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門下。
西廠廠督劉瑾又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嘴角帶著一絲狡黠的笑容。
他環視著滿堂的文臣武將。
繼續說道:“這些大人們,哪個不是腰纏萬貫,府中藏金蓄銀?
他們哪裏還需要朝廷的微薄賞賜?”
朱佑極眉頭一皺,假裝不滿地反駁道:
“劉瑾,你怎能如此汙蔑朝廷的臣子?
本宮相信。
他們都是清廉正直的國之棟梁!”
內閣首輔李秉卻歎了口氣,微微搖頭道:“你們還是太年輕,要吃虧。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已經被陛下和太子二人看得透透的?”
內閣大臣馬文升一臉困惑地問:
“首輔,您這是何意?”
李秉隻是搖了搖頭,沒有多言。
卻被不遠處劉瑾打斷:
“其實,奴婢有個提議。
既然太子爺和陛下都如此信任這些大人們,那奴婢就鬥膽和太子爺打個賭如何?”
劉健次輔一聽,立刻站了出來,怒斥道:“劉瑾,你不過是個宦官。
這裏是朝廷重地,豈容你如此放肆?
你怎敢與太子殿下賭鬥?”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也附和道:“就是,你不過是個殘缺家奴,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
然而,劉瑾卻絲毫不以為意。
他笑眯眯地說:“大人們何必動怒?
這個賭,是奴婢和太子爺之間的事情,與各位無關。
除非……
你們真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秘密?”
朱佑極皺眉,揮揮手道:
“好了,這裏是奉天門。
不是爭吵的地方。
劉瑾,你說說你的賭法吧!”
劉瑾得意地笑了笑,說:“太子爺既然說了要給每位大臣發三年的官俸,那奴婢就鬥膽提個建議。
在發俸祿之前,奴婢帶著西廠的奴才們,親自去每位大臣的府上檢查。
根據官齡和家世進行檢查,正常留存的不算,但額外超出的一兩銀子都不能放過。
如果大臣家中的銀兩或家產不足三年俸祿,那我們就照常發放。
可是他們的額外不明家私要超過了三年俸祿,那不僅俸祿不用給,還要治他們欺君之罪,抄家上交!”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大明目前的內閣首輔李秉。
三年俸祿也不過一千多兩。
而一些低級官員,三年的官俸,也就幾百兩銀子,這讓許多官員心生寒意。
而劉瑾提出的抄家法,更是如一把無形的刀懸掛在他們頭頂。
如果按照劉瑾的抄家法,這京城的官員沒一個可以站著的。
因為三年俸祿你就是內閣大臣,頂多也就一千多兩,可京城官員,別說內閣大臣。
你就是個芝麻小官,家裏也肯定不止這點錢,至於錢怎麽來的。
大家其實心裏都明白,當官不貪,我當官做什麽,更何況還是京官。
而劉瑾這種抄家法,幾乎貪官就得被抄,那別說京城裏官員,全大明官員能幹淨的都沒幾個。
朝堂之上,眾官員議論紛紛。
當然除了武將和勳貴們,他們似乎並不在乎這一切,不是他們不貪。
而是劉瑾的抄家法並未觸及他們,隻是針對文臣,所以他們便如同旁觀者般,坐在一旁,冷漠地看著這一切。
內閣次輔劉健,此刻挺身而出,聲音鏗鏘有力:“陛下、太子殿下。
臣不能同意劉廠督的建議。
若陛下執意如此,臣願辭官回鄉。
也不願受此懷疑!”
首輔李秉也緊隨其後,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陛下、太子殿下,請三思。
若依劉廠督之言。
恐怕這朝堂之上將無一官可留!”
群臣們的憤怒如同潮水般翻湧。
他們的目光如同鋒利的刀片,直刺向坐在西廠廠督位置上的劉瑾。
如果眼神真的可以殺人,恐怕劉瑾此刻已經被千刀萬剮,五馬分屍。
然而。
成化帝朱見深並未被衝昏頭腦。
他深知天下無官不貪,但若是真的按照劉瑾的建議行事,那麽這天下恐怕真的要亂了。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堅定:
“朕相信諸位愛卿。
劉瑾,你的建議,朕不能同意。
諸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豈能隨意懷疑他們的廉潔?”
劉瑾臉色一變,不甘示弱地反駁道:
“回陛下,奴婢隻是認為。
真金不怕火煉。
他們既然自稱廉潔,何不借此機會證明一番?”
劉健聞言怒不可遏:
“劉瑾,你不要太過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底線,你這樣做,置群臣於何地?
若真的抄家,誰還敢為陛下效力?”
劉瑾冷笑一聲:“那諸位大人的意思就是,自己本身就不幹淨了?
剛剛那些所謂的廉潔。
不過是吹噓罷了?”
劉健針鋒相對:“那你為何不要求武將勳貴和皇親國戚也接受檢查?
難道他們就能置身事外?”
成國公朱儀此刻也站出來。
聲音中帶著不容小覷的威嚴:
“這是你們文官之間的事,別扯到我們勳貴身上,我們可不是好欺負的!”
劉健反唇相譏:“成國公,這可不僅僅是文官之間的事。
劉瑾的抄家法若是真的實施,恐怕整個朝堂都將離心離德,到時候國將不國。
你們勳貴還能置身事外嗎?”
太子朱佑極見狀,立刻站出來調停:
“好了,都別吵了,本宮也覺得劉瑾這個方法,有些太過了。
這樣吧。
今日未到早朝的這一百八十五位大臣家中,額外家私沒有超過三年俸祿,就免於處罰。
而家私超過三年俸祿的,不但罰俸一年,還要罰銀一萬兩。
其餘群臣就不做檢查了!”
內閣次輔劉健此時站了出來。
他滿臉欽佩地說道:
“太子殿下的決策真是英明之舉。
朝廷中本就以清廉正直之臣居多。
不需要檢查,我們也能繼續保持廉潔奉公,一心一意為陛下和百姓。
對於那些未能及時趕到的大臣,他們的行為已經表明了一切。
太子殿下的處置既公正又合理。
實在令人敬佩!”
隨著劉健的話音落下,群臣們紛紛附和,表示讚同太子的決策。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也附和道:
“不錯,太子真是賢明的儲君。
我們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是勤儉節約,為公不為私,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檢查。
太子此舉,真是順應人心,君臣相得,臣深感佩服之心!”
西廠廠督劉瑾又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嘴角帶著一絲狡黠的笑容。
他環視著滿堂的文臣武將。
繼續說道:“這些大人們,哪個不是腰纏萬貫,府中藏金蓄銀?
他們哪裏還需要朝廷的微薄賞賜?”
朱佑極眉頭一皺,假裝不滿地反駁道:
“劉瑾,你怎能如此汙蔑朝廷的臣子?
本宮相信。
他們都是清廉正直的國之棟梁!”
內閣首輔李秉卻歎了口氣,微微搖頭道:“你們還是太年輕,要吃虧。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已經被陛下和太子二人看得透透的?”
內閣大臣馬文升一臉困惑地問:
“首輔,您這是何意?”
李秉隻是搖了搖頭,沒有多言。
卻被不遠處劉瑾打斷:
“其實,奴婢有個提議。
既然太子爺和陛下都如此信任這些大人們,那奴婢就鬥膽和太子爺打個賭如何?”
劉健次輔一聽,立刻站了出來,怒斥道:“劉瑾,你不過是個宦官。
這裏是朝廷重地,豈容你如此放肆?
你怎敢與太子殿下賭鬥?”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也附和道:“就是,你不過是個殘缺家奴,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
然而,劉瑾卻絲毫不以為意。
他笑眯眯地說:“大人們何必動怒?
這個賭,是奴婢和太子爺之間的事情,與各位無關。
除非……
你們真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秘密?”
朱佑極皺眉,揮揮手道:
“好了,這裏是奉天門。
不是爭吵的地方。
劉瑾,你說說你的賭法吧!”
劉瑾得意地笑了笑,說:“太子爺既然說了要給每位大臣發三年的官俸,那奴婢就鬥膽提個建議。
在發俸祿之前,奴婢帶著西廠的奴才們,親自去每位大臣的府上檢查。
根據官齡和家世進行檢查,正常留存的不算,但額外超出的一兩銀子都不能放過。
如果大臣家中的銀兩或家產不足三年俸祿,那我們就照常發放。
可是他們的額外不明家私要超過了三年俸祿,那不僅俸祿不用給,還要治他們欺君之罪,抄家上交!”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大明目前的內閣首輔李秉。
三年俸祿也不過一千多兩。
而一些低級官員,三年的官俸,也就幾百兩銀子,這讓許多官員心生寒意。
而劉瑾提出的抄家法,更是如一把無形的刀懸掛在他們頭頂。
如果按照劉瑾的抄家法,這京城的官員沒一個可以站著的。
因為三年俸祿你就是內閣大臣,頂多也就一千多兩,可京城官員,別說內閣大臣。
你就是個芝麻小官,家裏也肯定不止這點錢,至於錢怎麽來的。
大家其實心裏都明白,當官不貪,我當官做什麽,更何況還是京官。
而劉瑾這種抄家法,幾乎貪官就得被抄,那別說京城裏官員,全大明官員能幹淨的都沒幾個。
朝堂之上,眾官員議論紛紛。
當然除了武將和勳貴們,他們似乎並不在乎這一切,不是他們不貪。
而是劉瑾的抄家法並未觸及他們,隻是針對文臣,所以他們便如同旁觀者般,坐在一旁,冷漠地看著這一切。
內閣次輔劉健,此刻挺身而出,聲音鏗鏘有力:“陛下、太子殿下。
臣不能同意劉廠督的建議。
若陛下執意如此,臣願辭官回鄉。
也不願受此懷疑!”
首輔李秉也緊隨其後,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陛下、太子殿下,請三思。
若依劉廠督之言。
恐怕這朝堂之上將無一官可留!”
群臣們的憤怒如同潮水般翻湧。
他們的目光如同鋒利的刀片,直刺向坐在西廠廠督位置上的劉瑾。
如果眼神真的可以殺人,恐怕劉瑾此刻已經被千刀萬剮,五馬分屍。
然而。
成化帝朱見深並未被衝昏頭腦。
他深知天下無官不貪,但若是真的按照劉瑾的建議行事,那麽這天下恐怕真的要亂了。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堅定:
“朕相信諸位愛卿。
劉瑾,你的建議,朕不能同意。
諸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豈能隨意懷疑他們的廉潔?”
劉瑾臉色一變,不甘示弱地反駁道:
“回陛下,奴婢隻是認為。
真金不怕火煉。
他們既然自稱廉潔,何不借此機會證明一番?”
劉健聞言怒不可遏:
“劉瑾,你不要太過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底線,你這樣做,置群臣於何地?
若真的抄家,誰還敢為陛下效力?”
劉瑾冷笑一聲:“那諸位大人的意思就是,自己本身就不幹淨了?
剛剛那些所謂的廉潔。
不過是吹噓罷了?”
劉健針鋒相對:“那你為何不要求武將勳貴和皇親國戚也接受檢查?
難道他們就能置身事外?”
成國公朱儀此刻也站出來。
聲音中帶著不容小覷的威嚴:
“這是你們文官之間的事,別扯到我們勳貴身上,我們可不是好欺負的!”
劉健反唇相譏:“成國公,這可不僅僅是文官之間的事。
劉瑾的抄家法若是真的實施,恐怕整個朝堂都將離心離德,到時候國將不國。
你們勳貴還能置身事外嗎?”
太子朱佑極見狀,立刻站出來調停:
“好了,都別吵了,本宮也覺得劉瑾這個方法,有些太過了。
這樣吧。
今日未到早朝的這一百八十五位大臣家中,額外家私沒有超過三年俸祿,就免於處罰。
而家私超過三年俸祿的,不但罰俸一年,還要罰銀一萬兩。
其餘群臣就不做檢查了!”
內閣次輔劉健此時站了出來。
他滿臉欽佩地說道:
“太子殿下的決策真是英明之舉。
朝廷中本就以清廉正直之臣居多。
不需要檢查,我們也能繼續保持廉潔奉公,一心一意為陛下和百姓。
對於那些未能及時趕到的大臣,他們的行為已經表明了一切。
太子殿下的處置既公正又合理。
實在令人敬佩!”
隨著劉健的話音落下,群臣們紛紛附和,表示讚同太子的決策。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也附和道:
“不錯,太子真是賢明的儲君。
我們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是勤儉節約,為公不為私,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檢查。
太子此舉,真是順應人心,君臣相得,臣深感佩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