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胳膊肘往外拐?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步計劃有了,幾人圍坐一桌,吃著餌絲,接著討論起雇工和換糧的細節。
秦氏聽說雇工由韓主簿和薛子仁一同實地考察,雖覺得再妥當不過,卻又嫌麻煩。
“一定要這麽麻煩嗎?咱們把風聲放出去,讓那些人自動找過來就成了,左右那些大戶人家的也不會看中咱們這點糧食,其餘平頭小戶的,旱災下日子都不好過,幫誰不是幫呀。”
鄭晴琅並沒有急著反駁,而是點點頭。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要是咱們手裏的糧食多不勝數,我就不那麽費事了。這不糧食有限,就想幫到最需要的人。”
秦氏一聽,也就不再多言,而是轉頭叮囑薛子仁。
“明日我讓文五派多幾個人跟著你們,到了別的地方,進口的食物和水還是自己備著,防人之心不可無。有些人餓瘋了,什麽事情做不出來,這陣子一直在傳的那幾個外地商人的事情,你們也是知道的。”
薛子仁點點頭,他在珍饈樓做事,消息來源多的是,自然也知道那件事。
“放心吧,秦奶奶,我會小心的,我和韓主簿隻在附近幾個村子考察,不會去太遠的地方的。”
秦氏點點頭,見他很是沉穩,並不像一般同齡人那樣聽不進長輩的勸說,很是欣慰。
接著,說到換糧的事情,她便來了勁了。
“換糧的話好辦,我同鎮上很多殷實門戶的夫人都有些往來,她們手裏多多少少有些粗糧,我若是開口說要換,她們必定是同意的,左右現下也舍不成粥了,剛好成全咱們這邊。”
鄭晴琅剛剛也在琢磨找誰去辦這件事,聽見她這麽一說,隻覺得是瞌睡碰到枕頭了。
“哎呀,你可真是我的及時雨呀,我雖然也認識幾個人,但是終究沒有你在鎮上多年認識的多。那這樣子,我手裏有八千斤江南來的去年的細糧,就勞煩你一起商量著換了?”
說完,她望見一旁的大丫,又補充說道,“到時候,帶上大丫,她也給不少人家做過席麵了,在那些人麵前,大概也多少混了個臉熟。”
鄭大丫爽快得接下這差事,如今旱災,她的席麵生意也停滯了下來,正好有空,可以幫著兩個長輩做事,她求之不得。
幾人繼續商量了一下具體的換糧方案,無非就是按照市價換算,一斤細糧可以換多少斤大豆之類的問題。
有鄭晴琅這個經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數學高手”,跟柳掌櫃要了紙筆後,寫寫畫畫不到一刻鍾,就定下了換糧的具體規則。
四人離開柳家食肆後,便兵分幾路。
秦氏和鄭大丫拿著新鮮熱乎的換糧方案,由家裏的車夫趕著騾車,開始穿梭在各戶的內宅中。
鄭晴琅下午和薛子仁去見了魯師傅,談妥了開工修水利的事情,然後才回了家裏。
回去後,自然少不了跟家裏人說下事情的具體安排,一個兩個都想要幫忙,爭著幫忙理事。
薛秀慧夫婦也在,聽薛子仁要去各個村裏看看,吳大雄主動請纓,要跟過去當保鏢,至於薛秀慧,則是大手一揮,讓她娘放心去做好事,作坊有她盯著。
鄭晴琅見大家如此齊心想要做好一件事,心裏不禁感慨,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薛家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呐。
隔天,秦氏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有好幾家的主母應承了下來,可以按照她們定的方案換糧,詢問薛家這邊什麽時候方便交換。
鄭晴琅讓送消息的人回複,自己最近會一直在下壩村,讓那些人隨時可以送糧過來。
於是,第二天,就陸續有兩三家車隊過來了,把下壩村的村道都擠得塞車了。
因為作坊業務的關係,下壩村對於村裏來車隊這種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這行情蕭條的情況下,猛不丁來了這麽多載滿東西的車,他們還是十分側目的。
隨著眾人的好奇打探,鄭晴琅用糧食雇外村人給村裏興修水利的消息傳了出來。
一時間,大部分人都是誇她心好的,但是,也有小部分不和諧的聲音。
比如那種占便宜沒夠的,即便自家糧食也還夠吃,卻還是覺得薛家這是胳膊肘往外拐,有好事不念著同村人,光顧著外村人了。
沒過多久,這些人很快就被打臉了。
下壩村村裏有兩三戶比較艱難人家,聽說了鄭晴琅要以糧食作為工錢雇工的消息後,主動上門求助。
而鄭晴琅也並沒有多為難,爽快得應承了,讓他們家人中的其中一個參與後麵的水利興修。
事實上,若這幾家不找上門,她也會主動去找的,隻不過,這幾天忙著換糧食的事情,還沒來得及罷了。
但是,這樣一來,村裏人又有話說了。
因為他們聽說了,村裏每戶也要出人去修水利的,而這個是義務勞動,並沒有糧食拿。
這明顯的差別對待,讓村裏不少人怨聲載道,這水利還沒開始修呢,就有各種不好的言論了。
村長李義善知道村裏的輿論後,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他先給大家分析,這水利工程修好後,對全村人有多大的好處。
接著,又嚴肅得接連發問。
有人出錢,那不出錢的人是不是該出點力氣?
難道這下壩村是她鄭晴琅一個人的下壩村?修的水利灌溉的田地,是她鄭晴琅一個人的田地?你們這些人都用不上那工程是吧?
還有,那幾戶有糧食當工錢的,就這麽招人恨,見不得他們吃飽肚子?
這幾個問題,問得底下人啞口無言。
緊接著,他再次曆數薛家對下壩村的各種貢獻,總結的意思就是,薛家不欠下壩村什麽,讓那些人別把薛家對下壩村的好當做本分。
最後,他又怒斥村裏某些人不識好歹,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把那些曾經嘀咕過薛家的人罵得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次會議過後,誰也不敢再念叨什麽“胳膊肘往外拐”、“不公平”之類的混賬話了,村裏的輿論一下子扭轉了。
秦氏聽說雇工由韓主簿和薛子仁一同實地考察,雖覺得再妥當不過,卻又嫌麻煩。
“一定要這麽麻煩嗎?咱們把風聲放出去,讓那些人自動找過來就成了,左右那些大戶人家的也不會看中咱們這點糧食,其餘平頭小戶的,旱災下日子都不好過,幫誰不是幫呀。”
鄭晴琅並沒有急著反駁,而是點點頭。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要是咱們手裏的糧食多不勝數,我就不那麽費事了。這不糧食有限,就想幫到最需要的人。”
秦氏一聽,也就不再多言,而是轉頭叮囑薛子仁。
“明日我讓文五派多幾個人跟著你們,到了別的地方,進口的食物和水還是自己備著,防人之心不可無。有些人餓瘋了,什麽事情做不出來,這陣子一直在傳的那幾個外地商人的事情,你們也是知道的。”
薛子仁點點頭,他在珍饈樓做事,消息來源多的是,自然也知道那件事。
“放心吧,秦奶奶,我會小心的,我和韓主簿隻在附近幾個村子考察,不會去太遠的地方的。”
秦氏點點頭,見他很是沉穩,並不像一般同齡人那樣聽不進長輩的勸說,很是欣慰。
接著,說到換糧的事情,她便來了勁了。
“換糧的話好辦,我同鎮上很多殷實門戶的夫人都有些往來,她們手裏多多少少有些粗糧,我若是開口說要換,她們必定是同意的,左右現下也舍不成粥了,剛好成全咱們這邊。”
鄭晴琅剛剛也在琢磨找誰去辦這件事,聽見她這麽一說,隻覺得是瞌睡碰到枕頭了。
“哎呀,你可真是我的及時雨呀,我雖然也認識幾個人,但是終究沒有你在鎮上多年認識的多。那這樣子,我手裏有八千斤江南來的去年的細糧,就勞煩你一起商量著換了?”
說完,她望見一旁的大丫,又補充說道,“到時候,帶上大丫,她也給不少人家做過席麵了,在那些人麵前,大概也多少混了個臉熟。”
鄭大丫爽快得接下這差事,如今旱災,她的席麵生意也停滯了下來,正好有空,可以幫著兩個長輩做事,她求之不得。
幾人繼續商量了一下具體的換糧方案,無非就是按照市價換算,一斤細糧可以換多少斤大豆之類的問題。
有鄭晴琅這個經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數學高手”,跟柳掌櫃要了紙筆後,寫寫畫畫不到一刻鍾,就定下了換糧的具體規則。
四人離開柳家食肆後,便兵分幾路。
秦氏和鄭大丫拿著新鮮熱乎的換糧方案,由家裏的車夫趕著騾車,開始穿梭在各戶的內宅中。
鄭晴琅下午和薛子仁去見了魯師傅,談妥了開工修水利的事情,然後才回了家裏。
回去後,自然少不了跟家裏人說下事情的具體安排,一個兩個都想要幫忙,爭著幫忙理事。
薛秀慧夫婦也在,聽薛子仁要去各個村裏看看,吳大雄主動請纓,要跟過去當保鏢,至於薛秀慧,則是大手一揮,讓她娘放心去做好事,作坊有她盯著。
鄭晴琅見大家如此齊心想要做好一件事,心裏不禁感慨,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薛家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呐。
隔天,秦氏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有好幾家的主母應承了下來,可以按照她們定的方案換糧,詢問薛家這邊什麽時候方便交換。
鄭晴琅讓送消息的人回複,自己最近會一直在下壩村,讓那些人隨時可以送糧過來。
於是,第二天,就陸續有兩三家車隊過來了,把下壩村的村道都擠得塞車了。
因為作坊業務的關係,下壩村對於村裏來車隊這種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這行情蕭條的情況下,猛不丁來了這麽多載滿東西的車,他們還是十分側目的。
隨著眾人的好奇打探,鄭晴琅用糧食雇外村人給村裏興修水利的消息傳了出來。
一時間,大部分人都是誇她心好的,但是,也有小部分不和諧的聲音。
比如那種占便宜沒夠的,即便自家糧食也還夠吃,卻還是覺得薛家這是胳膊肘往外拐,有好事不念著同村人,光顧著外村人了。
沒過多久,這些人很快就被打臉了。
下壩村村裏有兩三戶比較艱難人家,聽說了鄭晴琅要以糧食作為工錢雇工的消息後,主動上門求助。
而鄭晴琅也並沒有多為難,爽快得應承了,讓他們家人中的其中一個參與後麵的水利興修。
事實上,若這幾家不找上門,她也會主動去找的,隻不過,這幾天忙著換糧食的事情,還沒來得及罷了。
但是,這樣一來,村裏人又有話說了。
因為他們聽說了,村裏每戶也要出人去修水利的,而這個是義務勞動,並沒有糧食拿。
這明顯的差別對待,讓村裏不少人怨聲載道,這水利還沒開始修呢,就有各種不好的言論了。
村長李義善知道村裏的輿論後,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他先給大家分析,這水利工程修好後,對全村人有多大的好處。
接著,又嚴肅得接連發問。
有人出錢,那不出錢的人是不是該出點力氣?
難道這下壩村是她鄭晴琅一個人的下壩村?修的水利灌溉的田地,是她鄭晴琅一個人的田地?你們這些人都用不上那工程是吧?
還有,那幾戶有糧食當工錢的,就這麽招人恨,見不得他們吃飽肚子?
這幾個問題,問得底下人啞口無言。
緊接著,他再次曆數薛家對下壩村的各種貢獻,總結的意思就是,薛家不欠下壩村什麽,讓那些人別把薛家對下壩村的好當做本分。
最後,他又怒斥村裏某些人不識好歹,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把那些曾經嘀咕過薛家的人罵得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次會議過後,誰也不敢再念叨什麽“胳膊肘往外拐”、“不公平”之類的混賬話了,村裏的輿論一下子扭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