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文華殿。
此時夕陽的餘暉顯得更加耀眼。
當成化帝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後。
朱佑極一個人端坐在龍椅上,望著手裏一個個大大的字,陷入沉思。
一旁的內官監掌印太監梁芳說道:
“主子,為何一直盯著這個字呢?”
朱佑極掃了眾人一眼,笑道:“這不是一個字,而是父皇教本宮的治世名言。
一個“忍”字,道出多少帝王的心酸呐。
比如本宮極為推崇的漢文帝,剛剛登基時,不也是忍的寫照。
本宮現在雖然不像漢文帝那麽險惡,但也要麵對這些如狼似虎的文官集團,不得不小心呐!”
梁芳勸慰道:“主子也不必太過憂慮,從古至今,但凡是有作為的帝王或者統治者。
過的都是不怎麽樣,而且史書中,肯定都有一些缺點,畢竟得得罪一些利益群體!”
太子朱佑極對著梁芳點頭道:
“本宮不得不說,許多人活了一輩子,自詡為英才,結果還不如梁大伴看的透徹呀!”
“主子過獎了!”
就在這時,三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都督汪直、劉瑾和梁芳——相互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梁芳靠近朱佑極耳邊,輕聲匯報:
“主子,近日三皇子殿下頻繁派出內侍李廣出宮,以采購必需品為名!”
朱佑極的眉頭微皺,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悅:
“哦?這個弟弟真是越來越不安分了。
你可知道他出宮去了哪裏?”
梁芳在朱佑極耳邊低語了幾句,朱佑極的眼神漸漸變得淩厲起來。
然後轉頭對梁芳說道:
“你繼續盯緊老三,本宮要看看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汪直拱手領命,沉聲道:
“主子,既然三皇子如此不安分,且又深受文人集團的支持,何不趁此機會將他除去?”
朱佑極輕啜一口香茶,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
“你是說……讓本宮效仿唐太宗?”
汪直點頭附和道:“正是。
唐太宗當年為了穩固帝位,不惜弑兄篡位。
主子如今手握大明大部分兵力,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何必忌憚他人非議?”
朱佑極的目光在龍椅的扶手上摩挲著,仿佛在權衡利弊。
他知道,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大明的未來。
但他也深知,作為未來的帝王,他必須學會忍耐和決斷。
這個“忍”字,不僅是他父皇的教誨,更是他成為真正帝王的必經之路。
在這華美的紫禁城中,歲月的沙漏已經靜靜倒轉了十數個春秋。
監國大權的重量,如同巨石壓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此刻,即使天際的星辰示意主子讓他消逝,直接登上那至尊之位,也似乎成為了無法抗拒的命運。
或者,擔憂這樣的躍升會玷汙他神聖的名聲,那麽他隻需微微點頭。
自會有人為他清掃道路,事後隻需找一個無名的替死鬼來承擔這一切。
神宮監掌印太監劉瑾,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他附和道:
“汪直的想法,與奴婢的想法不謀而合。
看看那些文人,他們如今敢於闖入宮廷,誰知道未來他們會做出何等驚天動地之舉?
我們不如先行一步,掌握住主動權!”
朱佑極的目光在劉瑾、汪直以及另一位權臣之間遊移。
他們三人的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仿佛他已經是他們未來的帝王。然而,朱佑極卻輕輕地搖了搖頭。
“不是本宮不願意,隻是父皇的意願如同巨石般壓在我的心頭。
他不希望我們兄弟之間骨肉相殘,這是他唯一的心願。
本宮怎能違背他的意願呢?”
朱佑極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
見朱佑極如此堅決,三人隻好無奈地放棄。
朱佑極再次開口,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期待:
“本宮並非孤身一人。
有你們在,本宮何懼那老三?
若他日後能安心做一個藩王,那便罷了。
但若他執迷不悟,那也別怪本宮不客氣了!”
在朱佑極的心中,對於他的弟弟朱佑樘,他確實不忍下手。
而且朱佑樘不是昏君,隻是能力平庸和親近文人罷了,但他的兒子,那位曆史上的武宗朱厚照,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朱厚照在明朝中期親自上戰場,頂著巨大的壓力,成為了明朝最後一個親自上戰場的皇帝。
然而,對於朱厚照的死亡,無論是國榷還是明實錄,記載都極為模糊。
這不禁讓朱佑極想到了土木堡之變。
當年明太宗朱棣五征漠北,兵力都有明確記載,可土木堡之變,卻是兵力不詳或者不統一。
無論是國榷、明實錄,還是那被修改無數次的明史,都對此事記載各不相同。
至於後世網絡上流傳的五十萬大軍,在朱佑極看來,這簡直是一個笑話。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不會相信這種說法,越深入了解史書上的明朝曆史,就越明白,明朝文官的自我吹噓能力。
“報……”
金黃色的光芒與宮殿的琉璃瓦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一名身著華麗宦官服飾的內侍,弓著背,邁著細碎的小步,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大殿。
他低垂著頭,跪在光滑的地麵上,聲音微顫:
“太子爺,午門的羽林衛指揮使萬達,有緊急事情詢問。
是關於那些闖宮的文人士子,請問該如何處置?”
朱佑極端坐在禦座上,眉宇間透露著一絲深沉,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掃過眾太監,沉聲問道:
“你們覺得,對於這些闖宮的文人士子,應該如何處理?”
眾太監相視一眼,神宮監掌印太監劉瑾上前一步,低聲說:
“主子,依奴婢之見,這些文人士子都是受孔子之道影響頗深,他們才會被內閣劉健利用。
既然他們如此癡迷於此,對我們來說便沒有太大的用處,殺了便是!”
劉瑾出身民間,從小見慣了貪官汙吏,所以他的話裏帶著對文臣的不滿,朱佑極不會全信。
朱佑極目光如炬,他看向禦馬監掌印太監汪直和梁芳,兩人微微點頭,表示讚同劉瑾的意見。
汪直更是補充道:
“主子,您知道奴婢並不討厭文人,但那些闖宮的文人士子,大多是京城的落榜舉子或是無所事事的酸儒。
他們嘴上尊孔子,實際行為卻令人不齒,像這樣的人,留著也的確是無用!”
朱佑極深吸一口氣,他深知汪直的為人。
這些年來,汪直一直忠誠於他,對於真正有才華的文人如兵部尚書王越等人,汪直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這一點,朱佑極心中十分清楚。
他從禦案上拿起一份聖旨,緩緩展開,沉聲說道:
“其實,本宮的想法與你們相差無幾。
這些所謂的糧食蛀蟲,本宮也恨之入骨。
但父皇曾經教導過本宮,如今還不是對文人大動幹戈的時候。
這份聖旨上寫著,將此次闖宮的為首之人分為三等。
一等人:那些組織和鼓動文人士子,主動殺害皇城衛的文人,他們必須受到死刑的懲罰。
二等人:附和組織者,手上有傷皇城衛的,但沒有殺人,他們將被禁止參加下次科舉。
三等人:隻是跟隨而來鬧事,沒有傷害過皇城侍衛的,記下名字備案後,提醒一番便可放走!”
眾太監聽完朱佑極的話,臉上露出欽佩之色,紛紛拱手稱讚:
“陛下英明無比,實乃國家之福!”
朱佑極笑道:“嗬嗬,父皇的確英明,上次平叛帶回來的蒙古人,和蒙古將領,都還沒處決。
就把他們跟這批文人放在一起,明日讓羽林衛押解到白虎大街,放到刑台上,一並處決!”
此時夕陽的餘暉顯得更加耀眼。
當成化帝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後。
朱佑極一個人端坐在龍椅上,望著手裏一個個大大的字,陷入沉思。
一旁的內官監掌印太監梁芳說道:
“主子,為何一直盯著這個字呢?”
朱佑極掃了眾人一眼,笑道:“這不是一個字,而是父皇教本宮的治世名言。
一個“忍”字,道出多少帝王的心酸呐。
比如本宮極為推崇的漢文帝,剛剛登基時,不也是忍的寫照。
本宮現在雖然不像漢文帝那麽險惡,但也要麵對這些如狼似虎的文官集團,不得不小心呐!”
梁芳勸慰道:“主子也不必太過憂慮,從古至今,但凡是有作為的帝王或者統治者。
過的都是不怎麽樣,而且史書中,肯定都有一些缺點,畢竟得得罪一些利益群體!”
太子朱佑極對著梁芳點頭道:
“本宮不得不說,許多人活了一輩子,自詡為英才,結果還不如梁大伴看的透徹呀!”
“主子過獎了!”
就在這時,三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都督汪直、劉瑾和梁芳——相互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梁芳靠近朱佑極耳邊,輕聲匯報:
“主子,近日三皇子殿下頻繁派出內侍李廣出宮,以采購必需品為名!”
朱佑極的眉頭微皺,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悅:
“哦?這個弟弟真是越來越不安分了。
你可知道他出宮去了哪裏?”
梁芳在朱佑極耳邊低語了幾句,朱佑極的眼神漸漸變得淩厲起來。
然後轉頭對梁芳說道:
“你繼續盯緊老三,本宮要看看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汪直拱手領命,沉聲道:
“主子,既然三皇子如此不安分,且又深受文人集團的支持,何不趁此機會將他除去?”
朱佑極輕啜一口香茶,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
“你是說……讓本宮效仿唐太宗?”
汪直點頭附和道:“正是。
唐太宗當年為了穩固帝位,不惜弑兄篡位。
主子如今手握大明大部分兵力,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何必忌憚他人非議?”
朱佑極的目光在龍椅的扶手上摩挲著,仿佛在權衡利弊。
他知道,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大明的未來。
但他也深知,作為未來的帝王,他必須學會忍耐和決斷。
這個“忍”字,不僅是他父皇的教誨,更是他成為真正帝王的必經之路。
在這華美的紫禁城中,歲月的沙漏已經靜靜倒轉了十數個春秋。
監國大權的重量,如同巨石壓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此刻,即使天際的星辰示意主子讓他消逝,直接登上那至尊之位,也似乎成為了無法抗拒的命運。
或者,擔憂這樣的躍升會玷汙他神聖的名聲,那麽他隻需微微點頭。
自會有人為他清掃道路,事後隻需找一個無名的替死鬼來承擔這一切。
神宮監掌印太監劉瑾,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他附和道:
“汪直的想法,與奴婢的想法不謀而合。
看看那些文人,他們如今敢於闖入宮廷,誰知道未來他們會做出何等驚天動地之舉?
我們不如先行一步,掌握住主動權!”
朱佑極的目光在劉瑾、汪直以及另一位權臣之間遊移。
他們三人的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仿佛他已經是他們未來的帝王。然而,朱佑極卻輕輕地搖了搖頭。
“不是本宮不願意,隻是父皇的意願如同巨石般壓在我的心頭。
他不希望我們兄弟之間骨肉相殘,這是他唯一的心願。
本宮怎能違背他的意願呢?”
朱佑極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
見朱佑極如此堅決,三人隻好無奈地放棄。
朱佑極再次開口,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期待:
“本宮並非孤身一人。
有你們在,本宮何懼那老三?
若他日後能安心做一個藩王,那便罷了。
但若他執迷不悟,那也別怪本宮不客氣了!”
在朱佑極的心中,對於他的弟弟朱佑樘,他確實不忍下手。
而且朱佑樘不是昏君,隻是能力平庸和親近文人罷了,但他的兒子,那位曆史上的武宗朱厚照,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朱厚照在明朝中期親自上戰場,頂著巨大的壓力,成為了明朝最後一個親自上戰場的皇帝。
然而,對於朱厚照的死亡,無論是國榷還是明實錄,記載都極為模糊。
這不禁讓朱佑極想到了土木堡之變。
當年明太宗朱棣五征漠北,兵力都有明確記載,可土木堡之變,卻是兵力不詳或者不統一。
無論是國榷、明實錄,還是那被修改無數次的明史,都對此事記載各不相同。
至於後世網絡上流傳的五十萬大軍,在朱佑極看來,這簡直是一個笑話。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不會相信這種說法,越深入了解史書上的明朝曆史,就越明白,明朝文官的自我吹噓能力。
“報……”
金黃色的光芒與宮殿的琉璃瓦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一名身著華麗宦官服飾的內侍,弓著背,邁著細碎的小步,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大殿。
他低垂著頭,跪在光滑的地麵上,聲音微顫:
“太子爺,午門的羽林衛指揮使萬達,有緊急事情詢問。
是關於那些闖宮的文人士子,請問該如何處置?”
朱佑極端坐在禦座上,眉宇間透露著一絲深沉,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掃過眾太監,沉聲問道:
“你們覺得,對於這些闖宮的文人士子,應該如何處理?”
眾太監相視一眼,神宮監掌印太監劉瑾上前一步,低聲說:
“主子,依奴婢之見,這些文人士子都是受孔子之道影響頗深,他們才會被內閣劉健利用。
既然他們如此癡迷於此,對我們來說便沒有太大的用處,殺了便是!”
劉瑾出身民間,從小見慣了貪官汙吏,所以他的話裏帶著對文臣的不滿,朱佑極不會全信。
朱佑極目光如炬,他看向禦馬監掌印太監汪直和梁芳,兩人微微點頭,表示讚同劉瑾的意見。
汪直更是補充道:
“主子,您知道奴婢並不討厭文人,但那些闖宮的文人士子,大多是京城的落榜舉子或是無所事事的酸儒。
他們嘴上尊孔子,實際行為卻令人不齒,像這樣的人,留著也的確是無用!”
朱佑極深吸一口氣,他深知汪直的為人。
這些年來,汪直一直忠誠於他,對於真正有才華的文人如兵部尚書王越等人,汪直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這一點,朱佑極心中十分清楚。
他從禦案上拿起一份聖旨,緩緩展開,沉聲說道:
“其實,本宮的想法與你們相差無幾。
這些所謂的糧食蛀蟲,本宮也恨之入骨。
但父皇曾經教導過本宮,如今還不是對文人大動幹戈的時候。
這份聖旨上寫著,將此次闖宮的為首之人分為三等。
一等人:那些組織和鼓動文人士子,主動殺害皇城衛的文人,他們必須受到死刑的懲罰。
二等人:附和組織者,手上有傷皇城衛的,但沒有殺人,他們將被禁止參加下次科舉。
三等人:隻是跟隨而來鬧事,沒有傷害過皇城侍衛的,記下名字備案後,提醒一番便可放走!”
眾太監聽完朱佑極的話,臉上露出欽佩之色,紛紛拱手稱讚:
“陛下英明無比,實乃國家之福!”
朱佑極笑道:“嗬嗬,父皇的確英明,上次平叛帶回來的蒙古人,和蒙古將領,都還沒處決。
就把他們跟這批文人放在一起,明日讓羽林衛押解到白虎大街,放到刑台上,一並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