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0 月 17 日,在這彌漫著濃濃秋意的河南洛陽,天氣已然有了幾分沁人的涼意。
瑟瑟秋風中,在一座宏偉的大橋下,一位拾荒的老大爺正邁著略顯蹣跚的步伐緩緩走著。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縱橫交錯的皺紋猶如幹裂的土地,刻滿了歲月無情流逝的深深痕跡。
這位老大爺的身形奇特,遠遠望去,竟酷似周潤發。
那微微彎曲的脊背,仿佛承載著生活的重壓,卻又透著一種堅韌與不屈。
突然,在那雜亂的角落,一堆水泥塊毫無征兆地映入他的眼簾。
這意外的發現讓大爺心中瞬間一陣竊喜,他那渾濁的眼睛裏瞬間綻放出興奮的光芒。
心裏暗自想著,說不定能從這堆水泥塊裏麵敲出些鋼筋來換錢,倘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美事一樁啊。
想到這裏,他迫不及待地從腰間掏出那把一直隨身攜帶的小鐵錘,毫不猶豫地“80、80”地賣力敲了起來。
他的動作充滿了力量,每一下敲擊都帶著滿心的期待和對生活的一絲希望。
然而,事與願違,鋼筋沒敲出來,卻先敲出了一堆令人毛骨悚然、觸目驚心的肉塊。
起初,大爺還滿心以為是誰突發奇想把陳年的豬肉放進水泥裏醃製,試圖以這種奇特的方式保存。
可當他再敲幾錘下去,眼前逐漸清晰呈現出來的景象讓他瞬間如遭雷擊般呆住,那赫然是一隻高度腐敗幾乎白骨化的死人手!
大爺整個人都僵在了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幾十年的腦癱仿佛在這一刻被奇跡般治愈。
他的大腦一片空白,全然不知所措。極度的恐懼讓他全然不顧褲子上被嚇出的那一抹潮濕。
雙手顫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哆哆嗦嗦地撥通了警方的電話。
警方在接到報案後迅速行動,風馳電掣般趕到現場。
當他們親眼看到那慘不忍睹的一幕時,即便見多識廣,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如此慘絕人寰、殘忍至極的手段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令人發指,讓人不寒而栗。
在那個散發著陣陣異味的土坑裏,橫七豎八地躺著 7 個形狀不規則的水泥塊,顯得格外詭異和恐怖。
每一塊水泥塊中都澆築著一部分令人毛骨悚然的屍塊,仿佛是惡魔留下的殘忍印記。
法醫懷著沉重而謹慎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支離破碎的屍塊拚接起來,試圖還原死者生前的模樣。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經過一番努力,屍體的頭顱卻不見蹤影。
這一發現讓案件愈發撲朔迷離,也讓在場人員的心情愈發沉重。
更讓人倍感震驚的是,在水泥塊的下方還壓著一個破舊的編織袋。
當警方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這個編織袋時,裏麵裝著的居然是一具男性死者被砍去四肢和頭部的軀幹。
那殘缺不全的軀體,無聲地訴說著凶手的窮凶極惡。
這充滿詭異和陰森氣息的場景瞬間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覺和密切注意。
凶手殺人之後竟然采用如此極端且複雜的水泥分屍手段,這本就令人深感費解。
而凶手卻又為何這般多此一舉地,將受害人的四肢和頭顱帶走?
這一係列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經過法醫專業且細致的檢驗,初步得出結論:
女性死者年齡大約在 33 歲上下,男性死者年齡估摸在 50 歲左右。
而且,令人震驚的是,從屍體的腐爛程度判斷,他們的死亡時間已有半年之久,這漫長的時間無疑給案件的偵破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由於時間的無情流逝,現場的許多關鍵證據都已被歲月侵蝕或破壞。
除了一枚毫不起眼的紐扣外,警方經過地毯式的搜索和勘查,沒有找到其他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這唯一的紐扣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絲微光,承載著警方破案的希望,卻又顯得如此微弱和渺茫。
考慮到案發現場那數量眾多的水泥塊,每一塊都顯得沉重無比,而且其中最輕的都有 40 多斤。
要將如此沉重且數量龐大的水泥塊運送至此,警方憑借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推斷。
案件的第一案發現場應該距離這拋屍地點不會太遠。
於是,警方果斷地做出決定,從近期的失蹤人口這一關鍵線索入手。
以拋屍現場作為核心中心點,向外逐步擴散開來。
他們不辭辛勞,對周邊的一個個村落展開了深入細致、一絲不苟的調查走訪工作。
每一位民警都懷著堅定的決心和使命感,挨家挨戶地詢問,仔細查閱相關資料。
試圖尋找在近半年來是否有符合條件的失蹤人口。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與案件相關的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揭示真相的微弱希望。
可是,令人感到焦慮的是,一段時間悄悄地過去了,案情卻依然像被迷霧重重籠罩一般毫無進展。
警方內心深知,時間就如同無情的沙漏,每拖延一分一秒,破案的難度就會呈幾何倍數地增大。
為了能夠盡快獲取到有價值的關鍵線索,打破這令人沮喪的僵局,民警們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發布了高額懸賞令。
鄭重地向社會承諾,對於能夠提供死者身份線索的熱心人士,將給予高達 1 萬元現金的豐厚獎勵。
果不其然,正如那句俗語所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沒過多久,當地的派出所就接到了一個如同及時雨般的熱線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村民急切且略顯激動的聲音。
他用帶著當地口音的話語,迫不及待地告訴民警,自己家有一對租客已經離奇失蹤了長達半年之久。
並且,這對租客的年齡和性別與兩名死者驚人地相符,這讓他覺得事有蹊蹺,所以趕緊打來電話提供線索。
警方在得到這一至關重要的線索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馬不停蹄地奔赴這對男女租住的房屋。
據村民老王充滿回憶且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人來自河南濮陽。
男的叫範劉栓,是個頭腦靈活的小包工頭,平日裏靠著自己的人脈和本事接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工程,以此維持生計。
女的叫張鳳田,在村上那不算大的服裝廠裏辛勤工作。
然而,他們並非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係,卻一直以夫妻的名義住在一起。
半年前的某一天,這原本看似平常的兩人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留下任何隻言片語。
甚至連房租都沒來得及交,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得到這些珍貴且充滿懸疑色彩的信息後,民警們不敢有片刻的停歇,立刻啟程前往濮陽展開進一步抽絲剝繭般的調查。
經過一番不辭辛勞、深入細致的走訪和了解,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麵。
警方驚訝地發現張鳳田竟然是範劉栓的侄媳婦,這層複雜而違背倫理的關係讓人不禁咋舌。
原來,範劉栓和張鳳田二人都各自擁有原本完整的家庭。
然而,在 4 年前,被欲望和衝動衝昏頭腦的他們,毅然決然地一起家出走私奔。
一路輾轉來到了洛陽,妄圖開啟一段所謂的“新生活”。
隨後,為了最終確認死者的身份,民警果斷地采集了兩人直係親屬的 dna 樣本。
經過緊張而嚴謹的比對和鑒定,最終毫無懸念地確認兩名受害者正是他們,為這起撲朔迷離的案件確定了受害者的身份。
按理說,兩人從濮陽來到洛陽的時間並不算長久,在這相對短暫的時光裏。
按常理推斷,他們應該還來不及與人結下那種不共戴天、深仇大恨以至於要被殘忍殺害的仇怨。
那麽,究竟是何人如此心狠手辣,對他們痛下殺手?
是什麽樣的動機驅使著凶手做出這般令人發指的惡行?
這重重的疑問如同厚重的陰霾,籠罩在辦案民警的心頭,也讓整個案件愈發顯得撲朔迷離。
在成功得知了受害人確切的身份信息後,警方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再次馬不停蹄地來到村上,展開更為細致入微、麵麵俱到的調查走訪。
從周邊鄰居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口中得知,平時那間看似普通的出租屋裏並非僅僅隻有範劉栓和張鳳田居住。
居然還有第三個人存在,這個人名叫小楊。
小楊乃是範劉栓的幹兒子,平日裏總是跟著範劉栓前往工地幹活,到了晚上也和他們居住在一起。
但後來,不知從何時起,他們經常在靜謐的晚上,聽到從那出租屋裏傳出父子倆激烈的吵架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刺耳和突兀。
自那之後,小楊便收拾行李搬出去了,從此沒了蹤影。
警方在獲取到這一重要信息後,隨即迅速嚐試通過各種途徑聯係小楊,滿心期望能夠從他那裏獲取到一些能夠推動案件偵破的關鍵線索。
然而,事態的發展讓人意想不到,甚至令人倍感震驚。
小楊竟然就在範劉栓和張鳳田受害之後,他也離奇地失蹤了,仿佛人間蒸發一般。
更讓人感到棘手和頭疼的是,當地的村民對這個神秘的小楊的了解簡直是少之又少。
甚至連他的真實姓名都無人知曉,大家平時隻是稱呼他為小楊。
既沒有關於他的詳細身份信息,也沒有他的照片留存下來。
要知道,在中國叫小楊的人數眾多,這無疑給警方的調查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和重重的困難。
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身份不明、信息寥寥的“小楊”,猶如大海撈針,讓案件的偵破陷入了僵局。
就在警方感到猶如置身於迷霧之中,一籌莫展的時候,猶如黑暗中突然出現了一絲曙光,房東向警方透露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情況。
小楊曾經神色匆匆地找過他,語氣急切地要求支付他幹爹範劉栓拖欠的房租,同時想要帶走他們留在出租屋裏的物品。
不過當時因為自己堅持原則,沒有見到範劉栓本人,所以堅決沒有同意小楊的請求。
房東的這番話,猶如一道驚雷,讓警方更加堅信小楊有著重大的作案嫌疑。
於是,不敢有絲毫遲疑的警方迅速來到了小楊曾經居住過的那個房間。
一推開門,房間裏呈現出一片淩亂不堪的景象。
除了擺放著一些屬於小楊的私人物品外,乍一看上去,房間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引人注目的異常之處。
但經驗豐富、目光敏銳的警方並沒有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經過進一步全方位、無死角的勘查,警方在布滿灰塵的地上意外地發現了散落的水泥石塊。
經過專業嚴謹的對比分析,最終確認這些水泥石塊與拋屍現場的水泥在成分和質地等方麵完全一致。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心細如發的民警還在小楊的衣櫃裏發現他的一件外衣上竟然少了一枚紐扣。
而這枚缺失的紐扣,無論是從材質、樣式還是大小來看,都與在拋屍現場發現的那枚紐扣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種種清晰而確鑿的跡象無一不在表明,凶手十有八九就是小楊。
然而,不得不麵對的嚴峻現實是,中國地域如此遼闊,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到一個連真實名字都可能是假的人,這談何容易?
這無疑是一項艱巨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謂完美犯罪的第二特點就是,即便案件最終被發現,想要追捕到罪犯本人也猶如大海撈針,困難重重。
在這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要從無數的角落,和人群中準確地找出那個隱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嫌疑人。
需要的不僅僅是運氣,更是超乎尋常的智慧、毅力和資源。
為了能夠盡快將這起錯綜複雜的案件偵破,河南省公安廳的刑偵專家不辭辛勞。
專程從省會趕到洛陽,給予案件偵破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不僅如此,為了更精準地描繪出犯罪嫌疑人的形象,警方還從繁華的上海專門請來了公安部特約模擬畫像專家。
根據村民們七嘴八舌、零零碎碎的描述,這些專家憑借著卓越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成功地畫出了小楊的模擬畫像。
那畫像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小楊就站在眼前。
之後,洛陽的民警們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將小楊的模擬畫像印製了上萬份。
每一份畫像上都附上了詳細的懸賞通告,清晰地寫明了提供線索者所能獲得的豐厚獎勵,期望能夠通過這種廣泛傳播的方式。
獲取有關小楊的準確信息,從而打破案件的僵局,讓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
與此同時,警方還精心安排了大批的人員投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中,那就是對村裏的所有旱廁進行地毯式的打撈。
往複雜了說,這是為了竭盡全力尋找死者丟失的頭顱以及可能隱藏其中的更多關鍵線索;
往簡單了講,就是村裏能找的地方幾乎都找遍了,所有常規的角落都被仔細搜尋過。
隻剩下村裏那些散發著惡臭的糞坑還沒有被徹底掏查。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警方的工作人員們忍著那令人作嘔的惡臭,強忍著生理和心理上的極度不適。
翻找了一個又一個旱廁,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卻依然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發現,最終一無所獲。
在此,不得不懷著深深的敬意佩服河南警方的敬業精神和那種永不放棄、堅決追尋真相的堅定決心。
他們不顧艱難險阻,不懼惡劣環境,隻為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社會一個交代,這種精神實在令人動容和欽佩。
隨即,經驗豐富的刑偵專家們經過全麵而深入的分析認為,既然小楊使用了楊守國或者楊樹國這樣特定的名字。
那麽從邏輯和常理來推斷,這個名字極有可能曾經在他的過往記憶中留下過深刻的印記。
也就是說,如果小楊使用的是虛假的名字,那麽這個名字原本的真正主人或許與他存在某種關聯,甚至有可能認識他。
這或許會成為揭開案件謎團、找到小楊真實身份的關鍵線索和重要突破點。
果然,在警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事情終於出現了令人欣喜的轉機。
據來自河南省台前縣的一個名叫楊守國的年輕人透露,他在看到警方發布的模擬畫像時。
驚訝地發現畫像上的男子與他曾經一起打工的“小於”長得極為相似,無論是麵部輪廓還是五官特征,都有著驚人的重合度。
而且就在前些日子,他在和遠在上海的一位工友通電話閑聊時,還無意間提到了小於。
據那位工友說,小於目前正在上海打工,這個消息無疑為警方的調查指明了新的方向。
警方在得知這一寶貴消息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因為這無疑是整個案件的一個重大突破。
他們深知,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必須爭分奪秒地抓住這難得的線索。
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立刻驅車趕赴上海,一路上心急如焚,隻盼著能盡快找到小於。
但令人倍感遺憾的是,當警方曆經奔波抵達上海時,卻得知小於已經在 5 天前匆匆離開上海,逃往了安徽阜陽。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警方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又迅速調轉方向,馬不停蹄地朝著安徽進發。
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將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11 月 11 日下午 1 點半,冬日的陽光冷冷地灑在大地上。
在兩地警方緊密無間的配合以及,不辭辛勞地進行了大量的走訪摸排後。
終於精準地確定了小楊的準確位置,並在阜陽汽車站附近的一家略顯破舊的旅館內成功將其抓獲。
當警方如神兵天降般衝進房間時,小楊正半躺在床上,姿態悠閑地看著電視,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渾然不覺。
看到警方的突然到來,他先是一愣,隨後滿臉疑惑地說道:“按照書裏的描述,你們應該抓不到我才對。”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置信和盲目自信,仿佛還沉浸在自己構建的虛幻世界裏,卻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小楊歸案後,在警方強大的審訊攻勢和確鑿的證據麵前,他的心理防線很快崩潰。
麵對警方的審訊,他很快就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原來,他的真實姓名叫於木石,今年 31 歲。
早在十多歲時,他就懷著對外麵世界的憧憬和迷茫,離開家鄉外出闖蕩,飽經風雨。
2007 年底,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在洛陽關林鎮的一個塵土飛揚的工地上結識了範劉栓。
由於他為人勤勞踏實,吃苦耐勞,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很快就得到了範劉栓的認可和賞識。
一來二去,兩人的交往日益頻繁,關係也越來越好,範劉栓甚至出於喜愛和信任,認他做了幹兒子。
原本兩人相處十分融洽,相安無事,彼此之間的情誼也曾讓人羨慕。
然而,平靜的表象之下卻暗藏波瀾。
卻因為 2 萬塊錢的欠款產生了難以調和的嫌隙,這看似不大的數額,卻如同一顆深水炸彈,瞬間打破了原本和諧的關係。
2008 年,那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範劉栓出於某種原因向於木石借了 2 萬塊錢。
於木石當時出於對幹爹的信任,毫不猶豫地就把錢借了出去,滿心期待著範劉栓能夠信守承諾。
可萬萬沒想到,這筆錢竟有借無還。
每一次於木石鼓起勇氣去要錢,範劉栓總是絞盡腦汁找各種看似合理實則牽強的借口推脫不還。
不是說工程款還沒結清,就是說家裏突發急事要用錢,種種理由層出不窮。
這一次次的推脫和敷衍,讓於木石心中的不滿和憤怒逐漸累積。
也導致兩人原本親密的關係急劇惡化,從情同父子變得劍拔弩張。
2009 年 2 月 28 日,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日子,於木石懷著滿心的憤懣再次來到範劉栓的家中要錢。
兩人一見麵,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壓抑,言語間充滿了火藥味。
沒說幾句,激烈的爭執便爆發了,情緒激動的兩人很快在憤怒中動起了手。
範劉栓已然年過五旬,身體的機能和力量都大不如前,哪裏會是年輕力壯、正值盛年的於木石的對手。
沒幾個回合下來,於木石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順手撿起一塊板磚,狠狠地朝範劉栓砸去。
隻這一下,範劉栓就被於木石這凶狠的一擊一板磚打倒在地,他的身體重重地摔在地上。
鮮血從傷口處汩汩流出,而他的眼睛也漸漸失去了光彩,再也沒有起來。
事後,令人驚訝的是,於木石並沒有像常人那樣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他的臉上反而浮現出一種異常的冷靜,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之前看過的那些懸疑犯罪小說。
那些曲折離奇的情節和罪犯精心策劃的手段此刻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
於是,他開始憑借著這些從小說中得來的“經驗”,處心積慮地謀劃如何處理範劉栓的屍體,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
想著想著,他的思緒突然又飄到了另一個人——張鳳田的身上。
他覺得既然已經殺了範劉栓,那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張鳳田也殺了。
在他那扭曲的思維裏,認為隻要將這兩人都除掉,世上便不會有人能夠指認他的罪行,他就可以逍遙法外,繼續過著看似正常的生活。
於是,心懷惡念的他迫不及待地前往服裝廠找到了張鳳田。
他的臉上帶著偽裝出來的焦急與關切,巧舌如簧地騙她說範劉栓在自己家裏喝得酩酊大醉,情況十分糟糕,讓她趕快前去照看。
張鳳田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她心地單純,信以為真,沒有一絲懷疑,便跟著於木石匆匆回到了他的住處。
然而,她怎麽也想不到,等待她的竟是一場滅頂之災。
就在張鳳田踏入房門的那一刻,於木石瞬間露出了猙獰的麵目,趁其不備,像一頭凶狠的惡狼般猛撲上去。
他用那雙粗壯有力的雙手死死地掐住了張鳳田纖細的脖頸,不顧她的掙紮與反抗,不斷加大手上的力度。
最終,張鳳田在絕望與恐懼中,被於木石用雙手活活掐死,香消玉殞。
當民警神情嚴肅地問他為什麽選擇用水泥藏屍這種殘忍而又匪夷所思的方式時。
於木石竟然毫無悔意,甚至還帶著一絲得意坦白地說,這些令人發指的手段都是從書裏學來的。
他接著詳細地交代,在那本讓他深受“啟發”的小說中,凶手曾以石膏藏屍的方式巧妙地躲避了警察的偵破。
受到這種罪惡情節的“啟發”,他喪心病狂地買來 7 袋水泥。
在他們租住的那間陰暗潮濕的屋內,開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碎屍、澆築水泥的罪惡過程。
但由於他事先估計錯誤,自己買的水泥數量遠遠不夠,根本無法將兩具屍體全部嚴嚴實實地封住。
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的內心愈發扭曲和瘋狂,竟然殘忍地把範劉栓的四肢和頭部砍下來。
無情地扔進河道裏,妄圖讓其隨水飄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其他部分則用粗糙的編織袋草草裝好,與包裹著張鳳田屍塊的水泥塊一起,喪心病狂地扔在了鐵路橋下,妄圖掩蓋自己的罪行。
最終,經過公正而嚴肅的審判,於木石因窮凶極惡的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並且立即執行,毫無回旋的餘地。
他那罪惡的行徑終究無法逃脫法律的嚴懲,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最為沉重的代價。
這起令人發指、毛骨悚然的水泥藏屍案終於在法律的威嚴下畫上了沉重而圓滿的句號。
正義得以伸張,法律的尊嚴得以扞衛,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終於消散。
受害者在天之靈也得以安息,他們所遭受的冤屈和痛苦在這一刻得到了應有的撫慰。
這一結果向社會昭示,任何罪惡都無法逃脫正義的審判,法律的光芒終將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守護著社會的安寧與公正。
瑟瑟秋風中,在一座宏偉的大橋下,一位拾荒的老大爺正邁著略顯蹣跚的步伐緩緩走著。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縱橫交錯的皺紋猶如幹裂的土地,刻滿了歲月無情流逝的深深痕跡。
這位老大爺的身形奇特,遠遠望去,竟酷似周潤發。
那微微彎曲的脊背,仿佛承載著生活的重壓,卻又透著一種堅韌與不屈。
突然,在那雜亂的角落,一堆水泥塊毫無征兆地映入他的眼簾。
這意外的發現讓大爺心中瞬間一陣竊喜,他那渾濁的眼睛裏瞬間綻放出興奮的光芒。
心裏暗自想著,說不定能從這堆水泥塊裏麵敲出些鋼筋來換錢,倘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美事一樁啊。
想到這裏,他迫不及待地從腰間掏出那把一直隨身攜帶的小鐵錘,毫不猶豫地“80、80”地賣力敲了起來。
他的動作充滿了力量,每一下敲擊都帶著滿心的期待和對生活的一絲希望。
然而,事與願違,鋼筋沒敲出來,卻先敲出了一堆令人毛骨悚然、觸目驚心的肉塊。
起初,大爺還滿心以為是誰突發奇想把陳年的豬肉放進水泥裏醃製,試圖以這種奇特的方式保存。
可當他再敲幾錘下去,眼前逐漸清晰呈現出來的景象讓他瞬間如遭雷擊般呆住,那赫然是一隻高度腐敗幾乎白骨化的死人手!
大爺整個人都僵在了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幾十年的腦癱仿佛在這一刻被奇跡般治愈。
他的大腦一片空白,全然不知所措。極度的恐懼讓他全然不顧褲子上被嚇出的那一抹潮濕。
雙手顫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哆哆嗦嗦地撥通了警方的電話。
警方在接到報案後迅速行動,風馳電掣般趕到現場。
當他們親眼看到那慘不忍睹的一幕時,即便見多識廣,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如此慘絕人寰、殘忍至極的手段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令人發指,讓人不寒而栗。
在那個散發著陣陣異味的土坑裏,橫七豎八地躺著 7 個形狀不規則的水泥塊,顯得格外詭異和恐怖。
每一塊水泥塊中都澆築著一部分令人毛骨悚然的屍塊,仿佛是惡魔留下的殘忍印記。
法醫懷著沉重而謹慎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支離破碎的屍塊拚接起來,試圖還原死者生前的模樣。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經過一番努力,屍體的頭顱卻不見蹤影。
這一發現讓案件愈發撲朔迷離,也讓在場人員的心情愈發沉重。
更讓人倍感震驚的是,在水泥塊的下方還壓著一個破舊的編織袋。
當警方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這個編織袋時,裏麵裝著的居然是一具男性死者被砍去四肢和頭部的軀幹。
那殘缺不全的軀體,無聲地訴說著凶手的窮凶極惡。
這充滿詭異和陰森氣息的場景瞬間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覺和密切注意。
凶手殺人之後竟然采用如此極端且複雜的水泥分屍手段,這本就令人深感費解。
而凶手卻又為何這般多此一舉地,將受害人的四肢和頭顱帶走?
這一係列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經過法醫專業且細致的檢驗,初步得出結論:
女性死者年齡大約在 33 歲上下,男性死者年齡估摸在 50 歲左右。
而且,令人震驚的是,從屍體的腐爛程度判斷,他們的死亡時間已有半年之久,這漫長的時間無疑給案件的偵破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由於時間的無情流逝,現場的許多關鍵證據都已被歲月侵蝕或破壞。
除了一枚毫不起眼的紐扣外,警方經過地毯式的搜索和勘查,沒有找到其他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這唯一的紐扣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絲微光,承載著警方破案的希望,卻又顯得如此微弱和渺茫。
考慮到案發現場那數量眾多的水泥塊,每一塊都顯得沉重無比,而且其中最輕的都有 40 多斤。
要將如此沉重且數量龐大的水泥塊運送至此,警方憑借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推斷。
案件的第一案發現場應該距離這拋屍地點不會太遠。
於是,警方果斷地做出決定,從近期的失蹤人口這一關鍵線索入手。
以拋屍現場作為核心中心點,向外逐步擴散開來。
他們不辭辛勞,對周邊的一個個村落展開了深入細致、一絲不苟的調查走訪工作。
每一位民警都懷著堅定的決心和使命感,挨家挨戶地詢問,仔細查閱相關資料。
試圖尋找在近半年來是否有符合條件的失蹤人口。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與案件相關的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揭示真相的微弱希望。
可是,令人感到焦慮的是,一段時間悄悄地過去了,案情卻依然像被迷霧重重籠罩一般毫無進展。
警方內心深知,時間就如同無情的沙漏,每拖延一分一秒,破案的難度就會呈幾何倍數地增大。
為了能夠盡快獲取到有價值的關鍵線索,打破這令人沮喪的僵局,民警們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發布了高額懸賞令。
鄭重地向社會承諾,對於能夠提供死者身份線索的熱心人士,將給予高達 1 萬元現金的豐厚獎勵。
果不其然,正如那句俗語所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沒過多久,當地的派出所就接到了一個如同及時雨般的熱線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村民急切且略顯激動的聲音。
他用帶著當地口音的話語,迫不及待地告訴民警,自己家有一對租客已經離奇失蹤了長達半年之久。
並且,這對租客的年齡和性別與兩名死者驚人地相符,這讓他覺得事有蹊蹺,所以趕緊打來電話提供線索。
警方在得到這一至關重要的線索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馬不停蹄地奔赴這對男女租住的房屋。
據村民老王充滿回憶且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人來自河南濮陽。
男的叫範劉栓,是個頭腦靈活的小包工頭,平日裏靠著自己的人脈和本事接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工程,以此維持生計。
女的叫張鳳田,在村上那不算大的服裝廠裏辛勤工作。
然而,他們並非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係,卻一直以夫妻的名義住在一起。
半年前的某一天,這原本看似平常的兩人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留下任何隻言片語。
甚至連房租都沒來得及交,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得到這些珍貴且充滿懸疑色彩的信息後,民警們不敢有片刻的停歇,立刻啟程前往濮陽展開進一步抽絲剝繭般的調查。
經過一番不辭辛勞、深入細致的走訪和了解,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麵。
警方驚訝地發現張鳳田竟然是範劉栓的侄媳婦,這層複雜而違背倫理的關係讓人不禁咋舌。
原來,範劉栓和張鳳田二人都各自擁有原本完整的家庭。
然而,在 4 年前,被欲望和衝動衝昏頭腦的他們,毅然決然地一起家出走私奔。
一路輾轉來到了洛陽,妄圖開啟一段所謂的“新生活”。
隨後,為了最終確認死者的身份,民警果斷地采集了兩人直係親屬的 dna 樣本。
經過緊張而嚴謹的比對和鑒定,最終毫無懸念地確認兩名受害者正是他們,為這起撲朔迷離的案件確定了受害者的身份。
按理說,兩人從濮陽來到洛陽的時間並不算長久,在這相對短暫的時光裏。
按常理推斷,他們應該還來不及與人結下那種不共戴天、深仇大恨以至於要被殘忍殺害的仇怨。
那麽,究竟是何人如此心狠手辣,對他們痛下殺手?
是什麽樣的動機驅使著凶手做出這般令人發指的惡行?
這重重的疑問如同厚重的陰霾,籠罩在辦案民警的心頭,也讓整個案件愈發顯得撲朔迷離。
在成功得知了受害人確切的身份信息後,警方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再次馬不停蹄地來到村上,展開更為細致入微、麵麵俱到的調查走訪。
從周邊鄰居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口中得知,平時那間看似普通的出租屋裏並非僅僅隻有範劉栓和張鳳田居住。
居然還有第三個人存在,這個人名叫小楊。
小楊乃是範劉栓的幹兒子,平日裏總是跟著範劉栓前往工地幹活,到了晚上也和他們居住在一起。
但後來,不知從何時起,他們經常在靜謐的晚上,聽到從那出租屋裏傳出父子倆激烈的吵架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刺耳和突兀。
自那之後,小楊便收拾行李搬出去了,從此沒了蹤影。
警方在獲取到這一重要信息後,隨即迅速嚐試通過各種途徑聯係小楊,滿心期望能夠從他那裏獲取到一些能夠推動案件偵破的關鍵線索。
然而,事態的發展讓人意想不到,甚至令人倍感震驚。
小楊竟然就在範劉栓和張鳳田受害之後,他也離奇地失蹤了,仿佛人間蒸發一般。
更讓人感到棘手和頭疼的是,當地的村民對這個神秘的小楊的了解簡直是少之又少。
甚至連他的真實姓名都無人知曉,大家平時隻是稱呼他為小楊。
既沒有關於他的詳細身份信息,也沒有他的照片留存下來。
要知道,在中國叫小楊的人數眾多,這無疑給警方的調查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和重重的困難。
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身份不明、信息寥寥的“小楊”,猶如大海撈針,讓案件的偵破陷入了僵局。
就在警方感到猶如置身於迷霧之中,一籌莫展的時候,猶如黑暗中突然出現了一絲曙光,房東向警方透露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情況。
小楊曾經神色匆匆地找過他,語氣急切地要求支付他幹爹範劉栓拖欠的房租,同時想要帶走他們留在出租屋裏的物品。
不過當時因為自己堅持原則,沒有見到範劉栓本人,所以堅決沒有同意小楊的請求。
房東的這番話,猶如一道驚雷,讓警方更加堅信小楊有著重大的作案嫌疑。
於是,不敢有絲毫遲疑的警方迅速來到了小楊曾經居住過的那個房間。
一推開門,房間裏呈現出一片淩亂不堪的景象。
除了擺放著一些屬於小楊的私人物品外,乍一看上去,房間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引人注目的異常之處。
但經驗豐富、目光敏銳的警方並沒有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經過進一步全方位、無死角的勘查,警方在布滿灰塵的地上意外地發現了散落的水泥石塊。
經過專業嚴謹的對比分析,最終確認這些水泥石塊與拋屍現場的水泥在成分和質地等方麵完全一致。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心細如發的民警還在小楊的衣櫃裏發現他的一件外衣上竟然少了一枚紐扣。
而這枚缺失的紐扣,無論是從材質、樣式還是大小來看,都與在拋屍現場發現的那枚紐扣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種種清晰而確鑿的跡象無一不在表明,凶手十有八九就是小楊。
然而,不得不麵對的嚴峻現實是,中國地域如此遼闊,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到一個連真實名字都可能是假的人,這談何容易?
這無疑是一項艱巨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謂完美犯罪的第二特點就是,即便案件最終被發現,想要追捕到罪犯本人也猶如大海撈針,困難重重。
在這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要從無數的角落,和人群中準確地找出那個隱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嫌疑人。
需要的不僅僅是運氣,更是超乎尋常的智慧、毅力和資源。
為了能夠盡快將這起錯綜複雜的案件偵破,河南省公安廳的刑偵專家不辭辛勞。
專程從省會趕到洛陽,給予案件偵破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不僅如此,為了更精準地描繪出犯罪嫌疑人的形象,警方還從繁華的上海專門請來了公安部特約模擬畫像專家。
根據村民們七嘴八舌、零零碎碎的描述,這些專家憑借著卓越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成功地畫出了小楊的模擬畫像。
那畫像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小楊就站在眼前。
之後,洛陽的民警們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將小楊的模擬畫像印製了上萬份。
每一份畫像上都附上了詳細的懸賞通告,清晰地寫明了提供線索者所能獲得的豐厚獎勵,期望能夠通過這種廣泛傳播的方式。
獲取有關小楊的準確信息,從而打破案件的僵局,讓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
與此同時,警方還精心安排了大批的人員投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中,那就是對村裏的所有旱廁進行地毯式的打撈。
往複雜了說,這是為了竭盡全力尋找死者丟失的頭顱以及可能隱藏其中的更多關鍵線索;
往簡單了講,就是村裏能找的地方幾乎都找遍了,所有常規的角落都被仔細搜尋過。
隻剩下村裏那些散發著惡臭的糞坑還沒有被徹底掏查。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警方的工作人員們忍著那令人作嘔的惡臭,強忍著生理和心理上的極度不適。
翻找了一個又一個旱廁,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卻依然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發現,最終一無所獲。
在此,不得不懷著深深的敬意佩服河南警方的敬業精神和那種永不放棄、堅決追尋真相的堅定決心。
他們不顧艱難險阻,不懼惡劣環境,隻為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社會一個交代,這種精神實在令人動容和欽佩。
隨即,經驗豐富的刑偵專家們經過全麵而深入的分析認為,既然小楊使用了楊守國或者楊樹國這樣特定的名字。
那麽從邏輯和常理來推斷,這個名字極有可能曾經在他的過往記憶中留下過深刻的印記。
也就是說,如果小楊使用的是虛假的名字,那麽這個名字原本的真正主人或許與他存在某種關聯,甚至有可能認識他。
這或許會成為揭開案件謎團、找到小楊真實身份的關鍵線索和重要突破點。
果然,在警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事情終於出現了令人欣喜的轉機。
據來自河南省台前縣的一個名叫楊守國的年輕人透露,他在看到警方發布的模擬畫像時。
驚訝地發現畫像上的男子與他曾經一起打工的“小於”長得極為相似,無論是麵部輪廓還是五官特征,都有著驚人的重合度。
而且就在前些日子,他在和遠在上海的一位工友通電話閑聊時,還無意間提到了小於。
據那位工友說,小於目前正在上海打工,這個消息無疑為警方的調查指明了新的方向。
警方在得知這一寶貴消息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因為這無疑是整個案件的一個重大突破。
他們深知,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必須爭分奪秒地抓住這難得的線索。
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立刻驅車趕赴上海,一路上心急如焚,隻盼著能盡快找到小於。
但令人倍感遺憾的是,當警方曆經奔波抵達上海時,卻得知小於已經在 5 天前匆匆離開上海,逃往了安徽阜陽。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警方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又迅速調轉方向,馬不停蹄地朝著安徽進發。
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將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11 月 11 日下午 1 點半,冬日的陽光冷冷地灑在大地上。
在兩地警方緊密無間的配合以及,不辭辛勞地進行了大量的走訪摸排後。
終於精準地確定了小楊的準確位置,並在阜陽汽車站附近的一家略顯破舊的旅館內成功將其抓獲。
當警方如神兵天降般衝進房間時,小楊正半躺在床上,姿態悠閑地看著電視,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渾然不覺。
看到警方的突然到來,他先是一愣,隨後滿臉疑惑地說道:“按照書裏的描述,你們應該抓不到我才對。”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置信和盲目自信,仿佛還沉浸在自己構建的虛幻世界裏,卻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小楊歸案後,在警方強大的審訊攻勢和確鑿的證據麵前,他的心理防線很快崩潰。
麵對警方的審訊,他很快就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原來,他的真實姓名叫於木石,今年 31 歲。
早在十多歲時,他就懷著對外麵世界的憧憬和迷茫,離開家鄉外出闖蕩,飽經風雨。
2007 年底,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在洛陽關林鎮的一個塵土飛揚的工地上結識了範劉栓。
由於他為人勤勞踏實,吃苦耐勞,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很快就得到了範劉栓的認可和賞識。
一來二去,兩人的交往日益頻繁,關係也越來越好,範劉栓甚至出於喜愛和信任,認他做了幹兒子。
原本兩人相處十分融洽,相安無事,彼此之間的情誼也曾讓人羨慕。
然而,平靜的表象之下卻暗藏波瀾。
卻因為 2 萬塊錢的欠款產生了難以調和的嫌隙,這看似不大的數額,卻如同一顆深水炸彈,瞬間打破了原本和諧的關係。
2008 年,那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範劉栓出於某種原因向於木石借了 2 萬塊錢。
於木石當時出於對幹爹的信任,毫不猶豫地就把錢借了出去,滿心期待著範劉栓能夠信守承諾。
可萬萬沒想到,這筆錢竟有借無還。
每一次於木石鼓起勇氣去要錢,範劉栓總是絞盡腦汁找各種看似合理實則牽強的借口推脫不還。
不是說工程款還沒結清,就是說家裏突發急事要用錢,種種理由層出不窮。
這一次次的推脫和敷衍,讓於木石心中的不滿和憤怒逐漸累積。
也導致兩人原本親密的關係急劇惡化,從情同父子變得劍拔弩張。
2009 年 2 月 28 日,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日子,於木石懷著滿心的憤懣再次來到範劉栓的家中要錢。
兩人一見麵,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壓抑,言語間充滿了火藥味。
沒說幾句,激烈的爭執便爆發了,情緒激動的兩人很快在憤怒中動起了手。
範劉栓已然年過五旬,身體的機能和力量都大不如前,哪裏會是年輕力壯、正值盛年的於木石的對手。
沒幾個回合下來,於木石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順手撿起一塊板磚,狠狠地朝範劉栓砸去。
隻這一下,範劉栓就被於木石這凶狠的一擊一板磚打倒在地,他的身體重重地摔在地上。
鮮血從傷口處汩汩流出,而他的眼睛也漸漸失去了光彩,再也沒有起來。
事後,令人驚訝的是,於木石並沒有像常人那樣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他的臉上反而浮現出一種異常的冷靜,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之前看過的那些懸疑犯罪小說。
那些曲折離奇的情節和罪犯精心策劃的手段此刻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
於是,他開始憑借著這些從小說中得來的“經驗”,處心積慮地謀劃如何處理範劉栓的屍體,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
想著想著,他的思緒突然又飄到了另一個人——張鳳田的身上。
他覺得既然已經殺了範劉栓,那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張鳳田也殺了。
在他那扭曲的思維裏,認為隻要將這兩人都除掉,世上便不會有人能夠指認他的罪行,他就可以逍遙法外,繼續過著看似正常的生活。
於是,心懷惡念的他迫不及待地前往服裝廠找到了張鳳田。
他的臉上帶著偽裝出來的焦急與關切,巧舌如簧地騙她說範劉栓在自己家裏喝得酩酊大醉,情況十分糟糕,讓她趕快前去照看。
張鳳田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她心地單純,信以為真,沒有一絲懷疑,便跟著於木石匆匆回到了他的住處。
然而,她怎麽也想不到,等待她的竟是一場滅頂之災。
就在張鳳田踏入房門的那一刻,於木石瞬間露出了猙獰的麵目,趁其不備,像一頭凶狠的惡狼般猛撲上去。
他用那雙粗壯有力的雙手死死地掐住了張鳳田纖細的脖頸,不顧她的掙紮與反抗,不斷加大手上的力度。
最終,張鳳田在絕望與恐懼中,被於木石用雙手活活掐死,香消玉殞。
當民警神情嚴肅地問他為什麽選擇用水泥藏屍這種殘忍而又匪夷所思的方式時。
於木石竟然毫無悔意,甚至還帶著一絲得意坦白地說,這些令人發指的手段都是從書裏學來的。
他接著詳細地交代,在那本讓他深受“啟發”的小說中,凶手曾以石膏藏屍的方式巧妙地躲避了警察的偵破。
受到這種罪惡情節的“啟發”,他喪心病狂地買來 7 袋水泥。
在他們租住的那間陰暗潮濕的屋內,開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碎屍、澆築水泥的罪惡過程。
但由於他事先估計錯誤,自己買的水泥數量遠遠不夠,根本無法將兩具屍體全部嚴嚴實實地封住。
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的內心愈發扭曲和瘋狂,竟然殘忍地把範劉栓的四肢和頭部砍下來。
無情地扔進河道裏,妄圖讓其隨水飄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其他部分則用粗糙的編織袋草草裝好,與包裹著張鳳田屍塊的水泥塊一起,喪心病狂地扔在了鐵路橋下,妄圖掩蓋自己的罪行。
最終,經過公正而嚴肅的審判,於木石因窮凶極惡的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並且立即執行,毫無回旋的餘地。
他那罪惡的行徑終究無法逃脫法律的嚴懲,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最為沉重的代價。
這起令人發指、毛骨悚然的水泥藏屍案終於在法律的威嚴下畫上了沉重而圓滿的句號。
正義得以伸張,法律的尊嚴得以扞衛,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終於消散。
受害者在天之靈也得以安息,他們所遭受的冤屈和痛苦在這一刻得到了應有的撫慰。
這一結果向社會昭示,任何罪惡都無法逃脫正義的審判,法律的光芒終將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守護著社會的安寧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