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目的,厲夏是為了保證士兵對於國家的忠誠度。
一旦推廣下去,士兵直接效忠的就不是自己的將領了,而是直接效忠國家。那些將領隻剩下了指揮權。
無論那些將領多麽得人心,但是士兵的升遷和死亡,以及對於家裏的保障,都是國家安排的,可以盡可能的保證他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
厲夏不一定要保證所有將領的忠誠,他直接跳過將領,收買最底層的士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優秀的將領沒有士兵,再厲害又如何。
同時厲夏也不用擔心功高震主一類的了。
當然了,厲夏對外的說法是同情那些士兵死後的家人生活,至於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到時候再說吧。
“看起來很細,涉及到方方麵麵。”
厲夏雖然隻是稍微看了一下,但是也可以看出廖何是真的用心了,而且也領會到了厲夏的意思,很多厲夏沒想到的,他都給出了解決方案。
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還是說廖原想的。
畢竟廖原這個老狐狸,政治玩了幾十年,說他猜出了自己的目的,並且指導了自己的兒子,厲夏也不會太奇怪的。
而且廖何想的很全麵,也不像一個參與政事不久的年輕人想到的。
但是不管怎麽說,不管是廖何也好,還是廖原這個老狐狸也好,能把這寫出來就不錯了。
按照廖何的說法,想要撫恤的話,首先讓所有士兵建立軍籍,也有遺書的意思。
給所有軍人,無論是奴隸兵還是將軍,都登記下來。
一旦死亡的話,直接從國家出錢給到地方城市,再給到村寨,最後送到家裏。不經過軍隊手,算是減少了軍隊的雜事。
而且按照年限,以及職位,身份的不同,這筆撫恤金額是固定的,同時宣傳下去,隻要最後家裏人覺得少了,那麽肯定是中間貪汙了。
畢竟金額固定,很有效的防止了貪汙。
廖何給的意見是奴隸二百錢,平民五百錢,下大夫一千……
同時一年軍齡加二百錢,最多不能超過十年,這是上限。想來除了將領以外,士兵能活十年的也不多。
超過十年的,也隻按照十年的軍齡計算。
而職位的話,升一級加一百,兩級二百,三級四百……
以此類推,同樣有一個上限兩千錢。
隻要宣傳到位,所有撫恤都可以算出來,減少了貪汙的可能性。
至於臨死前立功了,可以先按照軍功製獎賞相應的等級。然後再按照以上的標準進行撫恤。
這是一次性給的,撫恤還對他們的家人給了優惠。
因為炎國的稅收是按照土地收的,而不是按照人頭收的,家裏有一人戰死的話,家裏十畝土地免稅五年。
兩人戰死的話,直接免稅十年,或者說二十畝土地免稅五年。
這個不講究身份以及等級,不管是平民還是下大夫,隻要死亡了,對於他們的家庭優惠是相同的。
畢竟死亡是他們自己的榮耀,如果免稅太多,年限太多的話,很可能導致他們名下掛太多的土地,從而被人利用。
炎國大部分家庭都有當兵的,不可能當兵就免稅,那麽炎國的稅幾乎全免了,種地不上稅想法很好,但是炎國底蘊太低,根本無法支撐。
而且當兵還活著,也不至於活不起。這撫恤主要是保障死亡士兵家庭的生活。
不僅如此,死亡士兵的父母,年齡超過五十歲,每人每年可以領取一石五鬥糧食,一直到死亡為止。
算是國家幫死亡士兵養父母了,一直到死亡為止,年初就領糧食,可以一次領完,為了防止生蟲一類的,也可以分兩次領取。
至於陣亡士兵的親兒女,每年一人一石糧食,一直到十三四歲結束。
受傷退伍士兵,按照受傷程度,每年最多不超過兩石糧食,直至死亡為止,家裏按照陣亡士兵待遇領糧食。
這也是為了防止有人故意受傷,給家人謀福利。
這個補貼也可以按照市場糧價,用等價錢財補貼,這一點看個人的意願就行了。
除了死亡撫恤以外,平時也有了更多的登錄,按照身份以及職位的不同,每月的俸祿也不相同。
很多國家的士兵不是職業,而是相當於民兵,用的時候過來管吃管住,沒有工錢,隻有勝利了搜刮戰利品的時候才有發財機會。
但是厲夏打算把炎國士兵職業化,不用的時候幾乎是不斷的訓練,不放回去生產,而是一直訓練,省的臨時拚湊出來的烏合之眾。不過有一些屯邊軍田,他們在訓練之餘,也是需要耕作的。
這些俸祿他們可以寄回家裏,也可以留在身邊,死亡後和遺物一起送到家人手中。
既然已經職業化了,他們也有了收入以及保障,就沒有理由搜刮戰利品了,一旦私藏戰利品重罰。
你一個人身上,也藏不了太多的東西,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除非特別貴重,不然想來沒人會這麽做。
打仗的時候,褲腰帶上拴著一頭牛,這一眼就看穿了,還影響戰鬥力。
這樣的話,在攻城的時候,也避免了士兵的屠城以及搶劫之類的,有利於地區的穩定一類的。
真的職業化成功,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士兵的戰鬥力,厲夏算是看明白了,想要在這個世界立足,打造一支強大的隊伍,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士兵職業化的話,更有利於打造這麽一支隊伍。
不過這代價恐怕會很大,前幾年還好說,時間一久的話,壓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所以厲夏定下的是父母從五十歲開始,子女隻到十三四歲停止,估計幾年之後,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但是沒關係,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軍功製同樣有缺陷,他還不是在炎國推廣開來了。
所有決策都有好的一麵,也難免有一些想到或者想不到缺陷存在,厲夏知道沒有完美的決策。
先把如今渡過去再說,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沒有必要豈食憂天,先把麵前渡過去再說。
一旦推廣下去,士兵直接效忠的就不是自己的將領了,而是直接效忠國家。那些將領隻剩下了指揮權。
無論那些將領多麽得人心,但是士兵的升遷和死亡,以及對於家裏的保障,都是國家安排的,可以盡可能的保證他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
厲夏不一定要保證所有將領的忠誠,他直接跳過將領,收買最底層的士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優秀的將領沒有士兵,再厲害又如何。
同時厲夏也不用擔心功高震主一類的了。
當然了,厲夏對外的說法是同情那些士兵死後的家人生活,至於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到時候再說吧。
“看起來很細,涉及到方方麵麵。”
厲夏雖然隻是稍微看了一下,但是也可以看出廖何是真的用心了,而且也領會到了厲夏的意思,很多厲夏沒想到的,他都給出了解決方案。
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還是說廖原想的。
畢竟廖原這個老狐狸,政治玩了幾十年,說他猜出了自己的目的,並且指導了自己的兒子,厲夏也不會太奇怪的。
而且廖何想的很全麵,也不像一個參與政事不久的年輕人想到的。
但是不管怎麽說,不管是廖何也好,還是廖原這個老狐狸也好,能把這寫出來就不錯了。
按照廖何的說法,想要撫恤的話,首先讓所有士兵建立軍籍,也有遺書的意思。
給所有軍人,無論是奴隸兵還是將軍,都登記下來。
一旦死亡的話,直接從國家出錢給到地方城市,再給到村寨,最後送到家裏。不經過軍隊手,算是減少了軍隊的雜事。
而且按照年限,以及職位,身份的不同,這筆撫恤金額是固定的,同時宣傳下去,隻要最後家裏人覺得少了,那麽肯定是中間貪汙了。
畢竟金額固定,很有效的防止了貪汙。
廖何給的意見是奴隸二百錢,平民五百錢,下大夫一千……
同時一年軍齡加二百錢,最多不能超過十年,這是上限。想來除了將領以外,士兵能活十年的也不多。
超過十年的,也隻按照十年的軍齡計算。
而職位的話,升一級加一百,兩級二百,三級四百……
以此類推,同樣有一個上限兩千錢。
隻要宣傳到位,所有撫恤都可以算出來,減少了貪汙的可能性。
至於臨死前立功了,可以先按照軍功製獎賞相應的等級。然後再按照以上的標準進行撫恤。
這是一次性給的,撫恤還對他們的家人給了優惠。
因為炎國的稅收是按照土地收的,而不是按照人頭收的,家裏有一人戰死的話,家裏十畝土地免稅五年。
兩人戰死的話,直接免稅十年,或者說二十畝土地免稅五年。
這個不講究身份以及等級,不管是平民還是下大夫,隻要死亡了,對於他們的家庭優惠是相同的。
畢竟死亡是他們自己的榮耀,如果免稅太多,年限太多的話,很可能導致他們名下掛太多的土地,從而被人利用。
炎國大部分家庭都有當兵的,不可能當兵就免稅,那麽炎國的稅幾乎全免了,種地不上稅想法很好,但是炎國底蘊太低,根本無法支撐。
而且當兵還活著,也不至於活不起。這撫恤主要是保障死亡士兵家庭的生活。
不僅如此,死亡士兵的父母,年齡超過五十歲,每人每年可以領取一石五鬥糧食,一直到死亡為止。
算是國家幫死亡士兵養父母了,一直到死亡為止,年初就領糧食,可以一次領完,為了防止生蟲一類的,也可以分兩次領取。
至於陣亡士兵的親兒女,每年一人一石糧食,一直到十三四歲結束。
受傷退伍士兵,按照受傷程度,每年最多不超過兩石糧食,直至死亡為止,家裏按照陣亡士兵待遇領糧食。
這也是為了防止有人故意受傷,給家人謀福利。
這個補貼也可以按照市場糧價,用等價錢財補貼,這一點看個人的意願就行了。
除了死亡撫恤以外,平時也有了更多的登錄,按照身份以及職位的不同,每月的俸祿也不相同。
很多國家的士兵不是職業,而是相當於民兵,用的時候過來管吃管住,沒有工錢,隻有勝利了搜刮戰利品的時候才有發財機會。
但是厲夏打算把炎國士兵職業化,不用的時候幾乎是不斷的訓練,不放回去生產,而是一直訓練,省的臨時拚湊出來的烏合之眾。不過有一些屯邊軍田,他們在訓練之餘,也是需要耕作的。
這些俸祿他們可以寄回家裏,也可以留在身邊,死亡後和遺物一起送到家人手中。
既然已經職業化了,他們也有了收入以及保障,就沒有理由搜刮戰利品了,一旦私藏戰利品重罰。
你一個人身上,也藏不了太多的東西,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除非特別貴重,不然想來沒人會這麽做。
打仗的時候,褲腰帶上拴著一頭牛,這一眼就看穿了,還影響戰鬥力。
這樣的話,在攻城的時候,也避免了士兵的屠城以及搶劫之類的,有利於地區的穩定一類的。
真的職業化成功,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士兵的戰鬥力,厲夏算是看明白了,想要在這個世界立足,打造一支強大的隊伍,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士兵職業化的話,更有利於打造這麽一支隊伍。
不過這代價恐怕會很大,前幾年還好說,時間一久的話,壓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所以厲夏定下的是父母從五十歲開始,子女隻到十三四歲停止,估計幾年之後,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但是沒關係,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軍功製同樣有缺陷,他還不是在炎國推廣開來了。
所有決策都有好的一麵,也難免有一些想到或者想不到缺陷存在,厲夏知道沒有完美的決策。
先把如今渡過去再說,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沒有必要豈食憂天,先把麵前渡過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