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仙家成員集體破蒙,點亮文心。
一時間,土地廟讀書聲陣陣,所有成員都在讀書做學問。
來土地廟磕頭的精怪們也都被讀書聲吸引,都留在周圍,聽眾仙家念書。
可惜,眼下可供學習的書籍有限。
大多數仙家都是抱著《龍文字典》念,少部分則抱著《齊民要術》。
嶽川則每日往返琅琊,整理各家族捐獻的三萬冊書籍。
剛開始,嶽川還能看得懂。
可是隨著整理的深入,嶽川發現自己不識字了。
然後找琅琊各家族詢問,對方也都一問三不知。
“老師,並非我等藏私,而是我等確實不知。”
“是啊,這些書籍有的是祖上流傳下來的,有的是機緣巧合獲得。我們也試圖參悟其中內容,但大都一無所獲。”
眾人還有一句話沒說——我們還指望著老師能破解其中內容,給我們答疑解惑呢。
嶽川嗬嗬一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師也並非全知全能,這些書籍倒是觸及為師的知識盲區了。”
眾人頓時一陣失落。
“不過沒關係!為師可以去拜訪其他人,看看他們是否知曉。”
眾人頓時大喜。
與老師交往的都是大賢,他們肯定知道。
等老師知道了,自己也就知道了。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密古書內容,這可比自己撓頭百年卻一無所獲強多了。
打發走眾人,嶽川帶上一批書籍回到薑國。
“孔先生,我給你帶了點土特產。”
孔黑子聽到土特產,頓時心中一喜。
雖然家鄉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好東西,可終歸是一個念想。
“嶽先生有心了,某感激涕零!”
“你可先別忙著感激,先看完再說。”
嶽川大把大把的往外掏東西。
竹簡、帛書、甲骨、玉刻、石刻……
各種各樣的“書籍”。
不僅年份老,而且數量多。
孔黑子看到這些事物,激動地瞳孔放大,渾身顫抖。
“這……這……這些,都是哪來的?”
嶽川大略的講述了一下琅琊之行。
“我觀琅琊文風昌盛,讀書蔚然成風,是以在琅琊講道十日,當地人心有所感,便將家中藏書捐獻與我,借我之手傳遍天下,惠及世人。”
孔黑子頓時起身,朝著嶽川拜了拜,又麵向東方拜了拜。
“嶽先生功德無量,琅琊人功德無量!”
嶽川笑了笑,“隻是我學問有限,這些書籍上的文字……我看不懂……”
孔黑子呆愕了一瞬。
他沒想到嶽川也有不懂的東西,更沒想到嶽川會這麽直白。
“哈哈哈,沒想到,沒想到啊!”
嶽川很無語。
後世流傳下來的文字非常有限。
秦國統一文字過程中,刪除和廢止了不知幾百種文字。
秦國焚書坑儒……甭管是儒還是方士,總之,焚書這事錯不了。
後世常說四書五經,實際上“經”有六種。
因為《樂經》失傳了,所以六經就成了五經。
先秦有《樂經》存世。
此說不僅見於傳世文獻《莊子·天下》篇,郭店楚簡中也得到了證實。
郭店簡《六德》說:“觀諸《詩》《書》則亦載矣,觀諸《禮》《樂》則亦載矣,觀諸《易》、《春秋》則亦載矣。”
隻可惜,《樂經》亡於焚書坑儒。
儒家的“聖賢書”尚且如此,其他文字、典籍失傳的隻會更多。
兩千五百年的時間裏,華夏文明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焚毀、搶掠,流傳到嶽川那裏,滔滔江水也變得跟吊瓶裏的點滴一樣。
“哈哈,不知孔先生願否整理這些書籍?”
孔黑子大喜,“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那就有勞孔先生了!”
“此乃讀書人盛事,功德無量,某豈敢推辭!”
嶽川想了想,索性把所有書籍都搬運過來,與孔黑子一起整理。
這個過程中,也能多學點東西。
自己可是“百家先驅、萬世師表”,怎麽能半文盲呢?
而且,有了孔黑子幫忙,自己也能偷偷懶,劃劃水。
一舉兩得!
“那就多謝孔先生!”
孔黑子搖了搖頭,說道:“某有一個不情之請!”
“孔先生但說無妨。”
“不知,嶽先生能否在此地也講道十日?不不不,三日也行!未能於琅琊聽道,某甚是遺憾。”
嶽川幹笑,“我不過是把平日與諸位的言談在琅琊重新說了一遍了。”
孔黑子聽到這話,心中遺憾稍稍退去。
嶽川不敢再多留,留下所有書籍後隨便找個借口,開溜。
幾個地方轉了一圈,又回到琅琊。
王競擇看到嶽川出現,立刻躬身行禮。
“見過老師!”
“免禮免禮!開筆禮怎麽樣了?”
“學生與諸位師弟一同操持,已經為琅琊所有人啟蒙。隻是學生們修行淺薄,能點亮文心者百中無一,怕是讓老師失望了。”
嶽川擺了擺手,“讀書如行路,一步一個腳印。他們若虔心攻讀,憑自己的力量也能凝聚文氣,點亮文心。”
嶽川為他人破蒙,使用的是金筆。
這根筆被功德灌輸三次,蘊含三種道,功效非凡,破蒙的效果非同尋常。
王競擇等人使用的是普通毛筆,破蒙依靠的也是自身文氣和文心。
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不過,文心就像一盞燈,隻要每天堅持不懈點燃,遲早能綻放光芒。
嶽川問道:“琅琊城中的農業發展如何?”
“回稟老師,各家族都在根據《齊民要術》,研究新式種植方式。許多人家也都在改造庭院,在家中開辟果園、菜地,研究立體農業。如今琅琊人人向農,不出三月,就能見到成果!”
嶽川嗬嗬一笑,“那就等三個月後再看效果如何!”
王競擇拱手,“對了老師,我有一件事要向您匯報。”
“說吧,什麽事?”
“國君來了!”
一時間,土地廟讀書聲陣陣,所有成員都在讀書做學問。
來土地廟磕頭的精怪們也都被讀書聲吸引,都留在周圍,聽眾仙家念書。
可惜,眼下可供學習的書籍有限。
大多數仙家都是抱著《龍文字典》念,少部分則抱著《齊民要術》。
嶽川則每日往返琅琊,整理各家族捐獻的三萬冊書籍。
剛開始,嶽川還能看得懂。
可是隨著整理的深入,嶽川發現自己不識字了。
然後找琅琊各家族詢問,對方也都一問三不知。
“老師,並非我等藏私,而是我等確實不知。”
“是啊,這些書籍有的是祖上流傳下來的,有的是機緣巧合獲得。我們也試圖參悟其中內容,但大都一無所獲。”
眾人還有一句話沒說——我們還指望著老師能破解其中內容,給我們答疑解惑呢。
嶽川嗬嗬一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師也並非全知全能,這些書籍倒是觸及為師的知識盲區了。”
眾人頓時一陣失落。
“不過沒關係!為師可以去拜訪其他人,看看他們是否知曉。”
眾人頓時大喜。
與老師交往的都是大賢,他們肯定知道。
等老師知道了,自己也就知道了。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密古書內容,這可比自己撓頭百年卻一無所獲強多了。
打發走眾人,嶽川帶上一批書籍回到薑國。
“孔先生,我給你帶了點土特產。”
孔黑子聽到土特產,頓時心中一喜。
雖然家鄉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好東西,可終歸是一個念想。
“嶽先生有心了,某感激涕零!”
“你可先別忙著感激,先看完再說。”
嶽川大把大把的往外掏東西。
竹簡、帛書、甲骨、玉刻、石刻……
各種各樣的“書籍”。
不僅年份老,而且數量多。
孔黑子看到這些事物,激動地瞳孔放大,渾身顫抖。
“這……這……這些,都是哪來的?”
嶽川大略的講述了一下琅琊之行。
“我觀琅琊文風昌盛,讀書蔚然成風,是以在琅琊講道十日,當地人心有所感,便將家中藏書捐獻與我,借我之手傳遍天下,惠及世人。”
孔黑子頓時起身,朝著嶽川拜了拜,又麵向東方拜了拜。
“嶽先生功德無量,琅琊人功德無量!”
嶽川笑了笑,“隻是我學問有限,這些書籍上的文字……我看不懂……”
孔黑子呆愕了一瞬。
他沒想到嶽川也有不懂的東西,更沒想到嶽川會這麽直白。
“哈哈哈,沒想到,沒想到啊!”
嶽川很無語。
後世流傳下來的文字非常有限。
秦國統一文字過程中,刪除和廢止了不知幾百種文字。
秦國焚書坑儒……甭管是儒還是方士,總之,焚書這事錯不了。
後世常說四書五經,實際上“經”有六種。
因為《樂經》失傳了,所以六經就成了五經。
先秦有《樂經》存世。
此說不僅見於傳世文獻《莊子·天下》篇,郭店楚簡中也得到了證實。
郭店簡《六德》說:“觀諸《詩》《書》則亦載矣,觀諸《禮》《樂》則亦載矣,觀諸《易》、《春秋》則亦載矣。”
隻可惜,《樂經》亡於焚書坑儒。
儒家的“聖賢書”尚且如此,其他文字、典籍失傳的隻會更多。
兩千五百年的時間裏,華夏文明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焚毀、搶掠,流傳到嶽川那裏,滔滔江水也變得跟吊瓶裏的點滴一樣。
“哈哈,不知孔先生願否整理這些書籍?”
孔黑子大喜,“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那就有勞孔先生了!”
“此乃讀書人盛事,功德無量,某豈敢推辭!”
嶽川想了想,索性把所有書籍都搬運過來,與孔黑子一起整理。
這個過程中,也能多學點東西。
自己可是“百家先驅、萬世師表”,怎麽能半文盲呢?
而且,有了孔黑子幫忙,自己也能偷偷懶,劃劃水。
一舉兩得!
“那就多謝孔先生!”
孔黑子搖了搖頭,說道:“某有一個不情之請!”
“孔先生但說無妨。”
“不知,嶽先生能否在此地也講道十日?不不不,三日也行!未能於琅琊聽道,某甚是遺憾。”
嶽川幹笑,“我不過是把平日與諸位的言談在琅琊重新說了一遍了。”
孔黑子聽到這話,心中遺憾稍稍退去。
嶽川不敢再多留,留下所有書籍後隨便找個借口,開溜。
幾個地方轉了一圈,又回到琅琊。
王競擇看到嶽川出現,立刻躬身行禮。
“見過老師!”
“免禮免禮!開筆禮怎麽樣了?”
“學生與諸位師弟一同操持,已經為琅琊所有人啟蒙。隻是學生們修行淺薄,能點亮文心者百中無一,怕是讓老師失望了。”
嶽川擺了擺手,“讀書如行路,一步一個腳印。他們若虔心攻讀,憑自己的力量也能凝聚文氣,點亮文心。”
嶽川為他人破蒙,使用的是金筆。
這根筆被功德灌輸三次,蘊含三種道,功效非凡,破蒙的效果非同尋常。
王競擇等人使用的是普通毛筆,破蒙依靠的也是自身文氣和文心。
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不過,文心就像一盞燈,隻要每天堅持不懈點燃,遲早能綻放光芒。
嶽川問道:“琅琊城中的農業發展如何?”
“回稟老師,各家族都在根據《齊民要術》,研究新式種植方式。許多人家也都在改造庭院,在家中開辟果園、菜地,研究立體農業。如今琅琊人人向農,不出三月,就能見到成果!”
嶽川嗬嗬一笑,“那就等三個月後再看效果如何!”
王競擇拱手,“對了老師,我有一件事要向您匯報。”
“說吧,什麽事?”
“國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