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災難……”


    不用說是什麽李世民也能猜得到,肯定就是李隆基這個蠢貨惹的,如果李世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前麵說過的安史之亂。


    可就是因為清楚的知道李世民才憤怒又無力。


    他的大唐啊,他們經過這麽多年來才好不容易繁衍生息的大唐就因為一個蠢貨走到那種地步,幾近滅亡,李世民苦笑不已。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誰說不是呢……”


    “是呀,這句話簡直就是我們這些百姓們最真實的寫照!”


    兩個人都是經曆過這種情況的人,對於這句話的感觸是最深的。


    當年發生饑荒的時候那種場景何嚐就不是這樣的形容,簡直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加的體貼的。


    那些達官貴人之間山珍海味不斷,可在這歡快的場景下卻是一層一層的白骨。


    所以說人和人之間哪裏有什麽共同之處的地方,那恐怕也就隻是他們同樣都是人。


    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是最大的不同,因為他們是人卻活的連畜生都不如。


    說實話,天幕中講到的這個杜甫隻是死了一個孩子就這麽悲痛,可他們呢,他們死的又何止隻是一個孩子。


    那是好幾個,那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那是生下來隻看天命。


    像他們這種人的孩子並不是那麽金貴的,活下來的都是能“活”的。


    所以說他們看到後世那些胖嘟嘟穿的幹幹淨淨的孩子才會那麽羨慕。


    因為那些孩子不用承受這樣的優勝劣汰,他們可以吃飽飯,穿幹淨的衣服,可以上學,可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而自己這樣的時代,能活著便就是好的。


    其實看到這裏眾人也隻是感歎,悲傷並沒有多少,因為這樣的痛苦幾乎是人人都經曆過的。


    哪怕是在皇家的那些皇帝們也隻是搖頭不語,宮裏麵的孩子或許沒有像餓死這樣的人,但是死的隻會更多。


    試問哪一個皇帝沒有經曆過這樣的痛苦……


    隻是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倒是給了他們極大的震撼。


    這也反映了當時那場安史之亂的恐怖和那些達官貴人階級之間的嚴厲和殘酷。


    那些高門之間杯躊交錯,可路邊卻是皚皚的白骨,那些白骨是怎麽來的?


    ……


    【同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它也撕開了整個大唐虛假的繁榮。


    按照《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這八年間唐朝的人口從5000多萬降到了1700多萬。】


    “孽障,這個孽障,朕要殺了他……”


    再次聽到這個數字李世民還是無法釋懷。


    人口從5000萬降到1700萬是怎樣的慘烈。


    整個大唐半數的人口都在這場安史之亂中喪生,就是當年隋末時期各方起義那樣的戰亂也沒有如此的慘烈,李隆基這個孽障是怎麽敢的……


    下麵的魏征聽到這個數字也是滿臉蒼白,這可是他們大唐的人口,是他們大唐的國基,李隆基這人不配為帝,更不配為陛下的子孫。


    ……


    “唉,盛極必衰,也不知道如果那時的皇帝不是李隆基的話大唐會不會有如此慘烈的結果?”


    不過也不一定,趙匡胤暗自沉思,大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早就埋下的隱患。


    各方節度使宛如當地的土皇帝,他們負責著他們地盤的軍事和各種的管轄,這樣大的權利和分封的諸王有何區別。


    試問有這麽大的權利又有幾個人能把持住不心動。


    所以說安史之亂是一場必然的結果,可能換一個皇帝也會有如此的結果,就算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別的人。


    如果想要從根源解決的話就是削弱這些節度使們的權利,可到了玄宗時期的節度使們早就不是皇帝想要削弱就能削弱的。


    ……


    看到這裏趙磊是無法想象杜甫這句話是怎樣的場景,他腦海中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前段時間看到的那個視頻中某些國家發動戰爭後的樣子。


    可這樣的場景好像在古代是十分普遍的,一場戰亂一次天災就有可能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


    隻能說再次慶幸自己投胎到了如此繁華又安定的時代!


    【也就是在期間,杜甫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慘劇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於是就寫下了那不朽的史詩《三吏三別》,其中那篇《石壕吏》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杜甫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是因為該用美好的詩句去記錄淒慘的現實,去表達百姓在曆史變遷中的感受和遭遇。


    張愛玲曾說:“亂世的人沒有真正的家,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對於杜甫來說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


    這話得到了天幕下許多人的讚同。


    在這樣的時代誰又不是走一步算一步呢,有的時候死也算是一種解脫,活著才是最煎熬的,隻要活著他們就會日日擔驚受怕,不知道過了今天還會不會有明天。


    其實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才是平民百姓的最基本的日常。


    誰也不知道哪天就會打仗,而國家一旦打仗受苦的就是他們這些百姓們,所以百姓們最關心的就是和平。


    他們才不會管到底是誰做皇帝,他們想要的隻是和平而已。


    隻要這個皇帝能給他們帶來和平那對他們來說就是好皇帝。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家四處逃亡,最後逃到了鄜州羌村才算安定了下來。


    當他都聽到唐肅宗在靈武繼位的消息後,於是決定隻身前去投奔,結果途中不幸被叛軍俘虜,被押送到了長安。


    杜甫目睹的長安城被叛軍攻破的慘狀,心懷悲憤,從而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公元757年,郭子儀率領大軍來到長安,杜甫趁亂逃了出去,而後又走了整整一個月才找到了唐肅宗。


    此時的杜甫隻穿著兩隻麻鞋,衣服破的雙軸暴露在外麵,跟叫花子沒什麽兩樣。


    杜甫的忠心愛國感動了唐祖宗,於是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這一個官職也是杜甫一生中做的最大的官。


    但是很快杜甫就因為直言不諱被貶了。


    心灰意冷之下,杜甫直接辭官不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餛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餛飩並收藏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