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子上修?”幾人同時發出聲音。


    “對,與其發愁村裏沒地又不通路,我們不如把種植基地放在鄉上。關廟鄉的集鎮本來就建在河邊附近,那裏平地多,交通也方便。”李安說道。


    “可是李安,咱們搞這個種植基地的目的是讓村民致富呀,把基地修在鎮子上,富強村的村民怎麽辦。”陳山河問道。


    “山河啊,你怎麽這麽死腦筋呢,我們新的種植基地修建好以後,咱們可以雇傭村子裏的人在基地工作啊,這個又不衝突”李安說道。


    “李安,你的意思是把全部村民都轉變成基地的員工?”陳山河是學金融的,李安一說就明白他的意思。


    “差不多吧,富強村的地理環境本來就不好,又沒有什麽資源,如果一味地守在村子裏很難有大的發展。就像種植食用菌,隻要建好大棚,其實在哪裏都一樣。我們為什麽要死守在這裏呢。”李安解釋道。


    “但是這個事情鄉裏會不會同意呢,還沒有聽說過那個村裏的合作社跑到鄉裏建基地的。”劉長琺顧慮起來。


    “事在人為,我先寫個方案,然後大家在進行討論。”李安此刻感覺又找到一個目標,整個人興奮了起來。


    這將是富強村共同富裕的一個契機,自己要好好的琢磨琢磨該到底怎麽做。


    第165章農村企業社區建設的設想


    如何讓富強村的村民共同富裕,這個課題是李安過完年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首先富強村的自然環境就是擺在李安麵前的最大難題。


    富強村山地多平地少,這就限製了食用菌種植基地的擴展,


    其次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礦產、煤田,也就沒有可以開采的資源來增加收入。


    最後就是沒有便利的交通,這也是限製村裏發展最關鍵的因素。


    結合以上三點,想要找出一條讓全村人共同致富的法子太難,在李安看來就是一道無解題。


    直到某天李安上網翻看新聞的時候,無意間看見一篇文章,是關於福特公司給員工漲工資的故事,給他很大的啟發。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改革措施:將工人每天工作時間從九小時減少到八小時,日薪卻從當時的2.5美元提高到5美元起。


    要知道當時美國其他的公司的日薪隻有2美元,足足多出了2.5倍。


    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亨利·福特瘋了,但是亨利·福特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


    如果連生產汽車的人都買不起汽車,還指望誰來買?如果沒有人買得起,他造的汽車賣給誰?


    亨利·福特希望通過漲工資,打造一個富足的產業工人階層,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產階級。


    有了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些人才有能力購買從福特流水線上生產的汽車。


    在亨利·福特推出5美元“新政”之後,福特汽車公司正式開啟了全球化擴張的騰飛之路。


    1923年,美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500萬輛,人均0.135輛;到2014年的數據是2.6億輛,人均0.816輛。


    後來有人稱,亨利·福特把美國變成了車輪上的國家,這句話他當之無愧。


    這一條看似和農村致富無關的新聞卻給李安打開了一條思路。


    福特是把他的工人升級為了“中產階級”,那我為什麽不能把富強村的農民轉變成為“產業工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官途:從駐村幹部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重生官途:從駐村幹部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