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差點兒失之交臂
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者:愛吃餛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一波三折的還真的是挺考驗人心的!”
不過,什麽人都敢對他們大漢的人動手,是不是有些太不把他們大漢放在眼裏了!
這一刻,劉邦,劉恒,劉啟他們三代帝王都想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果然還是他們不夠努力,才讓後來他們大漢的人被那些蠻夷這麽欺負。
若是再努力一點,把大漢的威名傳出去,那些他們聽都沒有聽說的國家怎麽可能會敢扣押他們大漢的人!
劉恒目光微動,把目光轉向劉啟。
“太子,以後這大漢天下就靠你了,朕也不說你能做到像你兒子那樣,但至少不能扯他的後腿。”
劉啟……
父皇,我真的是你的兒子嗎?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
難道父皇就這麽對自己沒有信心嗎?
等以後自己登基了,就做不到像他那兒子劉徹那樣嗎?
劉啟覺得他父皇真的是小瞧自己了……
劉恒如果知道劉啟的心中是怎麽想的的話,他肯定要倪視的看他一眼,然後回他一句“你自己什麽人,你自己不知道嗎?”
當然也不怪劉恒這麽想,他根本沒有對劉啟抱有任何幻想他的這個兒子能做到像他孫子那樣的地步。
實在是自己的兒子自己了解。
他能有幾斤幾兩劉恒是再清楚不過了。
太子當一個守成之君沒有任何問題,可他沒有那種大刀闊斧改革的霸氣。
而且就算他有,現在的大漢也不允許這麽做!
如今的大漢也隻比開國時好一點點。
當年,呂後把持朝政,呂氏一的外戚更是在外胡作非為。
又有後來的叛亂,劉恒上位之後勤勤懇懇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大漢才恢複了一點生息,所以現在的他們雖然也可以出兵,但是若想打勝匈奴就有點懸。
這些種種的原因導致了劉恒對劉啟的期望就是讓他做一個守成之君,守住大漢的基業,讓大漢富庶起來,到他兒子的時候可以有底氣與匈奴一戰。
這種淺顯的問題劉奇怎麽會不知道。
雖然對於父皇對自己沒有信心略有微詞,但他心裏也清楚自己是什麽樣的人。
但也正如劉恒所想,劉啟並不打算改變什麽。
且不說他自己有沒有那個決心,現在大漢有沒有這個能力?就說說自己要動的話,到時候這大漢的天下還會不會像原來那樣子?
像這樣不確定的事情,劉啟不敢肯定,所以他也不敢去賭。
隻是劉啟有時候在想,這件事情難道就一定要是他那個叫劉徹的兒子才能去完成嗎?
說實話,在聽到劉徹晚年的昏庸之後,劉啟是有一點心戚戚的。
他時常在想,若是劉徹早一點退位的話,會不會就沒有逼死兒子皇後的這些事情發生了?
最後竟然差一點讓整個大漢後繼無人,他可能也是意識到這種問題,所以扶持了才幾歲的幼子登基。
隻差一步,真的就隻差那一步劉徹就會錯失千古一地的名稱。
劉啟不敢想象,才幾歲的孩子,坐上皇帝之位之後這個大漢的江山會是什麽樣子的?
劉恒看著太子沉思的模樣,他微微一頓,而後問道:“你在想些什麽?”
“父皇,你說難道真的上天就規定了一定要兒臣這個叫劉徹的兒子做皇帝嗎?”
現在劉啟的愛妾是叫栗姬,現在他的東宮中也就恰好栗姬懷有身孕。
劉啟不知道這個孩子是男是女,但是他還是十分欣喜的。
如果是個兒子的話,劉啟認為,在他登基之後,應該是會側立栗姬的孩子為太子。
所以劉啟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麽最後成為皇帝的會是他的第十子?
他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再冊立太子,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劉徹是在第一任太子被廢之後冊立的。
劉恒!!!
嗬嗬,這真是個好問題。
難道一定要劉徹坐上皇帝之後才能做這些事情?
這個劉恒怎麽知道?
還真是搞笑。
劉恒覺得自己就是個皇帝,又不是神人,怎麽可能會預料這些?
“這個問題朕又怎麽知道?”
劉恒倪了他一眼。
就這一眼,太子在想什麽劉恒就心中已經明白了。
他不得不出聲打斷劉啟那個有些不靠譜的想法。
“不管是不是上天注定,但你敢說換了一個人,他能做到這種地步嗎?太子,像這樣的事情是不能靠賭的。”
有的時候“上天注定”一詞是真的很玄妙的。
或許換了一個人,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有的時候,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最終是由環境,性格與無數的意外鑄成的,並不是說換一個人就能複製同樣的路。
劉恒知道劉啟的意思,無非就是他想試試最後做皇帝的不是劉徹而已。
因為從天幕說的這些來看,劉徹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娶了一個好皇後,皇後給他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嫁妝——衛青,霍去病。
恐怕在他看來,有了這兩個人,任何帝王都能做到如此。
可劉恒不這麽認為。
所以太子這樣異想天開的想法還是趁早打消的好。
劉徹可不知道他還沒有出生,他以後的帝位就差一點兒失之交臂。
……
【原來羌人也已成為了匈奴的附庸,幸虧匈部落單於突然離世,造成了匈奴的內亂,張騫和堂邑父這才得以趁亂逃脫,最終於公元前126年返回長安。】
呼——
張騫的這一趟西域之行總算是結束了,看得他們所有人都覺得憋屈死了。
這樣十死九生的事情,簡直頃刻間就打消了許多人要出去的想法。
就連李太白這樣瀟灑的人此時也對張騫這人肅然起敬。
一波接一波,每次都是能要他命的程度,信念不夠堅強,怕是真的會崩潰。
“126年,這麽說,還有十年之久。”
劉徹輕歎一口氣,行吧,十年就十年。
他還在想著這張騫什麽時候回來,自己拿著他的地圖去攻打匈奴呢,結果還有十年之久。
不過,十年也夠他準備的了。
【全程一共經曆了13年之久,此次遠行雖然沒能達到聯盟的目的,但是相比於合擊匈奴的意義更加重大,不僅讓漢朝對西域中國有了初步的了解,還與中亞和西亞以及印度等國有的密切的聯係。
《史記》中以“鑿空”一詞進行了準確的形容。
張騫之後把所了解到的各國情況向漢武帝做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包括城市人口,兵力以及特產等相關事項,因功受封太中大夫,三年後又被封為博望侯。】
不過,什麽人都敢對他們大漢的人動手,是不是有些太不把他們大漢放在眼裏了!
這一刻,劉邦,劉恒,劉啟他們三代帝王都想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果然還是他們不夠努力,才讓後來他們大漢的人被那些蠻夷這麽欺負。
若是再努力一點,把大漢的威名傳出去,那些他們聽都沒有聽說的國家怎麽可能會敢扣押他們大漢的人!
劉恒目光微動,把目光轉向劉啟。
“太子,以後這大漢天下就靠你了,朕也不說你能做到像你兒子那樣,但至少不能扯他的後腿。”
劉啟……
父皇,我真的是你的兒子嗎?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
難道父皇就這麽對自己沒有信心嗎?
等以後自己登基了,就做不到像他那兒子劉徹那樣嗎?
劉啟覺得他父皇真的是小瞧自己了……
劉恒如果知道劉啟的心中是怎麽想的的話,他肯定要倪視的看他一眼,然後回他一句“你自己什麽人,你自己不知道嗎?”
當然也不怪劉恒這麽想,他根本沒有對劉啟抱有任何幻想他的這個兒子能做到像他孫子那樣的地步。
實在是自己的兒子自己了解。
他能有幾斤幾兩劉恒是再清楚不過了。
太子當一個守成之君沒有任何問題,可他沒有那種大刀闊斧改革的霸氣。
而且就算他有,現在的大漢也不允許這麽做!
如今的大漢也隻比開國時好一點點。
當年,呂後把持朝政,呂氏一的外戚更是在外胡作非為。
又有後來的叛亂,劉恒上位之後勤勤懇懇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大漢才恢複了一點生息,所以現在的他們雖然也可以出兵,但是若想打勝匈奴就有點懸。
這些種種的原因導致了劉恒對劉啟的期望就是讓他做一個守成之君,守住大漢的基業,讓大漢富庶起來,到他兒子的時候可以有底氣與匈奴一戰。
這種淺顯的問題劉奇怎麽會不知道。
雖然對於父皇對自己沒有信心略有微詞,但他心裏也清楚自己是什麽樣的人。
但也正如劉恒所想,劉啟並不打算改變什麽。
且不說他自己有沒有那個決心,現在大漢有沒有這個能力?就說說自己要動的話,到時候這大漢的天下還會不會像原來那樣子?
像這樣不確定的事情,劉啟不敢肯定,所以他也不敢去賭。
隻是劉啟有時候在想,這件事情難道就一定要是他那個叫劉徹的兒子才能去完成嗎?
說實話,在聽到劉徹晚年的昏庸之後,劉啟是有一點心戚戚的。
他時常在想,若是劉徹早一點退位的話,會不會就沒有逼死兒子皇後的這些事情發生了?
最後竟然差一點讓整個大漢後繼無人,他可能也是意識到這種問題,所以扶持了才幾歲的幼子登基。
隻差一步,真的就隻差那一步劉徹就會錯失千古一地的名稱。
劉啟不敢想象,才幾歲的孩子,坐上皇帝之位之後這個大漢的江山會是什麽樣子的?
劉恒看著太子沉思的模樣,他微微一頓,而後問道:“你在想些什麽?”
“父皇,你說難道真的上天就規定了一定要兒臣這個叫劉徹的兒子做皇帝嗎?”
現在劉啟的愛妾是叫栗姬,現在他的東宮中也就恰好栗姬懷有身孕。
劉啟不知道這個孩子是男是女,但是他還是十分欣喜的。
如果是個兒子的話,劉啟認為,在他登基之後,應該是會側立栗姬的孩子為太子。
所以劉啟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麽最後成為皇帝的會是他的第十子?
他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再冊立太子,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劉徹是在第一任太子被廢之後冊立的。
劉恒!!!
嗬嗬,這真是個好問題。
難道一定要劉徹坐上皇帝之後才能做這些事情?
這個劉恒怎麽知道?
還真是搞笑。
劉恒覺得自己就是個皇帝,又不是神人,怎麽可能會預料這些?
“這個問題朕又怎麽知道?”
劉恒倪了他一眼。
就這一眼,太子在想什麽劉恒就心中已經明白了。
他不得不出聲打斷劉啟那個有些不靠譜的想法。
“不管是不是上天注定,但你敢說換了一個人,他能做到這種地步嗎?太子,像這樣的事情是不能靠賭的。”
有的時候“上天注定”一詞是真的很玄妙的。
或許換了一個人,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有的時候,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最終是由環境,性格與無數的意外鑄成的,並不是說換一個人就能複製同樣的路。
劉恒知道劉啟的意思,無非就是他想試試最後做皇帝的不是劉徹而已。
因為從天幕說的這些來看,劉徹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娶了一個好皇後,皇後給他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嫁妝——衛青,霍去病。
恐怕在他看來,有了這兩個人,任何帝王都能做到如此。
可劉恒不這麽認為。
所以太子這樣異想天開的想法還是趁早打消的好。
劉徹可不知道他還沒有出生,他以後的帝位就差一點兒失之交臂。
……
【原來羌人也已成為了匈奴的附庸,幸虧匈部落單於突然離世,造成了匈奴的內亂,張騫和堂邑父這才得以趁亂逃脫,最終於公元前126年返回長安。】
呼——
張騫的這一趟西域之行總算是結束了,看得他們所有人都覺得憋屈死了。
這樣十死九生的事情,簡直頃刻間就打消了許多人要出去的想法。
就連李太白這樣瀟灑的人此時也對張騫這人肅然起敬。
一波接一波,每次都是能要他命的程度,信念不夠堅強,怕是真的會崩潰。
“126年,這麽說,還有十年之久。”
劉徹輕歎一口氣,行吧,十年就十年。
他還在想著這張騫什麽時候回來,自己拿著他的地圖去攻打匈奴呢,結果還有十年之久。
不過,十年也夠他準備的了。
【全程一共經曆了13年之久,此次遠行雖然沒能達到聯盟的目的,但是相比於合擊匈奴的意義更加重大,不僅讓漢朝對西域中國有了初步的了解,還與中亞和西亞以及印度等國有的密切的聯係。
《史記》中以“鑿空”一詞進行了準確的形容。
張騫之後把所了解到的各國情況向漢武帝做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包括城市人口,兵力以及特產等相關事項,因功受封太中大夫,三年後又被封為博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