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來茶舍看我的時候,是晚上七點多。我正在清理客人走後的包房,今天生意還不錯,有四桌客人。


    “馬總,你吃晚飯沒有?”我急忙和他打招呼。


    “吃過了,今天正好送貨到附近,來看看你。”馬路並沒有坐下,在茶舍裏四處轉轉,說:“環境不錯,挺適合喝茶的。”


    我帶他簡單的介紹了茶舍的布局,這才坐下來,泡了杯秀芽給他。


    “這幾天生意不錯吧。”馬路問。


    “還不錯,昨天周一挺好的。談事的多”我也沒和他隱瞞。


    “可以選一些價格適中的包裝茶做伴手禮,再挑一些有特色的茶供茶客購買後存茶,賣茶不一定要賺多少錢,客戶存在這裏,就會經常來消費,客戶就鎖定住了。”馬路給我的建議和唐總的建議很一致。


    “有個茶客也是這麽和我建議的,我也在考慮經營一段時間後,看看哪些茶適合做存茶。”


    “有什麽需要你告訴我,大家多聯係。”馬路坐了一會就告辭了。


    馬路的話提醒了我,看來我要趕緊選擇一些成品茶放在貨架上供客人購買做伴手禮或者存茶。


    一個茶舍隻喝茶不賣茶,是不完整的茶舍。


    外麵的鈴鐺在響,有客人進來了。


    我急忙出去迎接。


    進來的是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男子,短袖襯衣,藏青色西褲,衣著整潔,氣度儒雅。


    “閑茶書房,這名字不俗。”男子笑著說。


    “環境簡陋了些,讓先生您見笑了。請裏麵坐。”我趕緊請他進茶舍。


    “飯後走路消消食,看到你這個茶舍挺清靜的,進來坐坐。”男子來到書架前,瀏覽了一番,抽出一本魯迅的《華蓋集》,有些驚訝的說:“老板,在哪裏找到的這版本,難得呀。”


    “這是之前去南京古籍書店買的,現在估計都不放外麵賣了。畢竟越來越少,能買到也算是運氣。”我的舊書裏有一些是在國有古籍書店裏買的,前幾年能淘到不少解放前的版本,現在書店幾乎都不拿出來賣了。


    “老板年紀不大,挺有眼光的。”男子翻看著書,坐了下來。


    “您要喝點什麽茶?”我問道。


    “喝點紅茶吧。”他並沒看茶水單。


    我想了想,拿出了徐夢潔她家茶山的古樹滇紅。


    男子接過茶荷,看了看說:“條索粗大油亮,不錯,古樹滇紅。”


    這位先生是懂茶的。


    “是的,先生是大行家。”


    “老板沒事坐下來一起喝茶吧,聊聊天。”男子邀請我一起品茶。


    “恭敬不如從命,正好要多向您請教請教。”


    男子熟練的溫杯衝水,洗茶衝泡。


    “香氣內斂厚重,有山野之氣,隻是野性薄了些。”男子聞了杯底,說道。


    “不怕您笑話,我是剛入行,對茶不懂的。”在高手麵前,我很坦率的承認自己是小白,這不丟人。


    男子斟茶給我,自己端起來先聞茶香,然後抿一一口,說道:“這茶樹齡也不錯,應該有一兩百年了。從甜度上分析,應該是普洱產區的茶。”


    高手,絕對是高手,一口茶喝下去,就能判斷樹齡和產地。


    “您真厲害,說的太對了。”我由衷的佩服。


    “也沒什麽,我以前在雲南工作過,普洱市的很多產區我都去過,那裏產滇綠和滇紅,普洱茶,特別是紅茶,是非常出名的。有款茶叫太和甜茶,最大的特點就是甜,但是和臨滄產區的冰糖甜是截然不同的。普洱的茶甜是似糖非糖的甘甜。特征非常明顯。”男子娓娓道來。


    “那您是怎麽判斷出樹齡的?”我大著膽子問。


    “這個也是經驗吧,喝茶其實沒有太多秘密,就是見的多,喝的多,經驗積累下來的。樹齡的判斷還是從香氣和口感上,樹齡越長,野性越足,這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岩茶的岩韻一樣。”男子說的雲淡風輕的。


    “當然了,也是和人生的閱曆相關,普洱那個地方,是有很多年代很久的古樹的,鎮沅縣的古樹王,都有2000多年曆史了,很多上千年的古樹都已經被保護起來了,年頭在500年的,大多也被人承包了,費用高的很,小夥子,你這個茶舍能找到一兩百年的樹齡產的茶,已經是非常難得了。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太貴的茶,你就虧本了。”男子笑眯眯的說。


    我這才反應過來,感情人家知道咱們茶舍的底子,是沒有渠道和實力去找到年份更久的茶的。


    雖然有些紮心,但這個是事實。


    “先生您說的太對了,這個茶是普洱市鎮沅縣出的,一個朋友家裏的茶山。”


    “普洱茶前幾年炒的太瘋狂了,版納產區的茶動輒上萬,已經脫離了茶的基本屬性了,特別是老班章呀,簡直是天價了。”男子搖了搖頭。


    “茶葉本來就是一種飲品,柴米油鹽醬醋茶,本來茶是生活的必需品,隻是賦予了文化的屬性,才有了中國的茶文化,後來演變為了茶道。”男子又斟了杯茶給我,我趕緊答謝。


    “一般人喝茶嘛,就是解渴,藏區和草原那裏的人喝茶是因為缺乏新鮮蔬菜,要解油膩,有些人喝茶是品茶的韻味、香氣,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隻是飲茶而已。”


    “現在的人有了錢,對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無可厚非,隻是炒作的越來越厲害了,什麽大師茶呀,古樹茶呀名堂越來越多,甚至都成了金融茶了,變成了投機取巧的東西了。”男子說的是實情。


    “先生您的看法確實一針見血,茶葉可以當做生活必需品,也可以成為風雅文化,但過分的炒作,就會漸漸脫離茶葉本身的屬性了。”我也深有同感。


    “這也沒什麽,資本逐利,隻是很多做茶的人也失去本心,以次充好,甚至作假,欺騙消費者,太過分了。”男子看來是挺有正義感的。


    “我剛入行,是個小白,您看方便加您個微信不?多向您請教。”我感覺到這位先生值得我交往認識,便向他要聯係方式。


    “可以的,老板你也是個讀書人,做茶也是個文雅的事情,哈哈,以後找到好茶要一起分享呀。”男子很爽快的加了微信。


    “我姓高,高慎行。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以後多交流。”


    “高老師您好,我就不稱呼您高總了,我就叫您高老師,以後要多向您請教。”


    高老師學識很淵博,經曆也豐富,原來在大學當老師,後來在政府機關工作,後來下海開公司,現在做文化傳媒,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做的很成功。


    我們倆聊的很開心,茶也換了幾道,直到快十一點了才盡興而歸。


    我執意不收茶錢,他說一碼歸一碼,今天茶錢一定要付。


    我隻好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茶道無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十二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十二少並收藏茶道無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