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主要是祭司的工作,厲夏隻要在場參與就行了。


    隨著一連串的複雜儀式之後,祭品也被端了上來,厲夏需要帶頭祭拜,然後再說幾句就可以結束了。


    整個儀式用了差不多三四個小時,很少有百姓會離開的。


    因為所有儀式結束之後,還有分祭品之類的環節。


    那麽多祭品,在祭天結束都是要分的,吃的人在接下來一年鴻運當頭,百病不侵。


    畢竟這些祭品算是被天吃剩下的,都是好東西。


    按照以往的慣例,祭品的肉會分配給貴族和自己食用,隻有不值錢的水才會分配下去,以及水果五穀等等。


    這都是有好兆頭的,就算是喝一口水也是好的。


    所以厲夏最後帶頭祭拜,也負責分配祭品。


    江夫子把準備的祭天文稿遞了過來,上麵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看起來十分費勁。


    關鍵還有不少字厲夏不認識,即使這段時間他努力學習文字,依舊感覺到生僻字,還是那種古代的生僻字,難度buff疊滿了都。


    厲夏跪拜下來,周圍的貴族,官員,以及平民全部跪了下來。


    稍微看了一下竹簡,厲夏最終還是放棄了,隻能夠臨場發揮了,不能讓人笑話啊。


    “孤乃人王厲氏名夏,於炎國五百二十一年開壇祭天。


    上稟九天,下告萬民。


    時及春日,萬象更新,依照祖製,領萬民以敬皇天。


    供三牲六畜,祭五穀社稷。


    孤上位半年有餘,繼任先祖偉業,強我炎國之社稷。


    驅蠻族,勝妖族,拓疆土……”


    厲夏越說越變得白話起來,江夫子周圍的文人,都忍不住看向了他。


    穀秋就在他的旁邊,忍不住看向江夫子。


    “這就是你準備的祭天文稿?怎麽聽起來跟祭祖文稿那麽像,而且這話說的也太……直白了一點吧。”


    按理來說,江夫子是史家泰鬥。就算是寫不好祭天文稿,也可以抄…借鑒以前的啊,稍微更改一下就可以了。


    怎麽可能會犯如此低級得錯誤,還把祭天和祭祖的搞混了。


    這是一位史家泰鬥應該犯的錯誤嗎?


    而且這話,也太直白了一點。


    不像文化人說的話。


    江夫子身體僵硬,也是尷尬的冷汗直流。


    他即使水平再差,也不可能寫出這種不倫不類的東西來。


    不過江夫子也聰明,他為了追求文采,花費了三天的時間編排了文稿,昨天才拿給大王看的。


    首先花費的時間太長,為了追求文采,所以裏麵內容比較深奧,大王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習。


    其次是大王估計昨天也沒有看,在那裏搗鼓著所謂的“交子”。


    他也不懂什麽意思,就是見大王把麥磨成粉,再拿水攪和一下,裏麵包肉煮著吃。


    還詢問他要不要留下來吃飯,江夫子自然沒有心情留下了,畢竟要準備今天的祭天儀式呢,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準備。


    對於這個大王,雖然比較平庸,但是他比較信任手下,也重用手下,也時不時有一些聰明的想法。


    所以厲夏私下裏有什麽愛好,隻要不影響炎國,對炎國沒有壞處的話,他一般都是當做看不到的。


    結果就不小心忽視了一下,釀成了今天的後果。


    竟然在祭天文稿上麵出現了問題,這可是大事啊,畢竟當著萬民的麵出醜,就是他江夫子的責任。


    好在大王比較聰明,知道這樣的場合特殊,不想這樣的場合出事,竟然可以結合祭天文稿臨場發揮。


    說他胡說八道吧,他說的也有點道理。說他說的有道理吧,說的又太直白了一點。


    當然了,下麵的民眾卻沒有江夫子他們這麽複雜的想法,他們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哇!咱們大王這麽厲害啊!


    江夫子咳嗽了一下,讓自己稍微舒緩了一下。


    “大王這是在向上天陳述自己的功績,說明他的變法都是得到上天認可的,如果上天不認可的話,為何不阻攔呢。


    證明了大王以前的做法都是對的,至於為何如此的直白,你也知道大王比較在乎平民,所以這是說給周圍平民聽的。


    你別管祭天文稿直不直白,你就說聽懂了沒有?”


    穀秋被說的啞口無言,總感覺江夫子是強詞奪理,但是一直被江夫子壓著,江夫子還比他的名聲大,讓他感覺江夫子做什麽事情,都是有自己出發點的,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反駁。


    孫夫子是兵家的,所以看待事情沒有那麽較真,感覺厲夏這個大王十分有趣。


    如果讓他知道了江夫子的辯解,肯定會知道江夫子這是胡謅呢。祭天文稿是說給天聽的,你以為是說給平民聽的嗎?


    上天會存在聽不懂的情況嗎?不可能的,上天可是全知全能的。


    而且說了那麽多,那一卷竹簡,也根本就記不下吧。


    古人為何說話簡短精煉,就因為太長了不好記錄,一卷竹簡隻能記錄百十字而已。


    後來紙出現了,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播。但是紙貴啊,大家也隻能節約使用,所以詩詞文化盛行。


    到了明清時期,紙張稍微便宜了一點,才出現了小說,到了現代,紙張便宜到了擦屁股地步,那就沒有了書寫方式的限製。


    其實古代人們的日常交流,也並不是之乎者也,也都是直白的白話而已,那麽多不識字的,哪懂得之乎者也。


    隻不過在記錄的時候精簡了,其實從古至今的說法方式沒怎麽變過。


    孫夫子感覺厲夏有趣,就是感覺厲夏似乎更加看重底層的平民,而不是追求那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不過李睿看了卻不停的搖頭,一國的人王竟然也如此的粗鄙不堪,讓他為自己的未來感覺到擔憂。


    這種人,很難想象他能夠解決了儒家的內部矛盾,還能夠實現儒家的有教無類主張。


    感覺到不可思議,這思想分化的也太嚴重了一點。


    有時候提出的想法,感覺就是一個天才,現在看看的話,又感覺像是小醜。


    新儒沒有全力支持炎國,在李睿看來是新儒的萬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族崛起之崢嶸百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碧海暮蒼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碧海暮蒼梧並收藏人族崛起之崢嶸百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