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將錯就錯?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案的後續,大快人心!
在雲南知府的調度下,十幾個縣聯合,將盤踞在雲南最大的一夥拐子給揪了出來。
同時,根據拐子提供的下線或買家名單,雲南知府給其他州府去了不少公函,在他們的協助下,陸續解救出了不少被拐賣的良家女子。
雖然這場救援對於有些人太遲了,有不少女子因這夥人的拐賣已經香消玉殞,但是,遲到總比不到好。
最起碼,可以讓那些還惦記著她們的親人,得到一份答案或者解脫。
……
然而,案情的勘破,並不代表著那些苦主的苦難到此結束。
這日,鄭晴琅正在女子私塾整理這幾個月的賬目,馬老二領著身穿常服的韓知縣走了進來。
“老夫人事忙,也不知道本官這不速之客來的是不是時候啊?”
鄭晴琅聽見這爽朗的話音,從賬冊裏抬起頭來,瞧見是韓知縣,忙起身迎了上去。
“貴客到來,有失遠迎,萬望勿怪。”
兩人賓主坐定後,敘了一番寒溫後,自然而然聊到了趙家村的事。
鄭晴琅自從趙家村一幹罪犯移交出宜良縣後,便回了村裏,因此,對於相關的消息有些滯後。
因問道,“後麵趙豐收等一幹人是如何處置的?”
韓知縣已經拿到判詞,雖還未對外公布,卻不妨對未來親家奶奶說。
“宜良縣這邊的,趙豐收、趙世傑等五名主犯,判了斬立決,隻待朝審核定,便可處斬。剩餘一幹從犯,發還原籍,依律處以杖刑、鞭笞、枷號等。”
鄭晴琅聽到主犯判了死刑,心下十分解氣,不由得叫了一聲好。
韓知縣見她如此反應,與往日與人為善的溫和做派十分不同,不由得問道,“老夫人一向慈悲為懷,倒難得見你有如此視生命如草芥的時候。”
鄭晴琅搖頭解釋道,“非我視生命如草芥,而是那些人視生命如草芥,也由不得旁人將他們視作草芥了。”
說完,內心暗忖,這種人就該是這種下場,把人不當人,當貨物一樣售賣,那就讓他們也當不成人!
韓知縣深覺對方說得有理,微微頷首後,答道,“也是,雖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但為善也要因人而異,不然,善便不算善了。”
鄭晴琅見對方說得合心意,笑了笑,也投桃報李,奉承起對方來。
“此次案情重大,聽說涉及好幾個州府,韓大人今年的考評可就不用愁了,必定是優等,看來明年有望往上一升呐!”
原是玩笑話,不料卻勾起對方的愁腸來。
他苦澀一笑道,“慚愧慚愧,治下竟有如此刁民作惡,為害良民百姓數十載,韓某卻渾渾噩噩,一無所覺,上官不明文申斥,已是萬幸,哪裏敢提升遷,老夫人休要拿話臊本官了。”
鄭晴琅倒沒想到這點,尷尬一笑,隨即諫言道,“既如此,豈不聞‘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那後衙眾多苦主,韓大人可費心周全,便是將功補過了。”
提到這個,韓知縣臉色一喜,此話正合他今日造訪來意。
於是,他又假意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亡羊補牢是好計,奈何這牢可不好補呀。我這陣子正為這個頭疼哩。”
鄭晴琅微微挑眉,好奇問道,“此話從何說起,不是已經通知了苦主親屬過來認親領回了麽?可是趙家村的人又從中作梗了?”
韓知縣搖搖頭,“一言難盡,且聽我細細道來。”
接著,他便詳盡說起了那三十二個受害者的情況。
這第一等最容易周全的,便是其中八個尚不足十三歲的苦主。
她們均因年紀尚小,萬幸還沒同趙家村人結親,雙方羈絆不深。
又兼趙家村“虐待童養媳”的老傳統,這八個女娃吃了不少苦頭,所以對趙家村毫不留戀,一心隻想遠離。
如今,已經有五個聯係到親屬了,隻待其家人帶著戶帖過來,雙方認親無誤,便可將人帶走。
剩餘三個說不清自己來處的,暫時移送到慈幼局,等她們想起來曆,或者是從落網的拐子口中問出什麽來,再幫忙通知親人。
第二等呢,便是那已經嫁入趙家村,但沒有生育子女的,共有四名。
有一位忠貞不二的,說什麽“好女不侍二夫”的,執意要繼續待在趙家村的,官府憑她願意,也不強遣回本籍,隻是重新登記了戶籍信息,令她不再是沒有登記在冊的流民。
其餘三位打死不願意留在趙家村的,便同第一等的那些一樣,有親人的通知親人領回,無親人也是暫居慈幼局。
最難辦的便是後麵這二十個。
她們都為趙家村某個男人生下了兒女,年紀大的,已經將近四十,連孫兒都有了,儼然已經成為了趙家村的一份子。
對於那些不願拋夫棄子,返回原鄉的,同樣好辦,給登記在冊,也就了事了。
尷尬的是,有十五個婦人,妾心如鐵,憑誰來勸,也絕不回歸夫家,逼得韓知縣這邊隻得判了義絕。
站在一地父母官的角度,若是那些被拐的婦人願意重新回到夫家,侍奉公婆,教養子嗣,他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那些小家的男人都犯了事,若再少一個掌管家事的婦人,隻剩下一些老幼孤寡,那些家庭就岌岌可危了。
隻有每一個小家安定了,他的治下也才算太平。
再有一點,便是這十五個婦人,因為被拐時日久遠,多不能想起自己原先的來曆,無法遣送回原籍,最終隻能寄托於官府的幫助,否則流離失所。
因此,說到這裏,韓知縣忍不住開始感歎了。
“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些婦人雖要了義絕,但她們遠離家鄉多年,同娘家那邊親情淡薄,恐不能融入。在本官看來,還不如留在夫家,侍奉公婆,教養子女,好歹成全了自己一段後福。拋夫棄子回歸娘家,豈知滄海桑田,人心已變,還不如將錯就錯……”
話未聽完,鄭晴琅的內心已經怒火翻滾,她盡量控製住自己的語氣,插話道。
“哼,將錯就錯,真是說得輕巧。那些個婦人的前半生,被無情拐賣、被辱罵毆打、被迫成親、被迫生下不情願誕育的子女……好不容易後半生迎來了救贖,可以脫離苦海了,卻又勸她跳回去,這是什麽道理?”
她承認,韓知縣的顧慮有那麽一點點合理,他或許真的是為那些婦人的未來考慮,但是,同為女性,她覺得,這種將錯就錯的想法太惡心人了!
在雲南知府的調度下,十幾個縣聯合,將盤踞在雲南最大的一夥拐子給揪了出來。
同時,根據拐子提供的下線或買家名單,雲南知府給其他州府去了不少公函,在他們的協助下,陸續解救出了不少被拐賣的良家女子。
雖然這場救援對於有些人太遲了,有不少女子因這夥人的拐賣已經香消玉殞,但是,遲到總比不到好。
最起碼,可以讓那些還惦記著她們的親人,得到一份答案或者解脫。
……
然而,案情的勘破,並不代表著那些苦主的苦難到此結束。
這日,鄭晴琅正在女子私塾整理這幾個月的賬目,馬老二領著身穿常服的韓知縣走了進來。
“老夫人事忙,也不知道本官這不速之客來的是不是時候啊?”
鄭晴琅聽見這爽朗的話音,從賬冊裏抬起頭來,瞧見是韓知縣,忙起身迎了上去。
“貴客到來,有失遠迎,萬望勿怪。”
兩人賓主坐定後,敘了一番寒溫後,自然而然聊到了趙家村的事。
鄭晴琅自從趙家村一幹罪犯移交出宜良縣後,便回了村裏,因此,對於相關的消息有些滯後。
因問道,“後麵趙豐收等一幹人是如何處置的?”
韓知縣已經拿到判詞,雖還未對外公布,卻不妨對未來親家奶奶說。
“宜良縣這邊的,趙豐收、趙世傑等五名主犯,判了斬立決,隻待朝審核定,便可處斬。剩餘一幹從犯,發還原籍,依律處以杖刑、鞭笞、枷號等。”
鄭晴琅聽到主犯判了死刑,心下十分解氣,不由得叫了一聲好。
韓知縣見她如此反應,與往日與人為善的溫和做派十分不同,不由得問道,“老夫人一向慈悲為懷,倒難得見你有如此視生命如草芥的時候。”
鄭晴琅搖頭解釋道,“非我視生命如草芥,而是那些人視生命如草芥,也由不得旁人將他們視作草芥了。”
說完,內心暗忖,這種人就該是這種下場,把人不當人,當貨物一樣售賣,那就讓他們也當不成人!
韓知縣深覺對方說得有理,微微頷首後,答道,“也是,雖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但為善也要因人而異,不然,善便不算善了。”
鄭晴琅見對方說得合心意,笑了笑,也投桃報李,奉承起對方來。
“此次案情重大,聽說涉及好幾個州府,韓大人今年的考評可就不用愁了,必定是優等,看來明年有望往上一升呐!”
原是玩笑話,不料卻勾起對方的愁腸來。
他苦澀一笑道,“慚愧慚愧,治下竟有如此刁民作惡,為害良民百姓數十載,韓某卻渾渾噩噩,一無所覺,上官不明文申斥,已是萬幸,哪裏敢提升遷,老夫人休要拿話臊本官了。”
鄭晴琅倒沒想到這點,尷尬一笑,隨即諫言道,“既如此,豈不聞‘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那後衙眾多苦主,韓大人可費心周全,便是將功補過了。”
提到這個,韓知縣臉色一喜,此話正合他今日造訪來意。
於是,他又假意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亡羊補牢是好計,奈何這牢可不好補呀。我這陣子正為這個頭疼哩。”
鄭晴琅微微挑眉,好奇問道,“此話從何說起,不是已經通知了苦主親屬過來認親領回了麽?可是趙家村的人又從中作梗了?”
韓知縣搖搖頭,“一言難盡,且聽我細細道來。”
接著,他便詳盡說起了那三十二個受害者的情況。
這第一等最容易周全的,便是其中八個尚不足十三歲的苦主。
她們均因年紀尚小,萬幸還沒同趙家村人結親,雙方羈絆不深。
又兼趙家村“虐待童養媳”的老傳統,這八個女娃吃了不少苦頭,所以對趙家村毫不留戀,一心隻想遠離。
如今,已經有五個聯係到親屬了,隻待其家人帶著戶帖過來,雙方認親無誤,便可將人帶走。
剩餘三個說不清自己來處的,暫時移送到慈幼局,等她們想起來曆,或者是從落網的拐子口中問出什麽來,再幫忙通知親人。
第二等呢,便是那已經嫁入趙家村,但沒有生育子女的,共有四名。
有一位忠貞不二的,說什麽“好女不侍二夫”的,執意要繼續待在趙家村的,官府憑她願意,也不強遣回本籍,隻是重新登記了戶籍信息,令她不再是沒有登記在冊的流民。
其餘三位打死不願意留在趙家村的,便同第一等的那些一樣,有親人的通知親人領回,無親人也是暫居慈幼局。
最難辦的便是後麵這二十個。
她們都為趙家村某個男人生下了兒女,年紀大的,已經將近四十,連孫兒都有了,儼然已經成為了趙家村的一份子。
對於那些不願拋夫棄子,返回原鄉的,同樣好辦,給登記在冊,也就了事了。
尷尬的是,有十五個婦人,妾心如鐵,憑誰來勸,也絕不回歸夫家,逼得韓知縣這邊隻得判了義絕。
站在一地父母官的角度,若是那些被拐的婦人願意重新回到夫家,侍奉公婆,教養子嗣,他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那些小家的男人都犯了事,若再少一個掌管家事的婦人,隻剩下一些老幼孤寡,那些家庭就岌岌可危了。
隻有每一個小家安定了,他的治下也才算太平。
再有一點,便是這十五個婦人,因為被拐時日久遠,多不能想起自己原先的來曆,無法遣送回原籍,最終隻能寄托於官府的幫助,否則流離失所。
因此,說到這裏,韓知縣忍不住開始感歎了。
“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些婦人雖要了義絕,但她們遠離家鄉多年,同娘家那邊親情淡薄,恐不能融入。在本官看來,還不如留在夫家,侍奉公婆,教養子女,好歹成全了自己一段後福。拋夫棄子回歸娘家,豈知滄海桑田,人心已變,還不如將錯就錯……”
話未聽完,鄭晴琅的內心已經怒火翻滾,她盡量控製住自己的語氣,插話道。
“哼,將錯就錯,真是說得輕巧。那些個婦人的前半生,被無情拐賣、被辱罵毆打、被迫成親、被迫生下不情願誕育的子女……好不容易後半生迎來了救贖,可以脫離苦海了,卻又勸她跳回去,這是什麽道理?”
她承認,韓知縣的顧慮有那麽一點點合理,他或許真的是為那些婦人的未來考慮,但是,同為女性,她覺得,這種將錯就錯的想法太惡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