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信在宮裏來去匆匆,特意避開了有心人的眼睛,回去與幾位兄長商議之後,姚家依舊緊閉門戶,無比低調。
翌日一早,多日不曾上朝的堯帝,身穿龍袍,高坐在龍椅之上,看著底下的官員使出十八般武藝,互相彈劾,他卻隻做壁上觀。
看著底下官員吵嚷的如同菜市場一樣,尤其是以左相為首,力圖直接壓死右相一派,蹦噠的非常歡,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他在等,在等右相的消息。
終於,朝臣們吵嚷半天也沒出個結果的時候,有宮人進來稟報,打破了殿內的喧鬧的氛圍。
“陛下,右相言說教導不善,致使儷貴妃犯了大罪,皆因他一人之火,他難辭其咎,已經以死謝罪了。這是右相臨終前送進宮的折子,還請陛下禦覽。”
隨喜接過送上來的折子,恭敬的遞到堯帝麵前。
堯帝打開一看,右相滿紙都在說自己的罪過,不堪添居丞相之位,故而以死謝罪。
並未提及為儷貴妃求情之事,隻是折子上字字都是悔恨與愧疚,倒是讓人看了心生感慨。
堯帝放下這滋味,一臉惋惜的說道:“右相乃我蜀國國之棟梁,養不教父之過,儷貴妃犯下死罪,他不過是外祖父,何至於此啊,我蜀國又少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忠臣,孤很是痛心啊。”
“去,傳孤的旨意,右相為蜀國鞠躬盡瘁幾十年,如今驟然離世,孤甚感痛心,追封右相為靖國公,以國公禮下葬,命百官送行。”
侍立在旁的孔令宣忙出聲應是,出去擬旨了。
看著陛下似乎極為惋惜又痛心的模樣,左相忙出列說道:“陛下,靖國公忠心為國,理應如此,陛下切莫太過傷懷。”
底下群臣紛紛附和,無論如何,右相已經死了是事實,他們不該拿著死人做筏子不是?
右相權傾朝野數十年,如今因為出了個不孝的外孫女,不惜以死謝罪,誰都為他覺得不值。
可這是右相的選擇,如今人都死了,還能說什麽?也隻能配合帝王麵露惋惜之色了。
堯帝看著底下的眾人一派惋惜的模樣,嘴角微勾,瞥了眼左相有些洋洋得意的臉,更是一片嘲諷。
“如今,靖國公已經去了,看在他的麵子上,儷貴妃……”
話未說完,就被人左相及時出聲製止:“陛下,雖說靖國公一片忠心為國,可儷貴妃到底隻是他的外孫女,自古以來,養不教父之過,儷貴妃犯下株連九族的死罪,理應由驃騎大將軍一同承擔後果。”
“臣以為,應立即召大將軍回朝,一同問罪。”
看著左相言之鑿鑿,誌得意滿的樣子,右相一派的人不幹了,雖說右相沒了,可大將軍駐守邊關十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大將軍戰功赫赫,如何能輕易離開邊關,進了皇城,任人宰割。
“陛下,驃騎大將軍駐守邊關十幾年,勞苦功高,威名遠揚,才使得那些小族不敢輕易叛亂,如何能輕易離開邊關呢?”
“是啊,陛下,大將軍一直駐守邊關,如何能教導儷貴妃,儷貴妃一直在右相膝下教導,如今右相愧疚難當,已經以死謝罪,這還不夠嗎?”
“陛下,我蜀國已經少了一個肱骨之臣,是萬萬不能再少一個了,否則必會國之動蕩啊。”
右相一派的人群情激憤,似乎要用眼神殺了提出建議的左相。
左相麵不改色,恭敬的說道:“陛下,我蜀國朝中不乏少年將才,難道邊關隻能讓大將軍鎮守嗎?若是將軍百年之後,豈不是後繼無人,臣以為,將軍駐守邊關多年,如今也該是回京歇歇了。”
“總要給少年人們一些機會不是?更何況右相是右相,大將軍是大將軍,兩人不能混為一談,儷貴妃姓祁,而非姓謝。”
“右相一時想不開,可這儷貴妃犯的罪,右相並沒有資格替她受過。”
“臣以為,應立即召大將軍回朝,再從長計議。”
左相說的有理有據,眼見群臣激憤,不提要處置大將軍,反而隻說要召他回朝。
眼看著又要吵起來了,堯帝出聲製止。
“左相言之有理,儷貴妃確實自小不在大將軍膝下長大,更何況大將軍為我蜀國立下赫赫戰功,自然不可輕易怠慢,孤心中有數。”
“不過如今右相離世,按禮數,大將軍也該回朝奔喪才是,孤這便下旨,召大將軍回朝。”
“不過月餘的光景,想必邊關也不會出什麽岔子,眾卿以為如何?”
眼看著陛下似乎並沒有處置大將軍的意思,隻是按禮數召去回京奔喪,眾臣也不再多說了。
左相如此鋒芒畢露,意圖置大將軍於死地,有些機靈點,也想著盡快給大將軍傳個話,右相不在了,總要給自己尋個靠山才是。
不過,他們不知,他們遞出去的書信是到不了邊關多年,而等祁將軍收到書信,早已經是變了一番說辭……
眼看著群臣都安分下來了,堯帝扯了扯唇角,似乎有些迫於無奈。
“至於儷貴妃,她確實犯下重罪,可憐右相無辜受累,孤看在他忠心耿耿的份上,便留她一條命吧。”
“著,廢黜儷貴妃貴妃之位,褫奪封號,貶為庶人,幽禁甘泉宮,永世不得出宮門半步。”
“眾卿可有異議啊?”
“陛下聖明。”右相在朝中經營數十年,早就門生無數,自然也是有幾個忠心的。如今眼看著右相倒了,能保住他最後的一絲血脈也不錯。
幽禁不幽禁的他們不在乎,借著這事向祁將軍賣個好還是很有必要的。
看著朝臣們都口稱聖明,堯帝勾唇一笑,還真是有意思啊。
“既然沒有異議,便下發詔書吧,召大將軍即日回京,等他回京之後,再為靖國公下葬吧。”
“無事,就退朝吧。”
說完便起身離去了。
留下眾人交頭接耳,三三兩兩的結伴離去,陛下總歸是顧忌著大將軍的,如此大的罪過,陛下也不曾重罰 ,看來大將軍回朝也不是一件壞事……
翌日一早,多日不曾上朝的堯帝,身穿龍袍,高坐在龍椅之上,看著底下的官員使出十八般武藝,互相彈劾,他卻隻做壁上觀。
看著底下官員吵嚷的如同菜市場一樣,尤其是以左相為首,力圖直接壓死右相一派,蹦噠的非常歡,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他在等,在等右相的消息。
終於,朝臣們吵嚷半天也沒出個結果的時候,有宮人進來稟報,打破了殿內的喧鬧的氛圍。
“陛下,右相言說教導不善,致使儷貴妃犯了大罪,皆因他一人之火,他難辭其咎,已經以死謝罪了。這是右相臨終前送進宮的折子,還請陛下禦覽。”
隨喜接過送上來的折子,恭敬的遞到堯帝麵前。
堯帝打開一看,右相滿紙都在說自己的罪過,不堪添居丞相之位,故而以死謝罪。
並未提及為儷貴妃求情之事,隻是折子上字字都是悔恨與愧疚,倒是讓人看了心生感慨。
堯帝放下這滋味,一臉惋惜的說道:“右相乃我蜀國國之棟梁,養不教父之過,儷貴妃犯下死罪,他不過是外祖父,何至於此啊,我蜀國又少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忠臣,孤很是痛心啊。”
“去,傳孤的旨意,右相為蜀國鞠躬盡瘁幾十年,如今驟然離世,孤甚感痛心,追封右相為靖國公,以國公禮下葬,命百官送行。”
侍立在旁的孔令宣忙出聲應是,出去擬旨了。
看著陛下似乎極為惋惜又痛心的模樣,左相忙出列說道:“陛下,靖國公忠心為國,理應如此,陛下切莫太過傷懷。”
底下群臣紛紛附和,無論如何,右相已經死了是事實,他們不該拿著死人做筏子不是?
右相權傾朝野數十年,如今因為出了個不孝的外孫女,不惜以死謝罪,誰都為他覺得不值。
可這是右相的選擇,如今人都死了,還能說什麽?也隻能配合帝王麵露惋惜之色了。
堯帝看著底下的眾人一派惋惜的模樣,嘴角微勾,瞥了眼左相有些洋洋得意的臉,更是一片嘲諷。
“如今,靖國公已經去了,看在他的麵子上,儷貴妃……”
話未說完,就被人左相及時出聲製止:“陛下,雖說靖國公一片忠心為國,可儷貴妃到底隻是他的外孫女,自古以來,養不教父之過,儷貴妃犯下株連九族的死罪,理應由驃騎大將軍一同承擔後果。”
“臣以為,應立即召大將軍回朝,一同問罪。”
看著左相言之鑿鑿,誌得意滿的樣子,右相一派的人不幹了,雖說右相沒了,可大將軍駐守邊關十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大將軍戰功赫赫,如何能輕易離開邊關,進了皇城,任人宰割。
“陛下,驃騎大將軍駐守邊關十幾年,勞苦功高,威名遠揚,才使得那些小族不敢輕易叛亂,如何能輕易離開邊關呢?”
“是啊,陛下,大將軍一直駐守邊關,如何能教導儷貴妃,儷貴妃一直在右相膝下教導,如今右相愧疚難當,已經以死謝罪,這還不夠嗎?”
“陛下,我蜀國已經少了一個肱骨之臣,是萬萬不能再少一個了,否則必會國之動蕩啊。”
右相一派的人群情激憤,似乎要用眼神殺了提出建議的左相。
左相麵不改色,恭敬的說道:“陛下,我蜀國朝中不乏少年將才,難道邊關隻能讓大將軍鎮守嗎?若是將軍百年之後,豈不是後繼無人,臣以為,將軍駐守邊關多年,如今也該是回京歇歇了。”
“總要給少年人們一些機會不是?更何況右相是右相,大將軍是大將軍,兩人不能混為一談,儷貴妃姓祁,而非姓謝。”
“右相一時想不開,可這儷貴妃犯的罪,右相並沒有資格替她受過。”
“臣以為,應立即召大將軍回朝,再從長計議。”
左相說的有理有據,眼見群臣激憤,不提要處置大將軍,反而隻說要召他回朝。
眼看著又要吵起來了,堯帝出聲製止。
“左相言之有理,儷貴妃確實自小不在大將軍膝下長大,更何況大將軍為我蜀國立下赫赫戰功,自然不可輕易怠慢,孤心中有數。”
“不過如今右相離世,按禮數,大將軍也該回朝奔喪才是,孤這便下旨,召大將軍回朝。”
“不過月餘的光景,想必邊關也不會出什麽岔子,眾卿以為如何?”
眼看著陛下似乎並沒有處置大將軍的意思,隻是按禮數召去回京奔喪,眾臣也不再多說了。
左相如此鋒芒畢露,意圖置大將軍於死地,有些機靈點,也想著盡快給大將軍傳個話,右相不在了,總要給自己尋個靠山才是。
不過,他們不知,他們遞出去的書信是到不了邊關多年,而等祁將軍收到書信,早已經是變了一番說辭……
眼看著群臣都安分下來了,堯帝扯了扯唇角,似乎有些迫於無奈。
“至於儷貴妃,她確實犯下重罪,可憐右相無辜受累,孤看在他忠心耿耿的份上,便留她一條命吧。”
“著,廢黜儷貴妃貴妃之位,褫奪封號,貶為庶人,幽禁甘泉宮,永世不得出宮門半步。”
“眾卿可有異議啊?”
“陛下聖明。”右相在朝中經營數十年,早就門生無數,自然也是有幾個忠心的。如今眼看著右相倒了,能保住他最後的一絲血脈也不錯。
幽禁不幽禁的他們不在乎,借著這事向祁將軍賣個好還是很有必要的。
看著朝臣們都口稱聖明,堯帝勾唇一笑,還真是有意思啊。
“既然沒有異議,便下發詔書吧,召大將軍即日回京,等他回京之後,再為靖國公下葬吧。”
“無事,就退朝吧。”
說完便起身離去了。
留下眾人交頭接耳,三三兩兩的結伴離去,陛下總歸是顧忌著大將軍的,如此大的罪過,陛下也不曾重罰 ,看來大將軍回朝也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