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漢止軍商榷合縱劉邦終定期,項羽入陳緊急議化解之計
張良的眸光從諸將身上略過,最終落在劉邦的身上,隻見劉邦的眼睛發亮。
神色不錯,顯然對回饋回來的消息是滿意的。
劉邦見張良和陳平進來,立刻從蒲團上起身,邁步向張良迎來。
劉邦笑嗬嗬的,“子房,韓信與彭越已答應出兵合圍項羽。”
張良見劉邦待自己始終是這種很親切的禮節,甚至是對自己的獨一份,這讓張良心中多少有些壓力。
不過轉念一想,又釋然,劉邦這位王者很特別,他對待每個人才好像都有配套的接待方式。
對張良是禮敬有加,在其麵前絕不自稱寡人,也是直呼張良的字,更不以王者自居。
對陳平也是很禮遇,但卻少一分親近感。
總之待人接物都不太一樣。
張良言有二人相助,大王定天下矣,陳平則說項羽必有最後的掙紮,為完全之策,需等到各方諸侯匯聚後,再進行滅楚之戰。
劉邦顯然心情不錯,招呼二人立刻落座,端上熱氣騰騰的野味湯,開始滅楚計劃。
張良開口道,“二人雖同意出兵,然需敲定會兵日期,未見兵馬,仍不可大意。”
對於約定日期,劉邦非常讚成。
雖然韓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但什麽時候出兵很重要,劉邦心中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項梁。
回想項梁當時在追擊秦軍就因為諸候的兵馬遲遲不到,而被章邯幹掉。
劉邦不想成為第二個項梁,故而他同意約定日期,根據距離的不同,最後隻能將攻擊楚的日期,以齊王韓信的到來為準線。
“戰機稍縱即逝,待各路諸侯會合,恐項王已戒備完善。”韓王姬信提出心中的疑慮。
韓王姫信的疑惑得到諸將的回應,大多擔憂時間過長,一旦項羽戒備完善,再取就比較費力。
悄然追擊,給予出其不意,最好來個夜街枚什麽的,直接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保證效果好。
可如果在陽夏南止軍不前,用不多久,楚軍的斥候就會發現,項羽就會知道漢軍追來。
漢欲擊楚昭然若揭,項羽必有對策,或許在盟約前就已經有所防備。
不過到時候恐怕不是漢擊楚,可能楚會主動擊漢。
原本楚漢在廣武對崎,漢占據地利、人和,還有敖倉的糧草儲備,楚處於劣勢。
可時間一長,攻守之勢將會發生變化。
漢將靳強也發表意見道,“齊地雖距離遙遠,然齊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軍,必不會太久。”
漢將華寄聽聞二人所言,也發表意見,“大王,約共擊楚之時,宜早不宜晚。”
好嘛,諸漢將中十有八九都讚成時間不能拖的太長。
劉邦深以為如此,便問群臣諸將道,“諸公以為何日為期?”
如今能跟劉邦坐在一起商榷對策的,哪個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參與,劉邦統一稱呼為公。
到場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劉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諸侯。
關於行軍速度能精確到幾天,這方便自然是廝殺在戰場上的老將有發言權。
糧草運輸、兵器輜重配備、人馬飲食時間、行軍路線等等都要考慮到,張良和陳平親自帶兵征戰一方的經驗不多,即便陳平曾率兵降過殷王,但實戰經驗太少,
而張良之前輔佐韓王成攻略韓地時多是戰不利,沒有很好的勝利經驗,更沒有長途奔襲的經驗,具體精確時日他們都沒有發言。
在張良看來,戰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劉邦的執行力,他曾一度感歎,若是韓王成有劉邦一半的執行力也不至於那種命運,
在陳平看來,張良的戰略似乎每次都很精準,甚至能力挽狂瀾,改變漢的弱勢,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補缺。
畢竟人無完人,陳平所建議的多在戰術層麵,尤其是心裏層次。
從心裏層麵分析,越往後天氣越加寒冷,彼時天寒地凍,不利於作戰,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時恰恰會有意想不到的戰機。
在楚軍思止時出擊,從士氣上會壓倒楚軍,這是陳平的一個另類意見。
不過張良心中一直有話想給劉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幾句彭越,意思是這次相約擊楚能否順利進行,要看梁地兵馬是否迅速。
不過劉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諸將討論相約日期上,沒有順著張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噲、靳強為代表的漢將認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齊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餘天差不多能到。
從臨淄到陳縣有五百七十多公裏,按十天時間計算,一天要行軍五十多公裏。
如果有糧草輜重隨軍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達,但如果挑選精銳以輕車騎行軍,隻帶十日幹糧火速趕來,那是可以如期達到的。
彼時可完成對項羽的圍困,隻要能困住項羽,待後續步軍趕到,楚必亡。
漢將認為用戰車可輸送步軍,雖然輸送不多,但足夠讓萬餘精銳先到達。
梁地彭越距離較近,全部精銳到達五日即可。
彭越五日可至,齊王信精銳十餘日可至,劉邦陷入沉思。
直到酒爵中的溫酒變涼,劉邦才開口,決定十月中旬即十五日左右合擊。
敲定時間後,劉邦就不著急行軍,而是將信息先傳回去,待兩日後才繼續引兵南下。
陳縣北,利幾迎接項羽後,又主動承擔起完善防禦線的督造。
挖壑溝,築高牆,這些都在利幾銳利的眸光中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而此時的項羽正在和幾個自己信重的人商談著化解此次危機的方法。
帳內溫酒四溢,肉香撲鼻。
項聲興奮不已,“大王,楚軍士氣高昂,皆怒漢背信棄義,欲為大王戰,以出惡氣。”
聞之,項羽眸中閃過一絲喜色,心中底氣上升,項羽很自然的看向項伯,“有勞叔父為士氣費心……”
項羽本想誇讚幾句,但見項伯的眉宇間依然有愁絲,便沒再進行下去,則話鋒一轉,“梁地情況如何?”
說到梁地(又稱魏地),項羽心中也是一陣的鬱悶,不久前和劉邦對峙廣武、成皋之間時,他曾率軍收複梁地十餘城,還差點屠掉外黃,把彭越打跑。
按說項羽離開後,梁地堅守一段時間不成問題,誰知就在項羽簽訂鴻溝合約前不久,梁地城池逐漸被彭越收複的消息傳入項羽耳中,
這也是促使項羽急欲以人質為交換條件,換取撤兵以做喘息之計。
梁地的斷絕,即便彭城不丟,他項羽和後方的聯係也被切斷。
彭越逐漸收複梁地,使得項羽最終決定不走梁地東回,而是南下陳郡。
如今入陳地界,占據地利和資源,優劣之勢進行轉變,攻守之勢也將不同,麵對劉邦的追擊,項羽沒有立刻主張反擊,而是聽從項伯、靈常的建議,先采取縱橫之術,即努力爭取彭越、韓信這兩股大勢力。
韓信雖然難以拉到自己這一邊,但上次的出使多少給韓信的心裏種下一顆種子。
再接再厲,即便不從楚,能中立一段時間即可。
彭越是項羽非常痛恨的人,但這次項羽壓住自己對彭越的憤怒,采取拉攏的手段,故有此問。
聽聞項羽的問話,項伯道,“彭越苦戰初複得十餘城,士卒尚恐楚且疲,其戰心不足,大王又許以梁地,乃斷其為漢略梁地之心,然仍需大王割愛,再賜予王印,以確定其南魏王之名,其可為王所用。”
張良的眸光從諸將身上略過,最終落在劉邦的身上,隻見劉邦的眼睛發亮。
神色不錯,顯然對回饋回來的消息是滿意的。
劉邦見張良和陳平進來,立刻從蒲團上起身,邁步向張良迎來。
劉邦笑嗬嗬的,“子房,韓信與彭越已答應出兵合圍項羽。”
張良見劉邦待自己始終是這種很親切的禮節,甚至是對自己的獨一份,這讓張良心中多少有些壓力。
不過轉念一想,又釋然,劉邦這位王者很特別,他對待每個人才好像都有配套的接待方式。
對張良是禮敬有加,在其麵前絕不自稱寡人,也是直呼張良的字,更不以王者自居。
對陳平也是很禮遇,但卻少一分親近感。
總之待人接物都不太一樣。
張良言有二人相助,大王定天下矣,陳平則說項羽必有最後的掙紮,為完全之策,需等到各方諸侯匯聚後,再進行滅楚之戰。
劉邦顯然心情不錯,招呼二人立刻落座,端上熱氣騰騰的野味湯,開始滅楚計劃。
張良開口道,“二人雖同意出兵,然需敲定會兵日期,未見兵馬,仍不可大意。”
對於約定日期,劉邦非常讚成。
雖然韓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但什麽時候出兵很重要,劉邦心中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項梁。
回想項梁當時在追擊秦軍就因為諸候的兵馬遲遲不到,而被章邯幹掉。
劉邦不想成為第二個項梁,故而他同意約定日期,根據距離的不同,最後隻能將攻擊楚的日期,以齊王韓信的到來為準線。
“戰機稍縱即逝,待各路諸侯會合,恐項王已戒備完善。”韓王姬信提出心中的疑慮。
韓王姫信的疑惑得到諸將的回應,大多擔憂時間過長,一旦項羽戒備完善,再取就比較費力。
悄然追擊,給予出其不意,最好來個夜街枚什麽的,直接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保證效果好。
可如果在陽夏南止軍不前,用不多久,楚軍的斥候就會發現,項羽就會知道漢軍追來。
漢欲擊楚昭然若揭,項羽必有對策,或許在盟約前就已經有所防備。
不過到時候恐怕不是漢擊楚,可能楚會主動擊漢。
原本楚漢在廣武對崎,漢占據地利、人和,還有敖倉的糧草儲備,楚處於劣勢。
可時間一長,攻守之勢將會發生變化。
漢將靳強也發表意見道,“齊地雖距離遙遠,然齊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軍,必不會太久。”
漢將華寄聽聞二人所言,也發表意見,“大王,約共擊楚之時,宜早不宜晚。”
好嘛,諸漢將中十有八九都讚成時間不能拖的太長。
劉邦深以為如此,便問群臣諸將道,“諸公以為何日為期?”
如今能跟劉邦坐在一起商榷對策的,哪個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參與,劉邦統一稱呼為公。
到場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劉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諸侯。
關於行軍速度能精確到幾天,這方便自然是廝殺在戰場上的老將有發言權。
糧草運輸、兵器輜重配備、人馬飲食時間、行軍路線等等都要考慮到,張良和陳平親自帶兵征戰一方的經驗不多,即便陳平曾率兵降過殷王,但實戰經驗太少,
而張良之前輔佐韓王成攻略韓地時多是戰不利,沒有很好的勝利經驗,更沒有長途奔襲的經驗,具體精確時日他們都沒有發言。
在張良看來,戰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劉邦的執行力,他曾一度感歎,若是韓王成有劉邦一半的執行力也不至於那種命運,
在陳平看來,張良的戰略似乎每次都很精準,甚至能力挽狂瀾,改變漢的弱勢,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補缺。
畢竟人無完人,陳平所建議的多在戰術層麵,尤其是心裏層次。
從心裏層麵分析,越往後天氣越加寒冷,彼時天寒地凍,不利於作戰,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時恰恰會有意想不到的戰機。
在楚軍思止時出擊,從士氣上會壓倒楚軍,這是陳平的一個另類意見。
不過張良心中一直有話想給劉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幾句彭越,意思是這次相約擊楚能否順利進行,要看梁地兵馬是否迅速。
不過劉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諸將討論相約日期上,沒有順著張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噲、靳強為代表的漢將認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齊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餘天差不多能到。
從臨淄到陳縣有五百七十多公裏,按十天時間計算,一天要行軍五十多公裏。
如果有糧草輜重隨軍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達,但如果挑選精銳以輕車騎行軍,隻帶十日幹糧火速趕來,那是可以如期達到的。
彼時可完成對項羽的圍困,隻要能困住項羽,待後續步軍趕到,楚必亡。
漢將認為用戰車可輸送步軍,雖然輸送不多,但足夠讓萬餘精銳先到達。
梁地彭越距離較近,全部精銳到達五日即可。
彭越五日可至,齊王信精銳十餘日可至,劉邦陷入沉思。
直到酒爵中的溫酒變涼,劉邦才開口,決定十月中旬即十五日左右合擊。
敲定時間後,劉邦就不著急行軍,而是將信息先傳回去,待兩日後才繼續引兵南下。
陳縣北,利幾迎接項羽後,又主動承擔起完善防禦線的督造。
挖壑溝,築高牆,這些都在利幾銳利的眸光中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而此時的項羽正在和幾個自己信重的人商談著化解此次危機的方法。
帳內溫酒四溢,肉香撲鼻。
項聲興奮不已,“大王,楚軍士氣高昂,皆怒漢背信棄義,欲為大王戰,以出惡氣。”
聞之,項羽眸中閃過一絲喜色,心中底氣上升,項羽很自然的看向項伯,“有勞叔父為士氣費心……”
項羽本想誇讚幾句,但見項伯的眉宇間依然有愁絲,便沒再進行下去,則話鋒一轉,“梁地情況如何?”
說到梁地(又稱魏地),項羽心中也是一陣的鬱悶,不久前和劉邦對峙廣武、成皋之間時,他曾率軍收複梁地十餘城,還差點屠掉外黃,把彭越打跑。
按說項羽離開後,梁地堅守一段時間不成問題,誰知就在項羽簽訂鴻溝合約前不久,梁地城池逐漸被彭越收複的消息傳入項羽耳中,
這也是促使項羽急欲以人質為交換條件,換取撤兵以做喘息之計。
梁地的斷絕,即便彭城不丟,他項羽和後方的聯係也被切斷。
彭越逐漸收複梁地,使得項羽最終決定不走梁地東回,而是南下陳郡。
如今入陳地界,占據地利和資源,優劣之勢進行轉變,攻守之勢也將不同,麵對劉邦的追擊,項羽沒有立刻主張反擊,而是聽從項伯、靈常的建議,先采取縱橫之術,即努力爭取彭越、韓信這兩股大勢力。
韓信雖然難以拉到自己這一邊,但上次的出使多少給韓信的心裏種下一顆種子。
再接再厲,即便不從楚,能中立一段時間即可。
彭越是項羽非常痛恨的人,但這次項羽壓住自己對彭越的憤怒,采取拉攏的手段,故有此問。
聽聞項羽的問話,項伯道,“彭越苦戰初複得十餘城,士卒尚恐楚且疲,其戰心不足,大王又許以梁地,乃斷其為漢略梁地之心,然仍需大王割愛,再賜予王印,以確定其南魏王之名,其可為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