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霓裳羽衣曲》
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者:愛吃餛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小時候的李隆基,舊唐書中是這麽描述:李隆基,多才多藝,特別是在音律方麵更是出眾的很。
與後來的宋徽宗有的一比,隻是唯一不同的是,李隆基比宋徽宗多了一項政治才能。】
宋徽宗趙佶這可就不樂意了。
唐玄宗此人趙佶承認他音律出眾,可哪有自己多才多藝啊!
政治才能這些哪一個當了皇帝的人不會?
他隻是……
他隻是……
趙吉想的想,連平時最喜愛的書畫都沒有興趣欣賞了。
這後世之人實在是懂得如何殺人誅心的。
就算後來有什麽靖康之恥,可這不是還沒發生嗎?
他又不能預料得到金人如此猖狂,所以這又關他什麽事。
他現在知道了,不是已經努力的在改了嗎?
可趙佶不知道,在看了天幕之後,民間的百姓們有多動蕩。
百姓們之所以懼怕朝廷,願意聽朝廷的,就是想要過安生的日子,不要有戰亂。
可在明知道金人會南下屠殺他們這些人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做到無動於衷。
所以,遠在汴京的他們不知道那些邊境的百姓們此時紛紛都有了推翻朝廷之心了。
趙佶雖然說是在改,可憑借著他的能力,是沒有人聽的。
那些朝堂上的大臣,自然也不希望落到那種地步,畢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可他們也清楚知道如今他們的皇帝有多麽的糊塗,就像天幕所說的,現在的皇帝適合當一個寄情於山水之間的文人墨客,卻並不適合做皇帝。
所以,現在他們都在計劃著要換一個皇帝呢。
隻是,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而已,要不然宋徽宗又豈能安然的坐在他的龍椅之上指指點點。
不得不說,在這一刻,那些官員和百姓們都想到了一起。
……
李隆基在楊玉環的伺候下喝下平心寧神的藥,聽到現在天幕說的這些,他也無法反駁。
《霓裳羽衣曲》有貴妃伴舞的時候才是它最動聽的時候。
李隆基之所以喜愛楊玉環,除了她漂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很合自己心意。
不,或者說是靈魂。
當年的梅妃江采萍也是一個極為善舞的女子,可在李隆基寵幸過她一段時間之後就覺得索然無味,畢竟梅妃雖然精通舞蹈,可太過清冷 。
所以,在楊玉環進宮來之後,李隆基就漸漸忘卻了她。
每每看到玉環的舞蹈,總是能激發李隆基的創作之心。
這樣的知音之人,又怎能讓李隆基不寵愛!
至於帝王之術,他不得不承認,好像現在自己的確有些荒唐了些。
可作為一個皇帝,他前幾十年已經那樣敬業了,如今享受一點不應該嗎?
李隆基這樣的想法無人得知,就連他旁邊的楊玉環都不知道。
《霓裳羽衣曲》的確是楊玉環見過的巔峰之作。
當年,陛下編奏著這首曲目的時候,楊玉環第一次聽到當真是久久不能平靜。
有那一瞬間,甚至都對眼前這個比他大了許多的九五之尊動了心思。
可惜,在撞見他與自家姐姐的奸情,又把自己幾次三番的趕回家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那些小女兒的情思。
不可否認,天幕說的的確是對的。
在楊玉環沒有進皇宮之前的記憶裏,大唐的皇帝是個文韜武略,堪比太宗之人。
可惜,在她進宮之後見到的陛下就已經不是她小時候印象中的那副樣子了。
無緣得見陛下年輕時的樣子,讓楊玉環有些微微的遺憾。
她崇拜的尊崇的一直都是年輕的那個李隆基,而不是如今的這個昏君。
【他的父親就是武則天的四子李旦,當時武則天廢掉皇帝李顯之後,改立的皇帝。
可惜,在李隆基五歲那年被武則天廢掉了。
從此,李隆基就被幽禁在深宮之中,一關就是七年。
八歲那年,李隆基的母親就被武則天召見,從此人間蒸發。
小小的他急著找母親,可他的父親卻對於母親的失蹤隻字不敢提。
這也或許是李隆基關於權力最早的直觀印象。
“權利”能讓一個人悄無聲息的消失,“權利”也能讓人閉嘴。
這段恐怖而壓抑的幽禁生涯,在李隆基的性格中插入了一絲冷酷和對權力的執著。
從此,小小的李隆基給自己改了一個小名叫阿滿,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的”那個曹阿滿的阿滿。】
曹操看到這裏有一瞬間的無奈。
很好,把名字碰到他的身上來了。
曹操左右手同時抱著一個美人,時不時的喝一口她們喂過來的美酒,簡直快哉!
……
嬴政點了點頭。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來這人的性格應當是怎麽樣的!”
“寧願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這樣的人是一個極端自我的人。
在沒有人觸碰到他底線的時候,他可以和你是朋友。
可一旦有人觸碰到他底線,那麽他將是一匹惡狼,反手就會把身邊的人撕下一塊肉來。
這樣的人適合做皇帝。
畢竟,皇帝,寡人也……
典型的精致利己。
可對除了他以外的人來說,就是一場時刻都需要注意著的災難。
他們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惹這人不高興,頭上的那把刀就會落到他們的頸上。
戰戰兢兢,會使得那些真正的忠誠之人不敢直言,也會讓小人得誌。
其實作為一個帝王,性格太過極端是不好的,這樣很容易出事情,就好像當初的他一樣。
【在李隆基十六歲那年,奶奶武則天終於退位,大伯李顯繼承當了皇帝,李隆基終於得見天日。
李顯先是讓李隆基擔任了尚攆奉禦,負責管馬,接著把李隆基調離了京城,做了潞州別駕。
這兩年的外放生涯史書上記錄不詳。
後來李顯駕崩,韋皇後把控了朝政。
當時,二十五歲的李隆基站出來,拉攏了一部分宮廷禁軍,一鼓作氣殺進皇宮,誅殺了韋氏一族,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推上了皇位,李隆基自己成了太子。
沒過多久,李旦讓位李隆基當了皇帝。
這就是血腥的《唐隆政變》。】
與後來的宋徽宗有的一比,隻是唯一不同的是,李隆基比宋徽宗多了一項政治才能。】
宋徽宗趙佶這可就不樂意了。
唐玄宗此人趙佶承認他音律出眾,可哪有自己多才多藝啊!
政治才能這些哪一個當了皇帝的人不會?
他隻是……
他隻是……
趙吉想的想,連平時最喜愛的書畫都沒有興趣欣賞了。
這後世之人實在是懂得如何殺人誅心的。
就算後來有什麽靖康之恥,可這不是還沒發生嗎?
他又不能預料得到金人如此猖狂,所以這又關他什麽事。
他現在知道了,不是已經努力的在改了嗎?
可趙佶不知道,在看了天幕之後,民間的百姓們有多動蕩。
百姓們之所以懼怕朝廷,願意聽朝廷的,就是想要過安生的日子,不要有戰亂。
可在明知道金人會南下屠殺他們這些人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做到無動於衷。
所以,遠在汴京的他們不知道那些邊境的百姓們此時紛紛都有了推翻朝廷之心了。
趙佶雖然說是在改,可憑借著他的能力,是沒有人聽的。
那些朝堂上的大臣,自然也不希望落到那種地步,畢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可他們也清楚知道如今他們的皇帝有多麽的糊塗,就像天幕所說的,現在的皇帝適合當一個寄情於山水之間的文人墨客,卻並不適合做皇帝。
所以,現在他們都在計劃著要換一個皇帝呢。
隻是,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而已,要不然宋徽宗又豈能安然的坐在他的龍椅之上指指點點。
不得不說,在這一刻,那些官員和百姓們都想到了一起。
……
李隆基在楊玉環的伺候下喝下平心寧神的藥,聽到現在天幕說的這些,他也無法反駁。
《霓裳羽衣曲》有貴妃伴舞的時候才是它最動聽的時候。
李隆基之所以喜愛楊玉環,除了她漂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很合自己心意。
不,或者說是靈魂。
當年的梅妃江采萍也是一個極為善舞的女子,可在李隆基寵幸過她一段時間之後就覺得索然無味,畢竟梅妃雖然精通舞蹈,可太過清冷 。
所以,在楊玉環進宮來之後,李隆基就漸漸忘卻了她。
每每看到玉環的舞蹈,總是能激發李隆基的創作之心。
這樣的知音之人,又怎能讓李隆基不寵愛!
至於帝王之術,他不得不承認,好像現在自己的確有些荒唐了些。
可作為一個皇帝,他前幾十年已經那樣敬業了,如今享受一點不應該嗎?
李隆基這樣的想法無人得知,就連他旁邊的楊玉環都不知道。
《霓裳羽衣曲》的確是楊玉環見過的巔峰之作。
當年,陛下編奏著這首曲目的時候,楊玉環第一次聽到當真是久久不能平靜。
有那一瞬間,甚至都對眼前這個比他大了許多的九五之尊動了心思。
可惜,在撞見他與自家姐姐的奸情,又把自己幾次三番的趕回家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那些小女兒的情思。
不可否認,天幕說的的確是對的。
在楊玉環沒有進皇宮之前的記憶裏,大唐的皇帝是個文韜武略,堪比太宗之人。
可惜,在她進宮之後見到的陛下就已經不是她小時候印象中的那副樣子了。
無緣得見陛下年輕時的樣子,讓楊玉環有些微微的遺憾。
她崇拜的尊崇的一直都是年輕的那個李隆基,而不是如今的這個昏君。
【他的父親就是武則天的四子李旦,當時武則天廢掉皇帝李顯之後,改立的皇帝。
可惜,在李隆基五歲那年被武則天廢掉了。
從此,李隆基就被幽禁在深宮之中,一關就是七年。
八歲那年,李隆基的母親就被武則天召見,從此人間蒸發。
小小的他急著找母親,可他的父親卻對於母親的失蹤隻字不敢提。
這也或許是李隆基關於權力最早的直觀印象。
“權利”能讓一個人悄無聲息的消失,“權利”也能讓人閉嘴。
這段恐怖而壓抑的幽禁生涯,在李隆基的性格中插入了一絲冷酷和對權力的執著。
從此,小小的李隆基給自己改了一個小名叫阿滿,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的”那個曹阿滿的阿滿。】
曹操看到這裏有一瞬間的無奈。
很好,把名字碰到他的身上來了。
曹操左右手同時抱著一個美人,時不時的喝一口她們喂過來的美酒,簡直快哉!
……
嬴政點了點頭。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來這人的性格應當是怎麽樣的!”
“寧願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這樣的人是一個極端自我的人。
在沒有人觸碰到他底線的時候,他可以和你是朋友。
可一旦有人觸碰到他底線,那麽他將是一匹惡狼,反手就會把身邊的人撕下一塊肉來。
這樣的人適合做皇帝。
畢竟,皇帝,寡人也……
典型的精致利己。
可對除了他以外的人來說,就是一場時刻都需要注意著的災難。
他們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惹這人不高興,頭上的那把刀就會落到他們的頸上。
戰戰兢兢,會使得那些真正的忠誠之人不敢直言,也會讓小人得誌。
其實作為一個帝王,性格太過極端是不好的,這樣很容易出事情,就好像當初的他一樣。
【在李隆基十六歲那年,奶奶武則天終於退位,大伯李顯繼承當了皇帝,李隆基終於得見天日。
李顯先是讓李隆基擔任了尚攆奉禦,負責管馬,接著把李隆基調離了京城,做了潞州別駕。
這兩年的外放生涯史書上記錄不詳。
後來李顯駕崩,韋皇後把控了朝政。
當時,二十五歲的李隆基站出來,拉攏了一部分宮廷禁軍,一鼓作氣殺進皇宮,誅殺了韋氏一族,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推上了皇位,李隆基自己成了太子。
沒過多久,李旦讓位李隆基當了皇帝。
這就是血腥的《唐隆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