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答應了鄭夫子第三個選擇,隻要新儒的人願意來炎國出仕,孤都會一視同仁,不會尊其他思想學派去抑製新儒的。”
厲夏這話是說給鄭公聽的,同時也間接的說給其他的人聽,那就是炎國不會主推一種流派。
關鍵是目前為止,厲夏也沒有發現,哪一家的學說最契合炎國,隻能說有一部分比較契合。
既然如此的話,那麽炎國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了。
這種四處下注,腳踏很多條船的行為,可能會讓各家都不能真心實意的支持他,同樣也避免了炎國走向極端,被某一家給徹底的影響了。
鄭公點了點頭,沒有給出評價來。
他以為厲夏會選擇第二條,不過選擇第三條也好,對雙方都沒有太大的約束。
隻不過你這條件,再加上炎國的水平,真的能夠吸引來新儒的夫子來出仕嗎?
鄭公感覺很難,所以他回去之後,還要費一些口舌,說服一部分人來炎國出仕。
畢竟像江夫子,穀夫子之流,也隻是把炎國當做最後的保底選擇,先在其他的國家進行出仕,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再最後來到炎國服務。
隻有張家兄弟兩人例外,他們直接是奔著炎國貴族來的。
小國貴族那也是貴族啊,就算是炎國再不行,拿到了貴族階級的資格再離開也不遲。
而新儒是儒家分出來的,大地方出來的人都比較傲氣,擔心他們看不上炎國,不願意過來。
如果厲夏能夠拿出人師的位置,可能會有很多人新儒的人過來,國家再小再弱,那也是正兒八經的人王,大周皇朝認這個位置。
可是炎王不願意拿出這個位置誘惑新儒的人,也隻能鄭公自己想辦法了。
如果沒有一點牽扯的話,不願意來就不願意好了,他也不在意。可是新儒分家,是在炎王的建議下成功的,雙方已經有了淵源。
即使看不上,也肯定讓人過來的,先插個眼,賭厲夏和炎國的未來。
他覺得能夠想出這種辦法的人,絕非泛泛之輩。
這樣一來的話,他就不得不拿出自己畫大餅的手段了。
“實不相瞞,炎國打算明年或者後年就建造一處學宮,當然了也隻是計劃,還沒有真的去做。
如今都在做著準備,一切進展還算順利。
這學宮跟以前的學宮不一樣,以前的學宮都會百家的某一家組建的,目的是為了收弟子,給國家培養自己思想學派的人才。
但是孤打算成立的這個學宮,是允許百家之人都可以來學習的,主要用於百家之人收弟子,相互商討經驗,以及互相辯學等等。
如果可以的話,炎國未來的所有職位,都會出自學宮,或者說所有職位的人,都要進入學宮相應的百家深造一番。
當然了,這個想法還不太成熟,準備工作還在繼續。
如果儒家願意來的話,可以在學宮當中,同樣給新儒留下一個位置。”
厲夏就是用這個大餅籠絡孫夫子的,如今把這個大餅又給了鄭夫子。
原本還在思考問題的孫夫子,聽到厲夏的這話之後,突然回過神來,愣了一下子,不過很快又放下心來。
因為厲夏已經跟他通過氣,他已經是兵家在炎國學宮的祭酒了,以後學宮建立,他就是學宮兵家得了帶頭人了。
江夫子是學宮史家的領頭人,也將會是祭酒。
以前的學宮,隻有一位祭酒的,畢竟隻有一家思想學說,但是厲夏不一樣,有多少思想流派,就會有多少祭酒。
這樣一來,顯得祭酒有點廉價了都,但是又放心不下,自己思想學派的人在其他人的帶領之下衰落。
鄭公可不是那麽容易糊弄的,厲夏的想法很好,但是這個想法又不是太難想,畢竟這種想法太簡單了。
然而過去了這麽多年,為何沒有一個國家這麽做。
不是不願意,而是很多人都試過,最終都沒能成功,畢竟聚集的百家越多,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就越多,很難坐在一塊去。
聚集三四家的話,就差點沒有打起來,更不要說聚集所有百家之人了,管理起來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而且當初百家為了祭酒的位置,更是爭鬥無比。都想讓自己家的夫子成為祭酒,還鬧出了不少人命。
鄭公可是當初這件事的親曆者,怎麽可能會被厲夏糊弄過去。
“大王的想法不錯,眼光也很好,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鄭公擔心厲夏野心太大,又好高騖遠,所以說話也沒有了那麽多的客氣,反而鄭重了起來。
“這個想法,當初的人皇也曾做過了,一共聚集了二十六家流派思想學說,但是也僅僅存在四個月而已就解散了。
知道最後造成的後果嗎?當初的祭酒是儒家的一位巨子,被人給殺死了。
因此牽連了三位賢公的死亡,七名泰鬥被廢。至於名宿和名士更是數不勝數,可是百家的一次大災難。
那也是造成危害最為嚴重的一次,因此百家的家主從那以後,就不再響應這種學宮了。
而且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王嚐試過,毫無例外都失敗了。
要麽是號召力不夠,無法聚集那麽多百家之人,要麽就是強行拚湊,又無法解決內部的矛盾問題。
總之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這種聚集百家的學宮。
大王覺得自己和人皇相比如何?和那些人王相比又如何?”
鄭公說這話的時候,可沒有給厲夏留麵子,說的很是嚴肅。
他想要讓厲夏認識到這件事的艱難之處,說到底,他對厲夏還是很欣賞的,並不是因為厲夏拍他的馬屁了。
就因為欣賞,所以他才不希望厲夏走那些人的老路,畢竟這條路可不是好路,有可能會毀了厲夏的未來。
孫夫子和江夫子成為泰鬥之後,和其他泰鬥的交流不多。他們雖然知道那些曆史,也知道最終沒有成功,但是不知道這其中竟然還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
巨子都被人給殺了,怎麽沒有聽說過呢,這可是大事。
厲夏這話是說給鄭公聽的,同時也間接的說給其他的人聽,那就是炎國不會主推一種流派。
關鍵是目前為止,厲夏也沒有發現,哪一家的學說最契合炎國,隻能說有一部分比較契合。
既然如此的話,那麽炎國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了。
這種四處下注,腳踏很多條船的行為,可能會讓各家都不能真心實意的支持他,同樣也避免了炎國走向極端,被某一家給徹底的影響了。
鄭公點了點頭,沒有給出評價來。
他以為厲夏會選擇第二條,不過選擇第三條也好,對雙方都沒有太大的約束。
隻不過你這條件,再加上炎國的水平,真的能夠吸引來新儒的夫子來出仕嗎?
鄭公感覺很難,所以他回去之後,還要費一些口舌,說服一部分人來炎國出仕。
畢竟像江夫子,穀夫子之流,也隻是把炎國當做最後的保底選擇,先在其他的國家進行出仕,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再最後來到炎國服務。
隻有張家兄弟兩人例外,他們直接是奔著炎國貴族來的。
小國貴族那也是貴族啊,就算是炎國再不行,拿到了貴族階級的資格再離開也不遲。
而新儒是儒家分出來的,大地方出來的人都比較傲氣,擔心他們看不上炎國,不願意過來。
如果厲夏能夠拿出人師的位置,可能會有很多人新儒的人過來,國家再小再弱,那也是正兒八經的人王,大周皇朝認這個位置。
可是炎王不願意拿出這個位置誘惑新儒的人,也隻能鄭公自己想辦法了。
如果沒有一點牽扯的話,不願意來就不願意好了,他也不在意。可是新儒分家,是在炎王的建議下成功的,雙方已經有了淵源。
即使看不上,也肯定讓人過來的,先插個眼,賭厲夏和炎國的未來。
他覺得能夠想出這種辦法的人,絕非泛泛之輩。
這樣一來的話,他就不得不拿出自己畫大餅的手段了。
“實不相瞞,炎國打算明年或者後年就建造一處學宮,當然了也隻是計劃,還沒有真的去做。
如今都在做著準備,一切進展還算順利。
這學宮跟以前的學宮不一樣,以前的學宮都會百家的某一家組建的,目的是為了收弟子,給國家培養自己思想學派的人才。
但是孤打算成立的這個學宮,是允許百家之人都可以來學習的,主要用於百家之人收弟子,相互商討經驗,以及互相辯學等等。
如果可以的話,炎國未來的所有職位,都會出自學宮,或者說所有職位的人,都要進入學宮相應的百家深造一番。
當然了,這個想法還不太成熟,準備工作還在繼續。
如果儒家願意來的話,可以在學宮當中,同樣給新儒留下一個位置。”
厲夏就是用這個大餅籠絡孫夫子的,如今把這個大餅又給了鄭夫子。
原本還在思考問題的孫夫子,聽到厲夏的這話之後,突然回過神來,愣了一下子,不過很快又放下心來。
因為厲夏已經跟他通過氣,他已經是兵家在炎國學宮的祭酒了,以後學宮建立,他就是學宮兵家得了帶頭人了。
江夫子是學宮史家的領頭人,也將會是祭酒。
以前的學宮,隻有一位祭酒的,畢竟隻有一家思想學說,但是厲夏不一樣,有多少思想流派,就會有多少祭酒。
這樣一來,顯得祭酒有點廉價了都,但是又放心不下,自己思想學派的人在其他人的帶領之下衰落。
鄭公可不是那麽容易糊弄的,厲夏的想法很好,但是這個想法又不是太難想,畢竟這種想法太簡單了。
然而過去了這麽多年,為何沒有一個國家這麽做。
不是不願意,而是很多人都試過,最終都沒能成功,畢竟聚集的百家越多,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就越多,很難坐在一塊去。
聚集三四家的話,就差點沒有打起來,更不要說聚集所有百家之人了,管理起來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而且當初百家為了祭酒的位置,更是爭鬥無比。都想讓自己家的夫子成為祭酒,還鬧出了不少人命。
鄭公可是當初這件事的親曆者,怎麽可能會被厲夏糊弄過去。
“大王的想法不錯,眼光也很好,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鄭公擔心厲夏野心太大,又好高騖遠,所以說話也沒有了那麽多的客氣,反而鄭重了起來。
“這個想法,當初的人皇也曾做過了,一共聚集了二十六家流派思想學說,但是也僅僅存在四個月而已就解散了。
知道最後造成的後果嗎?當初的祭酒是儒家的一位巨子,被人給殺死了。
因此牽連了三位賢公的死亡,七名泰鬥被廢。至於名宿和名士更是數不勝數,可是百家的一次大災難。
那也是造成危害最為嚴重的一次,因此百家的家主從那以後,就不再響應這種學宮了。
而且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王嚐試過,毫無例外都失敗了。
要麽是號召力不夠,無法聚集那麽多百家之人,要麽就是強行拚湊,又無法解決內部的矛盾問題。
總之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這種聚集百家的學宮。
大王覺得自己和人皇相比如何?和那些人王相比又如何?”
鄭公說這話的時候,可沒有給厲夏留麵子,說的很是嚴肅。
他想要讓厲夏認識到這件事的艱難之處,說到底,他對厲夏還是很欣賞的,並不是因為厲夏拍他的馬屁了。
就因為欣賞,所以他才不希望厲夏走那些人的老路,畢竟這條路可不是好路,有可能會毀了厲夏的未來。
孫夫子和江夫子成為泰鬥之後,和其他泰鬥的交流不多。他們雖然知道那些曆史,也知道最終沒有成功,但是不知道這其中竟然還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
巨子都被人給殺了,怎麽沒有聽說過呢,這可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