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厲夏疑惑的是,姬昆曾經說過,會把厲夏獻神器的事情報告給三皇子,但是今天卻沒感覺到三皇子有什麽反應。
難不成姬昆吞了厲夏的功勞,還是說三皇子沒把他放在眼裏,認為他隻是運氣好而已。
不是說厲夏巴結對方,畢竟現在的他已經知道,巴結三皇子並不是好的選擇,厲夏隻想要的是眼前的利益,能夠幫助並且強大炎國的利益。
這種事情厲夏又不好直接詢問,隻能選擇吃個啞巴虧。
但是他不後悔拿出這東西,因為沒有姬昆的糧食的話,炎國百姓能不能過了這個冬天,都還是一個問號呢。
陽淩君按照約定拜訪了厲夏,雖然平山王告誡過他,讓他遠離陽淩君,但是人家正兒八經的拜訪,厲夏還同意了,哪有什麽拒絕的理由啊。
雙方也沒有什麽好說的,畢竟兩國距離太遠了,沒有共同利益之類的,所以可以聊的東西並不多。
雙方聊的最多的還是新儒的事情,厲夏也言明了,自己並不是新儒的人,同時也不單單信奉新儒,像什麽史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之類的他都歡迎。
講究的就是海納百川,隻要你是人才,厲夏可以做到不問出身,同等待遇。
的對此,陽淩君表示理解。
但是他的理解,和厲夏感覺他的理解不一樣。
他似乎理解厲夏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厲夏是人王,即使心裏向著新儒,也不能說出去給人口實。
身為人王,不可能趕人才啊,即使心裏更向著新儒,依舊隻能表現的不在意,必須說歡迎所有的人才。
厲夏覺得,這是陽淩君理解的意思。
但是厲夏並不是這個意思。
很想說你理解毛線個理解,但是人家也沒有說理解的東西是什麽,讓幾下憋了一口氣,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了。
畢竟他一解釋,陽淩君就打斷他的話,繼續表示理解。
誰能想到一名儒將,竟然是這種人。
可能是形成了思維定勢,認定了厲夏是新儒的人,所以腦海中自動腦補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都給騙了。
而在這段時間中,三皇子的獎勵形式也下來了。
每攻破一座蠻族萬人部落,就獎勵五百副盔甲,五百把兵刃。部落每增加一萬人,多一倍獎勵。
也就是消滅一座兩萬人的部落,就獎勵一千盔甲和一千兵刃。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場春狩的結局。但還是被三皇子的大方給震懾住了。為了讓大家春狩賣力,可以說煞費苦心了都。
因為眾多人王軍隊不願意隨大部隊一起行動,都給自己劃定了攻擊目標的緣故,所以這次的春狩模式也改變了。
大部隊有一條主要的行軍路線,負責主要的蠻族部落,其他的人王需要清理主線周圍的小型部落。
這個戰略方式,符合所有人王的期望。
自然而然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畢竟大家都是知道內幕的人,自然也就不願意去送死了。
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段時間各營地民夫是進進出出的,看起來好不熱鬧,而厲夏要等的中山國民夫,自然也是到來了。
一共來了四千人民夫,管吃沒有工錢。
為了讓這些人賣力,厲夏給他們承諾了糧食的獎勵,也算是沒有壓榨的太狠。
厲夏認為的春狩,是一群人合在一起,商議著行軍路線一類的,以及應該如何排兵布陣的去打仗。
然而這幾天下來,整天都是各種宴會,盡是吃喝玩樂了。
起初厲夏還會帶著江楓一起,畢竟厲夏對於打仗沒有天賦,自然要帶著會打仗的過去,以免被別人坑了,成了眾人的炮灰。
畢竟這麽多方國的士兵,肯定有一個先後一類的,以及戰後的論功行賞,厲夏覺得自己做不來。
但是結果告訴厲夏,厲夏是真的多慮了,從頭到尾一次都沒有談論,光是想想就不可思議。
大家都說這次春狩是失敗告終,所有的人都躺平了。厲夏感覺不用去打探消息,直接用眼睛看都知道,這次春狩肯定是是失敗了。
根本就沒有人在乎這次春狩的結果,在眾多人王看來,那些士兵的命,根本就不是命,就是消耗品而已,可以讓自己達到某種目的的消耗品。
要知道,為了這次的春狩,厲夏可是抱著很高的期望來的,然而這個結果卻讓人異常的憤怒以及失望。
厲夏自己也幹脆直接放棄了,最後幾天都沒有參加宴會。
他們可以做到無動於衷,但是厲夏做不到對炎國的士兵無動於衷啊,畢竟這次來的都是炎國精銳。
厲夏他們的目標是丘羊部落,厲夏自然要好好盤算一下才可以,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甚至失敗了之後應該如何做等等。
最終等來的消息,是讓大家各自為戰,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目標,三皇子根本不強求,甚至還退了一把。
各自為戰的效率是有了,也不擔心被人各個擊破嗎?
一直等到春狩開始,厲夏才再次和那些人王們聚在了一起。
畢竟春狩開始,最後還有一道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祭祀活動,畢竟這個時代對於祭祀看得十分重要,大小事情都要先祭祀才可以。
需要看看上天的旨意,如果上天同意了,大家才會出征,這樣可以鼓舞士氣。
如果上天反對的話也沒關係,還可以推一兩天,過一兩天再繼續祭祀禱告上蒼。
萬一還失敗了,繼續等一兩天再禱告上蒼,反正就是到上天同意為止,就是碰幾率也要碰成功。
這次祭祀活動所有的人王都要參加,不僅如此,另外一邊還有整排的將士看著呢,那將士的規模,還是挺震撼人心的。
隻有親眼見到了,大家才能相信。
此時所有的人都準備好了,也就等最後的結果。一旦是好的結果,立刻出征,對此大家還是十分重視的。
可能對待春狩這件事大家不太上心,但現在是祭祀活動,就沒有人敢再敷衍了,不僅百姓信,人王其實也比較信這個。
難不成姬昆吞了厲夏的功勞,還是說三皇子沒把他放在眼裏,認為他隻是運氣好而已。
不是說厲夏巴結對方,畢竟現在的他已經知道,巴結三皇子並不是好的選擇,厲夏隻想要的是眼前的利益,能夠幫助並且強大炎國的利益。
這種事情厲夏又不好直接詢問,隻能選擇吃個啞巴虧。
但是他不後悔拿出這東西,因為沒有姬昆的糧食的話,炎國百姓能不能過了這個冬天,都還是一個問號呢。
陽淩君按照約定拜訪了厲夏,雖然平山王告誡過他,讓他遠離陽淩君,但是人家正兒八經的拜訪,厲夏還同意了,哪有什麽拒絕的理由啊。
雙方也沒有什麽好說的,畢竟兩國距離太遠了,沒有共同利益之類的,所以可以聊的東西並不多。
雙方聊的最多的還是新儒的事情,厲夏也言明了,自己並不是新儒的人,同時也不單單信奉新儒,像什麽史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之類的他都歡迎。
講究的就是海納百川,隻要你是人才,厲夏可以做到不問出身,同等待遇。
的對此,陽淩君表示理解。
但是他的理解,和厲夏感覺他的理解不一樣。
他似乎理解厲夏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厲夏是人王,即使心裏向著新儒,也不能說出去給人口實。
身為人王,不可能趕人才啊,即使心裏更向著新儒,依舊隻能表現的不在意,必須說歡迎所有的人才。
厲夏覺得,這是陽淩君理解的意思。
但是厲夏並不是這個意思。
很想說你理解毛線個理解,但是人家也沒有說理解的東西是什麽,讓幾下憋了一口氣,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了。
畢竟他一解釋,陽淩君就打斷他的話,繼續表示理解。
誰能想到一名儒將,竟然是這種人。
可能是形成了思維定勢,認定了厲夏是新儒的人,所以腦海中自動腦補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都給騙了。
而在這段時間中,三皇子的獎勵形式也下來了。
每攻破一座蠻族萬人部落,就獎勵五百副盔甲,五百把兵刃。部落每增加一萬人,多一倍獎勵。
也就是消滅一座兩萬人的部落,就獎勵一千盔甲和一千兵刃。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場春狩的結局。但還是被三皇子的大方給震懾住了。為了讓大家春狩賣力,可以說煞費苦心了都。
因為眾多人王軍隊不願意隨大部隊一起行動,都給自己劃定了攻擊目標的緣故,所以這次的春狩模式也改變了。
大部隊有一條主要的行軍路線,負責主要的蠻族部落,其他的人王需要清理主線周圍的小型部落。
這個戰略方式,符合所有人王的期望。
自然而然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畢竟大家都是知道內幕的人,自然也就不願意去送死了。
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段時間各營地民夫是進進出出的,看起來好不熱鬧,而厲夏要等的中山國民夫,自然也是到來了。
一共來了四千人民夫,管吃沒有工錢。
為了讓這些人賣力,厲夏給他們承諾了糧食的獎勵,也算是沒有壓榨的太狠。
厲夏認為的春狩,是一群人合在一起,商議著行軍路線一類的,以及應該如何排兵布陣的去打仗。
然而這幾天下來,整天都是各種宴會,盡是吃喝玩樂了。
起初厲夏還會帶著江楓一起,畢竟厲夏對於打仗沒有天賦,自然要帶著會打仗的過去,以免被別人坑了,成了眾人的炮灰。
畢竟這麽多方國的士兵,肯定有一個先後一類的,以及戰後的論功行賞,厲夏覺得自己做不來。
但是結果告訴厲夏,厲夏是真的多慮了,從頭到尾一次都沒有談論,光是想想就不可思議。
大家都說這次春狩是失敗告終,所有的人都躺平了。厲夏感覺不用去打探消息,直接用眼睛看都知道,這次春狩肯定是是失敗了。
根本就沒有人在乎這次春狩的結果,在眾多人王看來,那些士兵的命,根本就不是命,就是消耗品而已,可以讓自己達到某種目的的消耗品。
要知道,為了這次的春狩,厲夏可是抱著很高的期望來的,然而這個結果卻讓人異常的憤怒以及失望。
厲夏自己也幹脆直接放棄了,最後幾天都沒有參加宴會。
他們可以做到無動於衷,但是厲夏做不到對炎國的士兵無動於衷啊,畢竟這次來的都是炎國精銳。
厲夏他們的目標是丘羊部落,厲夏自然要好好盤算一下才可以,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甚至失敗了之後應該如何做等等。
最終等來的消息,是讓大家各自為戰,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目標,三皇子根本不強求,甚至還退了一把。
各自為戰的效率是有了,也不擔心被人各個擊破嗎?
一直等到春狩開始,厲夏才再次和那些人王們聚在了一起。
畢竟春狩開始,最後還有一道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祭祀活動,畢竟這個時代對於祭祀看得十分重要,大小事情都要先祭祀才可以。
需要看看上天的旨意,如果上天同意了,大家才會出征,這樣可以鼓舞士氣。
如果上天反對的話也沒關係,還可以推一兩天,過一兩天再繼續祭祀禱告上蒼。
萬一還失敗了,繼續等一兩天再禱告上蒼,反正就是到上天同意為止,就是碰幾率也要碰成功。
這次祭祀活動所有的人王都要參加,不僅如此,另外一邊還有整排的將士看著呢,那將士的規模,還是挺震撼人心的。
隻有親眼見到了,大家才能相信。
此時所有的人都準備好了,也就等最後的結果。一旦是好的結果,立刻出征,對此大家還是十分重視的。
可能對待春狩這件事大家不太上心,但現在是祭祀活動,就沒有人敢再敷衍了,不僅百姓信,人王其實也比較信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