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心想:凡人真是貪嘴,什麽都吃,是該給他們一點教訓。
便找了個借口道:
“看到這些可愛的生靈,我突然沒有胃口了,不想吃了,還是點點家常菜吧。”
小二冷冷道:
“隨您便,那您看著菜單點就行。”
說著自顧自走了。
周信趁機打開黑葫蘆將裏麵的病毒種菌散在那些野生動物身上,尤其那幾隻蝙蝠身上多倒了些。
回到座位,周信拿起菜單準備點菜。
同桌問道:“沒有點野味?”
周信道:
“看了那些活物,怪可憐的,不忍下嘴。”
同桌道:“看來你還挺菩薩心腸的。”
這時,預定旁邊那張空桌的客人來了,他們中有一個光頭,一個絡腮胡,相貌獨特,讓人過目難忘。
那光頭坐下後大聲嚷嚷:
“老板,有沒有新貨,那些老花樣我們吃膩了。”
那機靈的小二馬上應道:
“郝爺,艾老板,你們來對時候了,今天剛到幾隻澳洲大蝙蝠,有沒有興趣嚐嚐?”
絡腮胡道:“那一定要嚐嚐,這可是連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爺都不敢吃的東西,看看是它身上的病毒厲害還是我老艾的肚子厲害。”
光頭問:
“怎麽做法?”
小二道:
“一蝠三吃,翅膀油炸,蝠肉紅燒,骨架燉湯。”
光頭道:“好!去做吧,再隨便整點別的菜。”
這時行瘟使周信的同桌忍不住歎口氣道:
“人類的食欲真是沒有止境,連這個東西都敢吃,那可是當年那場席卷全國的大瘟疫的元凶。”
行瘟使者當然知道它說的是哪場瘟疫,便附和道:
“看來那場瘟疫還不夠厲害,人類沒有吸取教訓。”
同桌道:
“人類的愚昧和貪婪必將帶來災禍。作為一名呼吸科的醫生我很擔心曆史會重演。”
周信喃喃道:
“那是肯定的,而且會愈演愈烈。”
同桌站起來道:
“哥,你我還挺投緣,交個朋友吧,我姓費,叫費至清,是附近中心醫院的醫生。”
行瘟使道:
“我叫周信,是做藥材生意的,有機會到醫院拜訪您。”
費至清道:
“好嘞,哥,我先走了,要上班了。”
拿起白大褂匆匆離去。
周信一邊吃著一邊看著旁邊那桌的蝙蝠菜上齊,別的桌也一道道野味端上桌,一群興奮的食客正在進行一場野味狂歡。
眼見行瘟任務順利完成,周信回仙國複命去了。
一星期後的一個早上。
費至清醫生和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穿好白大褂戴好口罩,剛在辦公桌前剛坐下,就有病人進來。
此人肥頭大耳,光頭錚亮,看上去有點眼熟,又一下子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費醫生和往常一樣接過就診卡和病曆本,並示意病人坐下。
他一邊問:“哪裏不舒服?”一邊拿就診卡刷讀卡器,電腦裏跳出病人姓名叫郝姿偉。
光頭道:“昨晚開始我就一直低燒,而且總想咳嗽,吃了退燒藥和咳嗽藥,可早上起來反而更加嚴重了,現在我覺得呼吸很困難。”
費醫生給他量了體溫和檢查了口腔,體溫有三十八點六度,是低燒,可口腔裏沒有看到發炎。
叫病人做深呼吸,確實看到病人呼吸有點困難,於是便讓病人去拍個x光,看看肺部有沒有什麽炎症。
郝姿偉走了,過了一會,又進來一位病人。滿臉絡腮胡,也有點眼熟,費醫生不及細想,按程序給病人看起病。
這位病人的症狀和上一位如出一轍,費醫生也開單讓他先去拍x光。
絡腮胡走到門口迎麵和光頭碰上,雙方都“咦!”了一聲,異口同聲道:
“你怎麽在這裏?”
又一起答道:“你也呼吸困難!”
費醫生這時想起來了,兩位正是前幾天晚上在味珍居隔壁桌點蝙蝠吃的郝總和艾老板,費醫生馬上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拿過郝姿偉的x光片看了一下,肺部有明顯的纖維化現象,他馬上想到這可能是一種傳染病。
雖然他心裏有點緊張,但在病人麵前不能表露出來,於是不動聲色地給病人開藥方,並對郝姿偉說要留院觀察一下。
郝姿偉有點不願意地嘟噥道:
“我身體一直很好,怎麽這麽點毛病就要住院?!”
費醫生道:
“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您最好住院,以便我們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郝姿偉道:
“我公司裏還一大攤事呢,怎麽能說住院就住院,我先回去安排好再來。”
說著就往外走,但臉上明顯露出很痛苦的表情,沒走出多遠,就趴在牆上大口喘氣,再也走不動,嘴裏含糊又大聲地叫道:
“醫生救我。”
費至清衝出辦公室看到此情形,馬上叫護士推來救護車,將病人推進搶救室進行輔助呼吸搶救。
待費醫生回到辦公室,那個絡腮胡艾老板已經等了一會,也是臉色煞白呼吸困難的樣子。
費醫生看了一眼x光片,一樣的磨玻璃狀纖維化,二話不說就叫護士把他也帶進救治室。
費醫生留意看了一下病人姓名,艾美時,心想真是人如其名,可“愛美食”愛出大麻煩了。
一上午,費醫生接待了六七個類似的病人,他們都被要求留院觀察。
科室其它同事也在陸續接診到類似症狀的病人。
救治室裏人滿為患,有症狀嚴重的病人已經開始要用呼吸機了。
科室主任了解情況後,馬上向院裏做了匯報,並強調說明這種病毒很可能具有傳染性,這批患者必須留在醫院裏進行隔離治療。
院領導聽取匯報後,同意了隔離觀察治療的方案,但也強調了在化驗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在沒有明確是否會具有傳染性之前,不要對外公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一刻沒停地忙了一上午,費至清早已饑腸轆轆。
在去食堂的路上遇到了他的好友五官科的聞明。
他倆是高中同班同學,大學也是同一所學校,隻是學的不同專業,工作又分到了同一家醫院。兩人有多年的交情,關係一直很鐵。
便找了個借口道:
“看到這些可愛的生靈,我突然沒有胃口了,不想吃了,還是點點家常菜吧。”
小二冷冷道:
“隨您便,那您看著菜單點就行。”
說著自顧自走了。
周信趁機打開黑葫蘆將裏麵的病毒種菌散在那些野生動物身上,尤其那幾隻蝙蝠身上多倒了些。
回到座位,周信拿起菜單準備點菜。
同桌問道:“沒有點野味?”
周信道:
“看了那些活物,怪可憐的,不忍下嘴。”
同桌道:“看來你還挺菩薩心腸的。”
這時,預定旁邊那張空桌的客人來了,他們中有一個光頭,一個絡腮胡,相貌獨特,讓人過目難忘。
那光頭坐下後大聲嚷嚷:
“老板,有沒有新貨,那些老花樣我們吃膩了。”
那機靈的小二馬上應道:
“郝爺,艾老板,你們來對時候了,今天剛到幾隻澳洲大蝙蝠,有沒有興趣嚐嚐?”
絡腮胡道:“那一定要嚐嚐,這可是連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爺都不敢吃的東西,看看是它身上的病毒厲害還是我老艾的肚子厲害。”
光頭問:
“怎麽做法?”
小二道:
“一蝠三吃,翅膀油炸,蝠肉紅燒,骨架燉湯。”
光頭道:“好!去做吧,再隨便整點別的菜。”
這時行瘟使周信的同桌忍不住歎口氣道:
“人類的食欲真是沒有止境,連這個東西都敢吃,那可是當年那場席卷全國的大瘟疫的元凶。”
行瘟使者當然知道它說的是哪場瘟疫,便附和道:
“看來那場瘟疫還不夠厲害,人類沒有吸取教訓。”
同桌道:
“人類的愚昧和貪婪必將帶來災禍。作為一名呼吸科的醫生我很擔心曆史會重演。”
周信喃喃道:
“那是肯定的,而且會愈演愈烈。”
同桌站起來道:
“哥,你我還挺投緣,交個朋友吧,我姓費,叫費至清,是附近中心醫院的醫生。”
行瘟使道:
“我叫周信,是做藥材生意的,有機會到醫院拜訪您。”
費至清道:
“好嘞,哥,我先走了,要上班了。”
拿起白大褂匆匆離去。
周信一邊吃著一邊看著旁邊那桌的蝙蝠菜上齊,別的桌也一道道野味端上桌,一群興奮的食客正在進行一場野味狂歡。
眼見行瘟任務順利完成,周信回仙國複命去了。
一星期後的一個早上。
費至清醫生和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穿好白大褂戴好口罩,剛在辦公桌前剛坐下,就有病人進來。
此人肥頭大耳,光頭錚亮,看上去有點眼熟,又一下子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費醫生和往常一樣接過就診卡和病曆本,並示意病人坐下。
他一邊問:“哪裏不舒服?”一邊拿就診卡刷讀卡器,電腦裏跳出病人姓名叫郝姿偉。
光頭道:“昨晚開始我就一直低燒,而且總想咳嗽,吃了退燒藥和咳嗽藥,可早上起來反而更加嚴重了,現在我覺得呼吸很困難。”
費醫生給他量了體溫和檢查了口腔,體溫有三十八點六度,是低燒,可口腔裏沒有看到發炎。
叫病人做深呼吸,確實看到病人呼吸有點困難,於是便讓病人去拍個x光,看看肺部有沒有什麽炎症。
郝姿偉走了,過了一會,又進來一位病人。滿臉絡腮胡,也有點眼熟,費醫生不及細想,按程序給病人看起病。
這位病人的症狀和上一位如出一轍,費醫生也開單讓他先去拍x光。
絡腮胡走到門口迎麵和光頭碰上,雙方都“咦!”了一聲,異口同聲道:
“你怎麽在這裏?”
又一起答道:“你也呼吸困難!”
費醫生這時想起來了,兩位正是前幾天晚上在味珍居隔壁桌點蝙蝠吃的郝總和艾老板,費醫生馬上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拿過郝姿偉的x光片看了一下,肺部有明顯的纖維化現象,他馬上想到這可能是一種傳染病。
雖然他心裏有點緊張,但在病人麵前不能表露出來,於是不動聲色地給病人開藥方,並對郝姿偉說要留院觀察一下。
郝姿偉有點不願意地嘟噥道:
“我身體一直很好,怎麽這麽點毛病就要住院?!”
費醫生道:
“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您最好住院,以便我們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郝姿偉道:
“我公司裏還一大攤事呢,怎麽能說住院就住院,我先回去安排好再來。”
說著就往外走,但臉上明顯露出很痛苦的表情,沒走出多遠,就趴在牆上大口喘氣,再也走不動,嘴裏含糊又大聲地叫道:
“醫生救我。”
費至清衝出辦公室看到此情形,馬上叫護士推來救護車,將病人推進搶救室進行輔助呼吸搶救。
待費醫生回到辦公室,那個絡腮胡艾老板已經等了一會,也是臉色煞白呼吸困難的樣子。
費醫生看了一眼x光片,一樣的磨玻璃狀纖維化,二話不說就叫護士把他也帶進救治室。
費醫生留意看了一下病人姓名,艾美時,心想真是人如其名,可“愛美食”愛出大麻煩了。
一上午,費醫生接待了六七個類似的病人,他們都被要求留院觀察。
科室其它同事也在陸續接診到類似症狀的病人。
救治室裏人滿為患,有症狀嚴重的病人已經開始要用呼吸機了。
科室主任了解情況後,馬上向院裏做了匯報,並強調說明這種病毒很可能具有傳染性,這批患者必須留在醫院裏進行隔離治療。
院領導聽取匯報後,同意了隔離觀察治療的方案,但也強調了在化驗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在沒有明確是否會具有傳染性之前,不要對外公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一刻沒停地忙了一上午,費至清早已饑腸轆轆。
在去食堂的路上遇到了他的好友五官科的聞明。
他倆是高中同班同學,大學也是同一所學校,隻是學的不同專業,工作又分到了同一家醫院。兩人有多年的交情,關係一直很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