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夏心不在焉,但是其他貴族看起來興趣很大。
“啟稟大王,在下的滅洛國之策很簡單。
洛國跟炎國很像,擁有著大量的奴隸兵。
如今洛國比較安定,大部分人都已經沒有了戰事,戰鬥力肯定不足。
而我炎國缺少奴隸,最近奴隸價格又上漲。我們可以大量購買洛國的奴隸,補足我炎國奴隸不足的困境。
以我對貴族的觀察,貴族那貪婪的性子,這麽賺錢的生意,我再去勸說一下,肯定能大量的購買到奴隸兵。
一旦洛國的奴隸兵數量減少,我們再趁機出兵,一舉拿下洛國不在話下。”
張卓然說的慷慨激昂,但是貴族那群人有點坐不住了。
這是在點自己等人嗎?
以你對貴族的觀察,你在炎國能觀察誰,還不是他們這些貴族嘛。
竟然說他們貪婪,簡直是汙蔑。
他們隻是家裏人比較多,有一大口子人需要養活,那怎麽能叫貪婪呢。
看著貴族黑著臉,厲夏差點沒笑出來,我都說了不聽,你們非要聽,現在好了吧。
“好主意,就是這個錢從什麽地方來?”
厲夏鼓勵了一句,又提問出了另一個致命問題。沒錢你上哪裏買去。
堅持了這麽久,大王終於肯正麵回複他了,這讓張卓然受到了鼓舞,覺得要趁熱打鐵。
“我們炎國貴族都有自己的生意,家裏肯定都有錢,隻要我們君臣同心,把這些錢集中起來的話,肯定能把洛國的奴隸兵都買來的。”
他這個主意,也是最近貴族鬧得沸沸揚揚的生意問題所得來的靈感。
而且他也有信心說服那些貪婪的貴族,把奴隸兵都給賣過來,說不定還能帶著武器一起賣過來呢。
但是他光考慮洛國的貴族了,卻沒有考慮到炎國的貴族。
你可是觀察的炎國貴族,得出貴族貪婪的結論。你覺得炎國的貴族,就能夠為了國家拿出積蓄嗎?
他們要是有如此高的覺悟,也不會把生意問題鬧到廷議上了。
而且鐵器這麽重要的東西,都敢賣給蠻族,實在是太過分了。
普通小平民,最大的夢想是國泰民安。但是地位越高的人,就越不希望國泰民安,不然他們的鐵器賣給誰去。
所以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夢想不一樣,但是掌握一個國家的,往往是這些大人物,隻有在矛盾和混亂中,他們才有發財的機會。
小人物希望家國安定,這樣就可以過上安定的小日子,平平淡淡的生活,大人物看到的是機會,基建,礦脈,奴隸,物資可都是賺大錢的。
所以這個家國順序很重要,普通人是先有國再有家。國安才能夠家安。
而大人物是先有家再有國,國王是誰他們不在乎,隻要他們家族能夠興旺發達,長盛不衰的世家就行。
隻要他們跪的夠快就行,國家換了,不影響他們自己的財富權勢,讓他們一直跪著都行。
要麽怎麽會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
他們不是匹夫!
這張卓然雖然是縱橫家的人,但是修行還是不夠,總是有點想當然了,往往有很大的缺陷,根本就無法實現。
但是你又不能說他的策略不行,如果真的能夠把洛國的奴隸兵都買來,洛國短時間確實無人可用。
畢竟洛國沒有底層上升的渠道,平民誰願意去當兵送死啊,短時間肯定無法組織太多的士兵。
但是他的策略,對自身的要求也很高,自身條件根本就不符合,所以無法推行下去。
張卓然和張卓越兩人,確實是懂一些謀略的,這一點必須要承認,很多謀略都天馬行空,厲夏都想不出來,但是人家卻可以想出來。
現在厲夏都不用看貴族那邊,就可以猜到貴族那邊不高興。
“大王不可啊,洛國比我炎國大,人口比我炎國多,而且更加比我們繁榮。
就算是把我炎國所有的財富集中起來,也買不了洛國十之一二啊,到時候洛國沒垮,我們炎國就垮了。
非是下臣不願意,實在是這策略不行啊。”
“不用買下洛國,隻是買他們的奴隸兵,讓他們無人可用而已,再出兵占領洛國。”
張卓然在旁邊補救道。
“閉嘴!你這個假百家之人,我懷疑你是洛國派來的奸細,老夫當時瞎了眼,才會舉薦你給大王。
簡直是妖言惑眾,胡說八道,信口雌黃。”
離下卿也破防了,在諸位同僚憤怒的眼神下,不得不站出來說兩句,大王年輕,在廷議上很少拒絕人,多麽善良啊,別被忽悠了。
有一個江夫子就已經夠了,老成持重,他們找不到機會,才會多推薦幾人,分江夫子的權利。
結果自己推薦的人,反過來把刀架在了他們自己的身上,希望大王別頭腦一熱,真的逼迫他們掏錢了。
“我是口蜜腹劍,可不是什麽信口雌黃,這怎麽還罵人呢。”
張卓然畢竟年輕,被突然發難的貴族,也給嚇了一跳,畢竟第一次見這麽大的陣仗,即使一根筋也有點氣勢不足。
更何況所有的貴族都盯著他,如同餓狼一樣猩紅著眼睛。
他畢竟不是相國,不然相國狠起來,直接跟這些貴族對著幹,能夠把所有貴族給震懾住。
而張卓然卻不行,他也隻能小聲地嘀咕著。
而且他的腦回路是真的神奇,第一個想法不是被人戴帽子,誣陷自己是奸細,反而是對方罵他是信口雌黃,他可是一直用這一點針對張卓越的。
“大王明鑒,我等對炎國忠心耿耿,這麽做的話,恐傷了炎國百姓之心啊。”
“我等先人,都是跟隨先王征戰沙場的功臣,怎麽可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出賣自己的國家呢。
而洛國的那些貴族也是如此,想要花錢收買奴隸兵,恐怕是癡心妄想,到時候錢沒了是小事,關鍵是事還沒有辦成。”
“大王可要注意了,下臣懷疑有人懷不軌之心。
明著是去勸說,暗地裏是想要卷款而逃,大王可要三思啊。”
貴族們爭先恐後的說道。
“啟稟大王,在下的滅洛國之策很簡單。
洛國跟炎國很像,擁有著大量的奴隸兵。
如今洛國比較安定,大部分人都已經沒有了戰事,戰鬥力肯定不足。
而我炎國缺少奴隸,最近奴隸價格又上漲。我們可以大量購買洛國的奴隸,補足我炎國奴隸不足的困境。
以我對貴族的觀察,貴族那貪婪的性子,這麽賺錢的生意,我再去勸說一下,肯定能大量的購買到奴隸兵。
一旦洛國的奴隸兵數量減少,我們再趁機出兵,一舉拿下洛國不在話下。”
張卓然說的慷慨激昂,但是貴族那群人有點坐不住了。
這是在點自己等人嗎?
以你對貴族的觀察,你在炎國能觀察誰,還不是他們這些貴族嘛。
竟然說他們貪婪,簡直是汙蔑。
他們隻是家裏人比較多,有一大口子人需要養活,那怎麽能叫貪婪呢。
看著貴族黑著臉,厲夏差點沒笑出來,我都說了不聽,你們非要聽,現在好了吧。
“好主意,就是這個錢從什麽地方來?”
厲夏鼓勵了一句,又提問出了另一個致命問題。沒錢你上哪裏買去。
堅持了這麽久,大王終於肯正麵回複他了,這讓張卓然受到了鼓舞,覺得要趁熱打鐵。
“我們炎國貴族都有自己的生意,家裏肯定都有錢,隻要我們君臣同心,把這些錢集中起來的話,肯定能把洛國的奴隸兵都買來的。”
他這個主意,也是最近貴族鬧得沸沸揚揚的生意問題所得來的靈感。
而且他也有信心說服那些貪婪的貴族,把奴隸兵都給賣過來,說不定還能帶著武器一起賣過來呢。
但是他光考慮洛國的貴族了,卻沒有考慮到炎國的貴族。
你可是觀察的炎國貴族,得出貴族貪婪的結論。你覺得炎國的貴族,就能夠為了國家拿出積蓄嗎?
他們要是有如此高的覺悟,也不會把生意問題鬧到廷議上了。
而且鐵器這麽重要的東西,都敢賣給蠻族,實在是太過分了。
普通小平民,最大的夢想是國泰民安。但是地位越高的人,就越不希望國泰民安,不然他們的鐵器賣給誰去。
所以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夢想不一樣,但是掌握一個國家的,往往是這些大人物,隻有在矛盾和混亂中,他們才有發財的機會。
小人物希望家國安定,這樣就可以過上安定的小日子,平平淡淡的生活,大人物看到的是機會,基建,礦脈,奴隸,物資可都是賺大錢的。
所以這個家國順序很重要,普通人是先有國再有家。國安才能夠家安。
而大人物是先有家再有國,國王是誰他們不在乎,隻要他們家族能夠興旺發達,長盛不衰的世家就行。
隻要他們跪的夠快就行,國家換了,不影響他們自己的財富權勢,讓他們一直跪著都行。
要麽怎麽會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
他們不是匹夫!
這張卓然雖然是縱橫家的人,但是修行還是不夠,總是有點想當然了,往往有很大的缺陷,根本就無法實現。
但是你又不能說他的策略不行,如果真的能夠把洛國的奴隸兵都買來,洛國短時間確實無人可用。
畢竟洛國沒有底層上升的渠道,平民誰願意去當兵送死啊,短時間肯定無法組織太多的士兵。
但是他的策略,對自身的要求也很高,自身條件根本就不符合,所以無法推行下去。
張卓然和張卓越兩人,確實是懂一些謀略的,這一點必須要承認,很多謀略都天馬行空,厲夏都想不出來,但是人家卻可以想出來。
現在厲夏都不用看貴族那邊,就可以猜到貴族那邊不高興。
“大王不可啊,洛國比我炎國大,人口比我炎國多,而且更加比我們繁榮。
就算是把我炎國所有的財富集中起來,也買不了洛國十之一二啊,到時候洛國沒垮,我們炎國就垮了。
非是下臣不願意,實在是這策略不行啊。”
“不用買下洛國,隻是買他們的奴隸兵,讓他們無人可用而已,再出兵占領洛國。”
張卓然在旁邊補救道。
“閉嘴!你這個假百家之人,我懷疑你是洛國派來的奸細,老夫當時瞎了眼,才會舉薦你給大王。
簡直是妖言惑眾,胡說八道,信口雌黃。”
離下卿也破防了,在諸位同僚憤怒的眼神下,不得不站出來說兩句,大王年輕,在廷議上很少拒絕人,多麽善良啊,別被忽悠了。
有一個江夫子就已經夠了,老成持重,他們找不到機會,才會多推薦幾人,分江夫子的權利。
結果自己推薦的人,反過來把刀架在了他們自己的身上,希望大王別頭腦一熱,真的逼迫他們掏錢了。
“我是口蜜腹劍,可不是什麽信口雌黃,這怎麽還罵人呢。”
張卓然畢竟年輕,被突然發難的貴族,也給嚇了一跳,畢竟第一次見這麽大的陣仗,即使一根筋也有點氣勢不足。
更何況所有的貴族都盯著他,如同餓狼一樣猩紅著眼睛。
他畢竟不是相國,不然相國狠起來,直接跟這些貴族對著幹,能夠把所有貴族給震懾住。
而張卓然卻不行,他也隻能小聲地嘀咕著。
而且他的腦回路是真的神奇,第一個想法不是被人戴帽子,誣陷自己是奸細,反而是對方罵他是信口雌黃,他可是一直用這一點針對張卓越的。
“大王明鑒,我等對炎國忠心耿耿,這麽做的話,恐傷了炎國百姓之心啊。”
“我等先人,都是跟隨先王征戰沙場的功臣,怎麽可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出賣自己的國家呢。
而洛國的那些貴族也是如此,想要花錢收買奴隸兵,恐怕是癡心妄想,到時候錢沒了是小事,關鍵是事還沒有辦成。”
“大王可要注意了,下臣懷疑有人懷不軌之心。
明著是去勸說,暗地裏是想要卷款而逃,大王可要三思啊。”
貴族們爭先恐後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