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澍一家人於十七日夜間移居北城牆上,露宿在北門附近。高名衡和各大官吏、鄉宦之家也都逃到北城牆上。
周王沒有出來。他和他的家屬好幾百人,包括那些郡王和奉國將軍之家,都一起上了紫禁城頭。紫禁城有五丈高,同大城一樣,所以也還安全。
天明以後,也就是十八日早晨,高名衡請幾個重要的文武官員前來議事。隻有陳永福沒有到,派了一個讚畫和一員副將前來。他事前知道有“壬癸之計”,派兵丁以軍用名義控製了州橋附近河裏僅有的兩隻小船,如今正忙於搶救將士。
高名衡心中很抱怨黃澍和嚴雲京的“壬癸之計”,但是說不出口來,因為他自己也曾默許過。他低著頭沉默片刻,歎息說道:
“如今要趕快差人到北岸求救。這是最關緊要的第一樁事。我身為朝廷封疆大臣,守土有責,原應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死在這裏並不足惜,但周王殿下及數百口宮眷必須救出去,官紳軍民必須救出去。至於這次開封被淹,我將以一身承擔,絕不使他人受過。”他看來十分誠懇,眼淚簌簌下流。
黃澍說道:“昨天早晨,卑職已差人泅水過河求救,請大人放心。”
高名衡望一望別的官員,隻見大家愁眉苦臉,唉聲歎氣,都沒有一個人說話。他無可奈何地說:“我們隻好等候著吧。我想侯督師大人和嚴巡按大人不會不想法來救我們。”
在黃河北岸,眾文武大員直到十七日中午才知道大水淹沒了開封全城。大家都十分震驚。特別傷心的是新到來的監軍禦史王燮。他跟嚴雲京不一樣,掘堤的秘計他一點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正在一百裏外視察數千新到的援兵。他雖不是河南人,卻同開封有著特殊關係。半年以前他還是祥符縣知縣。李自成兩次進攻開封,他都是守城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曾經拚死拚活地同闖、曹大軍惡戰,使開封幸免失陷。也正因為他守開封立了大功,所以由知縣升任禦史,派來封丘監軍。他沒有想到,開封過去不曾在他手中失陷,如今卻被黃水淹沒。他站在黃河岸上,向南瞭望,哭著說:
“我輩奉聖旨救援開封,開封之圍不但沒有解,反而遭到水淹。設若周王殿下有虞,我們如何對得住朝廷?又如何對得住開封全城的官紳軍民!”
嚴雲京在他旁邊恨恨地說:“沒料到闖賊如此狠毒,竟然決河灌城!”
卜從善也頓著腳說:“我就擔心闖瞎子會下此毒手,可惜我們的將士駐在北岸,無從防守南岸。”
王燮對於黃河決口的原因,內心是很懷疑的,但現在顧不得細究原因,便問嚴雲京如何去救開封。嚴雲京說:
“我已經吩咐下邊人趕快準備船隻。”
王燮焦急萬分,說:“準備船隻的事,必須馬上動手。下邊人遇事拖遝慣了,恐怕一時辦不好。這事一刻也拖延不得,由我親自料理吧。”
嚴雲京說:“王大人倘能親自料理,再好不過,我同王大人一起坐船前去。”
王燮說:“嚴大人可以留在北岸繼續準備船隻。我先帶一批船隻走吧,先救出周王殿下及宮眷要緊。”
他們又一起去督師行轅,稟過侯恂,王燮就立即來到岸邊,一麵命小船速往柳園渡等候,一麵帶著仆從、兵丁騎馬奔向西去,在封丘城西南三十多裏處上了大船。船上已經裝好一百多石糧食,二三百兵丁。趁著有西北風,所有船隻一時起錨,向東南揚帆疾駛。
到了靠近南岸的地方,才發現從朱家寨到馬家寨之間的一段堤上,有許多百姓和闖營將士還沒來得及退走,而船要去開封,必須從朱家寨的缺口通過。王燮手下人員看見堤上的義軍在向船上注視,便請示是否就從朱家寨缺口進去。王燮嚴厲地說道:
“如今流賊大軍已經被淹,有何可怕?不從朱家寨缺口進去,大船如何去救開封?走!不許停留!有退縮者斬!隻要到達開封,每個船夫、每個將士都有重賞,絕不食言。”
說了之後,他自己立在船頭,指揮船隻向朱家寨缺口衝去。他命將船上的火器、弓弩準備好,必要時一麵作戰,一麵衝過。
留在大堤上的義軍將領是馬世耀。十五日夜間,他接到闖王和穀英的將令,要他趕快撤走,避免被洪水隔斷。但當時有一部分河工也在堤上,他不能扔下他們獨自退走。還有一些朱家寨的老弱婦女,哭哭啼啼,奔向堤來。在紛亂中,他為著救護百姓,遲了一步,從馬家寨灌入的洪水已經隔斷了撤走的道路。所以他就帶著三四百名義軍同老百姓一起被困在堤上。三天來他們同大軍不通消息,不曉得閻李寨老營是否被淹,倒是聽說往東去有許多義軍的營盤,因為移營不及被水淹了。他們從閻李寨出發時,並沒有帶糧食,這時隻好殺馬而食,等著闖王派人來救。
當他們看見揚帆而來的二十多條大船後,馬世耀立刻把人馬召集起來,說道:
“這群官兵分明是去開封的,也說不定要來奪我們這一段河堤。不管怎麽樣,我們要跟他們決一死戰。有會水的弟兄請站出來,倘若敵船靠到堤邊,就跳上船去;倘能奪得一條大船,我們就有辦法了。”
這時,船隊已經駛近,王燮站在第一條大船上,大聲叫道:
“不管敵人如何,我們一定要衝過缺口。隻要過了缺口,到達開封,每人賞五兩銀子,絕不食言!”
他說完以後,船隊順著缺口的激流,乘著剛增大了的北風,箭一般地向缺口駛去。
馬世耀在堤上一看船駛得這麽快,知道奪船的想法落空,就下令立即施放火器和弓箭。於是堤上登時火器點燃、弓弩齊發,炮聲與呐喊聲響成一片。王燮的船隊並不戀戰,一麵向堤上施放火器,一麵飛速地衝過缺口,向東而去。
柳園渡是黃河的重要渡口,原有一條南北小街,如今街的南段已經沒入黃水之中,北邊一段連著黃河堤,仍然露出水麵。老百姓也沒有逃走。十五日夜間,當白鳴鶴率領五百騎兵奔到這裏時,卜從善已經將朱家寨的河堤掘開了。天明以後,朱家寨以東的守堤義軍和民工共兩三千人,都退到柳園渡。民工都是開封郊區的農民,看見洪水滔天,一個個村莊被淹,在柳園渡的街上和堤上大哭。後來陸續散去,各自逃生。駐在柳園渡的義軍首領是劉體純,加上新來的白鳴鶴一股,共約兩千多人,如今都聽他指揮。十七日上午,他整隊順河堤往東南退去,仍然隊伍整齊,旗幟不亂。柳園渡的百姓們對劉體純和他的手下弟兄印象很好,望著他們的背影都放心不下。一個開飯鋪的老頭喃喃地說:
“到處都是大水,他們順河堤要逃往哪兒?唉,他們也夠遭殃了!”
當王燮的船隊來到柳園渡時,義軍已經退去一天了。他正在向老百姓詢問開封情況,恰巧黃澍的仆人泅水來到這裏。王燮知道周王和封疆大吏都未淹死,心中感到欣慰,隨即命令二十幾條大船乘風揚帆,向開封北門駛去。
這時黃澍等大群官紳和兵丁百姓,正在盼望有人來救,忽見二十幾隻大船揚帆疾駛而來,大家立刻擁到城垛邊,向北凝望。有人叫道:
“好啦好啦,北岸派船來啦!”
“謝天謝地!”
當大船離北城還有半裏之遙時,黃澍已經認出那在第一條船上站立的官員就是王燮。他感到大出意外,原以為嚴雲京會來,現在竟是王燮先來。在前兩次固守開封之戰中,他都與王燮共事。在圍城中聽說王燮受委派為侯恂的監軍,他不免在心中略有醋意,認為王燮升得太快。如今故人相見,不覺熱淚橫飛,他自然地不稱王燮為“老爺”[1],而是揚手高叫:
“王大人!王大人!”
別人聽見他叫,也認出了王燮,於是城頭上紛紛發出激動的呼喊聲:
“王老爺!王老爺!”
“王大人!王大人!……”
船隊魚貫進入月城門和北門,然後向右轉去,靠近城牆裏邊。王燮登上城頭。黃澍早就等候在台階口。兩人來不及行禮,就一把拉住手,哽咽得說不出話。
後來還是王燮先問了一句:“周王殿下何在?”
“周王殿下在紫禁城城頭上,宮眷安然無恙。兩天來一府數百口露宿城頭,等待河北來救。”
“撫台大人如何?”
“撫台大人在北城,一切無恙,隻是仆人兵丁也有逃不及淹死的。”
王燮沒有再問,匆匆向高名衡所在地方走去;見了高名衡,趕快施禮。高名衡來不及還禮,就拉住了王燮的手,一麵流淚,一麵說道:
“你來得好,來得好。大家都在盼望北岸來救。來得好,來得好。”
王燮看見城中一片大水,各位官員士紳都露宿城頭,狼狽不堪,不覺一陣傷心。眾官員也都欷歔流淚。王燮一麵揩淚,一麵說道:
“我們身為臣子,死何足惜,眼下先救周王殿下要緊。”
高名衡等都說:“說得極是,先救周王殿下要緊。”
於是王燮用船載了眾官員,駛到紫禁城。其時周王等人正手扶城垛瞭望。等眾官員攀上城頭,周王才在幾個內臣攙扶下,在城門樓前簷下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眾官來到城樓前邊,分班向他跪下行禮,他不覺站了起來,向前踉蹌著走了幾步,抓住高名衡的手痛哭失聲。文武官員見周王痛哭,也都重新哭起來。王燮搶前一步,對周王說道:
“職臣奉命監軍河北,本當糾集人馬,過河殺賊,無奈幾路人馬不能到齊,劉澤清一觸即潰,許定國不戰自潰,還有山西副總兵周遇吉也是不戰自潰,所以來到黃河北岸的隻有卜從善、白祁政兩個總兵,人馬單薄,不能過河來救。臣日夜焦急,無計可施,致開封有今日之災。縱然粉身碎骨,不足贖臣之罪。到底黃河如何兩口並決,微臣至今尚不清楚。”
周王想回護黃澍,歎口氣說:“這是天數啊!不然何以開封不陷於賊手,而陷於黃水呢?天數,天數,在劫難逃啊!”
黃澍立刻糾正周王說:“殿下,這都是流賊掘河啊。先掘朱家寨,後掘馬家寨。兩口並決,致使開封全城淹沒。”
高名衡看王燮的神色,似乎並不同意黃澍的話,怕發生爭執,趕快插言說:“既是天災,也是賊禍。如今這些話都不必再說了,速速護送王爺殿下和宮眷渡到河北,才是要緊。如今流賊知道開封被淹,說不定會駕船前來劫掠。千萬不要在此耽擱。”
王燮立即指揮二十幾條大船,先將周王和各郡王、奉國將軍等以及全體宮眷六百餘人送上大船,然後將一些職位高的文武大官也送上大船。大船不夠,正好百餘條小船此時也進了北門,泊在城牆裏邊,一些地位稍低的官員和一些有名的鄉宦士紳就上了小船,自然一共也裝不了多少人。正在這時,忽然傳來謠言,說李自成要派人駕船來開封城中,擄掠婦女,殺戮百姓,於是乎大家都驚慌起來。有些官紳趕快向黃澍的隨從遞上金銀珠寶,請求讓他們上船逃命。也有些人雖然地位不高,或早已解了官職,因為行了賄,也在第一批上了小船。
這時王燮派人在城上傳呼:從今天起不斷地要派船接運官紳百姓,渡往河北,請大家不要驚慌,也不要搶著上船。經這麽傳呼之後,雖然人們半信半疑,但紛亂的情況好了一些。特別是因為王燮在開封名聲較好,一般人都認為他比黃澍正派得多。
在大家搶著上船的當兒,李光壂帶著兩名仆人,匆匆忙忙從東北城角趕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看見黃澍已在船上,他高聲叫道:
“黃老爺救我!黃老爺救我!我的家小都在城上!”
黃澍乘的是最後一條大船,聽見李光壂呼救,心中遲疑了一下。按說他們在患難時期一直共事,應該讓李光壂帶著家小擠上船來;可是忽然又一想:李光壂的家小還在東北城角,萬一耽誤了時光,真的李自成派兵前來截殺,豈不晚了?而且,今後他黃澍不會再到開封來做官,與李光壂不會再打交道了;果真李自成的軍隊來了,李光壂被殺,反而可使“壬癸之計”少一個人泄露出去。這些想法都是在轉眼間翻騰到心頭的。他隨即大聲答道:
“請老兄稍等一等!如今船上實在擠不下多的人。我馬上就派船來,今夜一定將老兄和寶眷接往河北。我在河北等候!”
黃澍說完,大船就駛離城邊。李光壂大為失望。雖然他相信北岸還會繼續派船接運開封紳民,但聽了黃澍的答話,總覺得像是望梅止渴,不由得在心裏恨恨地罵道:
“反正你用不著我李某了啊!”
船隊的影子漸漸遠去。城頭上、屋脊上、樹梢上一片哭聲和歎息。
黃河決口之後,闖、曹二營的人馬,有的因為移營不及,有的因為搶救軍糧和輜重,被黃水淹沒,損失了一萬多人,騾馬也損失了數百匹,雖然困在朱家寨堤上的馬世耀和幾百弟兄已經救回,可是劉體純和白鳴鶴約近三千人杳無消息。到了九月二十一日,大軍才來到開封西南幾十裏以外立好營寨。
這天夜裏,李岩被叫到李自成老營議事,直到二十二日淩晨,才回到自己營盤。顧不得休息,他就向李侔、李俊等將領傳達了大元帥的命令:要他們這一營人擔負搶救開封難民的工作。闖王還告訴他:已經傳令全軍,凡是水性好的將士都征集起來,歸他指揮,務必盡快將城中難民都救出來。
城中尚有兩三萬人留在城頭、屋脊和土街一帶。幾天來不斷有土匪和流氓駕著木筏或船隻,進入城中,大肆搶劫,擄掠婦女。還有明朝的總兵官白祁政奉命救開封難民,他的將士也和土匪差不多。李岩要救難民,就必須將這些官軍和土匪流氓剿除或驅趕出城。這就需要準備大量船隻。可是船從哪兒來呢?
從開封往東南到睢州有一條運河通稱惠濟河。城內的州橋就是惠濟河上的一座橋。如今惠濟河被黃水淹沒了,原來河裏的船隻已被闖營征集了很多,大部分停在陳留縣境。義軍從東南幾個州縣征集來的糧草,都是用船隻沿著惠濟河運到開封附近。如今水來得這麽猛,這麽大,這些船隻都不知駛到哪兒去了。李岩同李侔商量一陣,決定派幾支騎兵小隊奔往陳留一帶,尋找船隻。
二十五日下午,所需要的大小船隻從陳留境內的各個地方來到朱仙鎮以北。新紮的木筏也在那裏集合。每一條船和每一隻木筏上都載著幹糧,還備有涼開水,這是因為開封城內到處漂浮著腐屍,水已經不能飲用。從各營征集來的識水將士連同李岩自己的將士共有五六千人,又經過挑選,隻用了三四千人,分為兩批,輪換著去營救難民。第一批一千多人在二十五日晚上都上了船和木筏。他們將從兩個方向進入城內:一隊由李侔率領,從南城進去;另一隊由李岩和李俊率領,從繁塔寺、禹王台這一帶過去,從宋門進入城內。
王從周和張德耀被分在李侔率領的船隊裏。他倆在半月前就認識了。
張德耀從東城牆跳下後,被磚頭砸中,當時就暈倒在城壕邊,過了好久,慢慢醒來,才忍受著疼痛和饑餓,涉水過了城壕,往郊外爬去。幸好在天明時遇見田見秀的巡邏騎兵,將他救到了繁塔寺。治傷期間,他聽到了王從周的故事,知道從周找到的親戚數口就是他的妹妹、嫂嫂和侄兒、侄女。於是他趕快托人帶口信給從周,要同他見麵。王從周立刻騎馬前來看他。因為是在戰爭時期的不平常情況下見麵,所以格外親切。郎舅兩個在一起盤桓了一天。從那以後,每隔一兩天,從周就來看一次德耀。前天闖王傳諭,凡是會駕船的、水性好的,都挑出來去開封城搭救難民。他們都報了名。來到李岩營中後,從周擔任小頭目,德耀就分在他的小隊裏。
他們兩人共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在城內找到成仁。據德耀盤算,成仁的娘早已餓死,絕不會看見洪水入城;成仁隻有三十出頭年紀,一定會在洪水來到之前爬上屋脊,或抓住一塊木頭,逃出性命。到底逃在什麽地方,沒法猜到。
進城以後,他們看見黃水中到處漂著大人和小孩的屍體,屍體都腫得很大,發出臭氣,上麵布滿了蒼蠅。他們的船隻和木筏從屍體旁邊經過時,蒼蠅“嗡”的一聲飛了起來,隨即又貪戀地飛回屍體上。
城內已經發生了戰鬥,許多地方傳來炮聲和廝殺聲。王從周的小隊也遇到兩船土匪,一條大船,一條小船。小船被他們用鳥槍打中,敵人一陣慌亂,船就翻了。大船同他們對射了一陣箭,趕快逃走。他們一麵救人,一麵向西城牆駛去,尋找登城的地方。
李岩率著另一支船隊,經過繁塔寺附近,又經過禹王台北邊。繁塔寺大半截露在水上,大殿的屋脊和寺門的上部也露在水上,有些百姓逃在塔上和殿脊上,尚未餓死,被他們救了下來。禹王台如今像一個孤島一樣,四麵被黃水圍困。李岩派一條小船去向難民們送了幹糧,告訴他們等船隊返回時再來接他們。
當小船駛去時,李岩在大船上舉目望去,許多往事湧上心頭,曆曆如在眼前。就在前年秋天,他同陳舉人等一群社友曾在這裏舉行社會,飲酒賦詩,沒料到從那以後再也不曾來過。就在這兩年之內,人事滄桑,恍若隔世。他禁不住滿懷淒愴,不忍多看,催促船隊趕快往宋門撐去。
進宋門以後,船隊就沿著宋門大街前往鼓樓。經過菜根香醬菜園前時,李岩看見房子已經全部淹沒在水中,雖然這一家商號和自己在開封的其他家產,自從起義之後就全被官府充公,可是他對菜根香仍感留戀。現在這裏的水很深,一點屋脊都看不到了。忽然他在半靜止的水麵上看見一塊漂浮著的匾額,上麵竟是他親手題的“後樂堂”三個字。他感慨地歎息一聲,也無意命人將匾額撈出,就催促船隊速行。船一陣風似的繼續向前駛去。他曾想去湯府附近看看,但舉目遙望,那一帶也是茫茫大水,隻剩下少數高樓屋脊,上麵已經沒有人了。他心頭一酸,沒有停留,繼續向西。
李岩的船隊分成五路救人。他自己親自率領的十條大船、十五條小船和兩隻木筏在東嶽廟殺死了一群強盜,救了大殿屋脊上的人,然後再繼續往西。當船隊停在鼓樓旁邊時,他聽見上邊有淒慘的哀號和求饒聲,趕快率領二十多名將士登上鼓樓救人。在台階盡頭處,冷不防遇上抵抗,有五個男人手持刀劍向他砍來。李岩來不及拔出寶劍,一飛腳踢中了當麵大漢的右腕,使大漢的鋼刀飛出幾尺以外。他的隨從們很快將五個壞人全都殺死,又衝上鼓樓,將無處逃走的另外三個壞人抓到。鼓樓上的難民有一百多人,多是老弱婦女,幾天來全被這八個壞人控製,搜走錢財,想殺就殺。鼓樓上沒有糧食,用鍋煮人肉充饑。李岩命親兵將那三個人立時斬首,投屍水中,並將難民們送上大船和木筏。這時他忽然注意到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孩好生麵善,似乎在哪兒見過,卻一時想不起來。有一個仆人模樣的老年人緊緊拉著那個孩子,隨大家一起往外走。李岩忍不住問道:
“這是誰家的孩子?”
那仆人趕快站住,恭敬地悲聲回答:“回將軍老爺,實不敢隱瞞,他是中牟張府的小主人,如今一家人隻剩下他一個了!”
李岩心中一動,又問:“可是張林宗先生府上的?”
仆人驚問:“老爺,你是……?”
“你不必問我。我認識林宗先生,往年也曾登門求教。你家這位小主人的眼睛、鼻子頗像林宗先生,所以我一見就覺得好似見過。林宗先生現在何處?”
仆人常聽人言講,杞縣李公子投了闖王,此時恍然大悟,不敢問明,趕快跪下磕頭,說道:
“請老爺恕小人眼拙,竟不記得了。黃水進城之後……”
“不要哭,慢慢講。”
李岩聽了張民表淹死的經過以後,不覺頓足歎息,連說:“可惜!可惜!”他吩咐一個親兵,將他們主仆二人攙扶下去,安置在他自己乘坐的大船上。他又對張民表的仆人說道:
“林宗先生是中州名士,故舊門生很多。倘若你們回中牟不能存身,可以到張先生的故舊門生處暫避一時。再過數年,天下大定,一切就會好了。”
人們都上船以後,李岩仍同兩個親兵留在鼓樓前的平台上,憑著欄杆,望著滿城大水,不覺滿懷悲愴,幾乎痛哭。他走進鼓樓,從鍋灶前拾起一根木柴餘燼,在牆上迅速寫詩二句:
洪水滔滔兮汴京淪喪,
百姓沉沒兮我心悲傷!
他投下木柴餘燼,轉身退出,揮淚走下鼓樓。
這時王從周的小隊船隻和木筏已經在鍾樓旁邊停下,救了幾十個難民。在這些難民中,張德耀認出一個老婆子,原是成仁家的近鄰,去年才搬到鍾樓附近來住。德耀趕忙問她是否知道成仁的下落。婆子說:
“我們鍾樓上有人看見他同別人坐在一隻木筏上,往西城那邊去了。”
德耀和從周聽了這話,頓時心中萌起一線希望,立刻率領這一小隊船和木筏往西城撐去。
張成仁此刻確實還在西城牆上。他沒有害病,也沒有餓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起初他吃的是自己帶的一點雜糧,後來有的人病死了,他和別的活著的人就將死者的存糧又分了,將死者的衣服也剝下來穿上。九月下旬的開封天氣已經頗有寒意,尤其夜間更是霜風刺骨。由於穿了死人的衣服,他得以抗住寒冷。白祁政的兵船曾到這裏來過,把那些有錢、有名的人都救走了,剩下的都是窮人。官兵也問過成仁:“你有銀子沒有?有銀子就上船,送你到河北;沒有銀子就別想上船。”張成仁身上雖然帶著張民表給他的銀子,但他還想留著以後到蘭陽去找妻子、兒女和妹妹,所以不肯交出來。他想,既然天天有船來,遲早總要救出去的。
今天的陽光特別溫暖。張成仁靠在城垛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正睡得很踏實,忽然被炮聲驚醒,隨後聽見幾個地方都響起了炮聲和呐喊廝殺之聲。他大吃一驚,睜開眼睛,爬起來一看,隻見官軍的船隻正在同另外的船隻作戰。他的眼力很好,遠遠地看見另外來的船隻很多,每條船上都插著“闖”字小旗。近來他暗恨官軍,傾心闖王,不料他所期待的事兒果然來了。同伴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闖王的船是來救百姓的,有的說是來搶劫的,也有的說是來捉拿官紳的。張成仁因為聽香蘭說過李闖王的人馬多麽仁義,所以默不插言,看著打仗,暗中希望闖王的船隻趕快將官兵殺退,好將他們救走。
正在這時,兩條官軍的大船靠到城邊,吆喝他們趕快上船。他們不敢違抗,都上了船。船上已有不少難民,正在一個一個地被逼著搜身,搜出了一些首飾和散碎銀子。官軍也來搜成仁,搜出了他的銀子。他跪下哀求,說他隻有這一點救命銀子,要靠這做盤纏,去找妻子兒女。可是官軍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罵了一句,把銀子拿走了。他還要再求,看見有的難民已被官軍推下水去,便不敢吭聲了。這時,官軍又去解他背上的小包,他趕緊說明那裏麵沒有銀子,都是他喜歡讀的闈墨和時文選本以及他在曆次考場上做的文章。
官軍根本不聽,就把包裹撕開來看。張成仁正感無奈,忽見插著“闖”字小旗的兩條大船和幾條小船,後邊跟著兩隻木筏向這邊衝來,已經近了。他突然眼睛一亮,心中驚呼:“那不是德耀麽?!”他又瞪著眼睛一看,看清楚那站在第一條大船頭上的果然就是德耀,他的弟弟!他不管身旁官軍,大聲呼喊:
“德耀救我!德耀快來!德耀快來!德耀快來啊!德耀——”
最後一聲還沒有落音,突然被一腳踢下水去。他很快沉落水底,又冒出一次頭來,就再也沒有力氣掙紮了。
德耀站在船頭,正在向另外一條兵船放箭,忽然聽見有聲音喚他,好熟悉的聲音啊!他趕快轉過頭來,看見幾個難民都被踢下水去,其中一個分明是他的哥哥。他恍然明白那呼喚他的就是哥哥的聲音,趕緊對身旁的王從周說:
“我的哥哥被官兵踢下水去了,快救!快救!”
王從周吩咐弓弩齊射,火器手施放鳥銃,準備把官兵的船隻趕走,再下水救人。官兵不敢戀戰,也向這邊施放了一陣箭和鳥銃,掉轉船頭逃走。在對射中,德耀中箭,傷在左胸,突地倒了下去。王從周一麵俯下身去抱住德耀,一麵下令:
“船撐快一點,追那隻王八蛋船,追!追!”船飛快地向敵船追去。敵船的官兵害怕了,把所有的難民都推下水去,船身減輕,終於逃走了。王從周吩咐將船停下來,搶救德耀;又命一條小船去打撈成仁。
德耀躺在從周懷裏,眼睛緊閉著。他中了兩支箭,一支正中在左胸上邊。從周拔出箭來,血向外汩汩地流著。從周連聲呼喚:
“張哥!張哥!”
德耀沒有作聲。從周又連著呼喊幾聲,德耀才慢慢地睜開眼睛,但眼神已經失去光彩。他不斷地打量從周,好像已經認不清了,慢慢將雙眼閉了起來。從周聽見他聲音模糊地、斷斷續續地說道:
“嫂子!……我,我不能看見你們,你跟小寶們了!……嫂子,我哥死了!你同小寶們在哪兒?德秀……跟你在一起麽?……”
王從周哭叫:“張哥!德耀哥!我是從周!你不要死啊!我會請老神仙趕快救你,你不要死呀!”
張德耀忽然重新睜開眼睛,眼光也稍微亮了。他定睛望著從周,望了片刻,隨即幹裂的嘴唇動了幾下,有氣無力地說道:
“從周,我活不成了。打過了這一仗,你千萬到蘭陽縣,把嫂嫂他們接出來,帶到闖王營中也好,帶到汝寧府也好,你就同我妹妹趕快成親吧。我的嫂嫂年紀還輕,你要當親嫂嫂看待,把她養老送終。我這話你可記清了?”
從周哭著說:“德耀哥,我一定記清。你放心,我一定記清。”
德耀又艱難地說道:“一家人都死絕了,兩門頭隻守著一根孤苗,就是我的那個侄兒,你要把他撫養成人。”
說完這句話,他的眼又合了起來。從周再呼喚也呼喚不醒了。從周站起來,掩麵痛哭。這時那條小船已經回來,告訴他成仁的屍首沒有打撈起來。他抹了一把眼淚,命令小船隊往西門追去,剿殺官兵。他站在船頭,環顧周圍,但見滔滔洪水,到處漂著屍首。有的人是剛剛從船上中了弓箭或炮火倒在水中的,鮮血染紅了黃水。 <hr/>
[1]老爺——知縣隻能稱老爺,不能稱大人。王燮如今是督師的監軍,故官場中應稱他為大人。
周王沒有出來。他和他的家屬好幾百人,包括那些郡王和奉國將軍之家,都一起上了紫禁城頭。紫禁城有五丈高,同大城一樣,所以也還安全。
天明以後,也就是十八日早晨,高名衡請幾個重要的文武官員前來議事。隻有陳永福沒有到,派了一個讚畫和一員副將前來。他事前知道有“壬癸之計”,派兵丁以軍用名義控製了州橋附近河裏僅有的兩隻小船,如今正忙於搶救將士。
高名衡心中很抱怨黃澍和嚴雲京的“壬癸之計”,但是說不出口來,因為他自己也曾默許過。他低著頭沉默片刻,歎息說道:
“如今要趕快差人到北岸求救。這是最關緊要的第一樁事。我身為朝廷封疆大臣,守土有責,原應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死在這裏並不足惜,但周王殿下及數百口宮眷必須救出去,官紳軍民必須救出去。至於這次開封被淹,我將以一身承擔,絕不使他人受過。”他看來十分誠懇,眼淚簌簌下流。
黃澍說道:“昨天早晨,卑職已差人泅水過河求救,請大人放心。”
高名衡望一望別的官員,隻見大家愁眉苦臉,唉聲歎氣,都沒有一個人說話。他無可奈何地說:“我們隻好等候著吧。我想侯督師大人和嚴巡按大人不會不想法來救我們。”
在黃河北岸,眾文武大員直到十七日中午才知道大水淹沒了開封全城。大家都十分震驚。特別傷心的是新到來的監軍禦史王燮。他跟嚴雲京不一樣,掘堤的秘計他一點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正在一百裏外視察數千新到的援兵。他雖不是河南人,卻同開封有著特殊關係。半年以前他還是祥符縣知縣。李自成兩次進攻開封,他都是守城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曾經拚死拚活地同闖、曹大軍惡戰,使開封幸免失陷。也正因為他守開封立了大功,所以由知縣升任禦史,派來封丘監軍。他沒有想到,開封過去不曾在他手中失陷,如今卻被黃水淹沒。他站在黃河岸上,向南瞭望,哭著說:
“我輩奉聖旨救援開封,開封之圍不但沒有解,反而遭到水淹。設若周王殿下有虞,我們如何對得住朝廷?又如何對得住開封全城的官紳軍民!”
嚴雲京在他旁邊恨恨地說:“沒料到闖賊如此狠毒,竟然決河灌城!”
卜從善也頓著腳說:“我就擔心闖瞎子會下此毒手,可惜我們的將士駐在北岸,無從防守南岸。”
王燮對於黃河決口的原因,內心是很懷疑的,但現在顧不得細究原因,便問嚴雲京如何去救開封。嚴雲京說:
“我已經吩咐下邊人趕快準備船隻。”
王燮焦急萬分,說:“準備船隻的事,必須馬上動手。下邊人遇事拖遝慣了,恐怕一時辦不好。這事一刻也拖延不得,由我親自料理吧。”
嚴雲京說:“王大人倘能親自料理,再好不過,我同王大人一起坐船前去。”
王燮說:“嚴大人可以留在北岸繼續準備船隻。我先帶一批船隻走吧,先救出周王殿下及宮眷要緊。”
他們又一起去督師行轅,稟過侯恂,王燮就立即來到岸邊,一麵命小船速往柳園渡等候,一麵帶著仆從、兵丁騎馬奔向西去,在封丘城西南三十多裏處上了大船。船上已經裝好一百多石糧食,二三百兵丁。趁著有西北風,所有船隻一時起錨,向東南揚帆疾駛。
到了靠近南岸的地方,才發現從朱家寨到馬家寨之間的一段堤上,有許多百姓和闖營將士還沒來得及退走,而船要去開封,必須從朱家寨的缺口通過。王燮手下人員看見堤上的義軍在向船上注視,便請示是否就從朱家寨缺口進去。王燮嚴厲地說道:
“如今流賊大軍已經被淹,有何可怕?不從朱家寨缺口進去,大船如何去救開封?走!不許停留!有退縮者斬!隻要到達開封,每個船夫、每個將士都有重賞,絕不食言。”
說了之後,他自己立在船頭,指揮船隻向朱家寨缺口衝去。他命將船上的火器、弓弩準備好,必要時一麵作戰,一麵衝過。
留在大堤上的義軍將領是馬世耀。十五日夜間,他接到闖王和穀英的將令,要他趕快撤走,避免被洪水隔斷。但當時有一部分河工也在堤上,他不能扔下他們獨自退走。還有一些朱家寨的老弱婦女,哭哭啼啼,奔向堤來。在紛亂中,他為著救護百姓,遲了一步,從馬家寨灌入的洪水已經隔斷了撤走的道路。所以他就帶著三四百名義軍同老百姓一起被困在堤上。三天來他們同大軍不通消息,不曉得閻李寨老營是否被淹,倒是聽說往東去有許多義軍的營盤,因為移營不及被水淹了。他們從閻李寨出發時,並沒有帶糧食,這時隻好殺馬而食,等著闖王派人來救。
當他們看見揚帆而來的二十多條大船後,馬世耀立刻把人馬召集起來,說道:
“這群官兵分明是去開封的,也說不定要來奪我們這一段河堤。不管怎麽樣,我們要跟他們決一死戰。有會水的弟兄請站出來,倘若敵船靠到堤邊,就跳上船去;倘能奪得一條大船,我們就有辦法了。”
這時,船隊已經駛近,王燮站在第一條大船上,大聲叫道:
“不管敵人如何,我們一定要衝過缺口。隻要過了缺口,到達開封,每人賞五兩銀子,絕不食言!”
他說完以後,船隊順著缺口的激流,乘著剛增大了的北風,箭一般地向缺口駛去。
馬世耀在堤上一看船駛得這麽快,知道奪船的想法落空,就下令立即施放火器和弓箭。於是堤上登時火器點燃、弓弩齊發,炮聲與呐喊聲響成一片。王燮的船隊並不戀戰,一麵向堤上施放火器,一麵飛速地衝過缺口,向東而去。
柳園渡是黃河的重要渡口,原有一條南北小街,如今街的南段已經沒入黃水之中,北邊一段連著黃河堤,仍然露出水麵。老百姓也沒有逃走。十五日夜間,當白鳴鶴率領五百騎兵奔到這裏時,卜從善已經將朱家寨的河堤掘開了。天明以後,朱家寨以東的守堤義軍和民工共兩三千人,都退到柳園渡。民工都是開封郊區的農民,看見洪水滔天,一個個村莊被淹,在柳園渡的街上和堤上大哭。後來陸續散去,各自逃生。駐在柳園渡的義軍首領是劉體純,加上新來的白鳴鶴一股,共約兩千多人,如今都聽他指揮。十七日上午,他整隊順河堤往東南退去,仍然隊伍整齊,旗幟不亂。柳園渡的百姓們對劉體純和他的手下弟兄印象很好,望著他們的背影都放心不下。一個開飯鋪的老頭喃喃地說:
“到處都是大水,他們順河堤要逃往哪兒?唉,他們也夠遭殃了!”
當王燮的船隊來到柳園渡時,義軍已經退去一天了。他正在向老百姓詢問開封情況,恰巧黃澍的仆人泅水來到這裏。王燮知道周王和封疆大吏都未淹死,心中感到欣慰,隨即命令二十幾條大船乘風揚帆,向開封北門駛去。
這時黃澍等大群官紳和兵丁百姓,正在盼望有人來救,忽見二十幾隻大船揚帆疾駛而來,大家立刻擁到城垛邊,向北凝望。有人叫道:
“好啦好啦,北岸派船來啦!”
“謝天謝地!”
當大船離北城還有半裏之遙時,黃澍已經認出那在第一條船上站立的官員就是王燮。他感到大出意外,原以為嚴雲京會來,現在竟是王燮先來。在前兩次固守開封之戰中,他都與王燮共事。在圍城中聽說王燮受委派為侯恂的監軍,他不免在心中略有醋意,認為王燮升得太快。如今故人相見,不覺熱淚橫飛,他自然地不稱王燮為“老爺”[1],而是揚手高叫:
“王大人!王大人!”
別人聽見他叫,也認出了王燮,於是城頭上紛紛發出激動的呼喊聲:
“王老爺!王老爺!”
“王大人!王大人!……”
船隊魚貫進入月城門和北門,然後向右轉去,靠近城牆裏邊。王燮登上城頭。黃澍早就等候在台階口。兩人來不及行禮,就一把拉住手,哽咽得說不出話。
後來還是王燮先問了一句:“周王殿下何在?”
“周王殿下在紫禁城城頭上,宮眷安然無恙。兩天來一府數百口露宿城頭,等待河北來救。”
“撫台大人如何?”
“撫台大人在北城,一切無恙,隻是仆人兵丁也有逃不及淹死的。”
王燮沒有再問,匆匆向高名衡所在地方走去;見了高名衡,趕快施禮。高名衡來不及還禮,就拉住了王燮的手,一麵流淚,一麵說道:
“你來得好,來得好。大家都在盼望北岸來救。來得好,來得好。”
王燮看見城中一片大水,各位官員士紳都露宿城頭,狼狽不堪,不覺一陣傷心。眾官員也都欷歔流淚。王燮一麵揩淚,一麵說道:
“我們身為臣子,死何足惜,眼下先救周王殿下要緊。”
高名衡等都說:“說得極是,先救周王殿下要緊。”
於是王燮用船載了眾官員,駛到紫禁城。其時周王等人正手扶城垛瞭望。等眾官員攀上城頭,周王才在幾個內臣攙扶下,在城門樓前簷下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眾官來到城樓前邊,分班向他跪下行禮,他不覺站了起來,向前踉蹌著走了幾步,抓住高名衡的手痛哭失聲。文武官員見周王痛哭,也都重新哭起來。王燮搶前一步,對周王說道:
“職臣奉命監軍河北,本當糾集人馬,過河殺賊,無奈幾路人馬不能到齊,劉澤清一觸即潰,許定國不戰自潰,還有山西副總兵周遇吉也是不戰自潰,所以來到黃河北岸的隻有卜從善、白祁政兩個總兵,人馬單薄,不能過河來救。臣日夜焦急,無計可施,致開封有今日之災。縱然粉身碎骨,不足贖臣之罪。到底黃河如何兩口並決,微臣至今尚不清楚。”
周王想回護黃澍,歎口氣說:“這是天數啊!不然何以開封不陷於賊手,而陷於黃水呢?天數,天數,在劫難逃啊!”
黃澍立刻糾正周王說:“殿下,這都是流賊掘河啊。先掘朱家寨,後掘馬家寨。兩口並決,致使開封全城淹沒。”
高名衡看王燮的神色,似乎並不同意黃澍的話,怕發生爭執,趕快插言說:“既是天災,也是賊禍。如今這些話都不必再說了,速速護送王爺殿下和宮眷渡到河北,才是要緊。如今流賊知道開封被淹,說不定會駕船前來劫掠。千萬不要在此耽擱。”
王燮立即指揮二十幾條大船,先將周王和各郡王、奉國將軍等以及全體宮眷六百餘人送上大船,然後將一些職位高的文武大官也送上大船。大船不夠,正好百餘條小船此時也進了北門,泊在城牆裏邊,一些地位稍低的官員和一些有名的鄉宦士紳就上了小船,自然一共也裝不了多少人。正在這時,忽然傳來謠言,說李自成要派人駕船來開封城中,擄掠婦女,殺戮百姓,於是乎大家都驚慌起來。有些官紳趕快向黃澍的隨從遞上金銀珠寶,請求讓他們上船逃命。也有些人雖然地位不高,或早已解了官職,因為行了賄,也在第一批上了小船。
這時王燮派人在城上傳呼:從今天起不斷地要派船接運官紳百姓,渡往河北,請大家不要驚慌,也不要搶著上船。經這麽傳呼之後,雖然人們半信半疑,但紛亂的情況好了一些。特別是因為王燮在開封名聲較好,一般人都認為他比黃澍正派得多。
在大家搶著上船的當兒,李光壂帶著兩名仆人,匆匆忙忙從東北城角趕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看見黃澍已在船上,他高聲叫道:
“黃老爺救我!黃老爺救我!我的家小都在城上!”
黃澍乘的是最後一條大船,聽見李光壂呼救,心中遲疑了一下。按說他們在患難時期一直共事,應該讓李光壂帶著家小擠上船來;可是忽然又一想:李光壂的家小還在東北城角,萬一耽誤了時光,真的李自成派兵前來截殺,豈不晚了?而且,今後他黃澍不會再到開封來做官,與李光壂不會再打交道了;果真李自成的軍隊來了,李光壂被殺,反而可使“壬癸之計”少一個人泄露出去。這些想法都是在轉眼間翻騰到心頭的。他隨即大聲答道:
“請老兄稍等一等!如今船上實在擠不下多的人。我馬上就派船來,今夜一定將老兄和寶眷接往河北。我在河北等候!”
黃澍說完,大船就駛離城邊。李光壂大為失望。雖然他相信北岸還會繼續派船接運開封紳民,但聽了黃澍的答話,總覺得像是望梅止渴,不由得在心裏恨恨地罵道:
“反正你用不著我李某了啊!”
船隊的影子漸漸遠去。城頭上、屋脊上、樹梢上一片哭聲和歎息。
黃河決口之後,闖、曹二營的人馬,有的因為移營不及,有的因為搶救軍糧和輜重,被黃水淹沒,損失了一萬多人,騾馬也損失了數百匹,雖然困在朱家寨堤上的馬世耀和幾百弟兄已經救回,可是劉體純和白鳴鶴約近三千人杳無消息。到了九月二十一日,大軍才來到開封西南幾十裏以外立好營寨。
這天夜裏,李岩被叫到李自成老營議事,直到二十二日淩晨,才回到自己營盤。顧不得休息,他就向李侔、李俊等將領傳達了大元帥的命令:要他們這一營人擔負搶救開封難民的工作。闖王還告訴他:已經傳令全軍,凡是水性好的將士都征集起來,歸他指揮,務必盡快將城中難民都救出來。
城中尚有兩三萬人留在城頭、屋脊和土街一帶。幾天來不斷有土匪和流氓駕著木筏或船隻,進入城中,大肆搶劫,擄掠婦女。還有明朝的總兵官白祁政奉命救開封難民,他的將士也和土匪差不多。李岩要救難民,就必須將這些官軍和土匪流氓剿除或驅趕出城。這就需要準備大量船隻。可是船從哪兒來呢?
從開封往東南到睢州有一條運河通稱惠濟河。城內的州橋就是惠濟河上的一座橋。如今惠濟河被黃水淹沒了,原來河裏的船隻已被闖營征集了很多,大部分停在陳留縣境。義軍從東南幾個州縣征集來的糧草,都是用船隻沿著惠濟河運到開封附近。如今水來得這麽猛,這麽大,這些船隻都不知駛到哪兒去了。李岩同李侔商量一陣,決定派幾支騎兵小隊奔往陳留一帶,尋找船隻。
二十五日下午,所需要的大小船隻從陳留境內的各個地方來到朱仙鎮以北。新紮的木筏也在那裏集合。每一條船和每一隻木筏上都載著幹糧,還備有涼開水,這是因為開封城內到處漂浮著腐屍,水已經不能飲用。從各營征集來的識水將士連同李岩自己的將士共有五六千人,又經過挑選,隻用了三四千人,分為兩批,輪換著去營救難民。第一批一千多人在二十五日晚上都上了船和木筏。他們將從兩個方向進入城內:一隊由李侔率領,從南城進去;另一隊由李岩和李俊率領,從繁塔寺、禹王台這一帶過去,從宋門進入城內。
王從周和張德耀被分在李侔率領的船隊裏。他倆在半月前就認識了。
張德耀從東城牆跳下後,被磚頭砸中,當時就暈倒在城壕邊,過了好久,慢慢醒來,才忍受著疼痛和饑餓,涉水過了城壕,往郊外爬去。幸好在天明時遇見田見秀的巡邏騎兵,將他救到了繁塔寺。治傷期間,他聽到了王從周的故事,知道從周找到的親戚數口就是他的妹妹、嫂嫂和侄兒、侄女。於是他趕快托人帶口信給從周,要同他見麵。王從周立刻騎馬前來看他。因為是在戰爭時期的不平常情況下見麵,所以格外親切。郎舅兩個在一起盤桓了一天。從那以後,每隔一兩天,從周就來看一次德耀。前天闖王傳諭,凡是會駕船的、水性好的,都挑出來去開封城搭救難民。他們都報了名。來到李岩營中後,從周擔任小頭目,德耀就分在他的小隊裏。
他們兩人共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在城內找到成仁。據德耀盤算,成仁的娘早已餓死,絕不會看見洪水入城;成仁隻有三十出頭年紀,一定會在洪水來到之前爬上屋脊,或抓住一塊木頭,逃出性命。到底逃在什麽地方,沒法猜到。
進城以後,他們看見黃水中到處漂著大人和小孩的屍體,屍體都腫得很大,發出臭氣,上麵布滿了蒼蠅。他們的船隻和木筏從屍體旁邊經過時,蒼蠅“嗡”的一聲飛了起來,隨即又貪戀地飛回屍體上。
城內已經發生了戰鬥,許多地方傳來炮聲和廝殺聲。王從周的小隊也遇到兩船土匪,一條大船,一條小船。小船被他們用鳥槍打中,敵人一陣慌亂,船就翻了。大船同他們對射了一陣箭,趕快逃走。他們一麵救人,一麵向西城牆駛去,尋找登城的地方。
李岩率著另一支船隊,經過繁塔寺附近,又經過禹王台北邊。繁塔寺大半截露在水上,大殿的屋脊和寺門的上部也露在水上,有些百姓逃在塔上和殿脊上,尚未餓死,被他們救了下來。禹王台如今像一個孤島一樣,四麵被黃水圍困。李岩派一條小船去向難民們送了幹糧,告訴他們等船隊返回時再來接他們。
當小船駛去時,李岩在大船上舉目望去,許多往事湧上心頭,曆曆如在眼前。就在前年秋天,他同陳舉人等一群社友曾在這裏舉行社會,飲酒賦詩,沒料到從那以後再也不曾來過。就在這兩年之內,人事滄桑,恍若隔世。他禁不住滿懷淒愴,不忍多看,催促船隊趕快往宋門撐去。
進宋門以後,船隊就沿著宋門大街前往鼓樓。經過菜根香醬菜園前時,李岩看見房子已經全部淹沒在水中,雖然這一家商號和自己在開封的其他家產,自從起義之後就全被官府充公,可是他對菜根香仍感留戀。現在這裏的水很深,一點屋脊都看不到了。忽然他在半靜止的水麵上看見一塊漂浮著的匾額,上麵竟是他親手題的“後樂堂”三個字。他感慨地歎息一聲,也無意命人將匾額撈出,就催促船隊速行。船一陣風似的繼續向前駛去。他曾想去湯府附近看看,但舉目遙望,那一帶也是茫茫大水,隻剩下少數高樓屋脊,上麵已經沒有人了。他心頭一酸,沒有停留,繼續向西。
李岩的船隊分成五路救人。他自己親自率領的十條大船、十五條小船和兩隻木筏在東嶽廟殺死了一群強盜,救了大殿屋脊上的人,然後再繼續往西。當船隊停在鼓樓旁邊時,他聽見上邊有淒慘的哀號和求饒聲,趕快率領二十多名將士登上鼓樓救人。在台階盡頭處,冷不防遇上抵抗,有五個男人手持刀劍向他砍來。李岩來不及拔出寶劍,一飛腳踢中了當麵大漢的右腕,使大漢的鋼刀飛出幾尺以外。他的隨從們很快將五個壞人全都殺死,又衝上鼓樓,將無處逃走的另外三個壞人抓到。鼓樓上的難民有一百多人,多是老弱婦女,幾天來全被這八個壞人控製,搜走錢財,想殺就殺。鼓樓上沒有糧食,用鍋煮人肉充饑。李岩命親兵將那三個人立時斬首,投屍水中,並將難民們送上大船和木筏。這時他忽然注意到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孩好生麵善,似乎在哪兒見過,卻一時想不起來。有一個仆人模樣的老年人緊緊拉著那個孩子,隨大家一起往外走。李岩忍不住問道:
“這是誰家的孩子?”
那仆人趕快站住,恭敬地悲聲回答:“回將軍老爺,實不敢隱瞞,他是中牟張府的小主人,如今一家人隻剩下他一個了!”
李岩心中一動,又問:“可是張林宗先生府上的?”
仆人驚問:“老爺,你是……?”
“你不必問我。我認識林宗先生,往年也曾登門求教。你家這位小主人的眼睛、鼻子頗像林宗先生,所以我一見就覺得好似見過。林宗先生現在何處?”
仆人常聽人言講,杞縣李公子投了闖王,此時恍然大悟,不敢問明,趕快跪下磕頭,說道:
“請老爺恕小人眼拙,竟不記得了。黃水進城之後……”
“不要哭,慢慢講。”
李岩聽了張民表淹死的經過以後,不覺頓足歎息,連說:“可惜!可惜!”他吩咐一個親兵,將他們主仆二人攙扶下去,安置在他自己乘坐的大船上。他又對張民表的仆人說道:
“林宗先生是中州名士,故舊門生很多。倘若你們回中牟不能存身,可以到張先生的故舊門生處暫避一時。再過數年,天下大定,一切就會好了。”
人們都上船以後,李岩仍同兩個親兵留在鼓樓前的平台上,憑著欄杆,望著滿城大水,不覺滿懷悲愴,幾乎痛哭。他走進鼓樓,從鍋灶前拾起一根木柴餘燼,在牆上迅速寫詩二句:
洪水滔滔兮汴京淪喪,
百姓沉沒兮我心悲傷!
他投下木柴餘燼,轉身退出,揮淚走下鼓樓。
這時王從周的小隊船隻和木筏已經在鍾樓旁邊停下,救了幾十個難民。在這些難民中,張德耀認出一個老婆子,原是成仁家的近鄰,去年才搬到鍾樓附近來住。德耀趕忙問她是否知道成仁的下落。婆子說:
“我們鍾樓上有人看見他同別人坐在一隻木筏上,往西城那邊去了。”
德耀和從周聽了這話,頓時心中萌起一線希望,立刻率領這一小隊船和木筏往西城撐去。
張成仁此刻確實還在西城牆上。他沒有害病,也沒有餓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起初他吃的是自己帶的一點雜糧,後來有的人病死了,他和別的活著的人就將死者的存糧又分了,將死者的衣服也剝下來穿上。九月下旬的開封天氣已經頗有寒意,尤其夜間更是霜風刺骨。由於穿了死人的衣服,他得以抗住寒冷。白祁政的兵船曾到這裏來過,把那些有錢、有名的人都救走了,剩下的都是窮人。官兵也問過成仁:“你有銀子沒有?有銀子就上船,送你到河北;沒有銀子就別想上船。”張成仁身上雖然帶著張民表給他的銀子,但他還想留著以後到蘭陽去找妻子、兒女和妹妹,所以不肯交出來。他想,既然天天有船來,遲早總要救出去的。
今天的陽光特別溫暖。張成仁靠在城垛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正睡得很踏實,忽然被炮聲驚醒,隨後聽見幾個地方都響起了炮聲和呐喊廝殺之聲。他大吃一驚,睜開眼睛,爬起來一看,隻見官軍的船隻正在同另外的船隻作戰。他的眼力很好,遠遠地看見另外來的船隻很多,每條船上都插著“闖”字小旗。近來他暗恨官軍,傾心闖王,不料他所期待的事兒果然來了。同伴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闖王的船是來救百姓的,有的說是來搶劫的,也有的說是來捉拿官紳的。張成仁因為聽香蘭說過李闖王的人馬多麽仁義,所以默不插言,看著打仗,暗中希望闖王的船隻趕快將官兵殺退,好將他們救走。
正在這時,兩條官軍的大船靠到城邊,吆喝他們趕快上船。他們不敢違抗,都上了船。船上已有不少難民,正在一個一個地被逼著搜身,搜出了一些首飾和散碎銀子。官軍也來搜成仁,搜出了他的銀子。他跪下哀求,說他隻有這一點救命銀子,要靠這做盤纏,去找妻子兒女。可是官軍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罵了一句,把銀子拿走了。他還要再求,看見有的難民已被官軍推下水去,便不敢吭聲了。這時,官軍又去解他背上的小包,他趕緊說明那裏麵沒有銀子,都是他喜歡讀的闈墨和時文選本以及他在曆次考場上做的文章。
官軍根本不聽,就把包裹撕開來看。張成仁正感無奈,忽見插著“闖”字小旗的兩條大船和幾條小船,後邊跟著兩隻木筏向這邊衝來,已經近了。他突然眼睛一亮,心中驚呼:“那不是德耀麽?!”他又瞪著眼睛一看,看清楚那站在第一條大船頭上的果然就是德耀,他的弟弟!他不管身旁官軍,大聲呼喊:
“德耀救我!德耀快來!德耀快來!德耀快來啊!德耀——”
最後一聲還沒有落音,突然被一腳踢下水去。他很快沉落水底,又冒出一次頭來,就再也沒有力氣掙紮了。
德耀站在船頭,正在向另外一條兵船放箭,忽然聽見有聲音喚他,好熟悉的聲音啊!他趕快轉過頭來,看見幾個難民都被踢下水去,其中一個分明是他的哥哥。他恍然明白那呼喚他的就是哥哥的聲音,趕緊對身旁的王從周說:
“我的哥哥被官兵踢下水去了,快救!快救!”
王從周吩咐弓弩齊射,火器手施放鳥銃,準備把官兵的船隻趕走,再下水救人。官兵不敢戀戰,也向這邊施放了一陣箭和鳥銃,掉轉船頭逃走。在對射中,德耀中箭,傷在左胸,突地倒了下去。王從周一麵俯下身去抱住德耀,一麵下令:
“船撐快一點,追那隻王八蛋船,追!追!”船飛快地向敵船追去。敵船的官兵害怕了,把所有的難民都推下水去,船身減輕,終於逃走了。王從周吩咐將船停下來,搶救德耀;又命一條小船去打撈成仁。
德耀躺在從周懷裏,眼睛緊閉著。他中了兩支箭,一支正中在左胸上邊。從周拔出箭來,血向外汩汩地流著。從周連聲呼喚:
“張哥!張哥!”
德耀沒有作聲。從周又連著呼喊幾聲,德耀才慢慢地睜開眼睛,但眼神已經失去光彩。他不斷地打量從周,好像已經認不清了,慢慢將雙眼閉了起來。從周聽見他聲音模糊地、斷斷續續地說道:
“嫂子!……我,我不能看見你們,你跟小寶們了!……嫂子,我哥死了!你同小寶們在哪兒?德秀……跟你在一起麽?……”
王從周哭叫:“張哥!德耀哥!我是從周!你不要死啊!我會請老神仙趕快救你,你不要死呀!”
張德耀忽然重新睜開眼睛,眼光也稍微亮了。他定睛望著從周,望了片刻,隨即幹裂的嘴唇動了幾下,有氣無力地說道:
“從周,我活不成了。打過了這一仗,你千萬到蘭陽縣,把嫂嫂他們接出來,帶到闖王營中也好,帶到汝寧府也好,你就同我妹妹趕快成親吧。我的嫂嫂年紀還輕,你要當親嫂嫂看待,把她養老送終。我這話你可記清了?”
從周哭著說:“德耀哥,我一定記清。你放心,我一定記清。”
德耀又艱難地說道:“一家人都死絕了,兩門頭隻守著一根孤苗,就是我的那個侄兒,你要把他撫養成人。”
說完這句話,他的眼又合了起來。從周再呼喚也呼喚不醒了。從周站起來,掩麵痛哭。這時那條小船已經回來,告訴他成仁的屍首沒有打撈起來。他抹了一把眼淚,命令小船隊往西門追去,剿殺官兵。他站在船頭,環顧周圍,但見滔滔洪水,到處漂著屍首。有的人是剛剛從船上中了弓箭或炮火倒在水中的,鮮血染紅了黃水。 <hr/>
[1]老爺——知縣隻能稱老爺,不能稱大人。王燮如今是督師的監軍,故官場中應稱他為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