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同城外的天空。
晨曦初露,卻掩不住一股肅殺之氣。
由於眾多將領的叛變。
大同城已不再是皇帝朱祁鎮的避風港。
他此刻對這座城池的將領們充滿了不信任,心中唯一的念頭便是盡快返回京城。
因此,朱祁鎮不敢在大同城外再多做停留,一心隻想盡快啟程。
至於原定的陽和衛之行。
此事已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皇帝的隊伍剛剛邁出城門的那一刻。
參將郭登便疾步上前,恭敬地拜見道:
“陛下,您為何如此匆忙地離開大同?”
朱祁鎮深知,此刻身處他人地盤。
不宜硬碰硬。
他必須保持冷靜,等待回到京城後再對付這些邊將。
於是,他故作鎮定地回答道:“哦。
朕一路走來,並未見到瓦剌兵馬。
或許他們已經撤軍了。
因此,朕決定直接返回京城!”
郭登聞言,不禁有些失望。
原本以為皇帝會按照原計劃前往陽和衛,畢竟那裏的早已埋伏下了天羅地網。
於是,試探性地說道:“陛下。
我們不是原計劃要去陽和衛嗎?
那將士們都在翹首以盼您的到來啊!”
朱祁鎮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朕出來這麽久了,確實有些勞累。
再說,朕若去了陽和衛,軍士們難免要解甲接駕,戍邊將士們平時辛勤勞作。
朕實在不忍打擾!”
見皇帝如此堅決,郭登知道無法再勸。
他身為邊將,無法強行挽留皇帝。
於是,他隻得提出建議道:“陛下。
臣認為您返回京城時。
最好走紫荊關!”
朱祁鎮有些疑惑地看著郭登,問道:
“郭參將,為何想讓朕走紫荊關呢?”
郭登連忙解釋道:“陛下。
我們大同防守嚴密,瓦剌兵馬不敢輕易來犯,但陛下一旦離開大同。
臣擔心瓦剌兵馬會中途攔截。
紫荊關位於南方。
瓦剌兵馬不會輕易深入此地,這樣可以確保陛下安全返回京城!”
太監王振聞言,不禁皺眉道:
“郭參將,紫荊關路途遙遠且道路崎嶇,實在不好走啊!”
郭登卻堅定地說道:“王公公。
末將明白您的擔憂。
但末將認為,為了陛下的安全,走紫荊關是最佳選擇,末將身為大明邊將。
自然要為陛下的安全著想!”
朱祁鎮聽了郭登的話,正在略微思慮。
參將郭登正想再說什麽。
立刻被大同總兵劉安製止。
大同總兵宋瑛身死,朱祁鎮就臨時任命副總兵劉安為大同總兵。
劉安身為廣寧伯,也的確夠這個資格。
“郭參將,陛下要去哪,不是你一個邊將可以決定的,趕緊退下!”
參將郭登瞟了一眼劉安,心中雖然不甘,但也沒有辦法,誰叫人家是總兵官。
朱祁鎮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略作思索後,點了點頭道:“好吧。
那就走紫荊關吧。
朕不能辜負郭參將的一番心意!”
郭登眼中閃過一絲亮光,恭敬地說道:
“陛下英明無比,臣佩服之至!”
王振本欲再言,卻被朱祁鎮揮手製止。
他下令道:“出發吧!”
隨後,大軍緩緩向京城方向行進。
離開大同後,朱祁鎮瞥了一眼王振。
淡淡地說道:“你是不是在疑惑。
朕為何要聽從郭登的建議走紫荊關?”
王振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陛下。
臣覺得郭登有問題,他推薦走紫荊關,可能是想在路上設伏。
陛下為何要冒險呢?”
朱祁鎮微微一笑,說道:“如果朕不聽從郭登的建議,他們肯定會改變策略。
在前往居庸關的路上設伏。
這樣還是難逃埋伏。
我們不如將計就計,讓他們在紫荊關外設伏,等走到一半時。
我們再突然調頭往東,這樣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居庸關進京。
隻要進了京城,朕就是皇帝,就能將這些驕兵悍將和朝中文臣一並處理了!”
王振聽後,不禁佩服道:
“陛下真是英明過人!”
京城之中。
劉溥的府邸顯得尤為寧靜。
今日,府邸的大堂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翰林侍講徐有貞。
劉溥熱情地迎上前去。
略帶疑惑地問道:“徐侍講。
今日怎得空閑,光臨我這寒舍?”
徐有貞環顧四周,見堂內皆是侍女丫鬟,便知此處不便細談。
劉溥心領神會,揮手示意下人退下。
待眾人離去,大堂內隻剩下兩人時。
徐有貞才神色凝重地開口:“劉兄。
京城即將迎來一場大風暴。
我們恐怕得早作打算!”
劉溥聞言,眉頭緊鎖:
“許兄所言的風暴,究竟是何意?”
徐有貞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
“京城前幾日流傳著一則消息。
稱有人從天象中窺見兵變之兆。
難道劉兄不知?”
劉溥聽後,不以為然道:“許兄。
這種無稽之談你也信?
天象豈能預示人間之事?
更何況,兵變之說純屬謠傳。
不可信也!”
徐有貞卻搖了搖頭,沉聲道:“劉兄。
這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實不相瞞,正是我半月前讓家人離開京城時所說之言。
不料被下人聽去,才傳得沸沸揚揚。
我所言非虛,這兵變之兆確實存在!”
劉溥驚訝地看著徐有貞:“許兄。
你何時學會了通過天象預知未來?”
徐有貞苦笑一聲,解釋道:
“我自然沒有這個本事。
但昨日我親耳聽到兵部侍郎於謙與人密謀,要讓他的姻親宣府總兵楊洪除掉皇帝。
此事千真萬確,我若非及時離開兵部。
恐怕也難逃一劫!”
劉溥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
“這……這該如何是好?
是否該上報內閣或兵部尚書鄺野?”
徐有貞搖了搖頭:“劉兄。
你想得太簡單了。
楊洪在宣府為非作歹多年,卻無人主動檢舉,這其中必有蹊蹺,若是貿然上報。
隻怕我們兩人都會性命不保!”
劉溥聞言,心中一陣後怕。
連忙拱手道:“多謝許兄提醒。
那我這就去安排家人離開京城!”
兩人相視無言。
心中都明白此次京城的風暴已不可避免,在這關鍵時刻。
徐有貞能冒著風險前來提醒劉溥。
已是對同黨情誼的最好詮釋。
而劉溥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決定立刻采取行動,自己身為官員,無法輕易離開,但家人可以。
晨曦初露,卻掩不住一股肅殺之氣。
由於眾多將領的叛變。
大同城已不再是皇帝朱祁鎮的避風港。
他此刻對這座城池的將領們充滿了不信任,心中唯一的念頭便是盡快返回京城。
因此,朱祁鎮不敢在大同城外再多做停留,一心隻想盡快啟程。
至於原定的陽和衛之行。
此事已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皇帝的隊伍剛剛邁出城門的那一刻。
參將郭登便疾步上前,恭敬地拜見道:
“陛下,您為何如此匆忙地離開大同?”
朱祁鎮深知,此刻身處他人地盤。
不宜硬碰硬。
他必須保持冷靜,等待回到京城後再對付這些邊將。
於是,他故作鎮定地回答道:“哦。
朕一路走來,並未見到瓦剌兵馬。
或許他們已經撤軍了。
因此,朕決定直接返回京城!”
郭登聞言,不禁有些失望。
原本以為皇帝會按照原計劃前往陽和衛,畢竟那裏的早已埋伏下了天羅地網。
於是,試探性地說道:“陛下。
我們不是原計劃要去陽和衛嗎?
那將士們都在翹首以盼您的到來啊!”
朱祁鎮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朕出來這麽久了,確實有些勞累。
再說,朕若去了陽和衛,軍士們難免要解甲接駕,戍邊將士們平時辛勤勞作。
朕實在不忍打擾!”
見皇帝如此堅決,郭登知道無法再勸。
他身為邊將,無法強行挽留皇帝。
於是,他隻得提出建議道:“陛下。
臣認為您返回京城時。
最好走紫荊關!”
朱祁鎮有些疑惑地看著郭登,問道:
“郭參將,為何想讓朕走紫荊關呢?”
郭登連忙解釋道:“陛下。
我們大同防守嚴密,瓦剌兵馬不敢輕易來犯,但陛下一旦離開大同。
臣擔心瓦剌兵馬會中途攔截。
紫荊關位於南方。
瓦剌兵馬不會輕易深入此地,這樣可以確保陛下安全返回京城!”
太監王振聞言,不禁皺眉道:
“郭參將,紫荊關路途遙遠且道路崎嶇,實在不好走啊!”
郭登卻堅定地說道:“王公公。
末將明白您的擔憂。
但末將認為,為了陛下的安全,走紫荊關是最佳選擇,末將身為大明邊將。
自然要為陛下的安全著想!”
朱祁鎮聽了郭登的話,正在略微思慮。
參將郭登正想再說什麽。
立刻被大同總兵劉安製止。
大同總兵宋瑛身死,朱祁鎮就臨時任命副總兵劉安為大同總兵。
劉安身為廣寧伯,也的確夠這個資格。
“郭參將,陛下要去哪,不是你一個邊將可以決定的,趕緊退下!”
參將郭登瞟了一眼劉安,心中雖然不甘,但也沒有辦法,誰叫人家是總兵官。
朱祁鎮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略作思索後,點了點頭道:“好吧。
那就走紫荊關吧。
朕不能辜負郭參將的一番心意!”
郭登眼中閃過一絲亮光,恭敬地說道:
“陛下英明無比,臣佩服之至!”
王振本欲再言,卻被朱祁鎮揮手製止。
他下令道:“出發吧!”
隨後,大軍緩緩向京城方向行進。
離開大同後,朱祁鎮瞥了一眼王振。
淡淡地說道:“你是不是在疑惑。
朕為何要聽從郭登的建議走紫荊關?”
王振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陛下。
臣覺得郭登有問題,他推薦走紫荊關,可能是想在路上設伏。
陛下為何要冒險呢?”
朱祁鎮微微一笑,說道:“如果朕不聽從郭登的建議,他們肯定會改變策略。
在前往居庸關的路上設伏。
這樣還是難逃埋伏。
我們不如將計就計,讓他們在紫荊關外設伏,等走到一半時。
我們再突然調頭往東,這樣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居庸關進京。
隻要進了京城,朕就是皇帝,就能將這些驕兵悍將和朝中文臣一並處理了!”
王振聽後,不禁佩服道:
“陛下真是英明過人!”
京城之中。
劉溥的府邸顯得尤為寧靜。
今日,府邸的大堂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翰林侍講徐有貞。
劉溥熱情地迎上前去。
略帶疑惑地問道:“徐侍講。
今日怎得空閑,光臨我這寒舍?”
徐有貞環顧四周,見堂內皆是侍女丫鬟,便知此處不便細談。
劉溥心領神會,揮手示意下人退下。
待眾人離去,大堂內隻剩下兩人時。
徐有貞才神色凝重地開口:“劉兄。
京城即將迎來一場大風暴。
我們恐怕得早作打算!”
劉溥聞言,眉頭緊鎖:
“許兄所言的風暴,究竟是何意?”
徐有貞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
“京城前幾日流傳著一則消息。
稱有人從天象中窺見兵變之兆。
難道劉兄不知?”
劉溥聽後,不以為然道:“許兄。
這種無稽之談你也信?
天象豈能預示人間之事?
更何況,兵變之說純屬謠傳。
不可信也!”
徐有貞卻搖了搖頭,沉聲道:“劉兄。
這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實不相瞞,正是我半月前讓家人離開京城時所說之言。
不料被下人聽去,才傳得沸沸揚揚。
我所言非虛,這兵變之兆確實存在!”
劉溥驚訝地看著徐有貞:“許兄。
你何時學會了通過天象預知未來?”
徐有貞苦笑一聲,解釋道:
“我自然沒有這個本事。
但昨日我親耳聽到兵部侍郎於謙與人密謀,要讓他的姻親宣府總兵楊洪除掉皇帝。
此事千真萬確,我若非及時離開兵部。
恐怕也難逃一劫!”
劉溥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
“這……這該如何是好?
是否該上報內閣或兵部尚書鄺野?”
徐有貞搖了搖頭:“劉兄。
你想得太簡單了。
楊洪在宣府為非作歹多年,卻無人主動檢舉,這其中必有蹊蹺,若是貿然上報。
隻怕我們兩人都會性命不保!”
劉溥聞言,心中一陣後怕。
連忙拱手道:“多謝許兄提醒。
那我這就去安排家人離開京城!”
兩人相視無言。
心中都明白此次京城的風暴已不可避免,在這關鍵時刻。
徐有貞能冒著風險前來提醒劉溥。
已是對同黨情誼的最好詮釋。
而劉溥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決定立刻采取行動,自己身為官員,無法輕易離開,但家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