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糧食可以當工錢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滿倉早就安排好了,答道,“娘,我路過豆腐坊的時候,讓他們收拾收拾,我明天再跟著幾個車隊的人去接。”
鄭晴琅見兒子安排好了,也就不再多話,跟著車隊一同去了作坊那邊,盯著大家夥把車上的東西放進作坊的倉庫裏頭。
一邊看著大家搬東西,她一邊好奇問道,“你這次從江南買的都是些什麽,我怎麽看著像是糧食?”
薛滿倉含蓄得點點頭,小聲得答道,“確實是糧食,不過不是新糧,是去年的陳糧。”
接著,他便用難掩興奮的語氣開始講說自己的買糧經曆。
原來,他七月份帶著車隊出發去江南一帶販貨,到得那邊時,正好碰上那裏夏收。
江南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水土氣候極適合水稻生長,碰巧這幾年也是風調雨順,所以年年豐收,新糧收上來,陳糧還占著家中大半的糧倉。
於是,那裏的人家怕陳糧壓掉了囤底,撐倒了倉牆,幹脆盡數搬了出來,減價成交,給新糧騰地。
薛滿倉見著,就跟老鼠進了米缸一樣,販貨得來的銀子半數都買了這些稀爛賤價的陳糧,後麵見部分農夫對自己的帶過來的豆豉、腐乳等有興趣,幹脆以物易物,痛痛快快換了十來車的陳糧。
“娘,你是不知道,那一石細米,一石白麥,在咱們這,一兩銀子打上,去到那裏,新糧貴些,賣個七八錢銀子,陳糧就誇張了,四錢銀子都不用。還有,蕎麥、大豆、雜糧啥的,二錢銀子一石。”
“我當時就想呀,怪不得人家要當糧商了,在江南低價買,到了咱這個地界,翻個一倍都賣得,特別是今年遇荒,我經過鎮上打聽了下,一石細米都賣到了六兩銀子了。”
“多虧我機靈,出發前就聽你提過,今年咱們這裏怕是要旱,糧食估摸著要漲價,所以就把所有車都裝滿了糧食,嘿嘿,咱們今年也學著那糧商,狠狠賺他一筆……”
他越想越激動,仿佛自己就要複製當初他娘賣棉花賺了上千銀子的傳奇。
“這可不行。”鄭晴琅兜頭給他澆了一盆涼水。
薛滿倉不解,問道,“為什麽不行?娘你要是怕自家糧食不夠吃,咱們留多一些給自己就行了,那麽多糧食,要是不賣出去,放久了也會壞的。”
“倒不是因為這個,隻是咱家賺的錢夠花的,不想賺這個虧心錢就是了。縣衙不開倉放糧平價,糧鋪又囤積居奇,百姓們都沒了活路,宜良縣不知道要怎麽亂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不想一大把年紀離鄉背土的,咱們手裏有糧,不說力挽狂瀾,勉力救濟救濟也好。”
薛滿倉頓了幾秒後,怔怔問道,“娘,你不會是想免費施粥吧?那我這兩個多月的辛苦可就泡湯了。”
鄭晴琅搖搖頭,“施粥賑濟這種事,有鎮上那些大戶做,咱們換別的法子。”
“什麽法子?”薛滿倉臉上起了好奇,他這個經常出人意料的娘親,又要怎麽運籌帷幄了?
鄭晴琅理了理思緒,方才答道。
“咱們想辦法把這些細米換成普通粗糧,雇上那些實在吃不上飯的給咱們村修水利,工錢就是這些粗糧。”
“水利?什麽水利?”
村裏打水井的時候,薛滿倉不在,自然也就不知道魯師傅提到的那些水利工程。
鄭晴琅簡單得給他描述了一番,薛滿倉聽得雲裏霧裏的,最終隻聽得懂他娘最後一句話,“這水利要是修好了,咱們村之後就不用太害怕旱澇了,村裏的收成也可以多些保障。”
他斟酌了許久,最終還是將自己心裏的實話說出口。
“娘,咱們家其實已經可以不靠這點種地的過活了,你為什麽要攬這麽大的事情呢?我還在想,趁著今年幹旱,我再勸一勸滿山,幹脆跟著我行商好了。他雖然性子悶,但也不笨,在我身邊鍛煉幾年,也就能獨當一麵了。實在不行,讓他接你的班,管理作坊也好,您正好也可少操心些。”
薛家如今是三麵開花,豆腐坊、作坊以及地裏的出產,這三樣隨便拎出一樣,都可以讓薛家人過上不錯的生活。
若是將這三樣做比較,自然是地裏的出產最不起眼,也難怪薛滿倉會有這種想法。
他覺得,好鋼得用在刀刃上,種地那種體力活,完全可以雇幾個長工解決,自己的弟弟也應該學著自己在外麵走動,發揮更大的作用才是。
鄭晴琅卻不這麽想,敲鑼賣糖,各幹一行,薛家如今掙的銀錢夠花,孩子們可以各人幹自己所擅長的工作,沒必要都投身到行商上去。
何況,薛滿山如今要做的事情,可比薛滿倉有意義多了。
想到這裏,她搖搖頭,說道,“不行,你弟弟有需要他做的事情,若是你覺得忙不過來,子仁可以回來幫你,但是滿山你就別惦記了,他就要琢磨地裏的那點事,不愛跟你跑商。”
“哎喲,我的娘嘞,就種地那點事,有什麽好琢磨的,都是看老天爺吃飯的營生,這不,天一旱,差點的農戶都成了叫花子哩。”
鄭晴琅撇了撇嘴巴,“跟你說了你也不明白,你就等著看吧,你弟就算是種地,也可以種出不一樣的成就來。”
薛滿倉見狀,也不跟他繼續糾結弟弟的職業選擇問題,而是說回那糧食的事。
“好吧,弟弟愛種地就種地,就說那八千斤糧食,要是換成粗糧,少說也得兩萬斤,按照現在的市價賣,可是好幾百兩銀子哩,您還真舍得呀?”
鄭晴琅聽到這個金額,稍微肉疼了一下,不過,想到自家的家底,也就把那點猶豫扔掉了。
“錢懂得去,就懂得回來,老實說,要是咱家沒如今這個家底,我也許會像你說的那樣,將這批糧食賣出去,最多就是價格便宜一點。但現在,咱不缺吃不缺穿,家裏囤了那麽多糧食,銀錢也每日入賬不少,不差那幾百兩銀子過日子,權當做好事了。”
說完,她見兒子還有些不情願,便補充道,“你想呀,像那些做商人做官掙了錢的,不都會搞什麽衣錦還鄉,還出錢建設家鄉嘛,咱們眼下過好了,出幾百兩建設下壩村,又不傷筋動骨的,又能做善事周濟那些吃不上飯的人家,多好的事呀……”
最終,薛滿倉被他娘說服了,他也不是鐵石心腸的人,花幾百兩刷一下村裏的好感,又能接濟周邊的窮人,積陰德的好事,他還是花得起的。
鄭晴琅見兒子安排好了,也就不再多話,跟著車隊一同去了作坊那邊,盯著大家夥把車上的東西放進作坊的倉庫裏頭。
一邊看著大家搬東西,她一邊好奇問道,“你這次從江南買的都是些什麽,我怎麽看著像是糧食?”
薛滿倉含蓄得點點頭,小聲得答道,“確實是糧食,不過不是新糧,是去年的陳糧。”
接著,他便用難掩興奮的語氣開始講說自己的買糧經曆。
原來,他七月份帶著車隊出發去江南一帶販貨,到得那邊時,正好碰上那裏夏收。
江南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水土氣候極適合水稻生長,碰巧這幾年也是風調雨順,所以年年豐收,新糧收上來,陳糧還占著家中大半的糧倉。
於是,那裏的人家怕陳糧壓掉了囤底,撐倒了倉牆,幹脆盡數搬了出來,減價成交,給新糧騰地。
薛滿倉見著,就跟老鼠進了米缸一樣,販貨得來的銀子半數都買了這些稀爛賤價的陳糧,後麵見部分農夫對自己的帶過來的豆豉、腐乳等有興趣,幹脆以物易物,痛痛快快換了十來車的陳糧。
“娘,你是不知道,那一石細米,一石白麥,在咱們這,一兩銀子打上,去到那裏,新糧貴些,賣個七八錢銀子,陳糧就誇張了,四錢銀子都不用。還有,蕎麥、大豆、雜糧啥的,二錢銀子一石。”
“我當時就想呀,怪不得人家要當糧商了,在江南低價買,到了咱這個地界,翻個一倍都賣得,特別是今年遇荒,我經過鎮上打聽了下,一石細米都賣到了六兩銀子了。”
“多虧我機靈,出發前就聽你提過,今年咱們這裏怕是要旱,糧食估摸著要漲價,所以就把所有車都裝滿了糧食,嘿嘿,咱們今年也學著那糧商,狠狠賺他一筆……”
他越想越激動,仿佛自己就要複製當初他娘賣棉花賺了上千銀子的傳奇。
“這可不行。”鄭晴琅兜頭給他澆了一盆涼水。
薛滿倉不解,問道,“為什麽不行?娘你要是怕自家糧食不夠吃,咱們留多一些給自己就行了,那麽多糧食,要是不賣出去,放久了也會壞的。”
“倒不是因為這個,隻是咱家賺的錢夠花的,不想賺這個虧心錢就是了。縣衙不開倉放糧平價,糧鋪又囤積居奇,百姓們都沒了活路,宜良縣不知道要怎麽亂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不想一大把年紀離鄉背土的,咱們手裏有糧,不說力挽狂瀾,勉力救濟救濟也好。”
薛滿倉頓了幾秒後,怔怔問道,“娘,你不會是想免費施粥吧?那我這兩個多月的辛苦可就泡湯了。”
鄭晴琅搖搖頭,“施粥賑濟這種事,有鎮上那些大戶做,咱們換別的法子。”
“什麽法子?”薛滿倉臉上起了好奇,他這個經常出人意料的娘親,又要怎麽運籌帷幄了?
鄭晴琅理了理思緒,方才答道。
“咱們想辦法把這些細米換成普通粗糧,雇上那些實在吃不上飯的給咱們村修水利,工錢就是這些粗糧。”
“水利?什麽水利?”
村裏打水井的時候,薛滿倉不在,自然也就不知道魯師傅提到的那些水利工程。
鄭晴琅簡單得給他描述了一番,薛滿倉聽得雲裏霧裏的,最終隻聽得懂他娘最後一句話,“這水利要是修好了,咱們村之後就不用太害怕旱澇了,村裏的收成也可以多些保障。”
他斟酌了許久,最終還是將自己心裏的實話說出口。
“娘,咱們家其實已經可以不靠這點種地的過活了,你為什麽要攬這麽大的事情呢?我還在想,趁著今年幹旱,我再勸一勸滿山,幹脆跟著我行商好了。他雖然性子悶,但也不笨,在我身邊鍛煉幾年,也就能獨當一麵了。實在不行,讓他接你的班,管理作坊也好,您正好也可少操心些。”
薛家如今是三麵開花,豆腐坊、作坊以及地裏的出產,這三樣隨便拎出一樣,都可以讓薛家人過上不錯的生活。
若是將這三樣做比較,自然是地裏的出產最不起眼,也難怪薛滿倉會有這種想法。
他覺得,好鋼得用在刀刃上,種地那種體力活,完全可以雇幾個長工解決,自己的弟弟也應該學著自己在外麵走動,發揮更大的作用才是。
鄭晴琅卻不這麽想,敲鑼賣糖,各幹一行,薛家如今掙的銀錢夠花,孩子們可以各人幹自己所擅長的工作,沒必要都投身到行商上去。
何況,薛滿山如今要做的事情,可比薛滿倉有意義多了。
想到這裏,她搖搖頭,說道,“不行,你弟弟有需要他做的事情,若是你覺得忙不過來,子仁可以回來幫你,但是滿山你就別惦記了,他就要琢磨地裏的那點事,不愛跟你跑商。”
“哎喲,我的娘嘞,就種地那點事,有什麽好琢磨的,都是看老天爺吃飯的營生,這不,天一旱,差點的農戶都成了叫花子哩。”
鄭晴琅撇了撇嘴巴,“跟你說了你也不明白,你就等著看吧,你弟就算是種地,也可以種出不一樣的成就來。”
薛滿倉見狀,也不跟他繼續糾結弟弟的職業選擇問題,而是說回那糧食的事。
“好吧,弟弟愛種地就種地,就說那八千斤糧食,要是換成粗糧,少說也得兩萬斤,按照現在的市價賣,可是好幾百兩銀子哩,您還真舍得呀?”
鄭晴琅聽到這個金額,稍微肉疼了一下,不過,想到自家的家底,也就把那點猶豫扔掉了。
“錢懂得去,就懂得回來,老實說,要是咱家沒如今這個家底,我也許會像你說的那樣,將這批糧食賣出去,最多就是價格便宜一點。但現在,咱不缺吃不缺穿,家裏囤了那麽多糧食,銀錢也每日入賬不少,不差那幾百兩銀子過日子,權當做好事了。”
說完,她見兒子還有些不情願,便補充道,“你想呀,像那些做商人做官掙了錢的,不都會搞什麽衣錦還鄉,還出錢建設家鄉嘛,咱們眼下過好了,出幾百兩建設下壩村,又不傷筋動骨的,又能做善事周濟那些吃不上飯的人家,多好的事呀……”
最終,薛滿倉被他娘說服了,他也不是鐵石心腸的人,花幾百兩刷一下村裏的好感,又能接濟周邊的窮人,積陰德的好事,他還是花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