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大義滅親的狠人
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者:愛吃餛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嘖嘖,這個女人果然是個狠人,能做到這一步也真是了不起!”
劉邦懷揣著一種莫名的敬佩如此感歎。
說實話,都說他冷血,但是換做是他來的話他可能是做不到這麽絕情的。
當然了,這也隻是在某些方麵上而已,如果家人真的威脅到他的位置的話他也不會那麽仁慈。
隻是沒有想到一個女人竟然也能做到如此的殺伐果斷。
要是在他死後的皇後也是這樣子的話劉邦也不是不可以放下那些。
終究在劉邦的心中他最在意的還是自己和這天下。
他不是不喜呂雉掌管朝野,他不喜的是呂雉掌管也就罷了偏偏還想打擾他劉姓族人。
這大漢的天下是姓劉不是姓呂,劉邦最不滿的就是這一點。
而被劉邦念叨的呂雉如今看到這一幕又在做什麽呢,她也在反思。
如果自己有這個鄧氏如此的權利的話,會不會做到像她這樣的殺伐果斷,恩怨分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可能。
在呂雉的心中權利重要,家人同樣也重要,所以不管如何他都做不到這樣,天幕所講的那個自己不就是例子嗎。
或許在她成為太後之後大肆的重用呂家的人除了親情之外,或許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但不管怎麽樣呂雉自認為自己也無法做到這麽大義滅親的。
所以也沒有人知道看到這裏後呂雉的心中是怎樣的震驚。
“她難道就一點兒都不顧及親情的嗎?”
難怪後世之人提到這位鄧氏都是稱讚的,同樣都是掌權太後,與另一個自己卻是兩極分化。
原來終究是因為自己的私心害了自己。
……
和呂雉的反省不同,另一個同樣掌權的武則天卻不這麽認為。
當然武則天也是一個冷血的人,她之所以在朝堂上重用武家人考慮到的全是政治上的原因。
在她看來朝堂上那些倚老賣老的臣子們和李家都是她的敵人。
隻有和她同樣一個姓氏的武家才會一心一意的支持自己,所以她不得不仰仗武家人。
武則天抬頭眼神複雜的看著天幕,其實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自己和這位和熹太後的不同之處。
這位被人稱讚的太後之所以敢這麽大義滅親無非也是因為她沒有自己這麽大的野心吧。
【上行下效,她執政時官場廉潔,朝野清政。
她任人唯賢,重用良辰楊震。
在後宮允許班昭議政,在她臨朝稱製執掌大權之後,班昭也成為了她的左膀右臂。
二人珠聯璧,在遇到緊急事件的時候鄧綏更是讓班昭留宿皇宮吃住在一起,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班昭也以自己的智慧成功輔佐鄧綏扭轉了日趨滅亡的東漢,被史學家們稱為閨密幹政,成為了曆史上的一樁美談。
放在現在鄧綏就是一個妥妥的女強人。】
趙磊讚同的點了點頭,說實話,在他的印象中這位和熹太後遠遠沒有呂後和武則天這樣大的名聲。
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兒,要不是看了這個視頻他還不知道東漢還有這麽一位太後。
不過好像唐朝以前的女性地位都挺高的,女子幹政比比皆是。
就大漢都出了好幾個,呂後,竇太後,還有這個鄧綏。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厲害的人物,就這種情況還是後麵皇帝極度嚴防的情況下誕生的。
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就能看得出來宋朝之後把女性打壓的有多厲害。
【她在朝堂之餘還兼通天文算術,注重文化教育,並開創了中國曆史上明文記載的最早官辦男女同校的學校。
這個舉措在中國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存在。
可見鄧綏思想之超前。】
【她曾發現五經傳記中有許多錯字,便召集五經博士到東關校正修訂諸子百家文獻典籍。
被譽為字聖的許慎也參與其中,推動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問世。
同時,她大力支持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最終蔡倫研發出了紙,被後人稱為紙聖。】
“原來如此,這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但真是了不起!”
漢武帝欣慰的點了點頭。
紙的誕生有多重要不用人說都能知道,而這麽重要的東西卻是在他們大漢誕生的。
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是漢武帝還是不得不暗歎一聲此女子是個奇人也。
當然了,對於蔡倫這樣的人才漢武帝也是十分看重的,隻是這樣的人才也得有一個好的領軍人物,要不然就算他造出來了也不會得到重視。
漢武帝才不管是東漢還是西漢,反正都姓劉,他們劉氏天下就這樣出了二聖。
哦,前麵好像說的是三聖。
這可真正的算是前無古人,恐怕後也無來者了,這樣的盛世沒有人會不欣喜驕傲。
【為了解決自然災害,鄧綏破格錄用人才,重用張衡,掌管天文曆算,並研製出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
也因一係列的發明創造,張衡被稱為一代科聖。
由此創造了三聖同朝的現象級盛況。
中國的科技水平可謂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小就有一顆造作精神的張衡抬頭看著天幕滿臉興奮。
鄰居們都說他的喜好是奇淫異巧,難登大雅之堂。
有時候張衡也時常懷疑自己,可如今天幕的這些話又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科聖啊,就問還有誰。
張衡第一次笑的開懷,迎接著眾人複雜的目光又開始埋頭細思起來。
既有了這個稱呼,那他必不負那個“聖”字。
看著又埋頭神神叨叨起來的人周圍的鄰居第一次沒有再用那種已經傻了的眼神看著他。
也不知道是嫉妒還是不該羨慕。
【鄧綏日夜操勞國事,清正愛民,挽救威世。
她執政16年,政績卓著,在她的治理下東漢王朝呈現出小中興的局麵。
即使在封建男權的社會人們也從不吝嗇對她的讚美之情。
公元121年,鄧綏因病逝世,享年41歲,諡號和熹。】
【她雖為一介女流之輩,但她的才能不輸於其他任何男性皇帝。
她的事跡也被視為曆代臨朝太後的典範。
如果慈禧太後有鄧綏十分之一的作為也不至於將清朝帶向滅亡。】
劉邦懷揣著一種莫名的敬佩如此感歎。
說實話,都說他冷血,但是換做是他來的話他可能是做不到這麽絕情的。
當然了,這也隻是在某些方麵上而已,如果家人真的威脅到他的位置的話他也不會那麽仁慈。
隻是沒有想到一個女人竟然也能做到如此的殺伐果斷。
要是在他死後的皇後也是這樣子的話劉邦也不是不可以放下那些。
終究在劉邦的心中他最在意的還是自己和這天下。
他不是不喜呂雉掌管朝野,他不喜的是呂雉掌管也就罷了偏偏還想打擾他劉姓族人。
這大漢的天下是姓劉不是姓呂,劉邦最不滿的就是這一點。
而被劉邦念叨的呂雉如今看到這一幕又在做什麽呢,她也在反思。
如果自己有這個鄧氏如此的權利的話,會不會做到像她這樣的殺伐果斷,恩怨分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可能。
在呂雉的心中權利重要,家人同樣也重要,所以不管如何他都做不到這樣,天幕所講的那個自己不就是例子嗎。
或許在她成為太後之後大肆的重用呂家的人除了親情之外,或許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但不管怎麽樣呂雉自認為自己也無法做到這麽大義滅親的。
所以也沒有人知道看到這裏後呂雉的心中是怎樣的震驚。
“她難道就一點兒都不顧及親情的嗎?”
難怪後世之人提到這位鄧氏都是稱讚的,同樣都是掌權太後,與另一個自己卻是兩極分化。
原來終究是因為自己的私心害了自己。
……
和呂雉的反省不同,另一個同樣掌權的武則天卻不這麽認為。
當然武則天也是一個冷血的人,她之所以在朝堂上重用武家人考慮到的全是政治上的原因。
在她看來朝堂上那些倚老賣老的臣子們和李家都是她的敵人。
隻有和她同樣一個姓氏的武家才會一心一意的支持自己,所以她不得不仰仗武家人。
武則天抬頭眼神複雜的看著天幕,其實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自己和這位和熹太後的不同之處。
這位被人稱讚的太後之所以敢這麽大義滅親無非也是因為她沒有自己這麽大的野心吧。
【上行下效,她執政時官場廉潔,朝野清政。
她任人唯賢,重用良辰楊震。
在後宮允許班昭議政,在她臨朝稱製執掌大權之後,班昭也成為了她的左膀右臂。
二人珠聯璧,在遇到緊急事件的時候鄧綏更是讓班昭留宿皇宮吃住在一起,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班昭也以自己的智慧成功輔佐鄧綏扭轉了日趨滅亡的東漢,被史學家們稱為閨密幹政,成為了曆史上的一樁美談。
放在現在鄧綏就是一個妥妥的女強人。】
趙磊讚同的點了點頭,說實話,在他的印象中這位和熹太後遠遠沒有呂後和武則天這樣大的名聲。
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兒,要不是看了這個視頻他還不知道東漢還有這麽一位太後。
不過好像唐朝以前的女性地位都挺高的,女子幹政比比皆是。
就大漢都出了好幾個,呂後,竇太後,還有這個鄧綏。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厲害的人物,就這種情況還是後麵皇帝極度嚴防的情況下誕生的。
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就能看得出來宋朝之後把女性打壓的有多厲害。
【她在朝堂之餘還兼通天文算術,注重文化教育,並開創了中國曆史上明文記載的最早官辦男女同校的學校。
這個舉措在中國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存在。
可見鄧綏思想之超前。】
【她曾發現五經傳記中有許多錯字,便召集五經博士到東關校正修訂諸子百家文獻典籍。
被譽為字聖的許慎也參與其中,推動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問世。
同時,她大力支持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最終蔡倫研發出了紙,被後人稱為紙聖。】
“原來如此,這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但真是了不起!”
漢武帝欣慰的點了點頭。
紙的誕生有多重要不用人說都能知道,而這麽重要的東西卻是在他們大漢誕生的。
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是漢武帝還是不得不暗歎一聲此女子是個奇人也。
當然了,對於蔡倫這樣的人才漢武帝也是十分看重的,隻是這樣的人才也得有一個好的領軍人物,要不然就算他造出來了也不會得到重視。
漢武帝才不管是東漢還是西漢,反正都姓劉,他們劉氏天下就這樣出了二聖。
哦,前麵好像說的是三聖。
這可真正的算是前無古人,恐怕後也無來者了,這樣的盛世沒有人會不欣喜驕傲。
【為了解決自然災害,鄧綏破格錄用人才,重用張衡,掌管天文曆算,並研製出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
也因一係列的發明創造,張衡被稱為一代科聖。
由此創造了三聖同朝的現象級盛況。
中國的科技水平可謂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小就有一顆造作精神的張衡抬頭看著天幕滿臉興奮。
鄰居們都說他的喜好是奇淫異巧,難登大雅之堂。
有時候張衡也時常懷疑自己,可如今天幕的這些話又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科聖啊,就問還有誰。
張衡第一次笑的開懷,迎接著眾人複雜的目光又開始埋頭細思起來。
既有了這個稱呼,那他必不負那個“聖”字。
看著又埋頭神神叨叨起來的人周圍的鄰居第一次沒有再用那種已經傻了的眼神看著他。
也不知道是嫉妒還是不該羨慕。
【鄧綏日夜操勞國事,清正愛民,挽救威世。
她執政16年,政績卓著,在她的治理下東漢王朝呈現出小中興的局麵。
即使在封建男權的社會人們也從不吝嗇對她的讚美之情。
公元121年,鄧綏因病逝世,享年41歲,諡號和熹。】
【她雖為一介女流之輩,但她的才能不輸於其他任何男性皇帝。
她的事跡也被視為曆代臨朝太後的典範。
如果慈禧太後有鄧綏十分之一的作為也不至於將清朝帶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