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戚蘭娘學著曾秋娘剛才的動作梳理羊毛,匯報統計情況,“今天總共收了一百一十斤羊毛,洗了五十斤。傍晚收回來稱隻有二十二斤。”
這樣的折損讓人不得不心驚,祝明月:“一半以上。”
林婉婉:“用什麽洗的?”
戚蘭娘:“草木灰。”
“試試肥皂呢。”草木灰是堿,肥皂也是堿,林婉婉就記得這麽多。
祝明月:“算清楚成本和效率。”姑且算是同意了。
肥皂是自製的,使用的話完全可以按照成本價計量。
“行,”戚蘭娘說起另外一事,“明天我拿九斤出去,先找幾家不同的染坊試試顏色。”已經開始考慮合作者了。
林婉婉:“多染一點,到時拿來戳羊毛氈玩。”
祝明月:“你會?”
“不會,”林婉婉乖覺的搖頭,“秋娘會嗎?”
曾秋娘:“不會。”羊毛氈多是草原牧民用來搭帳篷的,曾秋娘一個邊地的漢人,當然不會。
祝明月想到另外一事,征詢林婉婉的意見,“我們可以試著自己染色嗎?”
“我勸你不要這麽想,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因為外部環境變化,林婉婉被迫從和化合物打交道變成和植物打交道。
用於染色的植物也能列出幾樣,比如蓼藍、茜草……但論如何提取色素、比例、時間等等都是外行。
染色不光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從頭鑽研,不說時間,花費的金錢都是一大筆。
祝明月估量一番成本,得不償失,隻能暫且打消這一計劃。
試驗的羊毛已經準備好,紡車已到達預定地點,所有人員已就位。
祝三的任務依然是洗羊毛,不過用品換成了肥皂。
這是個新鮮東西,但祝三並不陌生,勉強算是五穀豆坊內的勞保用品,反正他現在不管洗手洗澡還是洗頭都用的肥皂。
除了洗的頭發有些幹燥外,還算好用。
哪知道有朝一日會用來洗羊毛。
祝明月點香計時,兩個善紡織的女工各操作一台紡車紡線。略帶粗糙的羊毛線隨即在紡車上繞上一圈。
曾秋娘有一種有今天沒明日的緊迫感,也學著操作一台紡車。她以前用紡錘紡線,隻是因為沒有紡車。
紡車的操作並不難,隻要耐心細心,慢慢做就行。
祝明月將一根羊毛線纏在剛得的棒針上,隻能打了一個結,下一步不知該如何進行,索性放在一邊。聽周木匠說紡車的進展。
周木匠:“我打聽過,紡羊毛都是用現有的紡車。”沒有專用的。羊毛線畢竟不是大貨,隻在少麻地區,作為麻線的補充品。
“現有紡車紡羊毛線,一天至多三斤。”祝明月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一件成人貼身毛衣要一斤多毛線,一日辛苦不過兩件。
“周師傅,還得麻煩你。以二十貫為基礎,造出紡六斤的紡車,我出四十貫,九斤六十貫,以此類推。若是你朋友造出來,也得十貫介紹費。”
能發動多少人,全看周木匠的同行圈子有多大,對十貫錢有多執著。
十貫錢並不少,價值兩個曾秋娘。
周木匠相信祝明月所言不虛,這個東家向來給錢大方。
幹過兩次大活,尤其是第二次裝修步步糕的時候,做出打發黃油和奶油的器具。
祝明月給的賞錢讓他攢夠起新房的錢,已經打算好了,新房也讓李匠人來修灶台。
“我立刻回去找人做紡車。”周木匠下定決心,自己的徒子徒孫,師兄弟和他們的徒子徒孫,再往上的師叔伯們……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個都跑不掉。
這樣的折損讓人不得不心驚,祝明月:“一半以上。”
林婉婉:“用什麽洗的?”
戚蘭娘:“草木灰。”
“試試肥皂呢。”草木灰是堿,肥皂也是堿,林婉婉就記得這麽多。
祝明月:“算清楚成本和效率。”姑且算是同意了。
肥皂是自製的,使用的話完全可以按照成本價計量。
“行,”戚蘭娘說起另外一事,“明天我拿九斤出去,先找幾家不同的染坊試試顏色。”已經開始考慮合作者了。
林婉婉:“多染一點,到時拿來戳羊毛氈玩。”
祝明月:“你會?”
“不會,”林婉婉乖覺的搖頭,“秋娘會嗎?”
曾秋娘:“不會。”羊毛氈多是草原牧民用來搭帳篷的,曾秋娘一個邊地的漢人,當然不會。
祝明月想到另外一事,征詢林婉婉的意見,“我們可以試著自己染色嗎?”
“我勸你不要這麽想,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因為外部環境變化,林婉婉被迫從和化合物打交道變成和植物打交道。
用於染色的植物也能列出幾樣,比如蓼藍、茜草……但論如何提取色素、比例、時間等等都是外行。
染色不光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從頭鑽研,不說時間,花費的金錢都是一大筆。
祝明月估量一番成本,得不償失,隻能暫且打消這一計劃。
試驗的羊毛已經準備好,紡車已到達預定地點,所有人員已就位。
祝三的任務依然是洗羊毛,不過用品換成了肥皂。
這是個新鮮東西,但祝三並不陌生,勉強算是五穀豆坊內的勞保用品,反正他現在不管洗手洗澡還是洗頭都用的肥皂。
除了洗的頭發有些幹燥外,還算好用。
哪知道有朝一日會用來洗羊毛。
祝明月點香計時,兩個善紡織的女工各操作一台紡車紡線。略帶粗糙的羊毛線隨即在紡車上繞上一圈。
曾秋娘有一種有今天沒明日的緊迫感,也學著操作一台紡車。她以前用紡錘紡線,隻是因為沒有紡車。
紡車的操作並不難,隻要耐心細心,慢慢做就行。
祝明月將一根羊毛線纏在剛得的棒針上,隻能打了一個結,下一步不知該如何進行,索性放在一邊。聽周木匠說紡車的進展。
周木匠:“我打聽過,紡羊毛都是用現有的紡車。”沒有專用的。羊毛線畢竟不是大貨,隻在少麻地區,作為麻線的補充品。
“現有紡車紡羊毛線,一天至多三斤。”祝明月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一件成人貼身毛衣要一斤多毛線,一日辛苦不過兩件。
“周師傅,還得麻煩你。以二十貫為基礎,造出紡六斤的紡車,我出四十貫,九斤六十貫,以此類推。若是你朋友造出來,也得十貫介紹費。”
能發動多少人,全看周木匠的同行圈子有多大,對十貫錢有多執著。
十貫錢並不少,價值兩個曾秋娘。
周木匠相信祝明月所言不虛,這個東家向來給錢大方。
幹過兩次大活,尤其是第二次裝修步步糕的時候,做出打發黃油和奶油的器具。
祝明月給的賞錢讓他攢夠起新房的錢,已經打算好了,新房也讓李匠人來修灶台。
“我立刻回去找人做紡車。”周木匠下定決心,自己的徒子徒孫,師兄弟和他們的徒子徒孫,再往上的師叔伯們……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個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