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也理解,剛到陌生地方,不管是住的地方還是吃飯都是個事,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忙。
“你們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嗎?吃飯是怎麽吃?”
說道這個夏曼文臉色就不怎麽好看。
“我們住的地方是來之前他們就安排好的 ,一共四間屋子,中間是廚房,不過咱們是擠大通鋪睡覺。
吃飯也是自己做的,不過咱們這一幫人會做飯的不多,隻能幾位女同誌輪流來,男同誌打水砍柴。”
女同誌也不是誰都會做飯的,夏曼文就不會。
但她不是一個吃不了苦的人,不會就學,都下鄉了她不會還不識好歹,以為還是在家裏的時候有人寵著。
但也是真的不習慣,尤其是住的地方。
每個房間都是住六個人,女同誌這邊雖然還有一個空房間,但是要燒炕啊,多燒一個炕一個冬天還有三四個月,就要多費不少柴火呢。
男同誌那邊當然是不願意他們分到兩個房間睡的。
再說了,男同誌也是六個人一間,並沒有不公平。
夏曼文從小生活在南方,哪裏跟這麽多人一起睡過。
房間裏人多,有些人生活習性不太好,大家又不是太熟悉,也不好意思開口說。
所以這段時間夏曼文在知青院住的並不好。
但這件事她隻跟哥哥說了。
她知道,說出來沒有用,還不如想想辦法該怎麽改變。
“不過好在我們頭一年都是有糧食的,每個月去公社領就行,不然我們剛來還沒幹活,隊裏也不可能給我們分糧食。”
他們這些下鄉知青第一年都是有糧食的,隻不過不多,每個月二十八斤,還是毛糧,沒加工過的那種。
而且還有一些票據和錢,算是給他們來到新地方添置家當的吧。
不過知青們都是南方那邊來的。
來之前就考慮到北方的天氣會很冷,特意把棉衣棉被都加厚了,但也沒想到會這麽冷啊。
要不是有上麵發的一套棉服,他們能不能堅持到農場都不一定。
也好在北方是睡炕的,不然就他們帶的被子,加一起也不保暖啊。
夏清羽跟夏曼文連續好幾天都去供銷社想買點棉花,但是都沒買到。
每次都在他們到之前就被人搶完了。
晚上都要把炕燒的暖和一點,不然都受不了。
不過這事他們就沒說出來,也沒必要因為這點小事就麻煩人。
他們已經寫信回去跟家裏說了,南方棉花稍微好買一點,過段時間就能寄過來。
一邊聊著天,江夢雪三兩下把粽子包好,放到鍋裏先煮著,正好中午吃,也能讓他們帶一點回去。
“知青政策往後會越來越有規模,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到鄉下來。
農場以後恐怕人會越來越多,要是能調到咱們附近來也挺好的,也能有個照應。”
李翠英也挺喜歡這兩個孩子的。
這麽大老遠離開家來到陌生地方,又是認識的人,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
江夢雪特意多做了點飯菜。
不管兩人在家是過得什麽樣的生活。
既然作為知青下鄉,跟眾人一起吃大鍋飯,那就不可能搞特殊。
估計也不會吃的太好,誰也不會願意自己買點肉回來跟十幾個人一起吃。
顧振興拿了信回來,叫了顧振江出去。
這封信在郵寄都放了好幾天了,隻是他們這兒的郵遞員前段時間騎車下鄉的時候摔了腿,少說也要養個十天半個月的。
新人還不熟悉地方,隻能緊著加急的信件送,這封信就耽誤了幾天。
信中顧振江說明了戰友的情況,讓家中照料一下兩個孩子。
還寄了不少的票據回來,要是有機會,最好能把兩人調到飛躍大隊。
別人不知道知青的情況,顧振海是無比清楚的 。
以後知青多了,會分配到各個大隊。
飛躍大隊這邊情況算是好的,分到的知青絕對不會少。
“既然老三說了,那肯定是跟他的這位戰友關係很好。
人家既然把孩子托付給我們照顧,那我們也得上點心。”
顧振江點點頭說道:“大哥你回去叫大嫂過來吃飯吧,小雪包了不少粽子,一會兒也嚐嚐。”
夏曼文到廚房來幫著做飯,剁了些大白菜包餃子。
她雖然不怎麽會忙廚房裏的活,但是經過這段時間在知青院裏,也多少學了些,簡單的煮粥,炒點素菜還是沒問題的。
又不用煎炸烹飪,放水煮就行了,但凡有一點生活技能的人都能學會。
“嫂子,你調的這個料好香啊。”
夏曼文雖然還沒吃到餃子,但是光是聞著餃子餡的味道就覺得特別香,比她在國營飯店吃的都好吃。
至於為什麽不是說比她媽做的還好吃,那是因為她媽媽壓根不會做飯。
江夢雪莞爾一笑,頗為受用。
“今天包的多,你多吃點,多煮點給你們帶回去,不管是熱著吃還是炕著吃都行。”
想也知道他們知青院沒什麽油。
而且自己吃獨食總不好用大家共用的東西,尤其是難買的食用油。
鍋裏的粽子在鍋裏已經燜了快三個小時了。
看向在身後包餃子的小姑娘問道:“你是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
夏曼文聞著味兒早就饞了,忙不迭的回道:“鹹的鹹的。”
江夢雪順手撈了一個出來肉粽子,扯斷綁著的細粽葉絲,放到碗裏遞給夏曼文。
“嚐嚐看好不好吃,米煮爛沒有?”
小姑娘激動的接過碗,筷子夾起來就咬了一口,完全不顧是剛出鍋的還燙嘴。
一口下去糯米的軟糯清香,還有臘肉的鹹香,好吃的眯起了眼睛。
得,不用問了,這表情就能看出來滋味怎麽樣。
也不能讓別人幹看著,每人都遞了一個先嚐嚐味,反正包的多夠每個人吃了。
中午一桌人一起吃飯,王大丫來了也沒有問關於兄妹兩人的事情。
來之前顧振興都跟她說了。
人家是來做客的,不是來給你查戶口的,誰來都問一句人家也尷尬啊。
兄妹兩人的年紀都不大,李翠英問起了兩人的學業。
“清羽跟曼文都不念書了嗎?你們這年紀還都是上學的年紀呢吧。”
“你們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嗎?吃飯是怎麽吃?”
說道這個夏曼文臉色就不怎麽好看。
“我們住的地方是來之前他們就安排好的 ,一共四間屋子,中間是廚房,不過咱們是擠大通鋪睡覺。
吃飯也是自己做的,不過咱們這一幫人會做飯的不多,隻能幾位女同誌輪流來,男同誌打水砍柴。”
女同誌也不是誰都會做飯的,夏曼文就不會。
但她不是一個吃不了苦的人,不會就學,都下鄉了她不會還不識好歹,以為還是在家裏的時候有人寵著。
但也是真的不習慣,尤其是住的地方。
每個房間都是住六個人,女同誌這邊雖然還有一個空房間,但是要燒炕啊,多燒一個炕一個冬天還有三四個月,就要多費不少柴火呢。
男同誌那邊當然是不願意他們分到兩個房間睡的。
再說了,男同誌也是六個人一間,並沒有不公平。
夏曼文從小生活在南方,哪裏跟這麽多人一起睡過。
房間裏人多,有些人生活習性不太好,大家又不是太熟悉,也不好意思開口說。
所以這段時間夏曼文在知青院住的並不好。
但這件事她隻跟哥哥說了。
她知道,說出來沒有用,還不如想想辦法該怎麽改變。
“不過好在我們頭一年都是有糧食的,每個月去公社領就行,不然我們剛來還沒幹活,隊裏也不可能給我們分糧食。”
他們這些下鄉知青第一年都是有糧食的,隻不過不多,每個月二十八斤,還是毛糧,沒加工過的那種。
而且還有一些票據和錢,算是給他們來到新地方添置家當的吧。
不過知青們都是南方那邊來的。
來之前就考慮到北方的天氣會很冷,特意把棉衣棉被都加厚了,但也沒想到會這麽冷啊。
要不是有上麵發的一套棉服,他們能不能堅持到農場都不一定。
也好在北方是睡炕的,不然就他們帶的被子,加一起也不保暖啊。
夏清羽跟夏曼文連續好幾天都去供銷社想買點棉花,但是都沒買到。
每次都在他們到之前就被人搶完了。
晚上都要把炕燒的暖和一點,不然都受不了。
不過這事他們就沒說出來,也沒必要因為這點小事就麻煩人。
他們已經寫信回去跟家裏說了,南方棉花稍微好買一點,過段時間就能寄過來。
一邊聊著天,江夢雪三兩下把粽子包好,放到鍋裏先煮著,正好中午吃,也能讓他們帶一點回去。
“知青政策往後會越來越有規模,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到鄉下來。
農場以後恐怕人會越來越多,要是能調到咱們附近來也挺好的,也能有個照應。”
李翠英也挺喜歡這兩個孩子的。
這麽大老遠離開家來到陌生地方,又是認識的人,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
江夢雪特意多做了點飯菜。
不管兩人在家是過得什麽樣的生活。
既然作為知青下鄉,跟眾人一起吃大鍋飯,那就不可能搞特殊。
估計也不會吃的太好,誰也不會願意自己買點肉回來跟十幾個人一起吃。
顧振興拿了信回來,叫了顧振江出去。
這封信在郵寄都放了好幾天了,隻是他們這兒的郵遞員前段時間騎車下鄉的時候摔了腿,少說也要養個十天半個月的。
新人還不熟悉地方,隻能緊著加急的信件送,這封信就耽誤了幾天。
信中顧振江說明了戰友的情況,讓家中照料一下兩個孩子。
還寄了不少的票據回來,要是有機會,最好能把兩人調到飛躍大隊。
別人不知道知青的情況,顧振海是無比清楚的 。
以後知青多了,會分配到各個大隊。
飛躍大隊這邊情況算是好的,分到的知青絕對不會少。
“既然老三說了,那肯定是跟他的這位戰友關係很好。
人家既然把孩子托付給我們照顧,那我們也得上點心。”
顧振江點點頭說道:“大哥你回去叫大嫂過來吃飯吧,小雪包了不少粽子,一會兒也嚐嚐。”
夏曼文到廚房來幫著做飯,剁了些大白菜包餃子。
她雖然不怎麽會忙廚房裏的活,但是經過這段時間在知青院裏,也多少學了些,簡單的煮粥,炒點素菜還是沒問題的。
又不用煎炸烹飪,放水煮就行了,但凡有一點生活技能的人都能學會。
“嫂子,你調的這個料好香啊。”
夏曼文雖然還沒吃到餃子,但是光是聞著餃子餡的味道就覺得特別香,比她在國營飯店吃的都好吃。
至於為什麽不是說比她媽做的還好吃,那是因為她媽媽壓根不會做飯。
江夢雪莞爾一笑,頗為受用。
“今天包的多,你多吃點,多煮點給你們帶回去,不管是熱著吃還是炕著吃都行。”
想也知道他們知青院沒什麽油。
而且自己吃獨食總不好用大家共用的東西,尤其是難買的食用油。
鍋裏的粽子在鍋裏已經燜了快三個小時了。
看向在身後包餃子的小姑娘問道:“你是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
夏曼文聞著味兒早就饞了,忙不迭的回道:“鹹的鹹的。”
江夢雪順手撈了一個出來肉粽子,扯斷綁著的細粽葉絲,放到碗裏遞給夏曼文。
“嚐嚐看好不好吃,米煮爛沒有?”
小姑娘激動的接過碗,筷子夾起來就咬了一口,完全不顧是剛出鍋的還燙嘴。
一口下去糯米的軟糯清香,還有臘肉的鹹香,好吃的眯起了眼睛。
得,不用問了,這表情就能看出來滋味怎麽樣。
也不能讓別人幹看著,每人都遞了一個先嚐嚐味,反正包的多夠每個人吃了。
中午一桌人一起吃飯,王大丫來了也沒有問關於兄妹兩人的事情。
來之前顧振興都跟她說了。
人家是來做客的,不是來給你查戶口的,誰來都問一句人家也尷尬啊。
兄妹兩人的年紀都不大,李翠英問起了兩人的學業。
“清羽跟曼文都不念書了嗎?你們這年紀還都是上學的年紀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