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德的父親名叫李四海,李家幾代人沒見過海,但不耽擱給他起這麽大氣的名字,他的親兄弟分別叫江河湖。


    李開德倒是說見過大海,的確比江河湖泊大,但具體怎麽個大法說不出來,因為他沒有乘船出海。


    李開德又升官了,家裏的賦稅免了一大半,鬆快不少。


    說起來,比縣裏的官也不差。


    李開德寫信來,說在長安租了宅子,要將父母妻兒,以及年紀小的弟妹侄子都帶去長安。


    別看武功縣離長安隻有一百多裏,但李家人少有離開本縣的時候,更別說去長安。


    鄰裏都說李家祖墳冒青煙,要去城裏享福。李四海一想常年沒見麵的兒子,再念及傳說中的長安。


    秋收後歇了兩日,待家人從疲憊中緩過神來,收拾收拾就準備出發了。


    臨到出發時,忽又接到李開德的信,請識字的裏長念過,才知道李開德將要出征,近期不在長安。家人趁著時節好進京,他已經把事情托付給上司家裏。


    就是上次讓他代為交稅的段校尉,現在成段將軍,真不用交稅了。


    李四海暗道陰差陽錯,話已經放出去了,這會不走,人還以為的李開德在長安出什麽事,變卦了呢。


    左右家中無事,李四海留了長子和幾個大點的孫輩看家,其他的通通捎去長安長長見識,大不了明年春耕時,再打發回來。


    李家拿李開德寄回來的錢帛,置辦了一台騾車,裝上鋪蓋口糧等物,就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除幾個小孩子,走累了可以上車歇一歇,其他人隻能靠兩條腿行動,身上還要背包袱挑擔子。


    好在這會官道上的商隊旅人多起來,不懼土匪攔路搶劫。


    一家人墜在一支看起來和善的商隊後頭,一路往長安走。


    照理說他們是去長安過好日子的,自該炫耀一番。偏偏李開德此次出來剿匪,李四海早下了禁口令,不許家人向外透露。


    誰知道路上的人,哪些是土匪的眼線,萬一報複到他們頭上呢。


    李家一行人走走停停,靠著一台騾車,以及無數雙腿,終於走到了長安。


    年紀小經曆少的隻覺得一輩子沒見過這麽多人,比縣裏趕大集還熱鬧。


    李開德信上的字寫得張牙舞爪,李家人也沒想到,他去長安上番,還能學會讀書寫字。


    寫得是難看了些,但終歸是會了。


    陌生的地方,別指望有導航,全靠脖子上那張嘴問路。


    許多人少有出門,連本坊外的情況都不清楚。


    所以李開德把問路的先後順序都寫清楚了。


    先去東市,再找東市附近的勝業坊。進了勝業坊,再找東陽郡公李府。


    段曉棠就住李家隔壁的小院。


    誰叫柳家沒落得太快,非是熟悉的鄰裏,不一定知道。


    李家人奇怪不已,一個將軍比縣令官都大,怎麽租房住呢。


    不過他們沒來過長安,說不定城裏情況和鄉下不同呢。


    長安城四四方方的布局,倒是方便李家人找路。隻要順著大路,就不會走岔。


    幾個年紀小的孩子,盯著路邊琳琅滿目的攤位轉不動眼睛,但雙腳還是習慣性地跟著大人走。


    進了勝業坊,明顯感覺比隔壁的東市安靜些。


    李四海攔下一個看起來和善的同齡人,問道:“老哥,三巷的東陽郡公府怎麽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