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見深緊鎖眉頭。
仿佛烏雲密布的天空,讓人不寒而栗。
暗中想道:“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製裁這三個孩子了嗎?”
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深知皇帝的脾氣。
他謹慎地回答道:“陛下,天下間不平之事,就如同繁星點點,數不勝數。
您是天下共主。
無需在這些瑣碎之事上過於糾結!”
然而,朱見深卻並沒有被說服。
反駁道:“劉侍郎,照你這麽說。
難道這些百姓的事就不是事了嗎?
那麽,朕倒想聽聽,究竟什麽才算得上是大事?”
劉大夏見皇帝開始不悅,心中一緊,卻仍然努力保持鎮定。
這時,刑部尚書張鎣站了出來,他輕聲說道:“陛下,若真要處置他們。
也並非無法可想。
雖然無法施以死刑。
但流放或牢獄都是可行的選擇!”
朱見深沉默了片刻,他在心中權衡著各種利弊,放過這三個孩子?他不甘心。
可是,若是處置不當。
確實有可能損及自己的名聲。
畢竟這涉及百姓,萬一後世之人,說他為了給一個死去的孩童申冤,強行殺了另外三個孩童,豈不是罵他是昏君?
一旁的太子朱佑極突然開口道:
“父皇,兒臣有個問題想請教群臣!”
他的話語打破了沉寂的氛圍。
朱見深點了點頭:
“極兒,你想問什麽就問吧!”
朱佑極站起身來。
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掃過:“諸位大臣,你們都是我大明的博學之士。
本宮想問,若是遇到了蝗蟲災害,我們通常該如何應對?”
劉大夏回答道:“蝗災乃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意味著人皇治國或有疏漏。
此時,我們應該迅速建廟祭祀。
祈求上天的寬恕!”
朱佑極聽後,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意:“劉侍郎真是能說會道呀。
那照你這麽說,天下間隻要有不平之事,就都是皇帝的錯了?
難道你們大臣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群臣被問得啞口無言,無人敢再開口。
朱佑極見狀,繼續說道:
“本宮剛剛說的並不是蝗災,而是單獨的一隻蝗蟲正在啃食百姓的糧食。
劉侍郎,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應該如何處置這隻蝗蟲呢?”
劉大夏微笑著,臉上露出幾分狡黠,仿佛已經預料到太子的問題。
他回答說:“太子殿下,對於蝗蟲,我們需要根據它們的數量來決定行動。
如果隻是一小群,那就像是獵人瞄準一隻兔子,我們必須迅速而準確地消滅它們。
否則它們就會像兔子一樣狡猾,消失後再度出現,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朱佑極點頭表示理解,他接著問道:
“那麽,在消滅蝗蟲的時候。
我們會區分它們是幼蟲還是成蟲嗎?”
劉大夏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
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幼蟲還是成蟲,都是破壞莊稼的敵人。
我們必須將它們一概格殺。
我記得,在大唐貞觀初年。
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蝗災。
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上一年的大水災和今年的幹旱,導致了蝗蟲的大量繁殖。
皇帝李世民為了祈求上天降下甘霖,寫下了罪己詔,向上天和百姓表示他的自責和承擔。
他寫道:‘如果能讓糧食豐收,天下安寧,我願意承擔所有的災難,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我甘願承受一切痛苦。’
上天仿佛被他的誠意所打動。
降下了大雨。
但是,蝗蟲的問題仍然存在。
甚至飛進了皇宮。
李世民皇帝非常憤怒,他抓住了一隻蝗蟲,直接放進了嘴裏。
他的這一舉動嚇壞了身邊的文武百官,因為在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蝗蟲是否能吃,是否帶有毒性。
他們紛紛抱住李世民的胳膊試圖阻止。
但李世民皇帝卻推開了他們,他說:‘我為了百姓受災,又怎會害怕疾病呢?’
也許是被皇帝的勇氣和決心所震撼,那一年的蝗災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大宋宋神宗也曾經為了消滅蝗蟲,頒布了懸賞滅殺令。
他命令所有的縣官都必須親自到滅蝗第一線去撲打蝗蟲,每打死一隻蝗蟲,就能得到同等體積的細糧作為獎勵。
對於專業的蝗蟲獵手,他們的賞金更是按照蝗蟲的大小來定價,大蝗蟲一鬥就能得到銅錢一百文。
這樣的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百姓們滅蝗的積極性,也使得蝗災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而本來是災難的蝗蟲,因為宋神宗的命令,它們卻是銅錢五百文的懸賞目標。
那些帶著翅膀的小銅錢,仿佛是天降的橫財,引誘著人們去捕捉它們。
每當蝗蟲群飛過時,人們便紛紛拿起捕具,迅速地消滅它們。
所以無論是唐太宗還是宋神宗,對於蝗蟲的態度都是堅決的,除惡務盡,不分年幼!”
太子朱佑極心中暗喜,劉大夏已經掉入陷阱卻不自知,隨即點頭:“劉侍郎不愧是兵部右侍郎,真是博學多才呀!”
劉大夏謙虛地說道:“太子殿下,臣隻是年少時喜歡讀書,所以知道得多一些。
臣擔不起太子殿下的稱讚!”
太子朱佑極意味深長地問道:
“劉侍郎,那為何我們要消滅蝗蟲。
而其他蟲子卻不用呢?”
劉大夏耐心地解釋:“因為蝗蟲會毀壞百姓的莊稼和收成,是百姓和國家的害蟲。
而其他蟲子並沒有這樣的危害!”
朱佑極聽後十分滿意,他進一步問道:
“那麽,在一群普通人中。
如果出現了一些作惡多端的人。
那他們應該被稱為什麽呢?”
劉大夏毫不猶豫地回答:“害群之馬或者國之蛀蟲,他們就像害蟲一樣。
對集體和國家造成危害!”
朱佑極滿意的掃視了群臣一眼,然後緩緩說道:“剛剛劉侍郎說的非常好。
不管人或者蟲子。
隻要無故損害大家,就是害蟲。
而且剛剛劉侍郎也說蝗蟲作為害蟲。
是不分年幼都要一起被消滅的。
那麽對於這三個被你們稱為害群之馬、國之蛀蟲的小孩,我們又為什麽要因為他們的年齡而有所區分呢?”
仿佛烏雲密布的天空,讓人不寒而栗。
暗中想道:“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製裁這三個孩子了嗎?”
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深知皇帝的脾氣。
他謹慎地回答道:“陛下,天下間不平之事,就如同繁星點點,數不勝數。
您是天下共主。
無需在這些瑣碎之事上過於糾結!”
然而,朱見深卻並沒有被說服。
反駁道:“劉侍郎,照你這麽說。
難道這些百姓的事就不是事了嗎?
那麽,朕倒想聽聽,究竟什麽才算得上是大事?”
劉大夏見皇帝開始不悅,心中一緊,卻仍然努力保持鎮定。
這時,刑部尚書張鎣站了出來,他輕聲說道:“陛下,若真要處置他們。
也並非無法可想。
雖然無法施以死刑。
但流放或牢獄都是可行的選擇!”
朱見深沉默了片刻,他在心中權衡著各種利弊,放過這三個孩子?他不甘心。
可是,若是處置不當。
確實有可能損及自己的名聲。
畢竟這涉及百姓,萬一後世之人,說他為了給一個死去的孩童申冤,強行殺了另外三個孩童,豈不是罵他是昏君?
一旁的太子朱佑極突然開口道:
“父皇,兒臣有個問題想請教群臣!”
他的話語打破了沉寂的氛圍。
朱見深點了點頭:
“極兒,你想問什麽就問吧!”
朱佑極站起身來。
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掃過:“諸位大臣,你們都是我大明的博學之士。
本宮想問,若是遇到了蝗蟲災害,我們通常該如何應對?”
劉大夏回答道:“蝗災乃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意味著人皇治國或有疏漏。
此時,我們應該迅速建廟祭祀。
祈求上天的寬恕!”
朱佑極聽後,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意:“劉侍郎真是能說會道呀。
那照你這麽說,天下間隻要有不平之事,就都是皇帝的錯了?
難道你們大臣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群臣被問得啞口無言,無人敢再開口。
朱佑極見狀,繼續說道:
“本宮剛剛說的並不是蝗災,而是單獨的一隻蝗蟲正在啃食百姓的糧食。
劉侍郎,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應該如何處置這隻蝗蟲呢?”
劉大夏微笑著,臉上露出幾分狡黠,仿佛已經預料到太子的問題。
他回答說:“太子殿下,對於蝗蟲,我們需要根據它們的數量來決定行動。
如果隻是一小群,那就像是獵人瞄準一隻兔子,我們必須迅速而準確地消滅它們。
否則它們就會像兔子一樣狡猾,消失後再度出現,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朱佑極點頭表示理解,他接著問道:
“那麽,在消滅蝗蟲的時候。
我們會區分它們是幼蟲還是成蟲嗎?”
劉大夏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
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幼蟲還是成蟲,都是破壞莊稼的敵人。
我們必須將它們一概格殺。
我記得,在大唐貞觀初年。
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蝗災。
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上一年的大水災和今年的幹旱,導致了蝗蟲的大量繁殖。
皇帝李世民為了祈求上天降下甘霖,寫下了罪己詔,向上天和百姓表示他的自責和承擔。
他寫道:‘如果能讓糧食豐收,天下安寧,我願意承擔所有的災難,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我甘願承受一切痛苦。’
上天仿佛被他的誠意所打動。
降下了大雨。
但是,蝗蟲的問題仍然存在。
甚至飛進了皇宮。
李世民皇帝非常憤怒,他抓住了一隻蝗蟲,直接放進了嘴裏。
他的這一舉動嚇壞了身邊的文武百官,因為在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蝗蟲是否能吃,是否帶有毒性。
他們紛紛抱住李世民的胳膊試圖阻止。
但李世民皇帝卻推開了他們,他說:‘我為了百姓受災,又怎會害怕疾病呢?’
也許是被皇帝的勇氣和決心所震撼,那一年的蝗災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大宋宋神宗也曾經為了消滅蝗蟲,頒布了懸賞滅殺令。
他命令所有的縣官都必須親自到滅蝗第一線去撲打蝗蟲,每打死一隻蝗蟲,就能得到同等體積的細糧作為獎勵。
對於專業的蝗蟲獵手,他們的賞金更是按照蝗蟲的大小來定價,大蝗蟲一鬥就能得到銅錢一百文。
這樣的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百姓們滅蝗的積極性,也使得蝗災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而本來是災難的蝗蟲,因為宋神宗的命令,它們卻是銅錢五百文的懸賞目標。
那些帶著翅膀的小銅錢,仿佛是天降的橫財,引誘著人們去捕捉它們。
每當蝗蟲群飛過時,人們便紛紛拿起捕具,迅速地消滅它們。
所以無論是唐太宗還是宋神宗,對於蝗蟲的態度都是堅決的,除惡務盡,不分年幼!”
太子朱佑極心中暗喜,劉大夏已經掉入陷阱卻不自知,隨即點頭:“劉侍郎不愧是兵部右侍郎,真是博學多才呀!”
劉大夏謙虛地說道:“太子殿下,臣隻是年少時喜歡讀書,所以知道得多一些。
臣擔不起太子殿下的稱讚!”
太子朱佑極意味深長地問道:
“劉侍郎,那為何我們要消滅蝗蟲。
而其他蟲子卻不用呢?”
劉大夏耐心地解釋:“因為蝗蟲會毀壞百姓的莊稼和收成,是百姓和國家的害蟲。
而其他蟲子並沒有這樣的危害!”
朱佑極聽後十分滿意,他進一步問道:
“那麽,在一群普通人中。
如果出現了一些作惡多端的人。
那他們應該被稱為什麽呢?”
劉大夏毫不猶豫地回答:“害群之馬或者國之蛀蟲,他們就像害蟲一樣。
對集體和國家造成危害!”
朱佑極滿意的掃視了群臣一眼,然後緩緩說道:“剛剛劉侍郎說的非常好。
不管人或者蟲子。
隻要無故損害大家,就是害蟲。
而且剛剛劉侍郎也說蝗蟲作為害蟲。
是不分年幼都要一起被消滅的。
那麽對於這三個被你們稱為害群之馬、國之蛀蟲的小孩,我們又為什麽要因為他們的年齡而有所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