百辛勞窮途末路的困窘,讓諸將禁不住“哈哈哈”撫腹大笑。
“久聞項昌小兒兵略得霸王真傳,我弟兄倒是希望能夠與之一較短長。可惜此番沒有機會了。”郭亭、郭蒙弟兄傲然的話語透露著莫名的遺憾。
無論馮無擇還是郭亭、郭蒙,與蠱逢、丁複、陳豨等都是呂澤一係的將領,並且盡皆軍略純熟,悍勇過人,戰功斐然。在漢建立後,郭蒙被封東武侯,郭亭被封阿陵侯,馮無擇被封博成侯。
而三人的祖上也都不是劉邦那等平民。
馮無擇的祖上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名鼎鼎的孟嚐君門下“談鋏做歌”的食客馮驩,為田文鑿下了“狡兔三窟”,穩固了田文在齊國的相位,深受田文信重。
郭氏弟兄的祖上闊過的年代更久遠,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是當時虢國的大夫。後來虢國被晉所滅,族人逃亡京師雒陽,依外城郭而居,被稱為了東郭、西郭。秦末大亂,郭蒙、郭亭弟兄聚集家族勢力開始反秦,後投於呂澤麾下,成為大將。值得提一嘴的是,兩弟兄的後人不斷繁衍壯大,在太原、河南、穎川、東郡、馮翌形成五大望族,影響深遠,不在楊氏家族的始祖楊喜之下。
“項昌小兒終須還要謹慎對待,不能小覷。”呂澤方正的臉龐笑容一收,流露出的威嚴讓主帥營帳氣氛為之一肅,“根據路程,今夜項昌小兒的糧隊將抵達新蔡縣城。蠱逢,你與馮無擇坐鎮大營。郭亭、郭蒙,你們點起麾下四千騎軍,隨我前去夜襲,迎頭痛擊項昌小兒!”
諸將一聽,大為訝異。
“怎麽,意外?你們都感到意外,項昌小兒更不可能想到。用兵可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此番夜襲功成的話,不僅重矬項昌小兒兵鋒,更將讓他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動搖他的軍心士氣。”
按照而今說法,呂澤堪稱是六邊形戰士,不僅精軍略,善內政,還極具戰略眼光。僅僅軍事方麵就不在漢營曹參、周勃、灌嬰等一流戰將之下。
“先聲奪人,先發製人,妙啊!”蠱逢等諸將越想雙眼越亮,禁不住連聲拍手叫好。
固守防禦,拖垮項昌,是張良製定的計策。呂澤在此基礎上再出奇兵,趁夜偷襲項昌糧軍,意圖將之重創,如此卻大大減弱此後項昌軍見前路被堵徹底暴走,瘋狂進攻,給在此固守的漢軍造成的深重壓力。
呂澤起身站立營帳內,雙手背負身後,神色從容給諸將一一分派軍令:
“既然是突襲,就要著重一個突其不意。先派遣探騎,哨探清楚項昌軍夜晚營寨安紮何處。此外一入夜就起兵,人銜枚,馬銜環,悄無聲息。我們騎兵也都裝備了馬鐙,又熟悉道路,夜行毫無問題,抵達新蔡正好半夜,項昌軍應正是熟睡之際。郭亭、郭蒙,你們各自引一軍分自左右殺去,我引一軍正麵突入,三路齊發,務必讓項昌軍……”
就在諸將聽得大為興奮起來,自覺此番夜襲十拿九穩,一名傳令兵忽然在帳門處躬身稟報:
“報,大將軍,大楚後將軍項昌派使者前來求見。”
此言一出,諸將一臉訝異,大惑不解。
呂澤大將軍也眉頭大皺。
“項昌小兒已經知曉我們在此地固守埋伏他了?”性急的郭亭先忍不住搶先開口。
馮無擇緩緩點頭:“看來是如此。我們能派遣飛騎探查項昌糧隊動向,沒有道理項昌不派遣探騎提前查看道路,發現我們在此攔截也是情理之中。”
呂澤一揮袍袖,在席位上又安坐了下來,示意兵士將楚使帶進來。
而諸將歪坐在各自席位上,喝酒啃肉,擺出了一副懶散模樣。
走進帳內的楚使是一名舉止精悍的楚軍騎兵,與呂澤見禮後,將一個大錦盒與一封帛書奉在案牘上,拱手道:“此乃我家長公子送給大將軍的一封書信與一份薄禮。”再行禮後,告退出營帳而去。
“嗬嗬,看這個禮盒頗為精致啊。項昌小兒莫非怕了,是在向大將軍告饒?”看著案牘上的帛書與錦盒,郭亭陰陽怪氣道。
回想張良對項昌性情的判定,呂澤眼神凝重,搖了搖頭,伸手拿起帛書展開一看,麵色陡然陰沉了下去。
見諸將麵露好奇之色,用探尋眼神看過來,呂澤“哼”了一聲,將帛書丟下傳閱。
諸將迫不及待接過,一看,就見帛書上赫然寫著: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共尉束手。今治精銳楚軍萬眾,欲與將軍夜獵於新蔡!”
諸將相互對視,盡皆麵色微驚:那項昌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成,竟然算準了今夜要突襲於他?也就是此夜襲之策是呂澤臨時起意,剛剛新鮮出爐,否則簡直都要懷疑是不是帳內他們諸將中有人暗通大楚了。也正因此,項昌這般對呂澤心思了如指掌的預算,細思之下也更讓他們驚疑。
呂澤就覺心頭沉甸甸的,一股事情正在脫離掌控的不安感泛起。項昌敢送來此信,說明已有防備,甚至就怕還針對性設有陷阱,故而他的這番夜襲的謀劃算是就此無疾而終,胎死腹中了。
“這小兒心思機敏到這個地步,將大將軍的軍略給一眼看……”還是郭亭搶先脫口道,然而說到一半,又斷然住嘴,將後半截給硬生生吞咽了回去。
即使如此,呂澤也是禁不住老臉一黑。
橫了郭亭一眼,將他看的一縮脖子,呂澤又將麵前的錦盒給一下掀開。
既然夜襲被項昌給看透,帛書話語又是那般驕橫無禮,錦盒內自然也不會是什麽禮品了。
然而饒是呂澤已有心有預期,真正看到錦盒內的物品後,還是忍不住一呆。
圍過來的諸將也是震驚了,不,確切應該說是被雷了!
錦盒內竟然放著一領華貴的女子曲裾深衣。
特別在錦盒蓋子的內裏,還寫有兩行墨字: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
兩者皆不毒,陰毒婦人心。
——這是什麽意思?結合剛才帛書,這分明是罵呂澤不是男兒,連堂正而戰都不敢,隻會跟娘們一樣出夜襲這等陰謀狡計!
呂澤這位堂堂大漢大將軍可不是憑妹子呂雉得來,自跟隨劉邦起兵反秦,特別前期與大秦鐵騎大戰,堪稱威猛無雙,戰功彪炳,漢王劉邦麵對他都大為忌憚與禮遇。而今遭遇乳臭未幹的項昌小兒這等羞辱,——無論什麽年代堂堂男兒被罵做嬌滴滴的女子都是無法忍受之事,一聲低吼,一腳將錦盒連帶下麵的案牘給踹的稀爛。
“傳令,整頓兵馬,我要與這小兒在新蔡城下堂正一戰!不滅殺這小兒,我呂澤誓不為人!”呂澤怒氣蓬勃,須發飛揚,厲聲大喝。
自九江郡遠途而來的三萬漢軍,在峽穀安紮營壘,嚴陣以守,將這條穿峽穀而過的道路就此截斷。
主帥營帳內,呂澤端坐首位,與分坐兩側的叔孫通,以及蠱逢、馮無擇、郭亭、郭蒙等麾下大將,用炭火盆烤著羊腿,享用著美酒,悠然欣賞著帳外蕭索秋景,絲毫沒有大戰前的緊張氛圍。
至於軍師張良,卻是不見蹤影。
按照張良的謀劃,叔孫通出使九江軍,求見遊說英布,果真進展無比順利。
英布聞聽呂澤要與之講和,將整個九江郡送給他,換取他罷兵的條件,隻以為呂澤被他打慫了,懼怕他的威名,怕繼續打下去全軍覆沒,無法與劉邦交待,大為高興,一口答允。
眼下英布迫切需要一塊休養生息的根基之地,休整疲勞困頓的麾下軍隊,白得九江郡,正中下懷,不用說他對呂澤算計並無所覺,即使知道了這是大漢的緩兵之計,要扭頭集中力量對付項昌,也絕對毫不遲疑同意。
至於項昌死活,以及項昌一旦被滅大楚崩潰,漢營會不會再來收拾他,毫無遠見、又對自身軍事才幹深具迷之自信的英布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雙方兜搭好後,漢軍立時收縮陣營,退出九江郡,向南縮回到了廬江郡、豫章郡。
當然,為了牽製英布軍,讓他接收九江郡不至於那麽順利,呂澤在九江郡廣灑釘子,暗中將那些貴族世家的私兵都武裝了起來,命他們不斷製造叛亂,拖住英布。這些貴族世家的長子都被他留在大軍中,充作自己護衛軍,不怕他們起二心。
此外他以陳豨為將,率兩萬軍駐紮九江郡與廬江郡交界,防備英布突然瘋狗一樣再竄進廬江郡。
一切安排妥善,呂澤親領三萬軍繞了一個圈,離開九江郡,進入了淮陽郡,開始專注攔截項昌。
通過派出的密集探騎,呂澤對項昌一路動向可謂時刻掌握,並根據項昌行軍路線不斷調整攔截地點,而今終於在新蔡縣將之給堵住了。
項昌押送那麽大一支糧隊,可做不到像他進入臨江王國時那樣神出鬼沒,幾乎等於是打明牌,一舉一動被漢營探騎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盡數被呂澤掌握。
而呂澤之選擇在這處峽穀地來攔截項昌糧隊,除了這是前往垓下必經之地,不怕項昌跑去了別處,此外也是嚴格執行張良製定的“營壘森嚴,以守代攻,拖死項昌”的策略。
張良對他說過,項家父子強於進攻,特別善用騎兵,與之正麵對壘,那怕是占據兵力優勢,也難保全勝。眼下是項昌捉急,急於返回垓下解大軍糧盡危機,故而時間是站在漢營一邊。隻要將之攔下,牢牢擋住,讓他那怕手裏有糧也運送不回去,就算大功告成。根本無須與他大戰,爭一時長短。
對此慣於用兵的呂澤深以為然。
故而經過多方探查,他選中了易守難攻的此地,並且還提前兩日抵達,安紮營壘,讓兵士從周圍山頭砍伐木頭製作柵欄、拒馬,做好萬全防禦。
根據探騎回報,預計明日正午項昌糧軍將抵達此地。呂澤與諸將之所以這般悠閑輕鬆,還有心思啃羊腿喝美酒,自然是對這處防禦森嚴的營壘極為自信,預見項昌要在此處撞得頭破血流了。
叔孫通這段時間見識到了呂澤的軍略,的確非黃極忠可比,心頭大定,悠然欣賞著帳外的荒野風致,大笑道:“大將軍選了此處安葬項昌小兒,真是為他選了一處上好風水地,可是便宜他了。在此先敬大將軍一杯,賀大將軍此番旗開得勝,再立殊功,一舉定鼎大漢基業。”
叔孫通老臉上洋溢著熱切的讚歎,一副對呂澤軍略才幹發自肺腑的推崇敬服,絲毫看不出呂澤不顧他的老命強行令他出使英布軍,他心頭一直大為怨恨。
叔孫通這段時間整個人完全圍著呂澤在轉,處處吹捧時時恭維,情緒價值拉滿,讓呂澤感覺老家夥雖然老醜,但說話還怪好聽,對他印象大為改觀,對他丟了臨江王國的怨氣也大大消散。
而今再次聞聽他恰如其分的吹捧,感覺完全說到了自己心縫裏,滿臉矜持的自得,端起酒一口滿飲。
“大楚騎兵甲於天下,能如何?大楚步卒耐苦戰,不弱於當年秦兵,又能如何?而今麵對我們三萬軍,還不是要徒勞興歎,無計可施?漢王殲霸王於垓下,將軍滅項昌於新蔡,無疑都將成為傳頌後世的佳話。”大將蠱逢撚著下頜短須,神色昂然,語調高亢,吹捧起呂澤來也是不甘人後。
“如此豈不是說項昌小兒此番辛辛苦苦的臨江王國之行,完全就是白費?那怕拿下了臨江王國,也是白高興一場?他勤勤懇懇運送糧食到了此地,定眼一看,嘿,得,完全過不去!——你們說他這般勞碌奔忙圖什麽,在垓下與他老爹死在一處若卻不是好,至少黃泉路上有伴不寂寞嘛。”中郎將馮無擇站起身,搖搖擺擺,以滑稽的神情陳說著項昌憑百辛勞窮途末路的困窘,讓諸將禁不住“哈哈哈”撫腹大笑。
“久聞項昌小兒兵略得霸王真傳,我弟兄倒是希望能夠與之一較短長。可惜此番沒有機會了。”郭亭、郭蒙弟兄傲然的話語透露著莫名的遺憾。
無論馮無擇還是郭亭、郭蒙,與蠱逢、丁複、陳豨等都是呂澤一係的將領,並且盡皆軍略純熟,悍勇過人,戰功斐然。在漢建立後,郭蒙被封東武侯,郭亭被封阿陵侯,馮無擇被封博成侯。
而三人的祖上也都不是劉邦那等平民。
馮無擇的祖上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名鼎鼎的孟嚐君門下“談鋏做歌”的食客馮驩,為田文鑿下了“狡兔三窟”,穩固了田文在齊國的相位,深受田文信重。
郭氏弟兄的祖上闊過的年代更久遠,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是當時虢國的大夫。後來虢國被晉所滅,族人逃亡京師雒陽,依外城郭而居,被稱為了東郭、西郭。秦末大亂,郭蒙、郭亭弟兄聚集家族勢力開始反秦,後投於呂澤麾下,成為大將。值得提一嘴的是,兩弟兄的後人不斷繁衍壯大,在太原、河南、穎川、東郡、馮翌形成五大望族,影響深遠,不在楊氏家族的始祖楊喜之下。
“項昌小兒終須還要謹慎對待,不能小覷。”呂澤方正的臉龐笑容一收,流露出的威嚴讓主帥營帳氣氛為之一肅,“根據路程,今夜項昌小兒的糧隊將抵達新蔡縣城。蠱逢,你與馮無擇坐鎮大營。郭亭、郭蒙,你們點起麾下四千騎軍,隨我前去夜襲,迎頭痛擊項昌小兒!”
諸將一聽,大為訝異。
“怎麽,意外?你們都感到意外,項昌小兒更不可能想到。用兵可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此番夜襲功成的話,不僅重矬項昌小兒兵鋒,更將讓他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動搖他的軍心士氣。”
按照而今說法,呂澤堪稱是六邊形戰士,不僅精軍略,善內政,還極具戰略眼光。僅僅軍事方麵就不在漢營曹參、周勃、灌嬰等一流戰將之下。
“先聲奪人,先發製人,妙啊!”蠱逢等諸將越想雙眼越亮,禁不住連聲拍手叫好。
固守防禦,拖垮項昌,是張良製定的計策。呂澤在此基礎上再出奇兵,趁夜偷襲項昌糧軍,意圖將之重創,如此卻大大減弱此後項昌軍見前路被堵徹底暴走,瘋狂進攻,給在此固守的漢軍造成的深重壓力。
呂澤起身站立營帳內,雙手背負身後,神色從容給諸將一一分派軍令:
“既然是突襲,就要著重一個突其不意。先派遣探騎,哨探清楚項昌軍夜晚營寨安紮何處。此外一入夜就起兵,人銜枚,馬銜環,悄無聲息。我們騎兵也都裝備了馬鐙,又熟悉道路,夜行毫無問題,抵達新蔡正好半夜,項昌軍應正是熟睡之際。郭亭、郭蒙,你們各自引一軍分自左右殺去,我引一軍正麵突入,三路齊發,務必讓項昌軍……”
就在諸將聽得大為興奮起來,自覺此番夜襲十拿九穩,一名傳令兵忽然在帳門處躬身稟報:
“報,大將軍,大楚後將軍項昌派使者前來求見。”
此言一出,諸將一臉訝異,大惑不解。
呂澤大將軍也眉頭大皺。
“項昌小兒已經知曉我們在此地固守埋伏他了?”性急的郭亭先忍不住搶先開口。
馮無擇緩緩點頭:“看來是如此。我們能派遣飛騎探查項昌糧隊動向,沒有道理項昌不派遣探騎提前查看道路,發現我們在此攔截也是情理之中。”
呂澤一揮袍袖,在席位上又安坐了下來,示意兵士將楚使帶進來。
而諸將歪坐在各自席位上,喝酒啃肉,擺出了一副懶散模樣。
走進帳內的楚使是一名舉止精悍的楚軍騎兵,與呂澤見禮後,將一個大錦盒與一封帛書奉在案牘上,拱手道:“此乃我家長公子送給大將軍的一封書信與一份薄禮。”再行禮後,告退出營帳而去。
“嗬嗬,看這個禮盒頗為精致啊。項昌小兒莫非怕了,是在向大將軍告饒?”看著案牘上的帛書與錦盒,郭亭陰陽怪氣道。
回想張良對項昌性情的判定,呂澤眼神凝重,搖了搖頭,伸手拿起帛書展開一看,麵色陡然陰沉了下去。
見諸將麵露好奇之色,用探尋眼神看過來,呂澤“哼”了一聲,將帛書丟下傳閱。
諸將迫不及待接過,一看,就見帛書上赫然寫著: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共尉束手。今治精銳楚軍萬眾,欲與將軍夜獵於新蔡!”
諸將相互對視,盡皆麵色微驚:那項昌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成,竟然算準了今夜要突襲於他?也就是此夜襲之策是呂澤臨時起意,剛剛新鮮出爐,否則簡直都要懷疑是不是帳內他們諸將中有人暗通大楚了。也正因此,項昌這般對呂澤心思了如指掌的預算,細思之下也更讓他們驚疑。
呂澤就覺心頭沉甸甸的,一股事情正在脫離掌控的不安感泛起。項昌敢送來此信,說明已有防備,甚至就怕還針對性設有陷阱,故而他的這番夜襲的謀劃算是就此無疾而終,胎死腹中了。
“這小兒心思機敏到這個地步,將大將軍的軍略給一眼看……”還是郭亭搶先脫口道,然而說到一半,又斷然住嘴,將後半截給硬生生吞咽了回去。
即使如此,呂澤也是禁不住老臉一黑。
橫了郭亭一眼,將他看的一縮脖子,呂澤又將麵前的錦盒給一下掀開。
既然夜襲被項昌給看透,帛書話語又是那般驕橫無禮,錦盒內自然也不會是什麽禮品了。
然而饒是呂澤已有心有預期,真正看到錦盒內的物品後,還是忍不住一呆。
圍過來的諸將也是震驚了,不,確切應該說是被雷了!
錦盒內竟然放著一領華貴的女子曲裾深衣。
特別在錦盒蓋子的內裏,還寫有兩行墨字: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
兩者皆不毒,陰毒婦人心。
——這是什麽意思?結合剛才帛書,這分明是罵呂澤不是男兒,連堂正而戰都不敢,隻會跟娘們一樣出夜襲這等陰謀狡計!
呂澤這位堂堂大漢大將軍可不是憑妹子呂雉得來,自跟隨劉邦起兵反秦,特別前期與大秦鐵騎大戰,堪稱威猛無雙,戰功彪炳,漢王劉邦麵對他都大為忌憚與禮遇。而今遭遇乳臭未幹的項昌小兒這等羞辱,——無論什麽年代堂堂男兒被罵做嬌滴滴的女子都是無法忍受之事,一聲低吼,一腳將錦盒連帶下麵的案牘給踹的稀爛。
“傳令,整頓兵馬,我要與這小兒在新蔡城下堂正一戰!不滅殺這小兒,我呂澤誓不為人!”呂澤怒氣蓬勃,須發飛揚,厲聲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