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有福和王桂芳並排躺在炕上,聽到女兒們終於睡著了,王桂芳鬆開兒子,捅了捅丈夫,壓低了聲音說道:"他爹,你說那老些錢,咱該咋辦呐?"


    孫有福歎了口氣,外麵還欠著二十多塊錢的饑荒,都怪自己的腿折了,看醫生不光花完了家裏所有的錢,還借了這麽多的外債….


    想到這,他的眼淚無聲的流了下來,自己的大閨女是個懂事的孩子,從五歲起就幫著家裏幹活,要不是為了他的腿,為了讓家人活下去,孩子怎麽會要賣了自己?可是,可是女兒才十四歲呀……


    孫有福心裏像著了火一樣,火燒火燎的,他想狠狠地扇自己兩耳光,卻又怕驚醒了孩子們,窩囊了一輩子的老實人,能做的隻有無聲的哭泣,真是活不起也死不起。


    王桂芳更難過,但是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堅強,她抹了丈夫的臉一把,低聲說道:"他爹,這人的命天注定,你看,大丫不是遇到貴人了嗎?


    你記得丫剛生下來的時候,你碰到的那個老道不是說過嗎,大丫是有好命的,你看你那時還不相信,現在不是靈驗了嗎?"


    孫有福鼻子裏嗯了一聲:"他娘,那個錢先別動,咱們等等看再說吧,萬一是人家落在口袋裏的呢?"


    王桂芳點點頭,丈夫說的對,這做人做事得有個退路,終不能讓女兒落下個埋怨。


    "明天,你拿出十斤玉米麵,給爹娘二哥那邊送去,估計也斷糧了。"


    "娘今天又犯病了,天天念叼著大哥,看到小孩就哭。"


    "娘這病是作下了,她是怪自己,當年不該帶著大哥去趕集,大哥才三歲,被人販子拐走,唉,這一晃都三十多年了,不知道大哥還活沒活著…."


    倆口子不說話了,都看著微亮的窗戶,身下的炕還是熱乎乎的,他們的心是沉甸甸的。


    不過一想到家裏有糧了,心裏又熱乎了起來。


    外麵寒風呼嘯,拍打著窗欞,窗戶紙呼啦呼啦的響著,孫家人終於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天著實有些晚了,到了軍區大院,姥家早就已經吃完飯了,


    嘮了一會兒磕,秦大寶就出來了,出來了才覺得自己有點餓了,從中午吃完到現在,都八點多了,一點東西都沒吃,不餓才怪,他的空間裏有肘子紅燒肉,倒是不缺吃的,趕緊回家吃點東西,到空間洗個澡睡覺,這一天夠累的,


    騎著車子一頓猛蹬,前麵就是前門樓子,前門又叫正陽門,是內城的正南門,


    京城有句老話叫:“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


    這個正陽門可是建在京城南北的中軸線上,這是後世有了測量工具才得出的結論,可是當時古人靠掐算看風水就能定的分毫不差,你就說神奇不?


    過了前門,他一看到胡同頭的小酒館,還在亮著燈挑著幌,知道還在營業,也不禁來了興致,騎車來到了小酒館,


    這小酒館可是四九城胡同文化的代表,小酒館,又叫小鋪,一般都在街口,門臉兒不大,瞅著跟老百姓的房子一樣,看上去雖然陳舊,但是親和。


    那個年代,不論身份貴賤,都能進這樣的小酒館消費,錢多的有酒有菜,錢少的喝點兒便宜酒,人多的時候拚個桌,或者索性靠著門邊兒、牆沿兒一蹲,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神侃一通,嬉笑怒罵,間或還穿插著點兒小矛盾,但卻並不影響鄰裏情誼,這便是京城市井裏的煙火人生。


    這種小酒館一般來說沒有名,隻是掛著幌,這幌也是有講究的,一個幌就是小酒館小吃店一類的,有主食,有簡單的幾樣下酒菜。


    兩個幌就是中檔一點的了,必須要有炒菜,


    四個幌就是高檔酒樓了,講究的是上檔次,菜品精致,還得能承辦紅白喜事的酒席。


    但是全天下所有的飯店都從來不會掛三個幌子,過去人們通常會把三念做仨,和掛的幌子連起來讀就是“撒謊”。這做買賣都圖一個吉利,所以沒人會掛三個幌子,會被人笑話。


    也有掛八個幌的,這就代表著能做南北大菜,滿漢全席,當然,這樣的飯店在整個京城也不超過三家,一般人也吃不起。


    這個小酒館就是一個幌的,也就是說賣的隻有酒和簡單的吃食。


    秦大寶一挑門簾,推門進屋,一股熱騰騰地氣息撲麵而來,還有不絕於耳的喧鬧聲。


    他打量了一下這個小酒館,麵積不大,四五十平,擺著六張四方桌,靠牆角擺著一條長櫃台,上麵放著幾壇白酒,旁邊放著打酒的提摟,


    天雖然已經大黑了,但是酒館裏仍是高朋滿座,這有酒有菜,自然就引得來那種貪酒的人。要說這往日裏偷個閑去喝兩杯,那都不算什麽,但是現在家家缺糧,還來這大吃二喝的,就不是什麽正經過日子人。


    酒館裏六張桌都坐滿了顧客,生意還不錯。


    有兩桌人在吆五喝六,高談闊論,一看就是酒膩子,這酒膩子屬於一天到晚沒事兒,盡耗在小酒館、小飯館裏窮喝的主兒,二兩白酒能喝大半天,下酒菜沒有也無所謂,逮到熟人就蹭酒喝,有時候喝大了還鬧個酒炸啥的,跟膩子似的貼著就撕不下來的。


    秦大寶外麵罩著軍大衣,這是時下最時髦的穿著,他一進來,喧鬧聲並沒有停止,也沒有人回頭看他。


    大寶也不理會,這裏喝酒的人都是四五十歲的,應該是住在周圍的鄰居。


    櫃台後麵站著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婦人,抱著個三四歲的女孩,小女孩胖乎乎的非常可愛,這個婦人長得算不上漂亮,但是顧盼之間也有幾分的風韻,她穿著碎花藍棉襖,戴著同樣碎花的套袖。


    她笑起來很有特點,眼睛彎成月牙,目光流轉,頗有幾分媚氣。


    "小同誌,看你眼生,不是這附近的吧?這麽點兒的年紀,可別學人家喝酒。"


    她說話慢條斯理,柔聲細語,帶著幾分江南女子的氣質,但是口音卻是純正的老京城的味道。


    "老板娘…"


    "咳,小同誌,咱這酒館現在是公私合營的了,不時興叫老板娘,我叫徐慧真,你可以叫我徐同誌或者徐大姐。"


    "徐,徐同誌,咱這有啥吃的?"


    徐慧真放下懷裏的孩子,拿著抹布擦著櫃台,笑眯眯的:"我們這有師傅做的陽春麵,好吃的不得了,還有糟魚,花生米,粉腸,皮凍,涼拌豆腐絲,咱這酒可是陳年的二鍋頭。"


    雖然沒有純肉菜,但是這些都是極好的下酒菜,聽到菜名,秦大寶的肚子又叫了起來。


    "您給我來一大碗的陽春麵,花生米,粉腸,皮凍,再來盤豆腐絲。"


    "不來酒嗎?"


    "那,給我打二兩。"


    "妥了您呐,一共是兩塊八,半斤糧票,二兩酒票。"


    秦大寶從口袋裏掏出錢票,數好遞給徐慧真,徐慧真接過來:"不好意思小同誌,您看今兒客人多,隻能麻煩您拚個桌。"


    這拚桌太正常了,大寶當然不會說什麽,徐慧真拿了一個茶壺,茶杯,把秦大寶讓到了中間的一張桌子前,請他坐下。


    這張桌子本來坐著個中年人,文質彬彬,戴個眼鏡,麵前擺著一碟糟魚,一碟花生米,一個錫酒壺,一個二錢的酒杯,正在笑眯眯的聽著旁邊桌的酒膩子在吹牛,


    見徐慧真請秦大寶坐下,他愣了一下,便欠了欠身,微微施禮,很有禮貌的樣子。


    秦大寶也點了點頭,徐慧真放下茶壺茶杯,從圍裙邊扯下一條抹布,仔細地擦了擦桌子凳子,這才請秦大寶坐下。


    秦大寶給自己倒了杯茶,也轉頭聽著旁邊桌的人吹牛。


    "不瞞您老說,金八爺我也是大宅門裏岀來的,我的祖上是固山貝子,領九門提督銜…"那桌三個人,都穿著黑棉襖,太久沒洗了,都泛油光了,主吹的是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大臉盤子,一雙眼睛瓷愣愣的,像金魚眼一樣,一聽說話的口條,這是有酒了,舌頭都大了。


    "知道什麽是貝子嗎?那是皇親貴戚,九門提,啊提督,正三品的官兒,頂戴花翎都是雙眼兒的,


    九門提督,您老知道是哪九門嗎?我告您說,有正陽門,崇文門……"吹著吹著竟然唱起了京劇,還是花臉,麽的唱得居然還不錯。


    這酒膩子一條腿搬在凳子上,左手酒杯,右手筷子,吹得是口沫橫飛,可是一看桌上,三個人隻有一壺酒,一盤花生米,一盤豆腐絲,著實有點可憐,但是不影響吹牛b。


    秦大寶聽的是津津有味,現在還沒有'破四舊',所以對這樣的話沒有上綱上線,但是也沒幾年了,到時候沒人敢說這些。


    徐慧珍端著個托盤,把托盤上的菜一一擺放在桌子上,酒也是燙好的,給秦大寶篩上一杯,這小酒館還是老派的風格,不像如今的那些國營飯店,還給你端菜倒酒?美死你。


    秦大寶聞著酒香,也來了興致,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六十五度的二鍋頭,一股火線順著咽喉飛流直下,瞬間溫暖了全身,秦大寶竟然有了上頭的感覺,


    怪不得這個小酒館生意這麽好,這酒是真的純正,沒有摻水。


    秦大寶吃了兩口菜,就是他的嘴這麽刁,也忍不住誇了句大師傅好手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58:發家致富從南鑼鼓巷開始秦大寶陸秀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魚吃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魚吃辣椒並收藏重生1958:發家致富從南鑼鼓巷開始秦大寶陸秀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