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話共持續了二十分鍾左右。
肖海雖然沒研究過心理學,但他以前是刑警,同樣掌握很多問話的技巧——當然,這些技巧在李智勇的身上都用不到,因為他真的很配合。
在這期間我一句話都沒說,隻是用一種旁觀者的角度,試圖從李智勇的身上,找到哪怕一絲他在偽裝的破綻。
可最後我也沒發現什麽破綻,不過“旁觀者”這個行為,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思路的出發點,是李智勇的個人信息。
雖然他不認識我,但他的部分信息和我記憶中是重合的,這就證明在我編撰這部分記憶時,至少單方麵的了解過他。
把一個陌生人加入自己的記憶,這又是一個具有極強目的性的行為。
而且從邏輯來看,這種情況不會單獨存在,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我現在的記憶是被嚴格篩選、製定過的。
這是一個經過設計的“因”,而當時的我認為,這個“因”會將我導向某個既定的“果”。
至於我為什麽要讓自己忘記,恐怕和“觀察者計劃”的底層邏輯差不多。
就像那種看視頻回答問題的遊戲。
先播放一段視頻,然後提問視頻中第三個出現的人,左腳的襪子是什麽顏色?
大多數人在第一次都無法回答,於是在第二次觀看時,會下意識把更多精力放在“襪子”上,但第二題卻可能是“拿薯條的人用了幾根手指”。
就像人類麵對【大災難】一樣,這個遊戲的難點也在於“問題不可知”,所以無論“襪子”還是“手指”,都有可能成為關鍵線索。
清除記憶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先入為主”,讓觀看視頻的人、也就是觀察者,盡可能全麵的收集所有信息。
代入到我自身的情況,就是“果”處於一種無法被觀測、甚至預測的混沌狀態。
於是當時的我設計了這些記憶,它們會促使我接觸一些事件,而線索就藏在這些事件當中。
同時為了避免我過度關注“襪子”或者“手指”,我讓自己忘記了任務,以達到一種“旁觀者”的狀態。
就像我現在以旁觀者的角度,從李智勇的身上收集信息一樣。
但這就引出了一個悖論——
先入為主的基礎是“先入”,也就是說當時的我已經有了某種方向,隻是沒有太大的把握、或者認為那個方向是錯的,才會采取這種方式重新來過。
可是我在公開提出“觀察者計劃”之前,就已經著手隱瞞自己的身份,而在那個時候,對於【大災難】的調查才剛剛開始,理論上我的收獲不會太多。
難道“隱瞞身份”和“編撰記憶”不是同期發生,而是不同動機引發的兩件事?
“師兄?”
莊湘的低呼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回過神,就發現他們三個都用一種等待的眼神看著我。
“我沒什麽想問的了。”
肖海似乎發現我剛才走神了,攤手替我掩飾了一句:“你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
我迅速回想了一下剛才的問答,如果李智勇沒有撒謊的話,他的人生就像他此刻的狀態一樣,隻能用“沒勁”這兩個字來形容。
從心態來看,他的人生主要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出生開始、到他的女友死亡之前。
這個階段的李智勇,處於一種沒有目標、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的混沌狀態,即使後來進入了眾生,也隻當成一份普通工作。
每天除了完成設備維修的日常工作,他對任何事都不關心,以至於在眾生工作了幾年,都還不知道那些人在研究什麽。
後來聯合政府成立,公開確認【大災難】的存在,“造神計劃”被打散並入其他的調查項目,李智勇和幾個技術部的同事一起,被選中進入了“觀察者計劃”。
但這對他來說,也隻是一次尋常的工作調動,他不在乎在哪兒工作,甚至不在乎【大災難】,他隻要能繼續混日子就行了。
直到那次“觀察者計劃”遭遇重創的事故中,他女朋友所在的觀察站全軍覆沒。
失去女友,讓李智勇的心態轉變到第二階段。
李智勇的人生裏第一次出現“目標”,那就是查清【大災難】的真相。
但這又不完全是李智勇的目標,而是他的女友想做這件事,他很愛自己的女友,所以想要完成女友的遺願,僅此而已。
至於他跟王強的合作,也是相當的簡單、甚至可以說草率——
王強說自己可以查清【大災難】,但需要李智勇的幫助,他信了,於是兩個人就合作了。
而且據李智勇所說,他輕易答應合作不是隻針對王強,任何人跟他說能查清【大災難】,他都會跟對方合作。
他就像一條印魚,知道自己要去什麽地方,可是懶得自己遊過去,所以就找一些順路的鯊魚或者別的什麽,來幫助自己抵達目的地。
這種人是最難搞的。
一方麵,這種牆頭草似的狀態讓人很難信任,但另一方麵,因為他不在乎任何一方的得失,所以不會偏向於某一方,這讓他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真誠。
“你可真是找了個好隊友啊……”
我在心裏默默吐槽王強,權衡過後還是決定直接一點:“我需要觀察間和入夢儀,用來……”
“別告訴我用途,我知道的越少,出賣你們的幾率就越小。”
李智勇懶洋洋的抬了下手,眼珠左右轉了幾下又道:“觀察間暫時沒有空閑,我可以提供一台入夢儀,但隻能在單機狀態下使用。”
“什麽是單機狀態?”
“就是不聯網。”
李智勇用眼珠指了一下莊湘:“觀察者入夢期間,輔助員可以通過操作器,實時監視觀察者的體征數據,或者啟動‘強製喚醒’之類的。”
“但這個功能需要注冊用戶信息,而你們三個已經‘死了’,沿用原本的賬號會被發現,我又不能憑空捏造三個身份,所以隻能在單機狀態下使用。”
“……”
我轉頭看向莊湘,發現她和我一樣似懂非懂,隻得問李智勇道:“會對功能有影響嗎?”
“不會,隻是所有的操作,都必須在入夢儀的本體設備上進行。”
“聽起來隻是麻煩一點……”
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著提出第二個要求:“我還需要你幫我聯係龐誠……”
“不管,你自己來。”
李智勇說著,拿出一個鞋盒大小的手提箱:“我知道的越少,出賣你們的概率越小。”
“……”
我眯起眼睛看著李智勇,剛壓下去的懷疑又翻湧起來。
這句話他已經說過兩次了,好像完全不避諱“出賣”、“信任”之類的話題。
表麵來看,這是一種問心無愧的坦誠,但我總覺得還有什麽更深層次的東西。
肖海雖然沒研究過心理學,但他以前是刑警,同樣掌握很多問話的技巧——當然,這些技巧在李智勇的身上都用不到,因為他真的很配合。
在這期間我一句話都沒說,隻是用一種旁觀者的角度,試圖從李智勇的身上,找到哪怕一絲他在偽裝的破綻。
可最後我也沒發現什麽破綻,不過“旁觀者”這個行為,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思路的出發點,是李智勇的個人信息。
雖然他不認識我,但他的部分信息和我記憶中是重合的,這就證明在我編撰這部分記憶時,至少單方麵的了解過他。
把一個陌生人加入自己的記憶,這又是一個具有極強目的性的行為。
而且從邏輯來看,這種情況不會單獨存在,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我現在的記憶是被嚴格篩選、製定過的。
這是一個經過設計的“因”,而當時的我認為,這個“因”會將我導向某個既定的“果”。
至於我為什麽要讓自己忘記,恐怕和“觀察者計劃”的底層邏輯差不多。
就像那種看視頻回答問題的遊戲。
先播放一段視頻,然後提問視頻中第三個出現的人,左腳的襪子是什麽顏色?
大多數人在第一次都無法回答,於是在第二次觀看時,會下意識把更多精力放在“襪子”上,但第二題卻可能是“拿薯條的人用了幾根手指”。
就像人類麵對【大災難】一樣,這個遊戲的難點也在於“問題不可知”,所以無論“襪子”還是“手指”,都有可能成為關鍵線索。
清除記憶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先入為主”,讓觀看視頻的人、也就是觀察者,盡可能全麵的收集所有信息。
代入到我自身的情況,就是“果”處於一種無法被觀測、甚至預測的混沌狀態。
於是當時的我設計了這些記憶,它們會促使我接觸一些事件,而線索就藏在這些事件當中。
同時為了避免我過度關注“襪子”或者“手指”,我讓自己忘記了任務,以達到一種“旁觀者”的狀態。
就像我現在以旁觀者的角度,從李智勇的身上收集信息一樣。
但這就引出了一個悖論——
先入為主的基礎是“先入”,也就是說當時的我已經有了某種方向,隻是沒有太大的把握、或者認為那個方向是錯的,才會采取這種方式重新來過。
可是我在公開提出“觀察者計劃”之前,就已經著手隱瞞自己的身份,而在那個時候,對於【大災難】的調查才剛剛開始,理論上我的收獲不會太多。
難道“隱瞞身份”和“編撰記憶”不是同期發生,而是不同動機引發的兩件事?
“師兄?”
莊湘的低呼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回過神,就發現他們三個都用一種等待的眼神看著我。
“我沒什麽想問的了。”
肖海似乎發現我剛才走神了,攤手替我掩飾了一句:“你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
我迅速回想了一下剛才的問答,如果李智勇沒有撒謊的話,他的人生就像他此刻的狀態一樣,隻能用“沒勁”這兩個字來形容。
從心態來看,他的人生主要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出生開始、到他的女友死亡之前。
這個階段的李智勇,處於一種沒有目標、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的混沌狀態,即使後來進入了眾生,也隻當成一份普通工作。
每天除了完成設備維修的日常工作,他對任何事都不關心,以至於在眾生工作了幾年,都還不知道那些人在研究什麽。
後來聯合政府成立,公開確認【大災難】的存在,“造神計劃”被打散並入其他的調查項目,李智勇和幾個技術部的同事一起,被選中進入了“觀察者計劃”。
但這對他來說,也隻是一次尋常的工作調動,他不在乎在哪兒工作,甚至不在乎【大災難】,他隻要能繼續混日子就行了。
直到那次“觀察者計劃”遭遇重創的事故中,他女朋友所在的觀察站全軍覆沒。
失去女友,讓李智勇的心態轉變到第二階段。
李智勇的人生裏第一次出現“目標”,那就是查清【大災難】的真相。
但這又不完全是李智勇的目標,而是他的女友想做這件事,他很愛自己的女友,所以想要完成女友的遺願,僅此而已。
至於他跟王強的合作,也是相當的簡單、甚至可以說草率——
王強說自己可以查清【大災難】,但需要李智勇的幫助,他信了,於是兩個人就合作了。
而且據李智勇所說,他輕易答應合作不是隻針對王強,任何人跟他說能查清【大災難】,他都會跟對方合作。
他就像一條印魚,知道自己要去什麽地方,可是懶得自己遊過去,所以就找一些順路的鯊魚或者別的什麽,來幫助自己抵達目的地。
這種人是最難搞的。
一方麵,這種牆頭草似的狀態讓人很難信任,但另一方麵,因為他不在乎任何一方的得失,所以不會偏向於某一方,這讓他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真誠。
“你可真是找了個好隊友啊……”
我在心裏默默吐槽王強,權衡過後還是決定直接一點:“我需要觀察間和入夢儀,用來……”
“別告訴我用途,我知道的越少,出賣你們的幾率就越小。”
李智勇懶洋洋的抬了下手,眼珠左右轉了幾下又道:“觀察間暫時沒有空閑,我可以提供一台入夢儀,但隻能在單機狀態下使用。”
“什麽是單機狀態?”
“就是不聯網。”
李智勇用眼珠指了一下莊湘:“觀察者入夢期間,輔助員可以通過操作器,實時監視觀察者的體征數據,或者啟動‘強製喚醒’之類的。”
“但這個功能需要注冊用戶信息,而你們三個已經‘死了’,沿用原本的賬號會被發現,我又不能憑空捏造三個身份,所以隻能在單機狀態下使用。”
“……”
我轉頭看向莊湘,發現她和我一樣似懂非懂,隻得問李智勇道:“會對功能有影響嗎?”
“不會,隻是所有的操作,都必須在入夢儀的本體設備上進行。”
“聽起來隻是麻煩一點……”
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著提出第二個要求:“我還需要你幫我聯係龐誠……”
“不管,你自己來。”
李智勇說著,拿出一個鞋盒大小的手提箱:“我知道的越少,出賣你們的概率越小。”
“……”
我眯起眼睛看著李智勇,剛壓下去的懷疑又翻湧起來。
這句話他已經說過兩次了,好像完全不避諱“出賣”、“信任”之類的話題。
表麵來看,這是一種問心無愧的坦誠,但我總覺得還有什麽更深層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