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左顧右盼看了許久,終於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周圍監視的人少了很多。
“不用覺得奇怪,估計是平山王投桃報李,減少了對我們的監視。
既然如此的話,我們就去見識一下這位兵家大賢好了,孤都有點迫不及待了。”
會合了鄧下卿,一行人再次出了驛館。
通過這幾天的相處,鄧下卿對於厲夏的感觀還算不錯,不是那種囂張跋扈的人,更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讓人很受用。
尤其是厲夏對於平山國的誇獎,讓他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國家竟然如此的好,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如何謙虛了。
不過他也有點習慣了,畢竟誇獎的多了,免疫力也就上來了。
“不知道大王今日打算去哪裏玩耍?”
鄧下卿盡職盡責的詢問道。
“東坊已經去過了,西坊上次也去了,那麽這次去南坊好了。”
平山國王都分成五個區域,四個方向四坊,中間是一些國家需要的特殊建築。
東為貴,北為王宮,西部為士大夫以及商人,酒樓之流,南部就是平民為主,也有不少奴隸。
鄧下卿早有預料,沒有什麽驚訝的。不過南坊都是一些低賤的平民,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
剛剛進入南坊沒多久,就看到一群平民百姓,圍坐在一起,中間一名青年,手舞足蹈的在那裏說個不停。
江夫子對此,感悟最深了。
因為他當初就是這樣走來的,隻不過如今他已經貴為相國,宣揚的手段以及渠道更多了而已。
但是看到這樣的場景,依舊感覺到熟悉,看那位年輕人,就像是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
“江夫子這是怎麽了?”
因為相國距離厲夏最近,他的變化,厲夏感受的也最清楚。
“觸景生情罷了!想當初下臣年輕的時候,也像他這樣,四處講學傳道,背井離鄉,舍家棄業。
如今終於闖出來了一點名堂,依舊和家人分離。”
這青年還沒有名氣,或者說正在宣揚自己的著作。
不能算百家之人,最多隻能算一名讀書人。
小說家講學,就是講自己的小說,積累名氣更加容易,也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其他各家講學就比較困難了。
有時候三五個人,甚至一兩個人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他們的著作,有時候都比較難懂,也不是底層階級能夠聽懂的邏輯,這樣的人宣揚名氣也更加的困難。
講學也稱作傳學,傳道之類的。
這裏的傳道可不是修煉的大道,而是一種道理,一種思想著作之類的。
名氣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畢竟沒有手機電視,講學手段都比較傳統單一,能不能成為最低級的夫子,入了百家的門檻,就要看能不能走出第一步了。
而且這種講學的,大部分都是沒有師承的。
如果有師承的話,借助師承的渠道,成為名士還是很容易的,讓這個圈子認識你就行了。
而能夠走多遠,就要看自己的作品了。
“那行,反正我們也是到處看熱鬧,那就過去看看吧。”
厲夏見過的講學,也就孟良了。
不過他是小說家,他的講學和其他人有區別,厲夏也順便看一下,百家當中,其他各家的講學方式。
“好像是關於農家的講學,怪不得圍了那麽多人。”
隻是簡單的幾句,大家就已經聽出了大概。
也就小說家的觀眾最多,農家雖然是小家,不過在平民和士大夫之間,還是很流行的。
畢竟:民以食為天。
這是是農家大賢說的話,事實也確實如此。
農家的人數其實不少,之所以定性小家,主要還是名望高的太少了,統治者也不用農家的理念治國。
你不被統治者采納,就不可能成為大家。
青年發表的著作觀點是:田地每耕種兩三年就要停止耕種修整。
至於具體的介紹,厲夏等人來晚了沒有聽到,隻聽到他和周圍的老漢們在爭論。
“大家的田地剛開始的時候,年年都能獲得大豐收,可是為何在耕種了幾年之後,就開始大幅度減產了。
難不成是因為大家變得懶惰了?還是說天災頻繁,亦或者大家種糧食的技術不行了?
都不是的,這是因為土地跟人一樣,種植了幾年時間,就需要休息一下了。”
“土地又不是人,又不是活的,怎麽還要休息,你這年輕人胡說八道。”
一名老漢立刻反駁了起來,其他人也跟著附和,大家很難理解這種想法。
“沒錯,肯定是上天的緣故,隻要俺們祭天的時候,多給上天送一些祭品,來年風調雨順,糧食就能夠收的多。”
……
青年還在努力辯解,想要盡可能簡單的,把道理說給大家聽。
“這是因為莊稼在生長的時候,需要吸收一種靈,這種靈是大地自己帶著的。
莊稼吸收了這種靈,大地就需要休息恢複,就跟我們累了需要休息一樣,田地也需要休息,慢慢的這種靈就恢複了。
隻要我們停止耕種,讓田地休息一下,再耕種的時候,就可以獲得豐收了。”
然而他的觀點,不少人都不認可。
“你勸俺們讓田地休息,田地休息了,這不是在逼死俺們自己嗎?
田地不能產糧食,那麽稅收怎麽辦?那些貴族可不會減少稅收,不是根據你糧食豐收收稅,而是按照田地收稅。
俺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田地都種滿糧食,怎麽可能會讓田地休息。”
“你這年輕人啥也不懂,就勸俺們讓田地休息,吃飽了沒事幹,盡說這些沒用的。”
“這些泥巴又不會說話,你怎麽知道要休息,就是在胡說八道。”
……
這一嚷嚷著,大概走了三分之二的人。
剩下的人,不是說他們讚同青年的想法,而是實在閑得慌,還不如在這裏湊熱鬧呢。
而青年也沒有放棄,這就是講學最常見的事情,要不然讀書人那麽多,為何成為夫子的卻那麽少。
宣揚名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可能你說的確實是真理,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但是這真理適不適合大家,那就不好說了。
“不用覺得奇怪,估計是平山王投桃報李,減少了對我們的監視。
既然如此的話,我們就去見識一下這位兵家大賢好了,孤都有點迫不及待了。”
會合了鄧下卿,一行人再次出了驛館。
通過這幾天的相處,鄧下卿對於厲夏的感觀還算不錯,不是那種囂張跋扈的人,更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讓人很受用。
尤其是厲夏對於平山國的誇獎,讓他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國家竟然如此的好,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如何謙虛了。
不過他也有點習慣了,畢竟誇獎的多了,免疫力也就上來了。
“不知道大王今日打算去哪裏玩耍?”
鄧下卿盡職盡責的詢問道。
“東坊已經去過了,西坊上次也去了,那麽這次去南坊好了。”
平山國王都分成五個區域,四個方向四坊,中間是一些國家需要的特殊建築。
東為貴,北為王宮,西部為士大夫以及商人,酒樓之流,南部就是平民為主,也有不少奴隸。
鄧下卿早有預料,沒有什麽驚訝的。不過南坊都是一些低賤的平民,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
剛剛進入南坊沒多久,就看到一群平民百姓,圍坐在一起,中間一名青年,手舞足蹈的在那裏說個不停。
江夫子對此,感悟最深了。
因為他當初就是這樣走來的,隻不過如今他已經貴為相國,宣揚的手段以及渠道更多了而已。
但是看到這樣的場景,依舊感覺到熟悉,看那位年輕人,就像是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
“江夫子這是怎麽了?”
因為相國距離厲夏最近,他的變化,厲夏感受的也最清楚。
“觸景生情罷了!想當初下臣年輕的時候,也像他這樣,四處講學傳道,背井離鄉,舍家棄業。
如今終於闖出來了一點名堂,依舊和家人分離。”
這青年還沒有名氣,或者說正在宣揚自己的著作。
不能算百家之人,最多隻能算一名讀書人。
小說家講學,就是講自己的小說,積累名氣更加容易,也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其他各家講學就比較困難了。
有時候三五個人,甚至一兩個人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他們的著作,有時候都比較難懂,也不是底層階級能夠聽懂的邏輯,這樣的人宣揚名氣也更加的困難。
講學也稱作傳學,傳道之類的。
這裏的傳道可不是修煉的大道,而是一種道理,一種思想著作之類的。
名氣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畢竟沒有手機電視,講學手段都比較傳統單一,能不能成為最低級的夫子,入了百家的門檻,就要看能不能走出第一步了。
而且這種講學的,大部分都是沒有師承的。
如果有師承的話,借助師承的渠道,成為名士還是很容易的,讓這個圈子認識你就行了。
而能夠走多遠,就要看自己的作品了。
“那行,反正我們也是到處看熱鬧,那就過去看看吧。”
厲夏見過的講學,也就孟良了。
不過他是小說家,他的講學和其他人有區別,厲夏也順便看一下,百家當中,其他各家的講學方式。
“好像是關於農家的講學,怪不得圍了那麽多人。”
隻是簡單的幾句,大家就已經聽出了大概。
也就小說家的觀眾最多,農家雖然是小家,不過在平民和士大夫之間,還是很流行的。
畢竟:民以食為天。
這是是農家大賢說的話,事實也確實如此。
農家的人數其實不少,之所以定性小家,主要還是名望高的太少了,統治者也不用農家的理念治國。
你不被統治者采納,就不可能成為大家。
青年發表的著作觀點是:田地每耕種兩三年就要停止耕種修整。
至於具體的介紹,厲夏等人來晚了沒有聽到,隻聽到他和周圍的老漢們在爭論。
“大家的田地剛開始的時候,年年都能獲得大豐收,可是為何在耕種了幾年之後,就開始大幅度減產了。
難不成是因為大家變得懶惰了?還是說天災頻繁,亦或者大家種糧食的技術不行了?
都不是的,這是因為土地跟人一樣,種植了幾年時間,就需要休息一下了。”
“土地又不是人,又不是活的,怎麽還要休息,你這年輕人胡說八道。”
一名老漢立刻反駁了起來,其他人也跟著附和,大家很難理解這種想法。
“沒錯,肯定是上天的緣故,隻要俺們祭天的時候,多給上天送一些祭品,來年風調雨順,糧食就能夠收的多。”
……
青年還在努力辯解,想要盡可能簡單的,把道理說給大家聽。
“這是因為莊稼在生長的時候,需要吸收一種靈,這種靈是大地自己帶著的。
莊稼吸收了這種靈,大地就需要休息恢複,就跟我們累了需要休息一樣,田地也需要休息,慢慢的這種靈就恢複了。
隻要我們停止耕種,讓田地休息一下,再耕種的時候,就可以獲得豐收了。”
然而他的觀點,不少人都不認可。
“你勸俺們讓田地休息,田地休息了,這不是在逼死俺們自己嗎?
田地不能產糧食,那麽稅收怎麽辦?那些貴族可不會減少稅收,不是根據你糧食豐收收稅,而是按照田地收稅。
俺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田地都種滿糧食,怎麽可能會讓田地休息。”
“你這年輕人啥也不懂,就勸俺們讓田地休息,吃飽了沒事幹,盡說這些沒用的。”
“這些泥巴又不會說話,你怎麽知道要休息,就是在胡說八道。”
……
這一嚷嚷著,大概走了三分之二的人。
剩下的人,不是說他們讚同青年的想法,而是實在閑得慌,還不如在這裏湊熱鬧呢。
而青年也沒有放棄,這就是講學最常見的事情,要不然讀書人那麽多,為何成為夫子的卻那麽少。
宣揚名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可能你說的確實是真理,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但是這真理適不適合大家,那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