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廣看向劉安。
“安世兄,你可要想好了!雖然你詩才出眾,但我伯父和我妹更看中軍事能力。
如果你不參加這場比賽,那你可是要大大失分的。
就算你下一場能夠表現出色,也很難得到我妹妹的芳心哦!”
劉安淡淡一笑。
“李世兄,我覺得領兵打仗,不一定就非要會騎射。諸葛亮自出山以來,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算得上是名將了吧?
可他本人卻從不騎馬,也沒人見他拉過弓。”
劉安這話還沒說完,便有人大聲道:“劉安,你好大的口氣!你不過是會寫幾首沒用的詩詞,你也敢跟孔明比?”
劉安也不生氣。
“我隻是拿這事做個比喻。我可沒說自己的才能可比孔明。”
李元廣問劉安。
“那要是依安世兄的話,這個比試要怎樣才算是公平?”
劉安看了一眼眾人。
“要說公平,那自然是大家各領一支隊伍,真刀真槍地打上一仗,才最公平。隻有這樣的比試,才能真正說明誰的軍事才能更突出。
但咱們這邊也沒這個條件。
那就隻能做兵棋推演了。”
眾人全都聽的一頭霧水。
“什麽推演?”
李元廣也十分困惑。
“安世兄說的這個推演,是什麽意思?”
劉安淡淡道:“兵棋推演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像下棋一樣,各扮一方,然後在沙盤上開始展示各自的戰法。看看誰最後勝出。
這種方法雖然是紙上談兵,可是以我們目前的條件,這已經是最接近實戰的比試了。
至少,它比騎射更能展示大家的統兵才能。”
李元廣一喜。
“安世兄這個辦法好。
那咱們今天就把這道騎射比試題,改成兵棋推演。咱們就拿五年前,孫陽雲在太原府跟契丹打的那一戰,做推演。”
劉安知道,李元廣講的孫陽雲,正是唐惜玉的夫君。
那一仗,孫陽雲由於野戰不利,被契丹人包圍在城外。
孫陽雲不願投降,帶領他的八千騎兵,戰至最後一人。
雖然孫陽雲那一仗全軍覆沒,但他們也重創了契丹騎兵,令契丹人至今都沒敢再南下。
不過,這一戰,孫家出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孫家成年男丁在那一戰全部戰死。太後也自此失去了對禁軍的控製,權臣和閹黨開始步步緊逼,一點點地瓜分皇權。
可以說,這一戰對大楚意義重大。它是大楚皇權被閹黨和權臣瓜分的開始。
劉安回想著長公主對他講述當年這一戰的情況,李元廣的聲音再次在他耳邊響起。
“安世兄,既然這主意是你想出來的。那麽就由你第一個出戰。”
“安世兄沒意見吧?”
劉安還沉浸在五年前的那一場慘烈大戰中,突然聽到李元廣讓他先來,劉安點頭。
“可以。”
李元廣又看向劉懷良他們七人。
“你們幾位誰先來與安世兄比試?”
劉懷良第一個跳出來。
“我來!我選契丹。”
那一戰,孫陽雲輸得很慘。劉懷良覺得,他隻要選契丹,就肯定可以輕鬆打敗劉安。
劉懷良還以為,劉安可能會跟他搶。他已經準備好了跟劉安抓鬮。
但是劉安卻根本沒有要跟他搶契丹的打算。
“行,那我就選咱們大楚。”
李元廣見兩人已經選好陣營,馬上便讓人拿來太原的輿圖,然後又讓人拿了些石子當道具。
劉安便和劉懷良在地圖上,開始重現五年前那一戰。
李元廣則是在一旁,向兩人詳細講解當年的戰場形勢。
“當年那一戰,契丹動用了十萬精銳騎兵,將太原城團團包圍。
而孫陽雲當時手裏卻隻有八千騎兵。加上守城的兩萬步兵,孫陽雲手裏的兵力也還不到三萬,還不到契丹人的三成。
按當時的兵力對比,孫陽雲處於絕對劣勢。
不過,我們大楚在八十裏外的榆次城,還有五萬禁軍。
而且,我們大楚禁軍的床弩相當厲害。八萬對十萬,也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可是守榆次的牛宏義卻是個懦夫。他明明和孫陽雲約定共同發兵,在太原城外與契丹十萬騎兵決戰。
可到了決戰之日,牛宏義卻根本沒有去。
這才造成孫陽雲被契丹包圍,最後八千騎兵被契丹全殲,孫家男兒全部戰死。
所以,劉安你這邊可用的兵馬,不能計算牛宏義的五萬人,隻有太原城的兩萬八千守軍。”
李元廣講完當時的戰場情況,給了劉懷良十顆石子,代表十萬騎兵。
而劉安這邊,則隻有三顆石子。
放完石子,李元廣退開一步。
“兩位可以開始了!”
劉懷良見自己手裏有十顆石子,馬上將石子全數擺在太原城周圍。
劉懷良根本不懂打仗,他見自己手裏兵力比劉安多出三倍多,便想也沒想,要強攻太原城。
劉安將手裏的兩枚棋子放進城中,然後又拿了根小樹枝,折成四斷。
“李世兄,我用這四節樹枝代替八千騎兵。可以吧?”
李元廣點頭。
“自然沒問題。”
劉安於是將手中的四節樹枝,分散布置在太原城的南北。
“太原城依山而建、城高池深,加上我大楚強弩威力巨大。我這兩萬步卒如果堅守不出,至少可以堅守三個月。”
劉懷良哼了一聲。
“你守三個月又如何?我十萬人馬日夜強攻,早晚攻下太原城。你早晚還是輸。”
劉安指了指自己擺在太原城南北的四節樹枝。
“我在太原南北兩麵還有八千騎兵。
我將他們分散成十個小隊,也不與你硬拚,而是專門襲擾你的糧道。
你們契丹大軍遠道而來,運糧本就不易。如果我再用八千騎兵襲擾你的糧道,你的大軍不出一個月就會斷糧。
軍中無糧,你這十萬大軍就會不戰自潰。”
李元廣是懂軍事的,對於五年前的這一場太原之戰,他也與他伯父李宜年多次研究過。
但是李宜年和李元廣討論多次,也始終無法找到打敗契丹的辦法。
現在聽到劉安的戰法,李元廣頓時眼前一亮。
雖然李元廣不敢說,劉安這個戰法拿到實戰,一定可以成功。但至少比他和他伯父李宜年想的那些辦法高明。
李元廣不由對劉安的軍事才能心生敬佩。
旁邊的劉懷良根本不懂軍事,他卻還不服。
“你說我不戰自潰,我就自潰嗎?我偏說,我能支持三個月。”
“安世兄,你可要想好了!雖然你詩才出眾,但我伯父和我妹更看中軍事能力。
如果你不參加這場比賽,那你可是要大大失分的。
就算你下一場能夠表現出色,也很難得到我妹妹的芳心哦!”
劉安淡淡一笑。
“李世兄,我覺得領兵打仗,不一定就非要會騎射。諸葛亮自出山以來,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算得上是名將了吧?
可他本人卻從不騎馬,也沒人見他拉過弓。”
劉安這話還沒說完,便有人大聲道:“劉安,你好大的口氣!你不過是會寫幾首沒用的詩詞,你也敢跟孔明比?”
劉安也不生氣。
“我隻是拿這事做個比喻。我可沒說自己的才能可比孔明。”
李元廣問劉安。
“那要是依安世兄的話,這個比試要怎樣才算是公平?”
劉安看了一眼眾人。
“要說公平,那自然是大家各領一支隊伍,真刀真槍地打上一仗,才最公平。隻有這樣的比試,才能真正說明誰的軍事才能更突出。
但咱們這邊也沒這個條件。
那就隻能做兵棋推演了。”
眾人全都聽的一頭霧水。
“什麽推演?”
李元廣也十分困惑。
“安世兄說的這個推演,是什麽意思?”
劉安淡淡道:“兵棋推演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像下棋一樣,各扮一方,然後在沙盤上開始展示各自的戰法。看看誰最後勝出。
這種方法雖然是紙上談兵,可是以我們目前的條件,這已經是最接近實戰的比試了。
至少,它比騎射更能展示大家的統兵才能。”
李元廣一喜。
“安世兄這個辦法好。
那咱們今天就把這道騎射比試題,改成兵棋推演。咱們就拿五年前,孫陽雲在太原府跟契丹打的那一戰,做推演。”
劉安知道,李元廣講的孫陽雲,正是唐惜玉的夫君。
那一仗,孫陽雲由於野戰不利,被契丹人包圍在城外。
孫陽雲不願投降,帶領他的八千騎兵,戰至最後一人。
雖然孫陽雲那一仗全軍覆沒,但他們也重創了契丹騎兵,令契丹人至今都沒敢再南下。
不過,這一戰,孫家出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孫家成年男丁在那一戰全部戰死。太後也自此失去了對禁軍的控製,權臣和閹黨開始步步緊逼,一點點地瓜分皇權。
可以說,這一戰對大楚意義重大。它是大楚皇權被閹黨和權臣瓜分的開始。
劉安回想著長公主對他講述當年這一戰的情況,李元廣的聲音再次在他耳邊響起。
“安世兄,既然這主意是你想出來的。那麽就由你第一個出戰。”
“安世兄沒意見吧?”
劉安還沉浸在五年前的那一場慘烈大戰中,突然聽到李元廣讓他先來,劉安點頭。
“可以。”
李元廣又看向劉懷良他們七人。
“你們幾位誰先來與安世兄比試?”
劉懷良第一個跳出來。
“我來!我選契丹。”
那一戰,孫陽雲輸得很慘。劉懷良覺得,他隻要選契丹,就肯定可以輕鬆打敗劉安。
劉懷良還以為,劉安可能會跟他搶。他已經準備好了跟劉安抓鬮。
但是劉安卻根本沒有要跟他搶契丹的打算。
“行,那我就選咱們大楚。”
李元廣見兩人已經選好陣營,馬上便讓人拿來太原的輿圖,然後又讓人拿了些石子當道具。
劉安便和劉懷良在地圖上,開始重現五年前那一戰。
李元廣則是在一旁,向兩人詳細講解當年的戰場形勢。
“當年那一戰,契丹動用了十萬精銳騎兵,將太原城團團包圍。
而孫陽雲當時手裏卻隻有八千騎兵。加上守城的兩萬步兵,孫陽雲手裏的兵力也還不到三萬,還不到契丹人的三成。
按當時的兵力對比,孫陽雲處於絕對劣勢。
不過,我們大楚在八十裏外的榆次城,還有五萬禁軍。
而且,我們大楚禁軍的床弩相當厲害。八萬對十萬,也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可是守榆次的牛宏義卻是個懦夫。他明明和孫陽雲約定共同發兵,在太原城外與契丹十萬騎兵決戰。
可到了決戰之日,牛宏義卻根本沒有去。
這才造成孫陽雲被契丹包圍,最後八千騎兵被契丹全殲,孫家男兒全部戰死。
所以,劉安你這邊可用的兵馬,不能計算牛宏義的五萬人,隻有太原城的兩萬八千守軍。”
李元廣講完當時的戰場情況,給了劉懷良十顆石子,代表十萬騎兵。
而劉安這邊,則隻有三顆石子。
放完石子,李元廣退開一步。
“兩位可以開始了!”
劉懷良見自己手裏有十顆石子,馬上將石子全數擺在太原城周圍。
劉懷良根本不懂打仗,他見自己手裏兵力比劉安多出三倍多,便想也沒想,要強攻太原城。
劉安將手裏的兩枚棋子放進城中,然後又拿了根小樹枝,折成四斷。
“李世兄,我用這四節樹枝代替八千騎兵。可以吧?”
李元廣點頭。
“自然沒問題。”
劉安於是將手中的四節樹枝,分散布置在太原城的南北。
“太原城依山而建、城高池深,加上我大楚強弩威力巨大。我這兩萬步卒如果堅守不出,至少可以堅守三個月。”
劉懷良哼了一聲。
“你守三個月又如何?我十萬人馬日夜強攻,早晚攻下太原城。你早晚還是輸。”
劉安指了指自己擺在太原城南北的四節樹枝。
“我在太原南北兩麵還有八千騎兵。
我將他們分散成十個小隊,也不與你硬拚,而是專門襲擾你的糧道。
你們契丹大軍遠道而來,運糧本就不易。如果我再用八千騎兵襲擾你的糧道,你的大軍不出一個月就會斷糧。
軍中無糧,你這十萬大軍就會不戰自潰。”
李元廣是懂軍事的,對於五年前的這一場太原之戰,他也與他伯父李宜年多次研究過。
但是李宜年和李元廣討論多次,也始終無法找到打敗契丹的辦法。
現在聽到劉安的戰法,李元廣頓時眼前一亮。
雖然李元廣不敢說,劉安這個戰法拿到實戰,一定可以成功。但至少比他和他伯父李宜年想的那些辦法高明。
李元廣不由對劉安的軍事才能心生敬佩。
旁邊的劉懷良根本不懂軍事,他卻還不服。
“你說我不戰自潰,我就自潰嗎?我偏說,我能支持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