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度集中時不在痛苦中,就在快樂中。
忽然一人閃入,攪動這個酒宴的氣氛,亦打斷項羽的思緒,這個時候任何人被人打擾皆不快,諸將望去,見是項莊那心中的火氣便降三分。
項羽見是項莊,眉頭一皺,項莊是他的兄弟,可現在項羽不太喜歡看到他,因為隻要項莊出現一般皆有事情發生,而且還不是小事,就像數月前他要刺殺劉邦。
如果當時真的殺掉劉邦,項羽不知後果會怎麽樣,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定會背上罵名,殺有功之臣,違背盟約,項羽血氣方剛,不願被人罵,更不允許他人辱罵自己。
辱罵者絕不會有好結果,那些辱罵者皆被項羽烹殺。
項羽以為項莊走進大殿會立刻宣布一件事,實際上卻沒有。
項莊全沒看諸將一眼,眼眸一直在看著項羽,眼眸中的焦急之色已經化為實質欲出。
項羽已看出事情的不同尋常,立刻招項莊走入內殿,“何事?”
項莊道,“已探查到齊、梁、趙速反的原因……”
項羽目光忽然變得發涼,隨著項莊的話以及從項莊拿出的一張帛書,那雙瞳散發著令人避退百步的寒意。
人意之寒總是比江河之水要寒。
十月的湘水寒意礦入肌膚,江上的船單影隻。
兩岸的草叢裏時不時人影攢動,目光銳利的盯著江上。
江上的船隻飄蕩,船上的人還驚魂未定,此人一身的火紅之衣,在藍色的浪濤中猶如一片不知何時飄落在此的楓葉。
此人披著黃色的鬥篷,臉上醉意的酒窩長久不現,反而是一臉的酒氣,滿麵愁容,那一股英貴之氣已經被酒氣取代。
狼狽,頹廢,消沉,非常適合形容此刻這位男子。
這位男子最近日子過的很狼狽,船上的旗幟還在飄蕩,是黃色的楚旗,是霸王尊稱的天下共主-義帝之旗。
熊心最近數月過的很淒涼,亦很忙碌,就在不久前自彭城遷往郴縣的路上他忙的不亦樂乎,那個時候他的目光還處處透著生機,透著興奮,那是對複興熊氏楚國的希望之火。
田氏代薑齊,如今項氏代熊楚,雖然靠著拚殺打出來的,但被人代替終究不是很愉快的事。
自田榮反楚,熊心便看到複國的希望,於是趁著齊地反起,熊心立刻在途中商議派遣使者北上尋找反霸王同盟。
幸運,使者返回帶來的消息皆為振奮人心的,梁地彭越不滿楚,熊心眼睛發亮,得知趙地陳餘怨楚,熊心的眼眸開始燃燒,得知燕王韓廣怨楚距臧荼,熊心要興奮的跳起來。
令熊心的眼眸燃起熊熊大火的是漢王,漢王居然入關,這一連串的消息讓熊心暢快無比。
從彭城搬出的屈辱,讓熊心老幾歲,但在這一瞬間屈辱感消失,年輕了好幾歲,仿佛將要渴死之人得到水,饑餓之人得到食物,這種屈辱的釋放讓熊心歡快無比。
熊心立刻想著如果能聯絡這些反楚者,以義帝之名將他們號召起來,必然可以滅項楚,關鍵是他們也必須聯合起來,因為隻有聯合才能對抗楚,如同聯合抗秦一樣。
熊心身邊的灰伯擔心這些諸侯未必肯聽從他義帝之令共擊楚,但熊心卻認為他掌握著反者必須聚在一起的理由。
任何一個反者皆無法與楚抗衡,欲存就必須聯合,而聯合起來就需要盟主,他這個義帝的名號則實至名歸,最合適不過。
為此熊心決定,願隻掛其名,實際統領者為有勢力的王候來擔當。
熊心一路南下,使者卻或向北,或向西,聯合諸侯滅項楚,這個計劃慢慢在熊心心中醞釀而成,他也慢慢在實行。可很快他便感到殺意,那殺意使得變成如今的狼狽。
自彭城南下過九江郡,卻被趕到衡山郡,尚未走出衡山郡接壤長沙郡,他又被強行趕到南郡。
起初侍從很生氣,被九江王驅逐,又被衡山王趕出,最終又被臨江王趕,似乎三王皆不喜歡熊心經過他們的地界,似乎這位昔日的楚懷王會死在他們的土地上一樣
最終是懷王經洞庭湖南下沿著湘水一路南下,心裏的不好預感果然出現,一離開這三王的地界,立刻遭到賊盜的襲擊,熊心之將引兵抗擊,卻發現這些盜賦戰鬥力極強,熊心與諸將引兵一路南逃。
九江郡,六縣城,王宮內黥布看著一帛書,眉頭緊皺擰在一起。中大夫賁赫道,“王何故憂?”
黥布道,“寡人不欲背負殺義帝之命,然不敢背項王,扮盜賊驅逐義帝出九江界,如今急令至,寡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言畢,黥布拿給賁赫看,賁赫觀畢,心有一計,“大王,項王命衡山王、臨江王與大王共擊義帝,何不各出一將引兵合殺於長沙郡,如弓箭齊殺,箭矢無眼,義帝死於何王之手,世人豈能知?”
這的確不是一個好主意,甚至是個餿主意,但好像沒有更好的注意。
黥布反秦,衣錦還鄉,在六縣建都稱王,何等的榮耀,何等的威風,當年的相麵得以實現,那些嘲笑者眼裏再無嘲弄之意,有的是恐懼,有的是悔恨,有的是羨慕,懼怕因當年之言被誅,悔恨當年恥笑,羨慕黥布為王。
更羨慕那些因幫助過黥布,因投入支持和信任的目光而得以封賞的人。
黥布覺得此刻人生達到巔峰,生活是如此美滿,可才過數月卻突然得到令他犯愁的事情。
此時此刻黥布隻想好好做個王,不想去做這種可能要背上千古罵名之事,更不想再去征戰廝殺。
能活著,能為王的活著比什麽都舒服,可項羽突然下達擊殺義帝的命令。
起初黥布從中找到一個漏洞,既然項羽是命三王擊義帝,那麽就可以將這個背罵名的事驅趕給其他二王。
結果失算,衡山王吳芮隻有擊,沒有殺,驅逐,臨江王共敖更有招,直接將義帝趕進長沙郡,都沒有逗留在南郡。
實則在義帝被黥布趕到衡山郡後,打算以衡山王名義擊殺在衡山王地界,可惜未成。
最後義帝被趕到長沙郡。
這一切源自於項羽得知義帝欲聯合齊、趙、漢、梁等共擊項羽,項羽怒不可製,必須立刻擊殺,免生禍端。
忽然一人閃入,攪動這個酒宴的氣氛,亦打斷項羽的思緒,這個時候任何人被人打擾皆不快,諸將望去,見是項莊那心中的火氣便降三分。
項羽見是項莊,眉頭一皺,項莊是他的兄弟,可現在項羽不太喜歡看到他,因為隻要項莊出現一般皆有事情發生,而且還不是小事,就像數月前他要刺殺劉邦。
如果當時真的殺掉劉邦,項羽不知後果會怎麽樣,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定會背上罵名,殺有功之臣,違背盟約,項羽血氣方剛,不願被人罵,更不允許他人辱罵自己。
辱罵者絕不會有好結果,那些辱罵者皆被項羽烹殺。
項羽以為項莊走進大殿會立刻宣布一件事,實際上卻沒有。
項莊全沒看諸將一眼,眼眸一直在看著項羽,眼眸中的焦急之色已經化為實質欲出。
項羽已看出事情的不同尋常,立刻招項莊走入內殿,“何事?”
項莊道,“已探查到齊、梁、趙速反的原因……”
項羽目光忽然變得發涼,隨著項莊的話以及從項莊拿出的一張帛書,那雙瞳散發著令人避退百步的寒意。
人意之寒總是比江河之水要寒。
十月的湘水寒意礦入肌膚,江上的船單影隻。
兩岸的草叢裏時不時人影攢動,目光銳利的盯著江上。
江上的船隻飄蕩,船上的人還驚魂未定,此人一身的火紅之衣,在藍色的浪濤中猶如一片不知何時飄落在此的楓葉。
此人披著黃色的鬥篷,臉上醉意的酒窩長久不現,反而是一臉的酒氣,滿麵愁容,那一股英貴之氣已經被酒氣取代。
狼狽,頹廢,消沉,非常適合形容此刻這位男子。
這位男子最近日子過的很狼狽,船上的旗幟還在飄蕩,是黃色的楚旗,是霸王尊稱的天下共主-義帝之旗。
熊心最近數月過的很淒涼,亦很忙碌,就在不久前自彭城遷往郴縣的路上他忙的不亦樂乎,那個時候他的目光還處處透著生機,透著興奮,那是對複興熊氏楚國的希望之火。
田氏代薑齊,如今項氏代熊楚,雖然靠著拚殺打出來的,但被人代替終究不是很愉快的事。
自田榮反楚,熊心便看到複國的希望,於是趁著齊地反起,熊心立刻在途中商議派遣使者北上尋找反霸王同盟。
幸運,使者返回帶來的消息皆為振奮人心的,梁地彭越不滿楚,熊心眼睛發亮,得知趙地陳餘怨楚,熊心的眼眸開始燃燒,得知燕王韓廣怨楚距臧荼,熊心要興奮的跳起來。
令熊心的眼眸燃起熊熊大火的是漢王,漢王居然入關,這一連串的消息讓熊心暢快無比。
從彭城搬出的屈辱,讓熊心老幾歲,但在這一瞬間屈辱感消失,年輕了好幾歲,仿佛將要渴死之人得到水,饑餓之人得到食物,這種屈辱的釋放讓熊心歡快無比。
熊心立刻想著如果能聯絡這些反楚者,以義帝之名將他們號召起來,必然可以滅項楚,關鍵是他們也必須聯合起來,因為隻有聯合才能對抗楚,如同聯合抗秦一樣。
熊心身邊的灰伯擔心這些諸侯未必肯聽從他義帝之令共擊楚,但熊心卻認為他掌握著反者必須聚在一起的理由。
任何一個反者皆無法與楚抗衡,欲存就必須聯合,而聯合起來就需要盟主,他這個義帝的名號則實至名歸,最合適不過。
為此熊心決定,願隻掛其名,實際統領者為有勢力的王候來擔當。
熊心一路南下,使者卻或向北,或向西,聯合諸侯滅項楚,這個計劃慢慢在熊心心中醞釀而成,他也慢慢在實行。可很快他便感到殺意,那殺意使得變成如今的狼狽。
自彭城南下過九江郡,卻被趕到衡山郡,尚未走出衡山郡接壤長沙郡,他又被強行趕到南郡。
起初侍從很生氣,被九江王驅逐,又被衡山王趕出,最終又被臨江王趕,似乎三王皆不喜歡熊心經過他們的地界,似乎這位昔日的楚懷王會死在他們的土地上一樣
最終是懷王經洞庭湖南下沿著湘水一路南下,心裏的不好預感果然出現,一離開這三王的地界,立刻遭到賊盜的襲擊,熊心之將引兵抗擊,卻發現這些盜賦戰鬥力極強,熊心與諸將引兵一路南逃。
九江郡,六縣城,王宮內黥布看著一帛書,眉頭緊皺擰在一起。中大夫賁赫道,“王何故憂?”
黥布道,“寡人不欲背負殺義帝之命,然不敢背項王,扮盜賊驅逐義帝出九江界,如今急令至,寡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言畢,黥布拿給賁赫看,賁赫觀畢,心有一計,“大王,項王命衡山王、臨江王與大王共擊義帝,何不各出一將引兵合殺於長沙郡,如弓箭齊殺,箭矢無眼,義帝死於何王之手,世人豈能知?”
這的確不是一個好主意,甚至是個餿主意,但好像沒有更好的注意。
黥布反秦,衣錦還鄉,在六縣建都稱王,何等的榮耀,何等的威風,當年的相麵得以實現,那些嘲笑者眼裏再無嘲弄之意,有的是恐懼,有的是悔恨,有的是羨慕,懼怕因當年之言被誅,悔恨當年恥笑,羨慕黥布為王。
更羨慕那些因幫助過黥布,因投入支持和信任的目光而得以封賞的人。
黥布覺得此刻人生達到巔峰,生活是如此美滿,可才過數月卻突然得到令他犯愁的事情。
此時此刻黥布隻想好好做個王,不想去做這種可能要背上千古罵名之事,更不想再去征戰廝殺。
能活著,能為王的活著比什麽都舒服,可項羽突然下達擊殺義帝的命令。
起初黥布從中找到一個漏洞,既然項羽是命三王擊義帝,那麽就可以將這個背罵名的事驅趕給其他二王。
結果失算,衡山王吳芮隻有擊,沒有殺,驅逐,臨江王共敖更有招,直接將義帝趕進長沙郡,都沒有逗留在南郡。
實則在義帝被黥布趕到衡山郡後,打算以衡山王名義擊殺在衡山王地界,可惜未成。
最後義帝被趕到長沙郡。
這一切源自於項羽得知義帝欲聯合齊、趙、漢、梁等共擊項羽,項羽怒不可製,必須立刻擊殺,免生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