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靈光一閃出妙計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又聊了一些送孩子上私塾的細節,都是爽快人,所以很快就談妥了。
接著閑談起來,聽說鄭晴琅開職業介紹所的初衷也是為了服務女子私塾的,樊大善感慨她做事周密之餘,也起了心思討教。
因此,他將慈幼局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的困境提了一遍,末了說道,“我都快七十了,可能再過幾年就幹不動了,若是能在我退下來之前,為慈幼局找到一條出路,那我到時候,也可以安心閉眼了。”
鄭晴琅還未有反應,一旁的韓知縣倒先羞愧起來。
他說道,“還是我這個當父母官的無能,於農事和商事上都沒什麽建樹,不能讓慈幼局得到更多的錢糧資助。”
樊大善連忙出言勸慰,他問出這個問題,可不是為了責怪韓知縣,隻是真的很想改善慈幼局的現狀罷了。
鄭晴琅原本是沒什麽想法的,卻在見到對麵兩人互動的時候,靈光一閃,有了!
她迫不及待得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興奮道,“我有一個好主意!”
兩人頓時停住了話頭,齊齊望向她,用眼神催促她趕緊說。
鄭晴琅清了清嗓子,語速飛快得說道,“咱們宜良縣如今種棉花的人越來越多了,與其讓外地的棉花商收走,有的時候還得鬥智鬥勇討價還價,還不如,由官府出麵收購。”
韓知縣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官府出麵收購幹嘛?再倒一手賣出去麽?”
樊大善則是暗戳戳在心裏想,“這同慈幼局又有什麽關係?”
鄭晴琅擺手示意韓知縣先別問,接著說道,“官府不僅要出麵收購棉花,官府還要出資建立一間紡織作坊,將這些收購來的棉花紡織成棉線棉布,再上市售賣。倒手賣棉花能掙幾個錢,當然是賣棉布來得利潤高了?”
樊大善的反應不慢,立即便猜到了這事同慈幼局的關係。
他連忙插話道,“開了作坊,就需要紡織工,剛好,女子私塾從蘇州請了紡織師傅來,教出來的女學生可以當女工,這樣就解決了人工的問題了!”
鄭晴琅一拍大腿,“對,就是這樣。”
她頗有些得意得繼續往下分析。
“你們仔細想想,布匹的需求量多大啊,根本不愁賣不出去。隻要這個紡織作坊搞起來,那就妥妥的生金蛋的母雞,可不僅僅解決慈幼局錢糧來源的問題了,那是一舉數得啊。”
“第一,韓知縣在商事上有了建樹,上頭肯定會嘉獎,他也不用像剛剛那樣,在這裏慚愧了。”
“第二,官府的收入增加了,可以撥付給慈幼局的錢糧也就可以更多一些了。”
“第三,慈幼局的孩子去工坊做工,日子更有奔頭了,有了收入,也可以回饋給慈幼局。”
“第四,女子私塾以後教出來的紡織專業的學生,出來就有穩定的工作。”
鄭晴琅越說越興奮,忍不住站了起來,在屋內來回踱步。
她一邊走著,一邊繼續自己的設想。
“還有,若是紡織工坊做好了,以後的業務模塊還可以拓展,比如刺繡這一塊,也可以利用到。若是有需要,女子私塾還可以開設相關的染色之類的專業,為工坊提供人才。對了,聽說有些少數民族的紡織技藝很不錯,壯族的壯錦,傣族的傣錦……”
韓知縣快跟不上她的思路了,連忙喊停。
“等等等等,先說第一個問題,官府出資建紡織工坊,會不會不合規矩呀?這不是與民爭利麽?”
鄭晴琅自信笑道,“一句話解答你這個問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麽算與民爭利呢?”
韓知縣如醍醐灌頂,“對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麽算與民爭利呀!”
“往細裏說,頭一個,官府收購棉花時,價格合理些,不像那些無良棉花商那樣,往死裏壓價,這樣,宜良縣的棉農,不就獲利了?”
韓知縣眼睛發亮,連連點頭,重複著“是是是”。
“第二個,官府給慈幼局的孩子提供了就業的機會,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給足月錢,這樣,慈幼局的孩子是不是又獲利了?”
這回,樊大善也加入了點頭的陣營,跟著韓知縣一起,像複讀機一樣,也連說“是是是”。
等他們停下後,遲遲等不到鄭晴琅接著說,便問道,“那第三呢?”
鄭晴琅聳聳肩,嘻嘻一笑,“第三我還沒想到,你們自己慢慢想。”
韓知縣也不是愚鈍的人,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便道,“若是這官辦的紡織工坊真得成了,能夠吸引外地客商過來這邊進貨,那宜良縣的各行各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好的影響。人流多了,衣食住行,樣樣都可以花錢,把錢花在咱宜良縣,獲利的就是咱宜良縣的百姓了!”
樊大善聽罷,連道,“妙呀妙呀,這法子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咱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還得是三娘豆醬的當家人,做生意這方麵,有一套。”
鄭晴琅對上他讚賞的目光,連連擺手。
“可別誇我,這個想法其實也沒多麽厲害。隻不過世人多輕視商道,韓知縣是走仕途的,樊老先生也是耕讀世家,兩人又都是老成持重的,受限於自己固有的身份和思維,所以沒往這方麵想罷了。”
說完,便自嘲道,“我這人,說好聽點,就是愛出人意表,說難聽點就是沒規沒矩,所以才想到讓官府自己出麵做生意這麵來。其實,也是怕女子私塾的孩子學成後,沒個好工作做,影響到女子私塾後麵的招生,那我這蓋私塾,請先生的銀錢,不就都打水漂了。”
兩個人聽罷,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娘豆醬的當家人,還會心疼這點銀錢麽?薛老夫人,您還真是謙虛了。”樊大善說道。
韓知縣也附和道,“我這未來親家,就是這個性子,明明做的是天大的好事,偏生害怕人家知道她多好似的,總要藏著掩著,就說最近幾年,咱宜良縣流行的種豆肥田,還有一年兩收,那都是她的主意,但是她對外說起,都說是下壩村一村子的功勞。要我說,那皇上給的牌匾,就應該放到薛家大門口才是……”
鄭晴琅見他說得有些過了,連忙攔住,“行啦,都是幾年前的老黃曆了,還提它做什麽。咱們還是說回紡織作坊的事吧。”
韓知縣心知對方不願再這些事上張揚的性子,連忙收住話頭,接著說道,“對對對,說正事要緊。”
樊大善也整理了一下激動的心情,開始認真思索,在這場合作中,要怎樣為慈幼局爭取更多的利益。
同時,他的想法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他開始思索,或許,慈幼局也可以嚐試著去經營商道,主動獲取更多的資源。
當然,眼下並不合適,隻有等慈幼局的資金變得寬裕了,才有多餘的資金可以用於經營,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的向上的發展。
若是後人回顧的話,今日這場看似普普通通的交談,不誇張得說,絕對是宜良縣慈幼局發展史上,最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
接著閑談起來,聽說鄭晴琅開職業介紹所的初衷也是為了服務女子私塾的,樊大善感慨她做事周密之餘,也起了心思討教。
因此,他將慈幼局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的困境提了一遍,末了說道,“我都快七十了,可能再過幾年就幹不動了,若是能在我退下來之前,為慈幼局找到一條出路,那我到時候,也可以安心閉眼了。”
鄭晴琅還未有反應,一旁的韓知縣倒先羞愧起來。
他說道,“還是我這個當父母官的無能,於農事和商事上都沒什麽建樹,不能讓慈幼局得到更多的錢糧資助。”
樊大善連忙出言勸慰,他問出這個問題,可不是為了責怪韓知縣,隻是真的很想改善慈幼局的現狀罷了。
鄭晴琅原本是沒什麽想法的,卻在見到對麵兩人互動的時候,靈光一閃,有了!
她迫不及待得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興奮道,“我有一個好主意!”
兩人頓時停住了話頭,齊齊望向她,用眼神催促她趕緊說。
鄭晴琅清了清嗓子,語速飛快得說道,“咱們宜良縣如今種棉花的人越來越多了,與其讓外地的棉花商收走,有的時候還得鬥智鬥勇討價還價,還不如,由官府出麵收購。”
韓知縣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官府出麵收購幹嘛?再倒一手賣出去麽?”
樊大善則是暗戳戳在心裏想,“這同慈幼局又有什麽關係?”
鄭晴琅擺手示意韓知縣先別問,接著說道,“官府不僅要出麵收購棉花,官府還要出資建立一間紡織作坊,將這些收購來的棉花紡織成棉線棉布,再上市售賣。倒手賣棉花能掙幾個錢,當然是賣棉布來得利潤高了?”
樊大善的反應不慢,立即便猜到了這事同慈幼局的關係。
他連忙插話道,“開了作坊,就需要紡織工,剛好,女子私塾從蘇州請了紡織師傅來,教出來的女學生可以當女工,這樣就解決了人工的問題了!”
鄭晴琅一拍大腿,“對,就是這樣。”
她頗有些得意得繼續往下分析。
“你們仔細想想,布匹的需求量多大啊,根本不愁賣不出去。隻要這個紡織作坊搞起來,那就妥妥的生金蛋的母雞,可不僅僅解決慈幼局錢糧來源的問題了,那是一舉數得啊。”
“第一,韓知縣在商事上有了建樹,上頭肯定會嘉獎,他也不用像剛剛那樣,在這裏慚愧了。”
“第二,官府的收入增加了,可以撥付給慈幼局的錢糧也就可以更多一些了。”
“第三,慈幼局的孩子去工坊做工,日子更有奔頭了,有了收入,也可以回饋給慈幼局。”
“第四,女子私塾以後教出來的紡織專業的學生,出來就有穩定的工作。”
鄭晴琅越說越興奮,忍不住站了起來,在屋內來回踱步。
她一邊走著,一邊繼續自己的設想。
“還有,若是紡織工坊做好了,以後的業務模塊還可以拓展,比如刺繡這一塊,也可以利用到。若是有需要,女子私塾還可以開設相關的染色之類的專業,為工坊提供人才。對了,聽說有些少數民族的紡織技藝很不錯,壯族的壯錦,傣族的傣錦……”
韓知縣快跟不上她的思路了,連忙喊停。
“等等等等,先說第一個問題,官府出資建紡織工坊,會不會不合規矩呀?這不是與民爭利麽?”
鄭晴琅自信笑道,“一句話解答你這個問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麽算與民爭利呢?”
韓知縣如醍醐灌頂,“對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麽算與民爭利呀!”
“往細裏說,頭一個,官府收購棉花時,價格合理些,不像那些無良棉花商那樣,往死裏壓價,這樣,宜良縣的棉農,不就獲利了?”
韓知縣眼睛發亮,連連點頭,重複著“是是是”。
“第二個,官府給慈幼局的孩子提供了就業的機會,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給足月錢,這樣,慈幼局的孩子是不是又獲利了?”
這回,樊大善也加入了點頭的陣營,跟著韓知縣一起,像複讀機一樣,也連說“是是是”。
等他們停下後,遲遲等不到鄭晴琅接著說,便問道,“那第三呢?”
鄭晴琅聳聳肩,嘻嘻一笑,“第三我還沒想到,你們自己慢慢想。”
韓知縣也不是愚鈍的人,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便道,“若是這官辦的紡織工坊真得成了,能夠吸引外地客商過來這邊進貨,那宜良縣的各行各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好的影響。人流多了,衣食住行,樣樣都可以花錢,把錢花在咱宜良縣,獲利的就是咱宜良縣的百姓了!”
樊大善聽罷,連道,“妙呀妙呀,這法子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咱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還得是三娘豆醬的當家人,做生意這方麵,有一套。”
鄭晴琅對上他讚賞的目光,連連擺手。
“可別誇我,這個想法其實也沒多麽厲害。隻不過世人多輕視商道,韓知縣是走仕途的,樊老先生也是耕讀世家,兩人又都是老成持重的,受限於自己固有的身份和思維,所以沒往這方麵想罷了。”
說完,便自嘲道,“我這人,說好聽點,就是愛出人意表,說難聽點就是沒規沒矩,所以才想到讓官府自己出麵做生意這麵來。其實,也是怕女子私塾的孩子學成後,沒個好工作做,影響到女子私塾後麵的招生,那我這蓋私塾,請先生的銀錢,不就都打水漂了。”
兩個人聽罷,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娘豆醬的當家人,還會心疼這點銀錢麽?薛老夫人,您還真是謙虛了。”樊大善說道。
韓知縣也附和道,“我這未來親家,就是這個性子,明明做的是天大的好事,偏生害怕人家知道她多好似的,總要藏著掩著,就說最近幾年,咱宜良縣流行的種豆肥田,還有一年兩收,那都是她的主意,但是她對外說起,都說是下壩村一村子的功勞。要我說,那皇上給的牌匾,就應該放到薛家大門口才是……”
鄭晴琅見他說得有些過了,連忙攔住,“行啦,都是幾年前的老黃曆了,還提它做什麽。咱們還是說回紡織作坊的事吧。”
韓知縣心知對方不願再這些事上張揚的性子,連忙收住話頭,接著說道,“對對對,說正事要緊。”
樊大善也整理了一下激動的心情,開始認真思索,在這場合作中,要怎樣為慈幼局爭取更多的利益。
同時,他的想法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他開始思索,或許,慈幼局也可以嚐試著去經營商道,主動獲取更多的資源。
當然,眼下並不合適,隻有等慈幼局的資金變得寬裕了,才有多餘的資金可以用於經營,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的向上的發展。
若是後人回顧的話,今日這場看似普普通通的交談,不誇張得說,絕對是宜良縣慈幼局發展史上,最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