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聽到這話傻眼了,心裏立即將那老頭子給吐槽了一遍。
因為這老頭不講武德啊,昨天才答應的好好的,轉眼就把自己賣了。
“葉總,你放心,按照你的要求,關於你捐款的事,我們並沒有宣傳出去,目前也就隻有我們少數人知道。”
聽到這位劉鎮長的話,葉楓這才放心下來,他可不想再次出名了。
“那就好!我可不想再次出名了。”
葉楓無奈的笑道。
“哈哈!葉總,這個你放心,我們知道你擔心的是什麽。”
“葉總,今天過來,我確實是抱著請教的想法來的。”
“葉總,我來到我們鎮裏也就不到三個月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裏,我對我們鎮裏產業也做了一個大概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非常的不好,我們整個鎮,算得上企業的不到五家,其中還有三家還是屬於礦產企業。”
“唯一的一家其他企業還是一家磚瓦廠,可以說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那是一家都沒有。”
“整個鎮裏,員工超過五十人的企業更是一家都沒有。”
“其實我們鎮裏的資源並不差,像中藥方麵,我們鎮是整個縣的主要種植區。”
“雖然說我們鎮是一個農業鎮,但是在這相關的農業產值方麵,並沒有突出。”
“葉總你也是一名高學曆高成就的企業家,不知道在這一方麵有沒有一些好的建議?”
葉楓聽到這話,心裏再次吐槽了起來。
果然是當官的,這說話的藝術,真是絕了,看似在請教,其實就是在拉投資。
葉楓也開始沉思了起來。
說實話,其實自己老家的農業資源確實挺豐富的。
關鍵點就是在於銷路問題,就是這個銷路沒有打開,另外一個就是品質問題。
品質參差不齊,每家的都不一樣。
葉楓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後,出聲道:“劉鎮長,就像您說的,我們鎮裏的農業資源還是挺豐富的。”
“農產品種類也挺多的,至於為什麽做不出來,我發表一下個人的一點拙見。”
“主要原因有那麽幾點,一個是銷路沒有打開,我們的農產品也就在附近流通,連縣城都出不了。”
“一個是雖然種類多,但是產量並不高,並且品質也不穩定,每家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品質。”
“再一個就是沒有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品質可控化,每家每村都是隨便種一點。”
“如果要想形成產業化,那麽就要去雜留精,比如說某兩個村專門種植這個天麻,采用統一的種植標準,這樣不但能夠形成規模,也能保證品質。”
“另外又安排兩個村專門種植這個花生和大豆,又或者專門種植玉米。”
“總之就是要形成規模化,如果形成了規模化,那麽這個銷路自然也就打開了。”
“甚至在這個銷路方麵我也能夠發揮自己的一點力量。”
其實前麵葉楓說的那些都不是重點,他最後的那一句話才是重點。
作為主管經濟的鎮長,這位劉鎮長自然也明白葉楓最後那一句才是重點。
葉楓的意思也非常的明白,那就是我可以幫鎮裏,也可以來鎮裏投資。
前提是你給我把品質弄起來,你們是想種花生也好,還是種土豆也好,又或者是種紅薯也好,是果樹也好。
隻要你給我把這個品質搞上來,並且達到一定的產量,我就可以在鎮裏投資建廠,幫忙帶動家鄉的發展。
“多謝葉總給出的建議,那葉總認為,鎮裏應該著重於哪幾個方麵的農業產品呢?”
“像紅薯、花生、玉米還有我們本地的柚子,還有葡萄,好像都不錯。”
“多謝葉總的建議,我回去就組織鎮裏的同誌開會討論這可行性。”
“我就不打擾葉總你休息了。”
“劉鎮長,客氣了,我也沒有提出什麽有用的意見,沒有給劉鎮長添亂就好。”
“哈哈!葉總,你這就太過謙虛了。”
“葉總,留步!”
【房遺直:你們明白葉楓剛剛說的那些話的意思嗎,能不能解釋一下,我怎麽聽的雲裏霧裏的。】
【朱標:不是很明白,好像是建議鎮裏推廣那個紅薯、花生、玉米、柚子以及葡萄的種植。】
【程處亮:他的建議那個鎮長會聽嗎?】
【朱棣:葉楓,你能給我解釋一下那個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是什麽意思嗎?】
【劉徹:沒錯,葉楓,你能夠給我們說說這三個化的意思是什麽嗎,分別又代表了什麽?】
......
重新回到二樓的葉楓看到直播間眾人的詢問,吃了幾口葡萄以後,這才開口。
“諸位,這應該很好理解吧。”
“我們就拿這紅薯來舉例吧。”
“所謂的產業化,就是把這個紅薯當做一種產品來進行種植,也就是說它不再是莊稼,不再是糧食,而是一種商品。”
“而這個規模化就更加簡單了,但就是大規模的種植,幾個村或者整個鎮都是以種植這個紅薯為主,就是形成大規模的種植。”
“最後這個品質化,也很簡單,就是保證種出來的紅薯品質,就是保證每個地方種出來的紅薯都是非常好的,而不是歪瓜裂棗。”
“而是你家的非常好,他家的非常差,要做到每家種出來的都是一樣的。”
“比如說要求每個紅薯達到直徑多少,重量多少才算合格。”
“這個就是品質化。”
“如果說整個鎮子種出來的紅薯都非常的好,口感也非常的好,而產量又穩定,那麽自然就能夠很好的銷售出去。”
“如果達到了我剛剛說的這三個要求,那麽這裏就可以成為我旗下食品加工廠的原料原產地供應地。”
“甚至可以直接在這裏建立一個分廠,那麽不就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就業。”
“同時也能提高當地百姓的經濟收入,這就是商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一個作用。”
“百姓們將這紅薯種出來,而我花錢收購他們種出來的紅薯,然後我在建立工廠進行加工這紅薯,接著再銷售到全國各地。”
“而我建立起來的這個工廠是不是需要工人,這就給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
“如果在家就能賺到錢,那麽誰又願意遠走他鄉呢。”
因為這老頭不講武德啊,昨天才答應的好好的,轉眼就把自己賣了。
“葉總,你放心,按照你的要求,關於你捐款的事,我們並沒有宣傳出去,目前也就隻有我們少數人知道。”
聽到這位劉鎮長的話,葉楓這才放心下來,他可不想再次出名了。
“那就好!我可不想再次出名了。”
葉楓無奈的笑道。
“哈哈!葉總,這個你放心,我們知道你擔心的是什麽。”
“葉總,今天過來,我確實是抱著請教的想法來的。”
“葉總,我來到我們鎮裏也就不到三個月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裏,我對我們鎮裏產業也做了一個大概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非常的不好,我們整個鎮,算得上企業的不到五家,其中還有三家還是屬於礦產企業。”
“唯一的一家其他企業還是一家磚瓦廠,可以說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那是一家都沒有。”
“整個鎮裏,員工超過五十人的企業更是一家都沒有。”
“其實我們鎮裏的資源並不差,像中藥方麵,我們鎮是整個縣的主要種植區。”
“雖然說我們鎮是一個農業鎮,但是在這相關的農業產值方麵,並沒有突出。”
“葉總你也是一名高學曆高成就的企業家,不知道在這一方麵有沒有一些好的建議?”
葉楓聽到這話,心裏再次吐槽了起來。
果然是當官的,這說話的藝術,真是絕了,看似在請教,其實就是在拉投資。
葉楓也開始沉思了起來。
說實話,其實自己老家的農業資源確實挺豐富的。
關鍵點就是在於銷路問題,就是這個銷路沒有打開,另外一個就是品質問題。
品質參差不齊,每家的都不一樣。
葉楓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後,出聲道:“劉鎮長,就像您說的,我們鎮裏的農業資源還是挺豐富的。”
“農產品種類也挺多的,至於為什麽做不出來,我發表一下個人的一點拙見。”
“主要原因有那麽幾點,一個是銷路沒有打開,我們的農產品也就在附近流通,連縣城都出不了。”
“一個是雖然種類多,但是產量並不高,並且品質也不穩定,每家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品質。”
“再一個就是沒有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品質可控化,每家每村都是隨便種一點。”
“如果要想形成產業化,那麽就要去雜留精,比如說某兩個村專門種植這個天麻,采用統一的種植標準,這樣不但能夠形成規模,也能保證品質。”
“另外又安排兩個村專門種植這個花生和大豆,又或者專門種植玉米。”
“總之就是要形成規模化,如果形成了規模化,那麽這個銷路自然也就打開了。”
“甚至在這個銷路方麵我也能夠發揮自己的一點力量。”
其實前麵葉楓說的那些都不是重點,他最後的那一句話才是重點。
作為主管經濟的鎮長,這位劉鎮長自然也明白葉楓最後那一句才是重點。
葉楓的意思也非常的明白,那就是我可以幫鎮裏,也可以來鎮裏投資。
前提是你給我把品質弄起來,你們是想種花生也好,還是種土豆也好,又或者是種紅薯也好,是果樹也好。
隻要你給我把這個品質搞上來,並且達到一定的產量,我就可以在鎮裏投資建廠,幫忙帶動家鄉的發展。
“多謝葉總給出的建議,那葉總認為,鎮裏應該著重於哪幾個方麵的農業產品呢?”
“像紅薯、花生、玉米還有我們本地的柚子,還有葡萄,好像都不錯。”
“多謝葉總的建議,我回去就組織鎮裏的同誌開會討論這可行性。”
“我就不打擾葉總你休息了。”
“劉鎮長,客氣了,我也沒有提出什麽有用的意見,沒有給劉鎮長添亂就好。”
“哈哈!葉總,你這就太過謙虛了。”
“葉總,留步!”
【房遺直:你們明白葉楓剛剛說的那些話的意思嗎,能不能解釋一下,我怎麽聽的雲裏霧裏的。】
【朱標:不是很明白,好像是建議鎮裏推廣那個紅薯、花生、玉米、柚子以及葡萄的種植。】
【程處亮:他的建議那個鎮長會聽嗎?】
【朱棣:葉楓,你能給我解釋一下那個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是什麽意思嗎?】
【劉徹:沒錯,葉楓,你能夠給我們說說這三個化的意思是什麽嗎,分別又代表了什麽?】
......
重新回到二樓的葉楓看到直播間眾人的詢問,吃了幾口葡萄以後,這才開口。
“諸位,這應該很好理解吧。”
“我們就拿這紅薯來舉例吧。”
“所謂的產業化,就是把這個紅薯當做一種產品來進行種植,也就是說它不再是莊稼,不再是糧食,而是一種商品。”
“而這個規模化就更加簡單了,但就是大規模的種植,幾個村或者整個鎮都是以種植這個紅薯為主,就是形成大規模的種植。”
“最後這個品質化,也很簡單,就是保證種出來的紅薯品質,就是保證每個地方種出來的紅薯都是非常好的,而不是歪瓜裂棗。”
“而是你家的非常好,他家的非常差,要做到每家種出來的都是一樣的。”
“比如說要求每個紅薯達到直徑多少,重量多少才算合格。”
“這個就是品質化。”
“如果說整個鎮子種出來的紅薯都非常的好,口感也非常的好,而產量又穩定,那麽自然就能夠很好的銷售出去。”
“如果達到了我剛剛說的這三個要求,那麽這裏就可以成為我旗下食品加工廠的原料原產地供應地。”
“甚至可以直接在這裏建立一個分廠,那麽不就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就業。”
“同時也能提高當地百姓的經濟收入,這就是商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一個作用。”
“百姓們將這紅薯種出來,而我花錢收購他們種出來的紅薯,然後我在建立工廠進行加工這紅薯,接著再銷售到全國各地。”
“而我建立起來的這個工廠是不是需要工人,這就給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
“如果在家就能賺到錢,那麽誰又願意遠走他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