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問道:


    “如果有人在我們麵前許願,我們是怎麽知道,又該如何處理?”


    布袋僧道:


    “本來你們被供奉後,娑婆風情部心願司會有菩薩來告訴你們如何處理信徒的心願。不過今天正好遇到我倆,我們就跟你們講解一下應許的過程。首先,通過許願橋傳遞到佛國的心願會被集中到娑婆風情部心願司處理,先經過一個超級翻譯器,能翻譯各種語言和方言,翻譯成佛國的官方語言——梵語。每個心願條包含許願人姓名、籍貫、所許願望和許願對象。”


    布袋僧接著道:


    “所許的願根據其隨禮多少,會被賦予一定的優先級,隨禮越多被讀取的優先級就高。同時根據心願的輕重緩急會被賦予不同的所需福報值。所謂福報值是根據一個人的心地和善舉計算出來的,計算規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出生後,都會被賦予一個滿分的福報初始值,然後根據其為善和作惡不斷累計福報值,為善則加分,作惡則減分。故善者為善,善上加善,福報值增加,福報就足,幾乎可以有求必應;善者為惡,福報值減少,所求有所不應;惡者為善,福報值增加,所求也能有所應;惡者為惡,福報值減為負數矣,所求皆無回應。”


    布袋僧又道:


    “如果某人所求之事所需福報數小於其所持有的福報值,則所求必有所應,否則將駁回所求。對所求必須有回應的,他的許願將被轉給其所求的佛或菩薩。佛或菩薩可以施展自己的法力滿足他的心願。如果法力不夠也可以求其他佛陀幫忙。總之,首問負責製,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誰的案子誰負責到底。”


    布道僧道:


    “所以被供奉是榮譽也是責任。想想佛祖他老人家多辛苦,普天下寺廟裏都有他的金身,每天要接收到多少許願。”


    八戒道:


    “真的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誰叫佛祖法力無邊。”


    悟空道:


    “佛祖也挺煩的,每天要麵對那麽多訴求。”


    唐僧辯道:


    “普渡眾生,幫世人脫離苦海,是佛祖初心,他豈會嫌煩的。”


    布袋僧道:


    “如今人心不古,現代人很少有人有大福報值,所以雖然每天在佛祖麵前許願的數以千萬計,但最後能呈現給佛祖的隻有千萬分之一。所以不用擔心,佛祖應對訴求的工作量並不大。”


    布袋僧和布道僧完成了他們的搭橋工作,就告別唐僧師徒往下一站去了。


    經過這次法會,翠蘭寺有活佛說法的消息傳開了,很多人慕名而來。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輪流登台說法,一時間在禮泉縣出現參禪禮佛的高潮。


    如此持續了個把月,翠蘭寺的的確確成了一個弘法的道場,人們可以到這裏來吃齋念佛,談經論道,甚至有不少人皈依了三寶。


    看到這般情形,唐僧很是高興,一日在和宏光大師的閑談中說道:


    “從這段時間翠蘭寺布道情況來看,世人並沒有輕慢佛法,而是佛教冷落了眾生,隻要佛門弟子以身作則用心護法,佛教一定會廣為傳播。”


    宏光大師道:


    “當今世上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從信徒數量來看,基督教第一,伊斯蘭教第二,佛教第三。以地域分布來看,是基督教最廣,伊斯蘭教次之,佛教再次之。在東方佛教的主教區,有不少的基督教堂和清真寺,但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主教區卻少有佛寺。造成佛門不振的原因之一是佛門聖地不清淨,佛家弟子不渡人。弟子定當做好領渡人,為佛門的興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唐僧道:


    “善哉,這是大功德,當受肉身不腐之殊榮。”


    宏光道:


    “阿彌陀佛,弟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至此,八戒回高老莊的諸願都達成了,不再有遺憾,便動了歸心。


    一日,八戒道:


    “師父,大師兄,沙師弟,我已諸願皆了,咱們回去吧。”


    悟空道:


    “我覺得咱們應該去西海與小白龍會合後一起回佛國。”


    四人統一了意見。


    唐僧道:


    “此去西海,都是水路,可是我不能下水,該如何是好?”


    這倒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悟空撓撓了頭,突然一拍大腿道:“我有辦法,找朋友借一樣交通工具即可。”


    商議停當,決定次日便前往西海。


    當晚,在溫泉度假山莊舉行了盛大的告別儀式,四鄰八鄉的人都來參加。


    席間八戒當眾將高莊集團的管理權和經營權交給高進和金三爺等人。


    大家歡聚到很晚,興盡而散。


    次日,天還沒亮,唐僧師徒四人便悄悄離開高老莊,不驚動任何人。


    他們悄悄的走,正如他們悄悄的來,但他們給高老莊帶來的改變是轟轟烈烈的。


    師徒四人來到特種部隊訓練營,悄悄闖入了邵局長辦公室。


    四人突然出現,讓邵局長著實吃了一驚。當他看清是孫悟空時,馬上迎了上來,擁抱握手,顯得十分熱情。


    邵局長道:“什麽風把你們給吹來了。”


    悟空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來是有事相求。”


    邵局長道:“但說無妨。”


    悟空指著唐僧道:


    “我們要去西海一遊,可我師父不會水,特來借一條潛艇用用。”


    邵局長爽快答複道:


    “可以,不過我也有個不情之請。”


    悟空道:


    “請講。”


    邵局長道:


    “能否把你的金箍棒留在這裏給我們做一些研究,我們想了解一下這神物的物質構成和變化原理。”


    悟空心想:


    “說得好聽,無非是怕我不歸還潛艇,叫我押點東西罷了。不過情有可原,畢竟一條潛艇的價值不小,沒有東西做抵押,也確實說不過去。”


    就將金箍棒從耳中掏出來,變成齊眉棍大小,說道:


    “你們做研究可以,但是不許損害金箍棒一絲一毫。”


    邵局長連連點頭,很快有人開來鏟車將這件神兵利器送到實驗室去了。


    邵局長帶著悟空等人登上一艘小型潛艇,叫人演示了如何駕駛,悟空是聰明之人,一學就會,不出半日,就能輕鬆駕馭了。


    悟空說少則五天多則七天就會回來。


    師徒四人告別邵局長,駕著潛艇往西海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西遊之踏遍西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庫川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庫川六郎並收藏大西遊之踏遍西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