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吊橋下落,城門大開,城上鼾聲如雷,忽然一支輕騎軍馬不停蹄的衝進邯鄲城,斬殺城門守兵。


    城上原本正在休息的武臣被一陣陣慘叫驚醒。


    武臣醒來發現身邊躺著許多趙卒,鮮血鮮紅了青石,有一支箭矢插在他的榻上,距離他的胸口僅有一尺,武臣大驚,徹底醒來。


    城中已然大亂,武臣驚恐,秦軍攻城怎麽一點征兆沒有,如果是秦軍要攻邯鄲,作為趙國的國都,畢竟要經過幾道防線,怎能是輕易的兵臨城下,武臣不解。


    邯鄲周圍有幾座城池護衛著,即便秦軍來攻,亦有其他城池抵擋,早有快馬來報,如此突然來襲,武臣想到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人叛變。


    雖是叛變,但武臣沒想到的是叛變不在城中,而是城外……


    邯鄲城的王宮依舊是富麗堂皇,帷幔紗帳無風自動,數不盡的珠寶,用不完的侍女,看不完的姬妾,食不完的美食。


    王宮雖好隻是此時的武臣卻無法再回去,那裏變得肅然一股殺氣,甲士們將那裏緊固的像一塊冰,沒有似乎的溫度。


    緊挨著王宮的是丞相府,依舊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血滿地,這裏便是左丞相邵騷府邸。


    邵騷原本在丞相府悠閑的賞花飲酒,身旁的美麗侍女時時刻刻在給他揉肩捏背,卻突然有喧嘩聲打破這份寧靜。


    邵騷站起身觀望,隻見有十幾名甲士闖進邵騷的府邸,此刻那些凡是要攔住他們的家奴和侍女統統被殺,邵騷震驚,丞相府邸亦有甲士的,這些兵卒怎麽闖進來的?


    看這些兵卒的服侍和甲胄明明是趙軍,邵騷心裏咯噔一下有人要造反了。


    邵騷厲聲嗬斥,“何人擅闖丞相府,亂殺無辜,來人呢!”


    任由邵騷喊武士,卻無人答應,一名見裝束是千夫長的人之前上前問道,“汝乃左丞相?”


    邵騷見對方可能認得自己,於是便大著膽子道,“見過丞相為何不行禮?爾等這是要作甚?造反嗎?”


    那千夫長笑道,“沒錯,就是要造反,整日除了飲食享樂,便是嚼舌根,留著何用!”


    話音未落,那千夫長便拔出長劍,一劍斬下邵騷的腦袋,邵騷死之前都不明白為何會有人闖入他的府邸。


    與左丞相相對應的右丞相和大將軍府邸,此刻亦是混亂一片,庭院內有甲士把守,小橋流水不見了倩影,亭台間不見了風流士子下棋論道的身影。


    一名裨將,一名千夫長各自在瘋狂的搜羅那裏的一草一木,匆匆忙忙,慌慌張張。


    在右丞相府邸前有一支彪悍人馬圍攏,為首的大將肩披紅袍,藍色衣褲,一身銀色的甲胄在月光下明晃晃,真是帶兵迅速包圍丞相府和大將軍府邸的李良。


    那名千夫長回報道,“將軍,未見張耳、陳餘二人。”


    那名裨將補充道,“張耳、陳餘在趙國耳目眾多,恐早已逃走。”


    李良瞪著前方的丞相府,不悅道,“全城搜捕,捉拿張耳、陳餘,賞千金。”


    裨將領命立刻去辦,暫且不提。


    李良言畢,便將目光落在被綁縛的武臣身上。武臣一臉的傲氣,用鄙視的眼光看著李良,“良何故叛吾?”


    李良笑道,“何故?”


    李良將武臣可謂罵的狗血噴頭,罵肥膩的武臣整日酒色犬馬,親小人遠賢臣,縱容其姊飲酒享樂,胡作非為,將士們在拿命換來的城池卻被爾等用來玩樂,此等品性之人豈能當王。


    訓斥武臣的李良越說越激動,到最後眼露凶光,武臣有些怕了。


    武臣低下高傲的頭顱,向李良道,“吾獻出王印,可否做個侯?”


    李良搖搖頭,心中在想讓武臣做侯,等著他日再反噬自己,他李良絕不做賠本買賣,更不願留危險在自己身邊,民間傳聞陳勝之死時時刻刻提醒著他。


    武臣開始慌亂,懇求道,“上大夫可否,富足後半生即可。”


    李良突然刷的一下拔出長劍,慢慢走向武臣,看著曾經的生死兄弟,原本一雙虎眼不怒自威,有虎將之威,王者之風,如今越加的肥膩,神態越加的卑微,哪裏還有王者之風,虎將之威。


    李良心道,“吾既殺汝姊,安能和平相處!”


    想到這裏李良毫不猶豫的一劍刺穿武臣的心髒,身體在地上抖了兩下,武臣至此徹底結束他的王者生涯……


    邯鄲城一夜之間更換了姓氏,趙國旗幟依舊在邯鄲城上空飄蕩,隻是由武換成李。


    有將進諫李良,勸其稱王,可李良卻搖頭拒絕,“張耳、陳餘還在逃亡,豈能為王?”


    李良隨下令捉拿張耳、陳餘。


    邯鄲城的守軍是趁夜突襲而大亂,不是戰鬥力弱而是毫無防備,加上自家人不願殺自家人,潰散者居多,願戰者少。


    邯鄲城北的散卒越積越多,那些逃散的士卒聽聞有兩人在藏匿在邯鄲城北的小村落裏,紛紛前往逃奔,竟然慢慢聚集數萬人。


    他們願意投奔的人是一位長者,此刻他衣衫不算華貴,但幹淨利索,一臉的泰然自若,正是從邯鄲城逃出的張耳,張耳身旁站著一位頂盔貫甲之將。


    此人一身儒雅,但一雙虎目不怒自威,說道,“數萬兵馬,陳餘隻需一萬精兵便可奪回邯鄲。”


    張耳卻搖搖頭,“邯鄲城易守難攻,若不是趙王疏於防範,又是李良反叛,這邯鄲城決不易丟,那李良亦善戰,此刻定是嚴加防範,不易強取。”


    陳餘聞言,一身的戰意慢慢消散。


    有賓客進諫道,“信都城雖小,卻是一天然糧倉,那裏的縣令甚是仰慕君,可收兵居信都。”


    張耳大喜,“善。”


    於是張耳、陳餘帶著邯鄲被打散的數萬趙軍向信都撤離。


    信都城的確是個小糧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賈往來,一片繁華。


    城中有一處三進宅院,此時宅院前車馬擁擠,拜訪者絡繹不絕,一位長者在院門外不斷的迎接客人,將他們迎入小院。


    來者多為信都城三老、名士、年輕豪傑等,此院落正是信都縣令贈予張耳落腳的幕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