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瓔珞撓著發財的下巴,不無憂慮,“你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呀?”
家裏統共五個女人,饒是段曉棠和趙瓔珞會武,但多一條狗多一份安全感。
祝明月盤算一番,“婉婉,你再去外頭抱一隻貓一隻狗回來。”五穀豆坊防盜防鼠的需求更加迫切。
戚蘭娘想到從前村裏耀武揚威的大鵝,別說狗連小孩子都怕。“不如再養幾隻鵝。”
趙瓔珞:“我們恐怕沒時間養,想吃不如在集市上買。”她自幼生活在城中,並不懂得村中一霸的彪悍。
段曉棠倒是想到零點五鵝的比喻,別說小孩子連缺乏鍛煉的成年人都未必能比鵝厲害。“可我們這裏沒有河流池塘,能養鵝麽?”
鵝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養鵝肯定是要有水的。除了鄉下,似乎隻有城裏的大戶人家才能養。
戚蘭娘:“沒水生活在地上,一樣能活。”
祝明月選擇相信戚蘭娘的生活經驗,就像現在後頭的小菜地全權交托給她一樣。“你們平時在東西市逛的時候,尋摸下有沒有鵝苗賣。養大年底還能加個菜。”
祝明月將鵝擺在家禽的位置,不過是有用的家禽,免得年底吃肉的時候舍不得下嘴。
這時候市場上可不是什麽都有的,碰上都是運氣。“婉婉,你留心下誰家養鵝,有沒有現成的鵝苗。”
從孵蛋開始育苗,祝明月等人肯定是不幹的。
在富貴沒有長成這段時間內,戚蘭娘可以用豆腐豆幹等隔三差五換鄰居家的貓來出趟差,但狗她們卻不肯外借,隻能自己夜裏多警醒些。
全因貓天生比狗差了些良心,狗向來是在誰家的話聽誰家話,隻能從小養方才養的熟。
林婉婉全程置身事外,“鵝養在哪裏?”精心打理的小菜園繼貓狗大魔王後又要迎來大白鵝的摧殘麽?
祝明月:“當然是作坊。”
趙瓔珞從未養過鵝,“它們吃什麽?”
如今她們吃什麽,富貴發財就吃什麽,隻富貴舌頭金貴些,需額外照顧兩分。讓現代的貓奴狗爹看到,非得掬一把同情淚。
哪裏是寵物,分明是土裏土氣的家貓家狗。
鄉下的大鵝向來是散養的,放出去在地裏水裏就能吃的飽飽的。可現在她們在長安城中,沒有這個條件。
戚蘭娘:“我們每天做豆腐,剩許多豆渣,拿一點喂它們就可以了。”
簡單到讓祝明月都險些起了心去找個地方專門養鵝算了,實在是現在五穀豆坊每天剩餘的豆渣太多了。
本就是以豆製品為主,長長的產業鏈似乎無窮無盡,能達到完美的循環。
在第一道環節留下的豆渣,先前不多時戚蘭娘拿來肥田,剩下的少量她們自己吃了,不得不說,油鹽佐料通通齊備的情況下,豆渣餅的味道還不錯。
但後來豆腐越做越多,豆渣越剩越多,一塊地五個胃顯然解決不了這麽大的量。
戚蘭娘提出分給幾個幫工,第一次遭到反對。
祝明月太清楚一旦開了這個頭,後果有多嚴重。但提出幫工可以用優惠的價格買下豆渣,如果一時拿不出錢,頭個月可以等到結算工資時一並扣除。
祝明月隻是讓戚蘭娘想想其中到底是什麽道理,戚蘭娘苦思許久亦想不通。
趙瓔珞旁觀者清,或許是長期做賬,連人都有向錢串子進化的趨勢。“你從前在鄉下,鄰裏間搭把手幫忙,分些東西是人情往來。可我們現在在長安,做的是生意,講的是錙銖必較。就像你平時多給客人些添頭,不是真覺得他人好,而是希望他下次再來。”
家裏統共五個女人,饒是段曉棠和趙瓔珞會武,但多一條狗多一份安全感。
祝明月盤算一番,“婉婉,你再去外頭抱一隻貓一隻狗回來。”五穀豆坊防盜防鼠的需求更加迫切。
戚蘭娘想到從前村裏耀武揚威的大鵝,別說狗連小孩子都怕。“不如再養幾隻鵝。”
趙瓔珞:“我們恐怕沒時間養,想吃不如在集市上買。”她自幼生活在城中,並不懂得村中一霸的彪悍。
段曉棠倒是想到零點五鵝的比喻,別說小孩子連缺乏鍛煉的成年人都未必能比鵝厲害。“可我們這裏沒有河流池塘,能養鵝麽?”
鵝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養鵝肯定是要有水的。除了鄉下,似乎隻有城裏的大戶人家才能養。
戚蘭娘:“沒水生活在地上,一樣能活。”
祝明月選擇相信戚蘭娘的生活經驗,就像現在後頭的小菜地全權交托給她一樣。“你們平時在東西市逛的時候,尋摸下有沒有鵝苗賣。養大年底還能加個菜。”
祝明月將鵝擺在家禽的位置,不過是有用的家禽,免得年底吃肉的時候舍不得下嘴。
這時候市場上可不是什麽都有的,碰上都是運氣。“婉婉,你留心下誰家養鵝,有沒有現成的鵝苗。”
從孵蛋開始育苗,祝明月等人肯定是不幹的。
在富貴沒有長成這段時間內,戚蘭娘可以用豆腐豆幹等隔三差五換鄰居家的貓來出趟差,但狗她們卻不肯外借,隻能自己夜裏多警醒些。
全因貓天生比狗差了些良心,狗向來是在誰家的話聽誰家話,隻能從小養方才養的熟。
林婉婉全程置身事外,“鵝養在哪裏?”精心打理的小菜園繼貓狗大魔王後又要迎來大白鵝的摧殘麽?
祝明月:“當然是作坊。”
趙瓔珞從未養過鵝,“它們吃什麽?”
如今她們吃什麽,富貴發財就吃什麽,隻富貴舌頭金貴些,需額外照顧兩分。讓現代的貓奴狗爹看到,非得掬一把同情淚。
哪裏是寵物,分明是土裏土氣的家貓家狗。
鄉下的大鵝向來是散養的,放出去在地裏水裏就能吃的飽飽的。可現在她們在長安城中,沒有這個條件。
戚蘭娘:“我們每天做豆腐,剩許多豆渣,拿一點喂它們就可以了。”
簡單到讓祝明月都險些起了心去找個地方專門養鵝算了,實在是現在五穀豆坊每天剩餘的豆渣太多了。
本就是以豆製品為主,長長的產業鏈似乎無窮無盡,能達到完美的循環。
在第一道環節留下的豆渣,先前不多時戚蘭娘拿來肥田,剩下的少量她們自己吃了,不得不說,油鹽佐料通通齊備的情況下,豆渣餅的味道還不錯。
但後來豆腐越做越多,豆渣越剩越多,一塊地五個胃顯然解決不了這麽大的量。
戚蘭娘提出分給幾個幫工,第一次遭到反對。
祝明月太清楚一旦開了這個頭,後果有多嚴重。但提出幫工可以用優惠的價格買下豆渣,如果一時拿不出錢,頭個月可以等到結算工資時一並扣除。
祝明月隻是讓戚蘭娘想想其中到底是什麽道理,戚蘭娘苦思許久亦想不通。
趙瓔珞旁觀者清,或許是長期做賬,連人都有向錢串子進化的趨勢。“你從前在鄉下,鄰裏間搭把手幫忙,分些東西是人情往來。可我們現在在長安,做的是生意,講的是錙銖必較。就像你平時多給客人些添頭,不是真覺得他人好,而是希望他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