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操心與不操心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轉眼,院試的時間就到了。
這次陪同薛子俊和薛子善去昆明的,多了周青梅、馬寶珠、薛滿山和薛子良。
周青梅自然是去相媳婦的,二房那三個,美其言曰陪考的,實則是去旅遊的。
上回,鄭晴琅等人從昆明回到下壩村後,帶回了許多當地的特產,也分享了諸多遊玩的樂趣,把馬寶珠聽得心癢癢的,想要過昆明遊覽看看。
這次,鄭晴琅沒有阻攔她。
因為有李成銳的斷言在前,大家對於這次院試都是“重在參與”,就連之前一直“雞娃”的馬寶珠也十分佛係,不用擔心她給兩個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
一路上,雖少不得風餐露宿,但除了薛子仁,大家都是好不容易出趟遠門的,所以見什麽都是新奇的,興致十分高昂。
這種心情一直持續到進昆明城,等薛滿山他們頭回見到自家在昆明的宅子時,所有的情緒都被震驚取代。
“娘,這是咱家的房子呀?這比我想象中大許多耶,我還以為跟咱們之前鎮上那房子一樣,窄憋憋的哩。這麽大一處房子,地段看著也不錯,得費不少銀子吧!”
馬寶珠從進宅子後就一直四處竄,逛完了一圈後這才回到後院,對著她婆婆感歎道。
鄭晴琅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笑道,“才二進,也還好,你沒見過那些真正大戶的人家,三進四進的院子多的是哩。當初買的時候,宅子的主人急著賣,價格比平常低了不少,滿倉這才果斷出手買的。”
馬寶珠上前幫忙,接著“嘖嘖嘖”了好幾聲,冷靜下來後,她又認真評價道。
“不過,我還是覺得咱們村裏的竹樓好,比這裏寬敞不說,站在走廊或者曬台上,見著都是山水綠樹,心情就很好。不像這裏,抬眼望去就是四方的天,院子裏也沒多少空地種菜栽樹的……”
鄭晴琅聽著她說完後,才中肯得答道。
“各有各的優點吧,住城裏雖則地方狹窄了些,自然風光也沒有村裏好,但想要買東西、看大夫什麽的,都很便利,不像村裏,除了地裏那點出息、圈裏那點雞鴨可以自給自足外,其餘東西還要去鎮上采購的。”
馬寶珠聽罷,點點頭,“也對。”
說完,似乎想到了什麽,她忍不住噗嗤一笑。
“娘,你知道嗎,我小的時候,每回去鎮上,總覺得鎮上的東西特別多,特別好,甚至都覺得鎮上集市賣的那些青菜,肯定也比自己家裏地裏出產的好。那時候,我就在心裏想,要是我以後能夠生活在那裏就好了。如今有機會了,我這心態倒是變了,讓我現在選,我更樂意住村裏嘞。”
鄭晴琅開玩笑道,“那可不成,等你兒子考上進士了,他們肯定是要帶你去任上的,不然會別人念叨不孝順的。”
“啊,這有什麽好念叨的,滿山他如今打理著那十幾畝試驗田,恨不得住在那裏了,要不是這回我死命勸著他跟過來,他都不一定出這個門,更別說以後還要跟孩子們去任上了。我是當人娘親的,更是當人媳婦的,不陪著老子,難道陪著兒子呀?”
正說著,薛滿山從前頭搬了一箱行李進來,隨口問道,“什麽陪老子兒子的,你們在說什麽。”
馬寶珠便將剛剛的話重複了一遍。
薛滿山忍不住笑了,“孩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考上進士當上官呢,你這會子就白日做夢,糾結起這個了,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幫你大嫂相媳婦去哩。”
馬寶珠一聽這話,來了興致,也不追究他“唱衰”兒子那一句,而是好奇問道。
“難不成那個叫湯小米的丫頭在咱家了,她和大嫂撞上了?”
薛滿山點點頭,“大嫂剛剛拿著從家裏帶過來的幹貨去廚房,我聽門房張伯說這會子湯家母子剛好在,我猜著他們應該是撞上了。”
“哎呀,你怎麽不早說呀……”馬寶珠一邊埋怨,一邊往外頭趕。
薛滿山一臉無語,他一進屋就說了,這還不算早呀?
隨即,他望向穩坐釣魚台的鄭晴琅,“娘,你不跟著去看看麽?”
鄭晴琅搖搖頭,“不了,該說的我都給你大嫂說了,她隻要撇下心裏的偏見,就可以看出小米不錯。在豆腐坊呆了那麽多年,她還是有點看人的本事的。”
這一路上,她和大兒媳同車而行,也沒閑著,將自己同湯小米相處時的各種細節和感受說了不少,雖都是讚譽之詞,但也都是事實。
周青梅聽過後,也漸漸在心裏放下對湯小米莫名其妙的成見,決定以客觀公正的目光來相看這個兒媳婦候選人。
薛滿山見他娘一副很放心的模樣,笑了笑。
“娘,有時候覺得你很操心,家裏什麽事情都要照看到,有時候又覺得你不操心,就像眼下這樣,明明你一路給大嫂說了這麽多,到了關鍵的時刻,你卻不盯著了。”
鄭晴琅想了想,答道,“有句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娘我呀,操心也隻操心一部分,那就是給你們方向,至於這條路本身,還是要靠你們走的,就像你如今搞的試驗田一樣。”
說到這個,她便順著話題問道,“對了,旱種三代的情況怎樣?之前不是說有點異常嗎?情況解決了?”
提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薛滿山幹脆找了一張椅子坐下,開始向他娘親匯報。
“水稻本身沒什麽問題,就是出了點害蟲,及時處理掉了,沒造成大的損失。我瞧著這第三代基本穩定了下來,今年應該會是豐收年了。”
他們第二回試驗種植旱種水稻的時候,有部分水稻不適應新的水肥情況,要麽中途枯死了,要麽就結出來的稻穗不好,這些情況,一度讓薛滿山感到受挫。
要不是鄭晴琅一直在一旁鼓勵,他或許堅持不到這第三年了。
如今,他再麵對各種試驗田的不如預期,他的心態已經調整好了,遇到問題,分析原因,能解決的解決,不能的話,那就再換個方式嚐試。
鄭晴琅認真聽著,看著他眉飛色舞得講著地裏的那些莊稼,心道,這真是一個熱愛種田的娃呀!
這次陪同薛子俊和薛子善去昆明的,多了周青梅、馬寶珠、薛滿山和薛子良。
周青梅自然是去相媳婦的,二房那三個,美其言曰陪考的,實則是去旅遊的。
上回,鄭晴琅等人從昆明回到下壩村後,帶回了許多當地的特產,也分享了諸多遊玩的樂趣,把馬寶珠聽得心癢癢的,想要過昆明遊覽看看。
這次,鄭晴琅沒有阻攔她。
因為有李成銳的斷言在前,大家對於這次院試都是“重在參與”,就連之前一直“雞娃”的馬寶珠也十分佛係,不用擔心她給兩個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
一路上,雖少不得風餐露宿,但除了薛子仁,大家都是好不容易出趟遠門的,所以見什麽都是新奇的,興致十分高昂。
這種心情一直持續到進昆明城,等薛滿山他們頭回見到自家在昆明的宅子時,所有的情緒都被震驚取代。
“娘,這是咱家的房子呀?這比我想象中大許多耶,我還以為跟咱們之前鎮上那房子一樣,窄憋憋的哩。這麽大一處房子,地段看著也不錯,得費不少銀子吧!”
馬寶珠從進宅子後就一直四處竄,逛完了一圈後這才回到後院,對著她婆婆感歎道。
鄭晴琅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笑道,“才二進,也還好,你沒見過那些真正大戶的人家,三進四進的院子多的是哩。當初買的時候,宅子的主人急著賣,價格比平常低了不少,滿倉這才果斷出手買的。”
馬寶珠上前幫忙,接著“嘖嘖嘖”了好幾聲,冷靜下來後,她又認真評價道。
“不過,我還是覺得咱們村裏的竹樓好,比這裏寬敞不說,站在走廊或者曬台上,見著都是山水綠樹,心情就很好。不像這裏,抬眼望去就是四方的天,院子裏也沒多少空地種菜栽樹的……”
鄭晴琅聽著她說完後,才中肯得答道。
“各有各的優點吧,住城裏雖則地方狹窄了些,自然風光也沒有村裏好,但想要買東西、看大夫什麽的,都很便利,不像村裏,除了地裏那點出息、圈裏那點雞鴨可以自給自足外,其餘東西還要去鎮上采購的。”
馬寶珠聽罷,點點頭,“也對。”
說完,似乎想到了什麽,她忍不住噗嗤一笑。
“娘,你知道嗎,我小的時候,每回去鎮上,總覺得鎮上的東西特別多,特別好,甚至都覺得鎮上集市賣的那些青菜,肯定也比自己家裏地裏出產的好。那時候,我就在心裏想,要是我以後能夠生活在那裏就好了。如今有機會了,我這心態倒是變了,讓我現在選,我更樂意住村裏嘞。”
鄭晴琅開玩笑道,“那可不成,等你兒子考上進士了,他們肯定是要帶你去任上的,不然會別人念叨不孝順的。”
“啊,這有什麽好念叨的,滿山他如今打理著那十幾畝試驗田,恨不得住在那裏了,要不是這回我死命勸著他跟過來,他都不一定出這個門,更別說以後還要跟孩子們去任上了。我是當人娘親的,更是當人媳婦的,不陪著老子,難道陪著兒子呀?”
正說著,薛滿山從前頭搬了一箱行李進來,隨口問道,“什麽陪老子兒子的,你們在說什麽。”
馬寶珠便將剛剛的話重複了一遍。
薛滿山忍不住笑了,“孩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考上進士當上官呢,你這會子就白日做夢,糾結起這個了,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幫你大嫂相媳婦去哩。”
馬寶珠一聽這話,來了興致,也不追究他“唱衰”兒子那一句,而是好奇問道。
“難不成那個叫湯小米的丫頭在咱家了,她和大嫂撞上了?”
薛滿山點點頭,“大嫂剛剛拿著從家裏帶過來的幹貨去廚房,我聽門房張伯說這會子湯家母子剛好在,我猜著他們應該是撞上了。”
“哎呀,你怎麽不早說呀……”馬寶珠一邊埋怨,一邊往外頭趕。
薛滿山一臉無語,他一進屋就說了,這還不算早呀?
隨即,他望向穩坐釣魚台的鄭晴琅,“娘,你不跟著去看看麽?”
鄭晴琅搖搖頭,“不了,該說的我都給你大嫂說了,她隻要撇下心裏的偏見,就可以看出小米不錯。在豆腐坊呆了那麽多年,她還是有點看人的本事的。”
這一路上,她和大兒媳同車而行,也沒閑著,將自己同湯小米相處時的各種細節和感受說了不少,雖都是讚譽之詞,但也都是事實。
周青梅聽過後,也漸漸在心裏放下對湯小米莫名其妙的成見,決定以客觀公正的目光來相看這個兒媳婦候選人。
薛滿山見他娘一副很放心的模樣,笑了笑。
“娘,有時候覺得你很操心,家裏什麽事情都要照看到,有時候又覺得你不操心,就像眼下這樣,明明你一路給大嫂說了這麽多,到了關鍵的時刻,你卻不盯著了。”
鄭晴琅想了想,答道,“有句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娘我呀,操心也隻操心一部分,那就是給你們方向,至於這條路本身,還是要靠你們走的,就像你如今搞的試驗田一樣。”
說到這個,她便順著話題問道,“對了,旱種三代的情況怎樣?之前不是說有點異常嗎?情況解決了?”
提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薛滿山幹脆找了一張椅子坐下,開始向他娘親匯報。
“水稻本身沒什麽問題,就是出了點害蟲,及時處理掉了,沒造成大的損失。我瞧著這第三代基本穩定了下來,今年應該會是豐收年了。”
他們第二回試驗種植旱種水稻的時候,有部分水稻不適應新的水肥情況,要麽中途枯死了,要麽就結出來的稻穗不好,這些情況,一度讓薛滿山感到受挫。
要不是鄭晴琅一直在一旁鼓勵,他或許堅持不到這第三年了。
如今,他再麵對各種試驗田的不如預期,他的心態已經調整好了,遇到問題,分析原因,能解決的解決,不能的話,那就再換個方式嚐試。
鄭晴琅認真聽著,看著他眉飛色舞得講著地裏的那些莊稼,心道,這真是一個熱愛種田的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