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啦,這樣吧,接下來我要跟巴圖去處理這個了,你就先回去休息吧。”
於是周有福開心的騎車走了,想著中午家裏人都能吃到美味的野雞肉,腳下踩蹬的速度更快了。
巴圖也拎著麻袋跑去找領導了,王向東就坐在車裏等著,沒多久巴圖就回來了,坐上副駕就指引車子開到食堂旁邊的辦公場所。
這邊管理食堂的後勤領導已經接到部裏領導的電話了,馬上叫來後廚的人把三隻獵物抬進廚房過秤,部裏雖然每周都有定量的豬肉供應,但那點肉除了熬油,剩下點肉沫肉渣炒菜提味,領導們開小灶都難得有肉啊。
這下好了,這四百多斤獵物可是看得到的實實在在的肉啊,中午高低也要整出兩道肉菜來,紅燒、爆炒還是燉煮,後廚師傅各個都在咽口水了。
跟著巴圖去財務室領到六百多塊錢,王向東就開車離開了,領導說了下午讓他回去補覺,於是就返回斜陽小院,燉了一隻斑鳩等李嵐母女回來美美的吃上一頓。
第二天一早回四合院,王向東帶著媳婦去串門,到幹爸幹媽家和王麗萍家走了一趟,送上一隻野雞鵪鶉,聯絡一下感情了,走親走親越走越親嘛。
時間又過了兩天,這邊的勘探工作終於來到了地下室的上方,這回鐵錘砸在地麵上的聲響連巴圖都能感覺到一絲不同,他忍不住返回上一處地點再砸了一下進行對比。
“向東,是不是這下麵有暗室?”再走回來又砸了一下,在周有福疑惑的眼神中,巴圖按捺不住喜悅馬上問道。
“巴圖大哥,你的聽覺也越發敏銳了,確實是的,這下麵肯定有地下室,你趕緊去匯報吧,哈哈,咱們的堅持終於有回報了。”王向東點頭笑道。
“真的嗎?這下麵真有地下室?”周有福一時間懵了,要真有地下室,這可是翰林院的遺址,地下能埋藏的也隻有古籍善本了,天呐,好期盼啊。
部裏領導馬上跟院辦陳主任聯係了,然後馬上帶人來到現場,王向東已經用洛陽鏟打出探洞,兩米多深的地下確實有地下室的磚屑。
陳主任帶著尹所長那班人馬迅速趕到,公安和警衛拉起了警戒線,開挖。
專業的事還是得由專業的人來幹,避開樹根部位,地下室很快就挖到了拱形的穹頂,然後順著方向找到入口,打開封閉得嚴嚴實實的石門,通風後眾人進入了地下室。
裏頭有三十多平方的麵積,大家站在中間的過道上可以看到兩邊疊放著的紅色木箱,木箱邊沿的銅扣並未生鏽,每個木箱上都貼著封條,在手電筒的光照下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麵的字跡。
“崇禎十六年封,這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保存的東西,知道是哪一年嗎?”陳主任問道。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這是他在京城被起義軍攻陷前一年藏起來的箱子,應該是1643年,第二年四月京城就淪陷了,他也自縊身亡了。”周有福見沒有人回答,他就開口作了介紹。
“這位同誌不錯啊,你應該是京城圖書館的吧,老尹,現在這箱子能打開看看嗎?”
“這個還要看情況,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個地下室修建得非常結實牢固,磚牆如同抹了一層水泥,這是糯米加上蛋清做成的粘合劑,防水效果很好,還有這防潮措施,瞧,這些箱子底下還墊著磚頭,空隙間鋪滿了木炭,在地下埋藏了三百多年,這箱子還都保存完好,裏頭裝得應該就是古籍了,打開看一眼應該可以,最好不要去翻動它,我先看看封條能不能揭開。”尹所長指著地下室邊介紹著邊戴上白手套,拿著刷子和鑷子小心的拆封。
封條很快被揭了下來,尹所長慢慢的掀開蓋子,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滿滿的四遝古籍,古籍封麵上那四個大字深深的震撼到大家了。
“國寶啊”
尹所長手一抖,蓋子差點掉下來,他連忙小心的蓋好箱子,長舒了一口氣說道。
“領導,領導,讓我再看一眼,就一眼,我想確認一下。”周有福滿臉通紅的說道,太震撼了,他居然又看到了《永樂大典》。
“哦,你想確認什麽?”尹所長問道,大家也都看向了周有福。
“我們館裏現存的《永樂大典》是副本,我想確認一下這裏的是副本還是正本,要是正本的話那就更加珍貴了。”周有福連忙解釋道。
“好,讓他再確認一下。”陳主任點頭發話了。
“天呐,這是正本,居然還保存著這麽多的正本,這一箱差不多二十冊,這裏有,一、二、三。。。有四十箱,那就有八百冊啊,啊,太好了。”周有福手忙腳亂的清點著,聲音都變形了。
“這一箱才二十冊嗎?這書這麽厚啊。”巴圖疑惑道。
“回頭再跟你說,我太激動了,這麽多的正本啊。”周有福還在顫抖著。
“冷靜一下小同誌,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蓋上吧,陳主任,我們要把這些箱子運到哪裏去?”尹所長拍了拍周有福的肩膀。
“這些可都是國寶啊,要妥善保管,還是聯係國庫派專車過來,保存在國庫最為適當,我這就去打電話。”陳主任想了想後就出去了。
“領導,能幫忙找些幹燥的麻袋來嗎?搬運過程中要盡量保護好箱子。”尹所長問部裏領導,領導馬上安排人去拿了。
“閑著也是閑著,這位同誌,你給大家科普一下這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吧。”領導對周有福說道。
“誒,好的,我真是太激動了,先讓我喘口氣啊。”周有福深呼吸了幾下後才開始介紹。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於1408年成書,距今已經五百五十多年了。
它是由明成祖朱棣主持,姚廣孝和解縉這兩位大學士主持編纂,把全國各地的精英讀書人都召集到文淵閣(明朝的皇家圖書館)裏進行編書,據說當年參與編纂《永樂大典》的人員有將近3000人,整個編纂過程整整花費了四年時間。(本章完)
於是周有福開心的騎車走了,想著中午家裏人都能吃到美味的野雞肉,腳下踩蹬的速度更快了。
巴圖也拎著麻袋跑去找領導了,王向東就坐在車裏等著,沒多久巴圖就回來了,坐上副駕就指引車子開到食堂旁邊的辦公場所。
這邊管理食堂的後勤領導已經接到部裏領導的電話了,馬上叫來後廚的人把三隻獵物抬進廚房過秤,部裏雖然每周都有定量的豬肉供應,但那點肉除了熬油,剩下點肉沫肉渣炒菜提味,領導們開小灶都難得有肉啊。
這下好了,這四百多斤獵物可是看得到的實實在在的肉啊,中午高低也要整出兩道肉菜來,紅燒、爆炒還是燉煮,後廚師傅各個都在咽口水了。
跟著巴圖去財務室領到六百多塊錢,王向東就開車離開了,領導說了下午讓他回去補覺,於是就返回斜陽小院,燉了一隻斑鳩等李嵐母女回來美美的吃上一頓。
第二天一早回四合院,王向東帶著媳婦去串門,到幹爸幹媽家和王麗萍家走了一趟,送上一隻野雞鵪鶉,聯絡一下感情了,走親走親越走越親嘛。
時間又過了兩天,這邊的勘探工作終於來到了地下室的上方,這回鐵錘砸在地麵上的聲響連巴圖都能感覺到一絲不同,他忍不住返回上一處地點再砸了一下進行對比。
“向東,是不是這下麵有暗室?”再走回來又砸了一下,在周有福疑惑的眼神中,巴圖按捺不住喜悅馬上問道。
“巴圖大哥,你的聽覺也越發敏銳了,確實是的,這下麵肯定有地下室,你趕緊去匯報吧,哈哈,咱們的堅持終於有回報了。”王向東點頭笑道。
“真的嗎?這下麵真有地下室?”周有福一時間懵了,要真有地下室,這可是翰林院的遺址,地下能埋藏的也隻有古籍善本了,天呐,好期盼啊。
部裏領導馬上跟院辦陳主任聯係了,然後馬上帶人來到現場,王向東已經用洛陽鏟打出探洞,兩米多深的地下確實有地下室的磚屑。
陳主任帶著尹所長那班人馬迅速趕到,公安和警衛拉起了警戒線,開挖。
專業的事還是得由專業的人來幹,避開樹根部位,地下室很快就挖到了拱形的穹頂,然後順著方向找到入口,打開封閉得嚴嚴實實的石門,通風後眾人進入了地下室。
裏頭有三十多平方的麵積,大家站在中間的過道上可以看到兩邊疊放著的紅色木箱,木箱邊沿的銅扣並未生鏽,每個木箱上都貼著封條,在手電筒的光照下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麵的字跡。
“崇禎十六年封,這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保存的東西,知道是哪一年嗎?”陳主任問道。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這是他在京城被起義軍攻陷前一年藏起來的箱子,應該是1643年,第二年四月京城就淪陷了,他也自縊身亡了。”周有福見沒有人回答,他就開口作了介紹。
“這位同誌不錯啊,你應該是京城圖書館的吧,老尹,現在這箱子能打開看看嗎?”
“這個還要看情況,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個地下室修建得非常結實牢固,磚牆如同抹了一層水泥,這是糯米加上蛋清做成的粘合劑,防水效果很好,還有這防潮措施,瞧,這些箱子底下還墊著磚頭,空隙間鋪滿了木炭,在地下埋藏了三百多年,這箱子還都保存完好,裏頭裝得應該就是古籍了,打開看一眼應該可以,最好不要去翻動它,我先看看封條能不能揭開。”尹所長指著地下室邊介紹著邊戴上白手套,拿著刷子和鑷子小心的拆封。
封條很快被揭了下來,尹所長慢慢的掀開蓋子,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滿滿的四遝古籍,古籍封麵上那四個大字深深的震撼到大家了。
“國寶啊”
尹所長手一抖,蓋子差點掉下來,他連忙小心的蓋好箱子,長舒了一口氣說道。
“領導,領導,讓我再看一眼,就一眼,我想確認一下。”周有福滿臉通紅的說道,太震撼了,他居然又看到了《永樂大典》。
“哦,你想確認什麽?”尹所長問道,大家也都看向了周有福。
“我們館裏現存的《永樂大典》是副本,我想確認一下這裏的是副本還是正本,要是正本的話那就更加珍貴了。”周有福連忙解釋道。
“好,讓他再確認一下。”陳主任點頭發話了。
“天呐,這是正本,居然還保存著這麽多的正本,這一箱差不多二十冊,這裏有,一、二、三。。。有四十箱,那就有八百冊啊,啊,太好了。”周有福手忙腳亂的清點著,聲音都變形了。
“這一箱才二十冊嗎?這書這麽厚啊。”巴圖疑惑道。
“回頭再跟你說,我太激動了,這麽多的正本啊。”周有福還在顫抖著。
“冷靜一下小同誌,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蓋上吧,陳主任,我們要把這些箱子運到哪裏去?”尹所長拍了拍周有福的肩膀。
“這些可都是國寶啊,要妥善保管,還是聯係國庫派專車過來,保存在國庫最為適當,我這就去打電話。”陳主任想了想後就出去了。
“領導,能幫忙找些幹燥的麻袋來嗎?搬運過程中要盡量保護好箱子。”尹所長問部裏領導,領導馬上安排人去拿了。
“閑著也是閑著,這位同誌,你給大家科普一下這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吧。”領導對周有福說道。
“誒,好的,我真是太激動了,先讓我喘口氣啊。”周有福深呼吸了幾下後才開始介紹。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於1408年成書,距今已經五百五十多年了。
它是由明成祖朱棣主持,姚廣孝和解縉這兩位大學士主持編纂,把全國各地的精英讀書人都召集到文淵閣(明朝的皇家圖書館)裏進行編書,據說當年參與編纂《永樂大典》的人員有將近3000人,整個編纂過程整整花費了四年時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