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春秋時代,還沒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個時代,王侯將相就是有種的。
權臣弑君謀逆,也隻是再改立新君,根本沒有自己上台的機會。
也就是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改變了這一點。
但那隻是個例,不代表所有人。
王室身份有著無可估量的價值。
為了這個價值,韓趙魏三家的老祖可以跟著身無分文的公子重耳流亡天下。
為了這個價值,呂不韋可以把全部身家梭哈在公子異人身上。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子申隻是一個普通的公子,嶽川根本不會多看他一眼。
到了嶽川的高度,已經無需在意這些身份、名利上的計較了。
但是子申的思想讓嶽川眼前一亮。
這位公子身上,有一種稀缺的品質。
他就像是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這股清流放在民間,自然會被吞噬、淹沒。
可如果這股清流在源頭,必然能淨化這世間。
嶽川想到之前和柳一說的,“這人間不宜居”。
每個時代都會有人抱怨“世道不好”,但是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生活的時代,會是五百年內最好的。
子申此時也心潮澎湃。
“不叫塵埃埋人心,莫使滄海變桑田!”
他反複喃喃著這句話,眼睛中逐漸生出明亮的光芒,而且越來越亮。
“前輩,晚輩要怎麽做,您又如何幫助晚輩呢?”
嶽川說道:“你成為楚國的大王,然後按照你的想法去施政改革即可,無論你遇到什麽阻力,我都能為你擺平。無論你需要什麽支持,我都能為你籌謀。”
說著,嶽川再次拍了怕子申的肩膀。
“我有心,卻無力!我有力,卻無心!明白了嗎?”
子申後退一步,向嶽川行大禮拜下。
“當年,文王於渭水遇太公,今日,晚輩於大澤遇前輩。晚輩若能為君,定要拜前輩為相。”
為相?
嶽川笑了笑,“世俗名利,無需掛懷。隻要楚地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盡享魚水之樂,我就心滿意足了!”
說到這裏,嶽川突然感覺用詞不當。
魚水之樂,好像是指代男女羞羞的生活。
可是子申聞言,感慨的望向雲夢澤。
“魚水之樂……魚水之樂……前輩說得太好了!魚,就應該生活在水中,而不是生活在渾濁的泥水中啊。晚輩也希望楚國如水,楚人如魚!隻是,我們從何做起呢?”
子申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父王受奸臣挑撥,殺了伍太傅父子,據說伍家次子逃往吳國,如今已成為吳國相,整日磨刀霍霍,意欲攻伐楚國。”
“太子出逃中原,惹得父王暴怒,性情越發暴戾,我們兄弟在國中也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晚輩遠離王都,前往封地,又如何再回王都?”
“即便晚輩回了王都,無人支持,也成不了氣候。即便僥幸掌握局麵,吳國來伐、晉國來攻,又該如何是好?”
“內有奸臣、外有強敵,終日不得安寧,又如何有心力一展抱負?”
子申歎息。
如果是一個胸無大誌的人,成為楚王就是盡情享受。
敵國來攻就攻吧,奸臣亂政就亂吧。
隻要不影響自己享樂就行。
可偏偏子申不是。
他清醒,不願同流合汙,所以痛苦。
“前輩,楚國的頑疾太多了!國內權貴遍地,除了我們王族子孫,還有諸多被兼並國家的君臣,更有越蠻、苗蠻等部族首領。”
“每一股權貴都有各自的利益,而且他們的利益各不相同,根本無法調和,也無法把他們擰成一股繩去做一件事兒!”
“最大的頑疾是父王。他……唉……”
子申沒有說下去。
攤上這種老父親,實在夠倒黴的。
子申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自己媳婦長相不算出眾,否則倒黴的就是自己了。
嶽川問道:“楚國權貴的利益分歧,主要體現在什麽地方呢?”
“回稟前輩,朝堂上一直有兩股勢力,一股是開拓派,一股是守成派。守成派認為當前楚國的疆域足夠遼闊,卻沒能產生足夠的收益,再開拓下去也收益有限,不如潛心下來施行郡縣製,加強對地方的掌控。”
嶽川點了點頭,“楚國有能人啊!郡縣製確實適合楚國,如果能把疆域盡數轉化為國力,楚國將無敵於天下!”
子申搖了搖頭,“前輩,守成派中的郡縣派大都是我們楚國老人,還有一派是被兼並國家的君臣,曆代先王都是隻滅其國,不絕其祀。這些人主張恢複諸國,效仿周天子分封,諸國共尊楚王為楚天子,與周天子平齊。”
嶽川聽了,哈哈大笑。
“有意思,楚王肯定很心動吧?而且他們說的很有道理,楚國疆域太大了。楚王治理不過來,不如分封下去,讓諸國君臣一同治理。”
子申對此沒有多做評價。
“楚天子”這個名號很響亮,但是周天子現在都成什麽樣了?
“前輩,除了郡縣派、分封派組成的守成派,還有開拓派,這個派係就更多了,東進、西出、南下、北上,每一種都有人支持。”
嶽川驚訝了。
楚國舊都被秦國覆滅後,國內貴族和百姓都向東遷徙,到了江蘇那塊。
本以為“江蘇十三太保”是後來形成的,卻沒想到“自古以來”。
“你仔細講講!”
“是,前輩!支持者最多的是北上一派,他們認為應當逐鹿中原,爭霸天下,擊敗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共主!數百年來,楚國一直都是這麽做的,也都是把爭霸當做畢生夙願。”
嶽川當然知道這一派是怎麽回事。
老龍在背後攛掇的。
給了很多錢、很多人手,幫助楚國壯大,然後北上爭霸。
子申沒有看出嶽川的異樣,而是自顧自說道:“楚國與晉國爭霸,敗多勝少,所以爭霸派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晉國平原眾多、糧草充裕,每次都能在相持中取得勝利。所以楚國也要有自己的大平原、大糧草。由此衍生其他三派。”
這個時代,王侯將相就是有種的。
權臣弑君謀逆,也隻是再改立新君,根本沒有自己上台的機會。
也就是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改變了這一點。
但那隻是個例,不代表所有人。
王室身份有著無可估量的價值。
為了這個價值,韓趙魏三家的老祖可以跟著身無分文的公子重耳流亡天下。
為了這個價值,呂不韋可以把全部身家梭哈在公子異人身上。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子申隻是一個普通的公子,嶽川根本不會多看他一眼。
到了嶽川的高度,已經無需在意這些身份、名利上的計較了。
但是子申的思想讓嶽川眼前一亮。
這位公子身上,有一種稀缺的品質。
他就像是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這股清流放在民間,自然會被吞噬、淹沒。
可如果這股清流在源頭,必然能淨化這世間。
嶽川想到之前和柳一說的,“這人間不宜居”。
每個時代都會有人抱怨“世道不好”,但是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生活的時代,會是五百年內最好的。
子申此時也心潮澎湃。
“不叫塵埃埋人心,莫使滄海變桑田!”
他反複喃喃著這句話,眼睛中逐漸生出明亮的光芒,而且越來越亮。
“前輩,晚輩要怎麽做,您又如何幫助晚輩呢?”
嶽川說道:“你成為楚國的大王,然後按照你的想法去施政改革即可,無論你遇到什麽阻力,我都能為你擺平。無論你需要什麽支持,我都能為你籌謀。”
說著,嶽川再次拍了怕子申的肩膀。
“我有心,卻無力!我有力,卻無心!明白了嗎?”
子申後退一步,向嶽川行大禮拜下。
“當年,文王於渭水遇太公,今日,晚輩於大澤遇前輩。晚輩若能為君,定要拜前輩為相。”
為相?
嶽川笑了笑,“世俗名利,無需掛懷。隻要楚地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盡享魚水之樂,我就心滿意足了!”
說到這裏,嶽川突然感覺用詞不當。
魚水之樂,好像是指代男女羞羞的生活。
可是子申聞言,感慨的望向雲夢澤。
“魚水之樂……魚水之樂……前輩說得太好了!魚,就應該生活在水中,而不是生活在渾濁的泥水中啊。晚輩也希望楚國如水,楚人如魚!隻是,我們從何做起呢?”
子申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父王受奸臣挑撥,殺了伍太傅父子,據說伍家次子逃往吳國,如今已成為吳國相,整日磨刀霍霍,意欲攻伐楚國。”
“太子出逃中原,惹得父王暴怒,性情越發暴戾,我們兄弟在國中也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晚輩遠離王都,前往封地,又如何再回王都?”
“即便晚輩回了王都,無人支持,也成不了氣候。即便僥幸掌握局麵,吳國來伐、晉國來攻,又該如何是好?”
“內有奸臣、外有強敵,終日不得安寧,又如何有心力一展抱負?”
子申歎息。
如果是一個胸無大誌的人,成為楚王就是盡情享受。
敵國來攻就攻吧,奸臣亂政就亂吧。
隻要不影響自己享樂就行。
可偏偏子申不是。
他清醒,不願同流合汙,所以痛苦。
“前輩,楚國的頑疾太多了!國內權貴遍地,除了我們王族子孫,還有諸多被兼並國家的君臣,更有越蠻、苗蠻等部族首領。”
“每一股權貴都有各自的利益,而且他們的利益各不相同,根本無法調和,也無法把他們擰成一股繩去做一件事兒!”
“最大的頑疾是父王。他……唉……”
子申沒有說下去。
攤上這種老父親,實在夠倒黴的。
子申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自己媳婦長相不算出眾,否則倒黴的就是自己了。
嶽川問道:“楚國權貴的利益分歧,主要體現在什麽地方呢?”
“回稟前輩,朝堂上一直有兩股勢力,一股是開拓派,一股是守成派。守成派認為當前楚國的疆域足夠遼闊,卻沒能產生足夠的收益,再開拓下去也收益有限,不如潛心下來施行郡縣製,加強對地方的掌控。”
嶽川點了點頭,“楚國有能人啊!郡縣製確實適合楚國,如果能把疆域盡數轉化為國力,楚國將無敵於天下!”
子申搖了搖頭,“前輩,守成派中的郡縣派大都是我們楚國老人,還有一派是被兼並國家的君臣,曆代先王都是隻滅其國,不絕其祀。這些人主張恢複諸國,效仿周天子分封,諸國共尊楚王為楚天子,與周天子平齊。”
嶽川聽了,哈哈大笑。
“有意思,楚王肯定很心動吧?而且他們說的很有道理,楚國疆域太大了。楚王治理不過來,不如分封下去,讓諸國君臣一同治理。”
子申對此沒有多做評價。
“楚天子”這個名號很響亮,但是周天子現在都成什麽樣了?
“前輩,除了郡縣派、分封派組成的守成派,還有開拓派,這個派係就更多了,東進、西出、南下、北上,每一種都有人支持。”
嶽川驚訝了。
楚國舊都被秦國覆滅後,國內貴族和百姓都向東遷徙,到了江蘇那塊。
本以為“江蘇十三太保”是後來形成的,卻沒想到“自古以來”。
“你仔細講講!”
“是,前輩!支持者最多的是北上一派,他們認為應當逐鹿中原,爭霸天下,擊敗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共主!數百年來,楚國一直都是這麽做的,也都是把爭霸當做畢生夙願。”
嶽川當然知道這一派是怎麽回事。
老龍在背後攛掇的。
給了很多錢、很多人手,幫助楚國壯大,然後北上爭霸。
子申沒有看出嶽川的異樣,而是自顧自說道:“楚國與晉國爭霸,敗多勝少,所以爭霸派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晉國平原眾多、糧草充裕,每次都能在相持中取得勝利。所以楚國也要有自己的大平原、大糧草。由此衍生其他三派。”